第35章 素纱

老夫人鹤发童颜,一身轻薄丝衣丝履,只一根细金缕簪,压住了一身的贵气。和寻常老妪唯一不太相同的地方,便是那双嵌在皱纹间的眼睛,里面无一丝浑浊昏昧,反而尽是如年轻人一般的犀利和精神。

韩夫人每日修身养性,每天来织坊逛那么一小圈,名义上是视察,其实也就当是锻炼身体。

织女们齐齐下架,盈盈行礼。有些大胆开朗的,还笑着打招呼:“老夫人气色又丰泽啦!羡慕死咱们!”

韩夫人家大业大,前来拜访讨教的各路妇女如过江之卿。老夫人习以为常。

笑道:“你便是邯郸秦氏?”

人之常情,越是年长,越是反而喜欢青春的事物。眼前的女郎年止十六七,生得齐整讨人喜欢,虽无世家贵女的诸般仪态,却由内而外的散发出年轻人特有的健康和朝气。

老夫人眼前不觉一亮,唇角微微扬了起来,又问:“我以前见过你吗?”

罗敷低头示敬。尊长开口,她才敢接话:“妾曾住邯郸城外,有幸来老夫人府上拜见过两次,学些织造手艺不过那都是很久以前啦。”

最后一句话是有意加上去的。知道韩夫人未必记得自己,于是把年代说得久远一点,免得让老人觉得自己记忆下降,徒增烦恼。

韩夫人“嗯”一声,看看她满头乌丝盘成垂髻,觉得明白了。

未婚少女也有梳髻的,但一般都是流行的、活泼的样式。而她这一头中规中矩的垂髻,点缀着一枚低调稳重的玉梳,则明显是已婚少妇的打扮。

于是笑问:“后来呢?是出嫁了?”

罗敷微一脸红,瞟了一眼身边周氏,点点头。

整天被人“夫人夫人”的叫着,有时候她真有一种“自己出嫁已久”的错觉。

韩夫人口中跟她聊家常,脚上没闲着,迈步走过几架斜织机,检查了一下织物的疏密程度,皱了眉:“没吃早饭吗?为何不用力些推筘?”

那被批评的织娘连忙垂首:“知错了。”

韩夫人一走动,后面的侍女齐齐跟上。罗敷几个人也赶忙亦步亦趋的走在她侧后。

韩夫人看到她身旁还有两位妇人,也没冷落,各自问了几句。当听说胖婶七个孩子死了六个的时候,忍不住微微动容,侍女连忙递过丝帕。

韩夫人接过擦了擦眼角,平和说道:“世道多艰,能独善其身就是幸运。那几个孩子也是跟你没缘分,想来现在已投了安平康乐之家。倒是咱们活着的,长路漫漫,还得上下求索哪。”

胖婶没太听懂这话,但知道大抵是安慰之词,唯唯而应。

韩夫人何等老成,立刻看出来,周氏和胖婶都没什么文化,走路走得如履薄冰,对她这个老夫人也是一半尊敬,一半戒备。像是秦女带来的仆妇吧,秦女又对她们挺恭敬的。

于是笑道:“你们还没参观过我的织坊吧?随便看,别拘束。”

算是给了两人一个台阶。周氏和胖婶连忙道谢,退到百架织机当中,观摩学习了也是此行的目的之一。倒也不敢走太远。

空留罗敷有点心虚。心中盘算着措辞。该如何向韩夫人开口……

她说毕,小步趋到韩夫人面前,袖子里摸出个两指宽的小竹筒,躬身笑道:“今日前来叨扰,也没什么可以孝敬的,些微小物,夫人拿着玩儿。”

早就准备好哄老太太高兴,礼物怎能不事先备着。方才韩夫人一直没给她多少说话的机会,现在终于能拿出来了。

韩夫人看一眼,立刻心知肚明,笑道:“这是有事求我来了?”

罗敷知道自己年纪阅历摆在这儿,哪敢跟韩夫人耍心计,低头看着韩夫人衣襟上的芝兰刺绣,老老实实答道:“是有事求夫人。妾以往承蒙老夫人照顾,虽然对夫人来说,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但妾收益良多。这点不值钱小物,算是交个答卷。至于今日之事,倒也不是什么生死大事。老夫人乐意的话,随便指点一二,妾都受用不尽。老夫人要是懒得管,妾就当今日来看望夫人,见夫人身体安康,也就满足了。”

韩夫人呵呵大笑,将那竹筒接过来:“小嘴抹蜜,真会哄人!骂起人来,也厉害吧?”

罗敷脸上一热:“夫人慧眼如炬。”

韩夫人将那竹筒塞子打开,在侍女的帮助下,慢慢将里面的东西抽出来。

刚抽出半截,身边的侍女就大吃一惊,忍不住轻轻叫了一声。

韩夫人家财万贯,什么宝物没见过。但这个秦女送出来的,却和她以往见过的任何珠宝都不一样。

是一件衣。

一件素色纱衣。样式端庄稳重,恰合韩夫人的身高体型。

而且这纱衣薄如蝉翼,轻如烟雾,除了深赭色的衣领袖口,一眼看去,整件衣竟如透明。隔着双层纱,看到秦女明媚的笑容,带着些紧张的羞涩。

韩夫人活了七十年,从没见过这么轻薄的衣衫。放在手里提一提,约莫一两重?

而那个装纱衣的小竹筒,小得完全可以握在手掌里,竹节不露!

韩夫人赞叹之余,立刻明白了她送这东西的用意。重纹织锦以厚重为贵,而纱罗以轻薄至上。这纱衣的价值也许不过数百钱;但若真是她亲手所制,这个十几岁的小女郎,在纺织方面的天分,实在是她这些年见过的佼佼者。

老夫人眉开眼笑,命令一个侍女:“拿我常穿的那件素纱罩衣来。”

侍女片刻后便回。韩夫人从托盘上取下自己常穿的的纱衣,一手托一件,高下立判:罗敷送上的这件,重量几乎要轻上一半。折好之后,又薄了一半多。

韩夫人皱纹舒展,眼中露出少女般的好奇:“怎么织的?”

罗敷实话实说:“是因为妾家中的蚕舍,一开始用了个外行管着,以致幼蚕发育孱弱,后期虽有补救,但已经影响了结茧吐出的丝虽多,却细。按理说,这种细丝容易断,应该用在双股织物上。但妾又想,若是能单丝成匹,那织出的成品岂不会轻薄许多这就做了几次试验,才有了夫人手中这件衣。夫人可以试试,不比寻常衣物脆弱呢。”

至于她到底是如何做的“试验”如何煮茧,如何选丝,如何捻绕,如何烘干却是保留不说。这是纺织业里约定俗成的规矩,各家都有各家的秘诀。倘若她一下子和盘托出,韩夫人倒要皱眉了。

果然,韩夫人只听了个大概,便即满足,没再多问。

一边听,一边让侍女伺候着,把那纱衣穿在身上。老夫人一下子成了老仙人,身周笼着轻烟薄雾,飘然若飞。

透过纱衣看,底下的丝绸衣料,花纹依旧清晰。旁边几个侍女啧啧称赞。

韩夫人心情爽快,当即笑道:“这么个心灵手巧的女郎,老婆子哪好意思不帮衬呢?你要什么?”

罗敷躬身敛袖,轻声道:“妾近来得一花本。若是能借夫人这里的花楼一用……”

韩夫人不解:“花本?你要织彩锦?做什么?”

确实不是她平民女郎该做的事儿。织了锦,难道自己穿?怕不立刻让官府抓起来,问一个僭越之罪。

罗敷道:“是因为……要看清那花本上的纹样。”

寥寥几句话解释,韩夫人就明白了,禁不住莞尔。这小女郎看来有些异想天开的爱好。

但她还是笑笑,摇头,指着工坊一角。

“这事可不可行,暂且不论。我不瞒你。我这作坊不是专门织锦的。花楼我这里也只四架。今年十二月辛丑,我孙儿要娶新妇,正在赶制婚礼用的龙凤云纹锦步障,怠工不得。你可以明年再来。到时我派人教你操作花楼的手艺。”

“步障”是设在道路两旁的屏障,富贵人家用以防止外人窥视。而步障的长度和豪华程度,便是整个婚礼的门面,直接决定了这个家族在门阀世家里的地位。

而最豪华的织锦,从描绘图样开始,加上编花本、前后牵经、卷纬,三月成一匹算是效率高。

罗敷轻咬嘴唇。知道韩夫人不是有意为难她。但现在正是盛夏。她等得起半年吗?

更何况,等到半年之后,她也不能立刻开工,而是需要从头学习使用花楼的方法。等到明年夏天蚕丝收获,才能用上。

她立刻便做了决定,低声再问:“那……夫人这里可有花楼的图样?妾家中倒还有一副坏的……”

韩夫人抬眼看她,微笑着不做声。花楼是当时最先进精巧的纺织机械。经过熟练工匠的改装,每架机子都独一无二,织出来的成品也是各有千秋。

世家大族崇尚奢华之风,不论什么都要比拼一番。谁家若能织出别人所无的锦,那便是大大的有面子。

答应让这个毫无背景的秦女来借用花楼,已经是看在女郎的诚意,以及那件素纱单衣的份上。

至于机子的图纸……韩夫人连出了嫁的女儿都没传。

但她也不恼。时人婚姻重门第,尤其是门阀士族,几乎不可能跟平民百姓联姻。若她真的嫁到了任何一个世家大族做妻,那是纯粹祖坟冒青烟,怕不把她秦家老祖烤得九泉不宁。

于是她微微一笑,坦率说道:“妾自知门第低微,近来也在读书,也在学习持家。”

说到读书,韩夫人想起来了,“唔,那拜帖上的字写得不错。笔锋还稚嫩了些,但是构架能看出点儿巍峨大气继续这么练。千万别学现在的那些年轻贵妇写字,横不是横,竖不是竖,柳条儿似的,小家子气!”

韩夫人沉默许久,忽然笑了,招呼侍女:“我累了,要坐。去客舍,给我们铺席。再上些冷饮瓜果对了,昨天人家送的昌邑的香瓜,用冰镇了,切两个来。秦家女郎的那两位同伴,也请来喝一口冰的。”

然而只有一件事,将她拽在人间。她坐立不安,再次开口:“夫人……夫人若想知道那素纱的织造……”

韩夫人莞尔。年轻人终于耐不住急躁。岂知这种阖家不传之秘,哪里是可以随意交换的。

轻轻看她一眼,却开始跟她聊家常:“成亲多久了?夫家是谁啊?我老啦,喜欢跟年轻人多待会子,你别嫌我烦……”

罗敷只好顺老夫人的意,小心谨慎地答:“三年前,许到了……东海王氏。”

罗敷隐约知道韩夫人的意思。买卖不成仁义在。韩夫人对自己,还是颇为看重的。

顺从地跟着坐到竹席上。两三个侍女侍坐一旁。

炎夏的午后,空气中弥漫着干燥的火气。那竹席上铺了绡纱的垫,却凉爽。席子四角是青铜狮虎镇席,更添富贵威严。

冰是富贵人家才能消费的奢侈品。罗敷活到一十七岁,头一次喝到冰镇蜜水,咬一口冰镇甜瓜,觉得整个人都快飞起来了。

“东海”是王氏世家的郡望,东海先生的别号也源于此。罗敷这四个字说出来,飞快地瞟了一眼韩夫人的脸色,心中有数。

谢天谢地,她不认识东海先生。

果然,韩夫人微微凝眉,回忆了好半天,才说:“嗯,是有这么个大族,有印象。你福气不小。”

罗敷微微脸热。这是非常婉转地说,“你还配不上”。

罗敷赶紧微笑着应了。这是老夫人不知憋了多久的牢骚。随着最后几个字出口的,还有几星隐约可见的唾沫老人年老力衰,不免有难以自控的时候。

侍女连忙递上另一条丝帕。韩夫人一点不脸红,端正着擦干净,啜一口蜜水。

忽然又问她:“那你可曾读书啊?”

罗敷这下一怔。点头吧,觉得自己脸皮还不够厚。万一韩夫人问得高兴了,考较她学问呢?

话说回来,当下流行的态度是“女子读书无用”。韩夫人却似乎对这事挺感兴趣的。

难道如实说,她读过的那些屈指可数的文字,都是用来速成识字的?

她略想一想,决定谦虚。打算按照当下流行的口径,答:“无非是读些《女诫》之类,识几个字,学点女人家处世的道理罢了……”

但这话还没出口,拐角处一个老媪匆匆忙忙的跑过来,神色惊慌。

韩夫人脸色微微一变,低声问:“是妙仪么?”

老媪含泪点点头,“夫人要不去一趟……”

韩夫人却眉头一皱,蓦地放下手里甜瓜,怒喷一口唾沫星子:“我不管!让她哭!”

罗敷鬓角顿时微微出汗,和远处赶来的周氏、胖婶对望一眼。

她开始以为是韩夫人家的哪个小婴儿“哭闹”了,可看韩夫人的反应,明显情况更复杂。

她觉得不好再留下去了。花楼的事……下次再议吧。

恋恋不舍地看了一眼客舍门外的织坊,隐约可见那几架行云流水般工作着的花楼,跽坐起来,便要告辞。

第124章 吃肉第88章 五星第39章 检查第17章 明绣第41章 冒犯第74章 携美第34章 花楼第130章 里外第70章 飞第17章 明绣第52章 气息第155章 犯我强汉第7章 十九郎第87章 厚颜第65章 图第35章 素纱第58章 孝顺第82章 清明第103章 迷离第11章 蒲公英第156章 用兵第130章 里外第167章 争凤第139章 阿姊第84章 坑蒙第137章 难言之痛第138章 秦吉了第162章 狗血第123章 好大第15章 账本第101章 美女第23章 胖婶第87章 厚颜第118章 木已成舟第163章 丢人第31章 禁区第127章 刺客第38章 神算第147章 小可怜第62章 偷第157章 离经第51章 英雄第80章 霸道第121章 玩鸟第36章 贞女第122章 武林大会第121章 玩鸟第130章 里外第92章 苍天饶过第25章 开蒙第135章 暗度第116章 更衣第141章 仲子第125章 蹭第22章 俗套第18章 织坊第5章 认亲第63章 窃第31章 禁区第51章 英雄第63章 窃第169章 顺水推舟第160章 直捣第135章 暗度第176章 家丑第8章 君子第128章 落花第140章 皇后第82章 清明第46章 中山狼第24章 修理第35章 素纱第123章 好大第9章 贵客第165章 九连环第156章 用兵第23章 胖婶第74章 携美第81章 朱绦第8章 君子第35章 素纱第80章 霸道第140章 皇后第70章 飞第1章 使君第84章 坑蒙第86章 良宵第122章 武林大会第52章 气息第20章 晨昏定省第13章 身世第177章 根正苗红第40章 磨蹭第26章 心猿意马第32章 痛打第96章 捉猫第21章 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