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转守为攻的意义

其实今年是很关键的一年。

这一年,嬴政加冠,秦国内乱不止。楚王时如无多,恐也熬不过今年,楚王之争,也会让楚国国内大乱。

两大强国皆乱,今年伐齐未必没有机会。

可姜珝不想伐齐,因为现在伐齐,对姜珝来说已经没有任何好处了。

打败齐国的那点战功,能比得上打败秦国吗?

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王翦、李牧、廉颇。

这些人,要么是秦国之将,要么就是打败过秦国的将领。

而威名赫赫的战国四公子,哪一个不是因为对抗秦国才取得了如此盛名?

在这个时代,尤其是在东方六国之中,只有在与秦国的争斗中占据上风,那才可称一声英雄。

没打过秦国,便是如今的李牧,那也称不上名将。

姜珝若是一心为赵,这个时候的确应该联韩攻齐,趁着秦、楚内乱之机,获取齐国的领土。

可若是纵观天下格局,这个时候赵韩联兵伐齐,也的确与姜珝所谋之事无用。

姜珝虽然跟嬴政吹牛逼说,自己的心愿是以权臣之位强大赵国,可那也只是吹吹牛逼罢了。

若今年赵韩结盟伐齐,获得了齐国土地,三年后两国又挡住了秦国的入侵,那赵国可就真的强大了。

届时李牧坐镇秦赵边境,姜珝再领兵攻燕……

这一步一步的,或许赵国真有崛起的机会。

可赵国若真的崛起了,赵王还能容得下姜珝和李牧吗?

功高盖主,权倾朝野。

姜珝目前的确想要战功,但也必须是在赵王偃死后,新任赵王迁年幼之时立功。

这个时候的功劳才是真功劳。

若是赵王偃在位时,姜珝继续立军功,那个不叫立功,那叫自寻死路。

所以不管是为了姜珝所谋之事,还是为求自保,姜珝都不会在今年伐齐,哪怕这是个绝佳的时机。

若是庞煖还活着,他倒是有这个机会。

可惜他死了。

若是廉颇还在,李牧也有机会。

可惜廉颇也走了。

一国一名将的格局,势必会导致君主猜忌将领。如秦国那般,一国之内,王氏一族、蒙氏一族两大军阀世家,那才可以稳定朝局。

不再提伐齐一事,韩宇再次确认道:“若韩赵联兵抗秦,姜侯有几层胜算?”

姜珝缓缓起身,自负道:“即便只有我赵国一国,只要朝局稳定,便有十层胜算。可若韩国参战,便可转守为攻。攻打秦国,只要不是函谷关,赵韩两国胜算依然很大。”

秦赵之战,不管姜珝说的有多好听,赵国也只能作为防守方。

可若韩国参战,两国联军转守为攻,那意义便不一样了。

即便只是虚假的强大,但两国依然可用战胜秦国之余威,威慑周边各国,在外交上获取好处。

赵韩结盟打赢了秦国,向魏国要点军费很难吗?

赵国与燕国国土接壤,携着大败秦国之威,向燕国要点战马,要点军费很难吗?

不难!

赵韩两国成了抗秦主力,在前面挡住了秦国的入侵,各国都能得到喘息之机。

他们付出点利益,便能让赵韩两国继续挡住秦国东出之路,这点账谁都会算,也算的明白。

当然,即便是要好处,也要找一个善辩之人作为使者,以‘口才’说动周边国家。

利益虽然都能看到,可韩国军力不强,所以韩宇才缺乏信心。

姜珝虽然信誓旦旦,可若赵国有楚国的实力,韩宇都不会有所犹豫。

赵国这两年虽然屡战屡胜,国内发展极快,可与秦国相比,实力仍差一大截。

姜珝继续道:“四公子所顾虑之处,无非便是战败之后的种种。可四公子不妨细想,秦若东出,在赵、魏、韩三国之中,会先攻哪国?韩国已经没有时间了。

三年后与秦国之战,对珝来说,只为军功,可对韩国来说,却是赌上国运的一战。

四公子也并非看不清局势之人,应该能明白珝此言之意吧!”

韩宇面色凝重,沉默不言。

如今韩国百官为何如此碌碌不堪?

便是姬无夜这般号称‘韩国百年最强之将’的大将军,也与秦国罗网暗中勾结?

东方六国之中,哪国没有高官被秦国收买?

为何?

还不是因为秦国势大,各方都想为自己谋求一条后路罢了。

就拿郭开、姬无夜二人来说,秦国送的那点利益,真就能比得上一国的上卿之位,比得上一国大将军之位吗?

能走到这一步的人,谁不是身家百万?

但因为收买他们的钱是秦国送的,这意义便大不一样了。

送你钱,那是抬举你。你不收,等日后秦军入境,别说官位不保,便是性命也保不住。

韩国想要求存,想要变强,就必须要向国内百官证明,韩国有挡住秦国的实力。

就拿姜珝与郭开之间的关系来说,只要姜珝挡住了秦国,又给郭开送好处,郭开与姜珝才能真正的‘将相和’。

如今韩国灭国在即,国内百官谁不是忙着谋求后路,忙着捞好处。

张开地虽无大才,但却是一心为韩,此人虽算不上名相,但也算是忠臣了。

韩宇沉默良久,终于缓缓开口,声音也有些沙哑:“若姜侯有把握转守为攻,宇必定全力相助。”

姜珝自信一笑,道:“还请四公子拭目以待。”

转守为攻的意义便在于,让东方六国看到秦国其实也不过如此罢了。

防守,意味着处于弱势。而进攻,才是强者之道。

只有战胜秦国,各方才能有一个喘息之机。

姜珝表面上带着自信,但心中却是暗自算计。

这一战对于姜珝的另一个意义便是,让嬴政对自己‘以权臣之位强国’的思想深信不疑。

如今李牧为赵迁之师的消息已经不是秘密了,三年后秦赵之战结束,姜珝会调往代县镇守,也能证明姜珝不贪权位,一心只为强国。

先让李牧教导赵迁,等李牧老后,姜珝会接替李牧的大将军之位,届时既可讨伐周边各国,亦可以权臣之势压制赵王,让赵王在逆境之中成长为一代英王。

但要卖好这个人设,还需要多方算计才行。

第一百五十章 无耻(求首订)第六百三十七章 十年的信任第五百零六章 性格的养成第一百一十四章 对弈第二百四十三章 鱼龙混杂第二百八十五章 三足鼎立第三百二十五章 赵王有点懵第三百一十五章 使团消息第一百一十二章 鬼谷卫庄第一百零五章 关于姜珝第五百五十一章 熬死他第二百四十一章 侯府闹鬼第五百二十二章 好战必亡第十八章 破城第三百一十九章 忽悠姬无夜第四十六章 请叫我侯爷第四百七十一章 瘦了的雁春君第三百二十六章 议事第七十章 准备献城第一百三十二章 焰灵姬第二百九十七章 李牧相护第五百九十五章 如何求存第四十六章 请叫我侯爷第四百七十三章 姜珝炫富第二百八十二章 藏宝图第六百五十五章 老娘怎么知道第四百一十一章 用人之道第四百二十八章 开始发展第五百二十八章 嬴政眼中的姜珝第四百八十章 重回代县第五百零一章 计谋不行就用技术第四百零七章 帝王无情第一百九十六章 阴谋算计第四百四十九章 本侯保你青史留名第五百七十八章 逃出第五百六十章 燃烧弹第八十六章 礼品与诚意第五十六章 娼姬第五百七十七章 深夜第三百三十九章 阴云笼罩第三百四十六章 搜魂术第五百四十八章 嬴政的爱情故事第四百九十四章 王翦的埋伏第四百二十章 彼此取得一个信任第五百九十三章 撤军第一百七十三章 行踪暴露第二百二十一章 卖人设第四百三十三章 疲兵之计第九十七章 杀手团出动第五百零八章 天佑秦国第五百三十一章 纵论天下第四百一十一章 用人之道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势已成第五百三十四章 聪明人之间第四百三十六章 排兵布阵第六百二十一章 交锋第六百五十一章 看我法宝第二百三十章 水路第一百三十章 朝堂杀机第二百一十四章 聊人生谈理想第六百二十七章 新的篇章第三百三十一章 暂时妥协第三百五十七章 邀请第八十一章 背后之人第一百四十章 猜测第二百三十三章 封地之愿第二百七十七章 星象与情报第一百一十九章 闲棋第五十章 分配工作第六百三十八章 虚假的希望第一百一十四章 对弈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会燕丹第五百九十四章 上表谢恩第四百三十一章 火攻威慑第二百零六章 问剑天枢第三百八十二章 萧何归心第三百一十三章 达成一致第二百七十四章 人才啊,你在哪里第二百五十四章 交锋焱妃第一百八十三章 太子府的来客第一百三十九章 生死抉择第一百三十五章 最强的力量第四百六十章 诚意十足的姜珝第五百六十章 燃烧弹第三百二十六章 议事第一百零八章 韩非回国第三百九十七章 光明正大第三百九十九中 俳优阁第四百一十章 九宫移魂第二百七十八章 局势变幻第四百七十四章 杀手撤出第一百九十六章 阴谋算计第六百五十九章 都没安好心第三百三十六章 鸩羽千夜第四百五十一章 姜珝与吕不韦是同宗!第二百五十七章 湖边第三百零八章 落脚之地第六百一十四章 就是这扇门第十六章 第一次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