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

出行那天,春雨蒙蒙,沿途绿树做帐幕,路两边飞闪绿树鲜花,原野一派茵茵的绿色,铺向远处,吸引着我的身心,拂去我久在窝居的闷幽。

一路的车行,渴望赶快到商丘的景点,谁知到了商丘城,还要向前行驶,经过一片庄稼地,古树林深,路面颠簸,我初次来,任凭车向前行驶……

车到了商丘古城,黑砖黛瓦,路两边,满是商店、四合院、小卖,且挂着各种色彩的广告,小路呈十字型,规格有致,居住今天市区楼房的我,仿佛走进江南古镇,只是这古城的街市少了许多江南的清洁。

跟着导游,拾级而上,台阶是古老的条石,旧痕斑斑,我喜欢这样走向古老,城楼的展室,导游讲着这商丘古城的历史,商丘古城又称归德府城,建于明正德六年,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古城由砖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构成,建于明正德六年(1511年)。城墙、城廓、城湖三位一体,使古城外圆内方,成一巨大的古钱币造型,有商丘作为华夏之邦商品、商业、商文化发祥地之隐喻。城墙周长3.6公里,有东西南北四门,城内地势为龟背形,城内好多四合院建筑,根据五行相生相克之说,为防金木相克,古城东西两门相错一条街,是中国古城中的唯一。

今天的商丘古城内街道依然保留着古代的建筑风貌。古城内有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侯方域的“壮悔堂”有名声在外的商丘三杰:职森、屠东、张珂。

城南古宋河边有名扬中外的、镌刻着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手迹《八关斋会报德记》的八关斋。明嘉靖以后至清初,商丘古城内出过两位大学士(宰相)、五位尚书以及十多位侍郎、巡抚、御史、总兵等。几千年来黄河决口所致,商丘古城以下叠压着西周宋国和汉唐朝时的睢阳古城、宋朝的南京城、元朝的归德府城等几朝古城。

空中俯视,古城内方外圆,古代的方孔圆钱,寓天圆地方,天地相生,招财进宝之意。砖城内面积1.13平方公里,93条街道形如棋盘,古四合院鳞次栉比,内有大成殿、明伦堂、壮悔堂等名胜古迹。中国古城,有几个像商丘这样呈古钱币造型,站在城楼上,望着街市,横平竖直,像一幅图画,沿石阶而下,护城的城墙,宽宽的,足足三米,古老黑色的墙砖,天上飘落的小雨,给了我清新,我独自抚摸这宋朝的大炮,望着远处的烟云,历史的战火仿佛就在我身边围绕,飘荡……

驱车又走进遂人的点火台,中华民族火的发明祖先,他手举火把,望着天空与遥远,海内外的华人,都来祭奠,手持雨伞,在这位给人类带来光明,生息繁衍带来福音的巨人前,留下我和文友的小照。我只是迷濛地跟着一行文友,向前走,一望皆青,濛濛雨洒,又走向中华民族商人的祖先,所站立的楼牌,踏着从远古至今的钱币,我低头一个个审视着古钱币图文,从树叶,大刀的图案到民国的文字,穿越了历史漫漫的隧道。幸运自己从今天走向古老,感受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战胜大自然的灾害,走向文明,永远探索与开拓,坚毅顽强的精神,感受历史的进程,在商人始祖,高高的城楼前久久仰望。走进商丘,感受民族震撼的历史,颜真卿的真迹,范仲淹学习,教学的“应天书院”,“侯方域”的“壮悔堂”传说中的“花木兰”的故事……就像商丘人自己骄傲地说:“抓一把泥土,,皆文物唉!”

商丘原是商朝的故都,后迁入安阳,即今天发掘的“殷墟”商丘的悠远,是夏商周文化的发源地;商丘因’“伯阙”为保留火种而去,老百姓为纪念他,筑丘,又因商人的祖先,起于商贸的发源地,故名,“商丘”

商丘一行,将我带进历史,触摸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回来后,商丘古城,让我深深思索,此行只一天,还想再去商丘,也在想,商丘缺乏到位的管理,需要伴随今天社会发展的脚步,再深层地挖掘,展示我们华夏民族的辉煌。

燧皇陵,即燧人氏陵,燧人氏在三皇五帝中位居三皇之首。他发明人工取火,开启人类文明新纪元被誉为火祖。他还结绳记历,确立天地中央和人类第一姓——风姓。商丘是燧人氏主要活动区域,又是其葬地,故商丘被誉为“火祖圣地”。中国火文化故乡。

燧皇陵牌坊.jpg

燧皇陵牌坊及燧皇像

燧皇陵墓.jpg

燧人氏墓

钻木.jpg

大门口钻木取火雕塑

燧人.jpg

从燧皇陵出来,又来到大马路,马路对过就是阏伯台,但这是出口,又往前行大概1千米来到商祖祠阏伯台景区入口,(这两个连在一起)游览。

商祖祠位于华商文化广场内,是为纪念商祖王亥所建,商祖祠景区是以纪念和宏扬“三商文化”为主题的一个文化景区。商祖祠它主要由三商之门、富商大道、万商广场、商祖殿、三商大道、花戏楼、阏伯台等几个部分组成。王亥是夏朝诸侯国商国第七代诸侯王。

因王亥肇始经商,造福人类,深受后人崇拜,而被奉为“华商始祖”,商丘亦被誉为“华商之都”。

三商大门.jpg

三商之门是采用3个变形的甲骨文“商”字作为基本造型而设计的,门顶雕以玄鸟,寓意为“玄鸟生商”。 3个“商”字形的门相连,寓意为商部族之源,商人、商业之源,商朝最早的建都地。

钱币甬道.jpg

富商大道是由各个历史时代的货币图案构成的。富商大道的寓意是富商丘,富商人

大钱币.jpg

大钱币

商字甬道.jpg

万商广场,由许多商字构成,一直延伸到王亥塑像前。

王亥像1.jpg

华商始祖——王亥像 王亥是中华商业始祖,其本身是夏代中期诸侯国商国的国君、商部落的首领,是一个“亦王亦商”的人。

商祖殿.jpg

商祖殿

华商先人殿.jpg

商祖殿东侧的华商名人馆,有沈万三等

华商先贤殿.jpg

商祖祠西侧的华商先贤馆

太平牛车.jpg

太平牛车

通往阏伯台甬道.jpg

过了商祖殿再往前走就是阏伯台

阏伯台

阏伯[读音:e四声 bo二声】台,又名火星台,俗称火神台。是距今4500多年的一处观星台遗址,它比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在洛阳建的灵台,还早上2200多年,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观星台,对研究中国天文发展史是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阏伯封于商,任火正,专司祭祀大火星,以大火星的运行计时节,定历法。因此,阏伯台被中国天文学会认定为中国最早的天文台,为国际天文学界公认。商族始祖阏伯一生不辞劳苦造福于黎民百姓,人们非常敬仰他,把他喻为“火神”,所以此台又叫“火神台”。 阏伯死后,人们就按他的遗愿,将他葬于台下,因其封号为“商”,此台又被称为“商丘”。 阏伯台,古称商丘,

现存阏伯台上有阏伯庙,又称阏伯祠,为元代建筑。庙宇有大殿、拜厅、东西禅门、配房、钟鼓楼,台下有戏楼、大禅门等建筑。正殿上有“离宫正位”四字。房舍宏伟,飞檐走兽,红墙绿瓦,色彩鲜艳。[阏伯台在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更显得高大突兀。此台为古代商丘都城一带的最高点,再加之古人认为阏伯台的精气上应商星,所以,自古以来,人们都把阏伯台看作是商丘的象征。

从出口出来,去古城南门有两个选择乘车一个是等90路,一个是打车,我由于赶时间就打电三马商量6元(打的可能10多元),其实在商祖祠旁边是南阳博物馆来这里的人到不少。我没有看。乘三马车来到古城南门牌坊处,(旁边是八关斋)我和车夫商量拉到应天书院他要加钱,我没搭理他攻略说应天书院新建的,不看也罢。我的路线是八关斋——张巡祠——进入古城南门登城墙,——归德府文庙(正在维修没有开放)——壮悔堂和侯府——北门乘公交1路来到火车站。

八关斋

唐朝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河南节度使田神功为保卫睢阳,同安史叛军大战两天两夜,经殊死拼杀,终于救出睢阳全城兵民,保住了睢阳城。但田神功却因苦战成疾,生命垂危。睢阳百姓自发设“八关斋会”,捐粮捐款,请1000名僧人赴会祈祷田神功早日康复。一时,香供摆满郊野,经声佛号昼夜不息,四乡百姓云集,车马塞道。颜真卿有感于此,亲自撰写一篇 900多字的短文,题为《唐宋州八关斋会报德记》,刻于石壁。此中书法艺术为中外书法爱好者所倾倒,是河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何为八关呢八关亦称八戒,为佛教用语,是指佛教男女信徒一昼夜中所必须遵守的八条戒律: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涂饰香及歌舞观听;七不眠坐高广华丽床座;八不食非时食。前七者为戒,后一者为斋,合在一起总称为“八戒斋”或“八斋戒”、“八关斋戒”。

八关斋亭子.jpg

八关斋占地面积很小,八关斋内的碑亭

禹王锁蛟井——大禹治水纪念大禹治水的功绩

张巡祠

张巡祠坐落在商丘古城南门外,是为纪念“安史之乱”中为保卫睢阳而殉难的张巡、许远等人所建。园内有唐代“安史之乱”时因守睢阳而殉国的张巡之墓。

张巡善谋略,精兵法,此前已多次以少胜多,抗击了安史叛军。许远自知军事上不如张巡,战守事宜全由张巡指挥。 张巡率众抵抗,日夜苦战,杀敌无数。有时一天多达数十战。张巡等坚守了十个月,大小战斗400多次,杀敌12万多。其间,城中的战马、麻雀、老鼠、树皮、草根、纸、茶等能吃之物全部吃光,兵士仅余400人,终因饥饿、疲惫至极,无力再战,城池沦陷。张巡、许远及南霁云等将土被俘后骂敌不绝,英勇殉国。 睢阳之战以少胜多,阻住了安史叛军的南下,保全了江淮,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了大功。为大唐王朝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物质保障。

走出张巡祠,开始从古城南门进入商丘古城。沿途可看到南湖景色。

从古城楼下来,沿着街道向北走,街道上先看到教堂,在第二个街口右拐,来到归德府文庙,文庙正在修缮。

继续向北来到侯府和壮悔堂。侯氏故居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侯府,是明崇祯年间户部尚书侯恂故居,二是侯方域故居,其中堂楼名曰“壮梅堂”。两部分间隔一条马路,对门而立。主要参观的是壮悔堂。

悔堂是商丘古城景点之一。记载风流才子侯方域,秦淮名伎李香君,邂逅在风雨飘摇的金陵城,郎才女貌,二人一见钟情,彼此倾心,不久侯方域纳李香君为妾,本来是一段天作之合的完美爱情,却因李香君的身份不为侯家所容,被赶到城外居住,最终含恨而死。侯方域伤心欲绝,又忆起自己生平的遭遇,感叹悔恨之事甚多,于是把自己的书斋更名为“壮悔堂”,不久便郁郁寡欢而病逝,为中国古典名剧《桃花扇》写下了一个悲情的结局。

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故事,被清代戏剧家孔尚任编成名剧《桃花扇》该剧除被多种剧种上演外,还搬上了银幕和荧屏,影响颇大,成为中国戏剧史上的一块丰碑。

明朝灭亡后,三十五岁的侯方城回到归德老家。回想起自己遭遇坎坷,事业一无所成,悔恨不已,遂急构一室,命名为壮悔堂,意为壮年悔恨,并发誓终生不仕。他在壮悔堂致力于研究学问,创作诗文。在这里完成了他的《壮悔堂文集》和《四忆堂书集》两部文著。三十七岁时,因悲愤国事和思念香君,不幸染病于清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三日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