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

赤壁古战场(俗称武赤壁),是我国古代著名战役中惟一尚存原貌的古战场,是东汉末年“赤壁之战”发生的地点,位于赤壁市赤壁镇。赤壁大战意义重大,赤壁之战后,出现魏、蜀、吴鼎峙局面,即历史上的三国时期。赤壁古战场风景区主要景观有:赤壁摩崖石刻、武财神庙、周瑜塑像、凤雏庵、翼江亭、赤壁大战陈列馆、赤壁碑廊等,几乎都是当代的人工景点。景区内部交通并不复杂,游客根据指示牌步行游览即可。

在赤壁山临江悬崖上,刻有“赤壁”二字,这就是景区内的“赤壁摩崖石刻”。传说当年赤壁大战,孙刘联军大胜后把酒庆功,周瑜提剑在崖壁上刻下赤壁二字,字迹竟透过石崖到了山后。虽然是传说,但这两个字,也成为了古战场的标志性景点。

武财神庙中供奉着关羽关二爷。关羽从古至今被各地商人供奉,关公像除了治病除灾,驱耶辟恶,诛罚叛逆,巡察冥司,还有司命禄,庇护商贾,招财进宝,又因其忠义,故被奉之为武财神。翼江亭在赤壁山临江矶头,建于1936年,相传赤壁大战时此处为周瑜的指挥哨所,站在此亭中,可凭栏远眺隔江乌林,为当时曹军驻扎的大本营。在赤壁矶头,有一处开阔平地上,矗立着三国东吴都督周瑜的石雕像,这座塑像是1991年元月竖立起来的,您整个雕像把周瑜“欲与曹公试比高”的英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

赤壁摩崖石刻在赤壁山临江悬崖上,刻有“赤壁”二字,字体各长150厘米、宽104厘米,据说当年赤壁大战之时,孙刘联军火烧曹军战船,江面一片火海,把江边崖壁映得通红,曹军大败,孙刘联军把酒庆功,酒酣之余,周瑜提剑在崖壁上刻下“赤壁”二字,因是巨手神笔,力盖千钧,字迹竟透过石崖到了山后,映出了反体的“赤壁”二字。 武财神庙关羽从古至今被各地商人供奉,关公像除了“治病除灾,驱耶辟恶,诛罚叛逆,巡察冥司”,还有“司命禄,庇护商贾,招财进宝”,又因其忠义,故被奉之为武财神。 翼江亭赤壁山临江矶头,有一处凉亭,以赤壁山、铁山似昆鹏两翼而得名。相传赤壁大战时此处为周瑜的指挥哨所,站在此亭中,可凭栏远眺隔江乌林曹军驻扎的大本营。此亭六柱六角,仿明清建筑风格,重建于1936年,亭柱有民国蔡汉卿手书前人的楹联一副:“江水无情红,凭吊当年,谁别识子布危言,兴霸良策;湖山一望碧,遗留胜迹,忧怀想周郎声价,陆弟风徽。” 拜风台又名武侯宫,在赤壁山东南处的南屏山顶,是为了纪念在赤壁之战中,诸葛武侯在此"设坛台、借东风、相助周郎"而建造的。整个建筑分前后两殿庙堂,内殿供有刘备、

东坡赤壁位于黄冈(古黄州)的西北边的赤壁公园,因山陡峭如壁,山石赭红色,故称“赤壁”。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号东坡)曾经贬来黄州任团练副使,常到此游玩,泛舟江上,把酒临风,写下大量诗词和文章,后人因此将赤壁和苏东坡的名字联在一起,名“东坡赤壁”。

进入公园,有座东周古城遗址。买票进入景区,只见花团锦簇,小桥流水,绿树成荫,景色宜人。

古代战事烽烟频起,能够载入青史的亦数量不少,然而岁月沧桑,原貌尚存的古战场遗迹却是越来越难以寻觅,震古烁今的赤壁之战发生在长江之滨,此战本身就对三国鼎立历史格局形成起着决定意义,加上有《三国演义》的精彩描绘,赤壁披上了浓烈的神奇,这个古战场 遗址自然令人神往。

近日我到了湖北嘉鱼,得知其正好与赤壁相邻,于是便专程前往一趟,试图探寻古代那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踪影,体味千古风流人物、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意境。

景区的门前是一个开阔的广场,广场上石鼎整齐排列,旌旗迎风招展,门楼亦是巨大的仿古建筑,前国家领导人题写的“三国赤壁古战场”牌匾悬挂在正门之上。

进入景区,我见到大门两侧安放着两个巨鼓,征得同意后我徒手使劲敲了几下,鼓声在回荡、在扩散,试图增添古代战场气壮山河的氛围。站在钟鼓楼眺望仿古建筑群,塔楼交错,城墙高筑,水域纵横,桥梁连接,芦苇漫布,虽然是明显是现代人所建,但也较完整地复原了三国时期长江要塞的情形。乘船越过吴水军寨,掠过赤壁塔,到了跑马场,见到游人策马奔腾,便联想到古时的金戈铁马,只是无论如今的策马人怎样的卖力演绎,也难以展现古战场的壮观,不过在赤壁大战陈列馆中,通过模型、文物、图片、文字等,我还是领略到发生在这里的刘孙联军抵御曹军的激战场面,我注意到展馆中央是一个全景电影厅,可惜没有放映,相信更能形象展现历史上的赤壁之战。

我其实一直在寻找摩崖石刻,因为景区的大部份建筑物都是后人所建,唯有那刻有“赤壁” 二字的摩崖是赤壁之战的见证,按照标志牌的指引,我终于走到了摩崖之上,这里竖着周瑜的洁白塑像,这位才华横溢的少帅雄姿英发侧目注视滚滚的长江,眉宇之间隐约透露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愁意。

摩崖在江边,沿着石阶从上而下,在观景廊才看到峭壁上刻着的“赤壁”,再细致观察,又发现旁边还有同样的两个字,只不过是没有那么明显,也没有颜色,据记载这两个字是周瑜在大战胜利后,摆酒庆功时挥剑在此深深刻下的,这两个遒劲的大字各长150厘米,宽104厘米,历经千余年风吹雨打,如今更显得苍劲灵秀,是全国重点文物。另外在赤壁两字间还有个白色的符号,似浮云又象是浪花,当时并不知表示是什么意思。

摩崖边的江面开阔,滔滔江水横流,岸边布满巨石,凸凹不平,尖圆莫测,显然不是人工所为,这些石头与峭壁,真真正正经受过赤璧之战的洗礼,我抚摸着石头,仿佛感到它曾经的炽热,大火焚烧江面上的曹军战船,岸边的石头岂能冰冷,而且炮火连天势必使石头随之而爆发。

我看到巨石都有些褐红,不知是炮火烤红,还是兵士的的血染红,总之这一片的红伴随着赤壁这个名字流芳千年,原来赤壁的名字来源于峭壁和岸边岩石的颜色,而赤壁之战更为这个名字增色不少。后来经查证,才知道两字之间的符号是“鸾”字的变体,是道教的符,据说赤壁之战死于江里的人成千上万,晚上曾经听到有阴魂在哭泣,刻上此符后才镇住,幸好在现场不知何故,否则面对江水也会不寒而栗的。

赤璧之战取胜的关键是孔明借东风,三国演义把这个故事描绘得神符其神,从摩崖上来,我又开始寻找拜风台,本以为台一定在赤壁最高处,但那里只有望江亭,沿着小路向前走,经路人指点,再攀上一座名叫南屏山的山坡,才到了拜风台,相传这里是为诸葛亮设坛借东风之处,宋朝时在此建座武侯宫,几经苍桑原建筑物己荡然无存,眼前的黄墙金瓦的拜风台是民国的建筑,但殿内有一块残碑碎块有个“台”字,据说是重建时挖掘出来的。

现在的拜风台与武侯宫是合二为一的,前殿正中的是诸葛亮的浮雕半身像,只见他一手执手,一手执鹅毛扇,深隧的目光显示出大智若愚的气度,强橹灰飞烟灭的战果来源于此,雕像两侧的对联“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更是对其一生的概括,前殿还有20块石刻画,展现诸葛亮一生的精采瞬间,在拜风台内,我回味着周瑜评价诸葛亮的话“此人有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其实诸葛亮之所以为历代的尊崇,除了他过人的智慧之外,更重要的是谦虚谨慎的行为和鞠躬尽粹的高尚情操。

离开赤壁前,我特意选择了一家鱼庄就餐,吃着长江鲜嫩的迴鱼,香浓的凤尾鱼,爽脆的藕片,我慨叹战争终究是不受人类喜爱的,追求和平,把战场变为鱼米之乡才是人间正道。

毛**在《论诗久战》中说: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而获胜”的著名战例。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刘联手,在赤壁大破曹操,赤壁如今是我国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战场遗址,它以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中外游人慕名前来。赤壁之战为什么能以少击众,以劣胜优?让我们漫游赤壁,凭吊古人,探寻其中奥秘。赤壁之战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主要是“善联巧借”。如今市场竞争如火如荼,世上追逐人生目标者强手如林,如果您能从赤壁旅游中领略先人的智慧而古为今用,也就不虚此行了。

赤壁市(原蒲圻市)位于京广铁路和京珠高速上,早上从武昌向南乘车用一个多小时,然后从赤壁市乘汽车到赤壁镇约半小时。一下汽车就到了三国赤壁古战场城楼,穿过城楼,出现在眼前的就是赤壁古风门楼, 下面就让我们在游览古战场中回顾历史,寻找答案吧。

拾级上金銮山,右边是庞统井, 眼前一座与庞统密不可分的建筑展现眼前名为凤雏庵。庵前有一株高大的千年银杏树,人称这银杏树是庞统亲手所载,现庵堂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原为九重大殿,今仅存最上一重,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由三个殿室组成,跨金正殿,迎面神台上端座着庞统的塑像,其神态安详,若有所思。赤壁大战前,传说庞统曾在此披阅兵书,后巧遇蒋干,并随其过江,伪投曹操,向曹操献连环计,使曹军战船连在一起,为火烧曹军战船立下了不朽战功。

接着来到南屏山, 相传当年诸葛亮披发仗剑,步罡踏斗,向天帝借东风的祭风古台就筑在这依山傍水的山上。南屏山是一堵绿色的屏风,一年四季葱绿浓郁,风景如画。往事越千年,赤壁之战的漫江浓烟早已消散,冲天大火也已熄灭,但青山壁立,日月依旧,处处胜迹。在南屏山的绿树掩映之中有一二进殿式的建筑物——拜风台,又名武侯宫。武侯是指因诸葛亮生前功劳大,死后被刘禅封为忠武侯,宫是道教建筑名词。拜风台就是当年诸葛亮祭借东风的古遗址,当时的祭风台是临时搭建一个土台子,台高9尺,分上、中、下三层,可容纳士兵120名。经过1700多年的风雨洗礼,过去的土台子已不复存在。武侯宫,初建于宋朝,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再次修缮后定为吴主庙,明朝万历38年(公元1610年)嘉鱼知县葛中宪又将其改名为“拜风台”,现存的拜风台系1936年赤壁道人重建,重建时还掘出“祭风台”三个大字的残碑,这样也就更加证实当年诸葛亮就是在这个地方祭借东风的。赤壁碑廊位于拜风台左侧,建于1986年,内有二十五块大理石碑,上刻有李白等历代名家咏叹赤壁之战的诗、词共二十五首,均为当代著名书法家手笔。这些碑刻,行、草、篆、隶,各具千秋,精雕细镂,堪称不朽之佳作。

从南屏山不到一箭之地便是赤壁山,赤壁大战阵列馆位于赤壁山右侧的子龙滩,是我国第一个以古战史为主题的专题陈列馆,于1994年10月国家和地方共投资450万元建成,总面积2069平方米,外形的奇特,有它特定的涵义。《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句话是:“凡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陈列馆的中间圆形顶,雄居中央,涵盖三室,象征祖国团结统一,意喻合;旁边呈半独立状的三室代表赤壁战后的魏、蜀、吴三国鼎立,意喻分;中间圆形顶又仿周瑜的头盔所制,体现出赤壁大战的总指挥——周瑜。

平面看似太极八卦图,象征诸葛亮,侧面看似古战船,体现了赤壁大战以水为主,整体看又似风火轮突出了赤壁大战的以火攻为主,整个陈列馆含一厅三室,它通过内容丰富的壁画、模型、图表、文物、文史资料以及七组蜡像故事,一组大型仿唐三彩人物塑像,以展示赤壁之战的战区概况,社会历史及全过程,让人从现实中走向历史,再现了东汉末年的人文历史和当时三国赤壁鏖兵的壮观场面。

经过陈列馆来到赤壁山头,眼前的这座周瑜石雕像是于1990年秋落成,由湖北省博物馆的程德兴设计。周瑜雕像造型揉合了汉画像石刻、北魏石刻和现代建筑艺术的双重优点,写实结合写意,既考虑历史环境,又为旅游服务,而且偏重后者。周瑜的战袍设计就体现了这种特点,从正面看,东风吹来,战袍飘向西北与孔明设坛祭风的东南风向相吻合;反面看,象一面石壁,和“赤壁”意合。底座设计别具匠心。那刀劈斧刻的纹络象征拍岸的惊涛,三个层次比喻“卷起千堆雪”,从苏轼的词中取意,同时也隐喻了三国鼎立。雕像底座宽高各2米,长3米,人像高6.85米,由26块花岗石雕砌而成。全高8.58米的石像,有5个成年人加起来那么高。您看周都督手持利剑,目光英武,面对曹军的二十多万强敌毫不畏惧,整个雕像把周瑜“欲与曹公试比高”的英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

再看翼江亭。翼江亭原为周瑜的前沿观察哨和指挥所,因赤壁山如鲲鹏的翅膀斜插江心而得名,由国民党某师师长蔡汉卿所建。亭柱上的这幅楹联是根据明末清初诗人朱彝樽的《满江红·吴大帝庙》缩写而成。我们看上联:江水无情红,赁吊当年,谁别识子布卮言兴霸良策。这是说水火无情,战争无情。赤壁之战时,这里的江面都被那场无情的大火映红了,现在我们追忆当年,自然会想起这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子布是指张昭,东吴的三朝老臣,官封长史。兴霸是甘宁,东吴年轻的水军将领,原是江夏黄祖部下,投奔东吴后向孙权献策,先夺江夏再取荆州,以巩固江东基业。此主张却遭到了张昭的强烈反对,关键时刻孙权明辨是非,力排异议,采用了甘兴霸的良策。此联以甘宁、张昭之争,盛赞孙权善纳良策。我们看下联:湖山一望碧,遗留胜迹,犹怀想周郎身价陆弟风徽。周郎是指周瑜,赤壁之战时,他以火攻为主,火烧曹军连环水城,把曹操统一天下的宏伟蓝图烧得灰飞烟灭。陆弟是指陆逊,据《三国志·吴志·陆逊传》载:建安24年(公元219年)陆逊与吕蒙用计夺荆州,东吴黄武元年(公元222年)刘备率蜀国七十万大军为关羽报仇,讨伐东吴。陆逊领兵在夷陵,利用火攻,火烧刘备连营七百里。刘备退守于四川奉节,死于白帝城。他们二人功载史册被人称为“三国两把火”。下联即赞孙权在立国后,两次面临危局皆以周瑜、陆逊二人力挽危艰,始得巩固东吴基业。又因二人建功立业时,皆年在弱冠,均遭张昭等人反对,而孙权独能力排众议,重用青年将领,方建万世奇功。《三国志·吴志》对孙权的评价是:“能屈身忍辱,任才尚贤,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整副对联融写景、抒情、咏史为一体,借东吴历史上几位文臣武将为东吴政权建功立业的故事,赞颂了孙权在关键时刻能知人善用,是一位英明君主。

最后来到赤壁矶头,环顾四周,在长江以南的滨江平原之内只有这座赤壁山,它如一柄利剑斜插江心,大有欲断长江水之势。抬眼对岸,那就是当年曹操屯兵的乌林古寨。赤壁山临江悬岩上,有石刻“赤壁”二字,各长150厘米、宽104厘米,据说当时赤壁之战,孙刘联军火烧曹军战船,江面一片火海,把江边崖壁映得通红,周瑜率兵大败曹军后,把酒庆功,酒酣之余,提剑在崖壁上刻下“赤壁”二字,因是巨手神笔,力盖千钧,字迹竟透过石崖到了山後,映出了反体的“赤壁”二字。其实二字为唐人所题刻,虽经千年风雨的侵蚀,惊涛骇浪的拍击,字迹至今清晰完整。二字之上有唐代道人吕洞宾刻“鸾”字形符号。两侧刻有游人诗赋,其下有明初王奉《过赤壁偶成绝句》二首,诗曰:“赤壁横岸瞰大江,周瑜于此破曹郎。天公已定三分势,可叹奸雄不自量。孟德雄心实啖吴,皇天未肯遂其图。水军八十万东下,赤壁山前一火无。”据宋人谢枋得《赤壁诗·序》载:“予自江下溯洞庭,舟过蒲圻,见石岩有赤壁二字”。明正统《嘉鱼县志》载: “赤壁……削壁面西,上有‘赤壁’二字见存”。秋瑾在游览赤壁时写下了“潼潼水势响江东,此地曾闻用火攻。怪道侬来凭吊日,岸花焦灼尚余红。”的著名诗句。

赤壁之战的张天烈火早已熄减,但那赤色的悬崖绝垄,不尽的滔滔大江,大战时的处处胜迹,赞美赤壁的碑刻和诗篇,却一直吸引着无数的金甲武将、文人墨客。谱写了三国文化灿烂的一页。

坐上旅游专车回赤壁市,三国古战场赤壁游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