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章 将离京先定婚事(二)

两人没有寒暄几句,换了一身燕居常服的冯道就来了。

шωш ▲ttκǎ n ▲c ○

一顿饭吃下来,议定明日上午纳采,下午问名。这一步其实就是互换庚帖,相当于订婚。

由于冯道要充当陈佑的亲长,所以媒人需要另请,这都有冯道来操心,陈佑要做的就是在家好好呆着。

两天时间倏然而过,除了河南府传来的捷报之外,没有什么值得一书的事情。

二十日上午,陈佑来到报慈寺外等着。

昨日纳采和问名就都完成了,替陈佑当媒人的是三司使阎俊臣,也算是符合两家的身份。

今天下午陈佑就将离京前往江陵,然后自江陵逆流而上赶往锦官府。现在来这里,是见一见自己的未婚妻子。

等了没多久,就有一辆挂着“李”字标识的马车辚辚而来。

马车的幕帘掀开一道口子,一张圆圆的小脸探出来,眼珠子滴溜溜地乱转。看到陈佑之后,又立刻缩了回去。

紧接着马车停下,一个脸上带着些婴儿肥的女使从车内探出头来:“啊!是陈使君!”

这女使喊了一声,跳下马车,拿了一个木墩放到车辕边上。

接下来陈佑就看到自己的未婚妻了,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被女使扶着下了马车。

这少女虽穿着厚厚的冬衣,但看起来还是比较瘦弱,也不知是不是冻得,有一些些瘦削的脸上血色甚少,看上去颇让人怜惜。

陈佑刚要拱手行礼,之前那个圆脸小孩就从马车内钻了出来,也不等少女去扶就跳下马车,看向陈佑好奇道:“你就是姑丈嘛?”

听到小孩这话,少女苍白的脸上泛起一丝红晕,轻斥道:“小乙!”

这孩子看起来不过六七岁,被少女这么一斥,撇了撇嘴躲到女使身后,只是眼睛还看着陈佑。

见到这副情景,陈佑轻笑着朝少女揖道:“李小娘子,在下有礼了。”

少女也朝陈佑作揖,只不过同陈佑相比,她是右手在前、左手在后。

互相见礼之后,陈佑才向那小孩笑道:“我是陈佑,你是谁啊?”

那小孩也不怕生,脆生生道:“我叫李益,大家都叫我小乙。”

少女连忙道:“这是我大哥家的孩子,听说我今日来报慈寺上香,非要跟着,不意遇到了陈家哥哥。”

陈佑笑着点头道:“李娘子唤我将明便是。”

少女脸上再次泛起红晕,轻声道:“将,将明,奴家小字阿阁。”

听到“阿阁”二字,陈佑脑中突然闪过一丝灵光:“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好名字!”

却原来这少女名为李疏绮,名和小名就是出自这一句诗,而她的字“弦歌”,则是出自下一句“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两人站在门口谈了几句,陌生感总算消散了一些,于是在李益的催促下,一行四人步入报慈寺。

两人本就有婚约在身,再加上李益这个小家伙做润滑剂,一上午下来关系亲近许多,就仿佛早已认识一般。

对李疏绮,陈佑还是比较满意的。虽然容貌算不上倾国倾城,但也算是清秀,只是看起来有些柔弱了点。

时近中午,陈佑目送李家马车离去,自行前往马行街上的酒楼,潘美、赵普等人预先定了一桌宴席,准备送一送他。

午后,准备完毕的陈佑带着李家小娘子的庚帖乘着马车前往江陵。

他身上还有王朴的敕命,王朴接了枢密都承旨的位子,同时还是黄门侍郎,正儿八经的参议中枢。同陈佑之前相比,不说天壤之别,那也是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山下。

说不羡慕那是假的,但陈佑知道自己还比不上王朴,毕竟人家是一早就跟着赵元昌的。

只不过陈佑也不算太差,估计是为了能更好地保护卢金婵,陈佑得了一个西川行营都监的名头,而原本的西川制置使则成了西川行营副都监。

这一次陈佑离京,也带了不少人。

庞中和最终还是选择跟陈佑一同去锦官府,当然了,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离家太久,想回家看看。这次陈佑是准备在江陵过了除夕再入蜀,庞中和也能同家里人过一个年。

至于梅松,他最终选择留在枢密院,陈佑也没说啥,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说不得以后就需要他帮衬一把呢!

虽然少了一个梅松,但陈佑又多了一个名为汪弘洋的幕僚。没错,正是原本杨邠的幕僚。

杨邠请辞之后,带着此人来到陈佑家中。能被当朝宰相看重,汪弘洋自有其过人之处,一番考校后,陈佑便留下了此人。当然,要想被陈佑完全信任,还得再经历一些事情才行。

除此之外,冯道还帮陈佑寻了几个知晓军事的幕僚。这些人或许战略水平不行,但对于军队训阅、粮秣后勤、行军扎营等各有擅场。

这些都是经验之谈,陈佑虽然了解一些,但要想避免出错,还得要这些有经验的人来辅佐。

这也是后来绍兴师爷能够在官场兴盛起来的主要原因之一了,只不过和以后的师爷不同的是,现在的幕僚大多是抱着先做幕僚再当官的想法。

一行人紧赶慢赶,终于在二十七抵达江陵城。

陈佑现在也是身披紫袍的朝堂重臣了,家门上的牌匾终于能再次换成“陈府”了!

只不过他现在还不顾上这等小事,安排好跟着自己的一干人等之后,梳洗一番换上常服,先去荆南节度使府拜访李继勋,紧接着前往江陵府衙拜访权知江陵府事吕施彦。

不出意外的话,今天晚上吕施彦会同李继勋一齐举办一场欢迎陈佑的宴会。

这几天陈佑会特别忙,今天的拜访和晚宴就不说了,年前还得在家中祭祀家庙,一是常规的新年祭祀,而是为了完成纳吉的仪式。

然后要同一干拉关系老友故交吃饭喝酒,虽然这些人他都不认识。

陈佑这次看起来是被撵出京城,但再怎么说也是三品高官,而且这么年轻,经得起沉浮。是以不少南平被灭之后沉沦下来的南平旧人动起了依附陈佑的念头。

对这些人,陈佑翻出了当年那本人情簿子,凡是上面没有名字的,一概不见。然后又从陈行文那里问了父亲葬礼上来人的名单,这份名单上有名字的优先考虑。

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计看将明(二)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驾非监国第七百三十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二)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八)第一百四章终拜师庭院问对第五百二十七章 两府生变宰相换第一百章消息不断时机逝第五百八十四章 无人可得顺心意 (一)第二百四十二章 内乱未平外乱起(七)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乱三国动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三)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请议婚事第四百二十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三)第五百二十八章 谈授官书院生颓(一)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变故起第二百三十章 战斗已起押何方(三)第一百九十三章 罢相方始乱迷离(四)第六百四章 各有安排待时变(一)第二百八十章 潜行入洛见下官(一)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当国事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七)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一)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属何方第一百二十二章广植羽翼乃正道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议政定官途第七十九章即将离京奇事多第四百七十七章 辽事暂令朝争落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十二)第六十二章留守监国风将起(一)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陈将明初入枢府(一)第四十章手腕强硬治归州(三)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当如何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临深渊寻正途第四十三章争权夺利心思重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犹不慌第三百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二)第五百二十八章 谈授官书院生颓(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七)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后谁顾命第一百一十章时运所至晋阳下第六百九十章 一时之法亦须重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内情接踵至第六百五十二章 银夏战事可定矣(四)第三百七十四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第五百二十二章 君臣情谊值几何(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九)第三百九十八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七)第六百章 税务事涉千万家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六)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九)第六百二十三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十)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七)第六十二章留守监国风将起(一)第二百五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一)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镜首战得胜第五百二十九章 谈授官书院生颓(二)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乱心绪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九)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后生(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四)第一百八十章 陈将明初入枢府(三)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十一)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声是利器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六百三十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七)有些话,不吐不快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当稳(二)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三)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耻在心中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乱国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飞雪春已近(一)第三百四十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五)第七百九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五)第二十九章受人之托忠其事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谁主沉浮(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潜行入洛见下官(三)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谁可担重任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六)第745章 大人虎变曰文炳第二百三十三章 乱起变生杀意浓(三)第四百五十五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二)第五百九十一章 骤起争端余韵响(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几多欢喜几多愁第三百三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二)第五百四十一章 陈将明举贤不避仇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一)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总比困难多第四百四十七章 名利相诱推物理(一)第748章 敢请长缨安军心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谈为政(一)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应当作何解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风(一)第四百七章 好恶皆为门户计第三十五章快马兼程赴归州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皇登基诸事忙(二)第九十四章战地黄花分外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