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后虎当何如(三)

走进府衙,正好遇到匆匆朝大门去的钟安裕。

“使君!”看到陈佑,钟安裕一怔,立刻行礼,“张博士带人在偏厅等候。”

钟家这段时间利用自家商队替府衙购买农具耕牛,陈佑也就投桃报李,征辟钟安裕为府衙录事。

现如今钟安裕没有具体职事,如庞中和一般帮陈佑处理一些文书杂务。

听了钟安裕的话,陈佑嗯了一声,脚下不停地朝偏厅而去,钟安裕也连忙转身跟上。

步入偏厅,目光一扫,便将厅内情形纳入眼底。

偏厅内六七人分坐两旁,经学博士张采石坐在左首,其余几人皆是士子衣着,面相上看去在三十四十岁。

估计是听到陈佑的脚步声,此时诸人皆是扭头朝门口看来。

待陈佑行到厅中,几人才反应过来,连忙起身行礼:“参见使君。”

一直走到上首主位,陈佑才转身,抬起双手虚压:“免礼,诸君且坐。”

诸人皆落座,就连钟安裕也是坐在下首,只有张采石还站着:“使君,请容我介绍诸位先生。”

陈佑点头,张采石左手伸向他对面的那文士:“这位是李华宇李先生,尤善《三礼》。”

《三礼》是三部礼书的合称,分别是《礼记》、《周礼》、《仪礼》,在唐官学中,《礼记》为大经,其余两经为中经。

李华宇再次起身行礼,陈佑也只得回礼。

“这位是黄贤黄先生,善《春秋》,通晓三传。”

《春秋》分为本经和《左氏》、《公羊》、《谷梁》三传。由于三传属于注释读本,对同一件事的解读角度不同,所以大部分学习春秋的学者都会在通读三传之后选择其中一部精研。

这黄贤通晓三传,也不知是不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这位是徐师进徐先生,善《论语》、《毛诗》。”

所谓《毛诗》,指的是西汉时毛亨与毛苌辑录注释的《诗》,也就是现在所流传的《诗经》。

“胡德佑胡先生,善《老子》,亦通《尚书》、《周易》。”

“韩寅韬韩先生,治律学。”

陈佑终于听到一个感兴趣的了,当即笑问道:“不知韩先生可知《景瑞刑律统类》?”

《景瑞刑律统类》,是景瑞二年颁布的律法,主要是根据唐《开元律》和《大中刑律统类》修订而成。

韩寅韬起身道:“回禀使君,在下尚在学习《景瑞刑统》,不过本朝刑统与唐律相近,如今已学了七八成。”

按照唐朝国子监的规定,治律学需要学习《律》、《令》、《格》、《式》和《法例》共五种。

《律》和《法例》还好,总体来说一脉相承,数十年都不一定变动一次,问题在于其它三种。

《格》、《式》几乎是每一任皇帝都会改一次,《令》则是皇帝颁行天下的法令,遇到那种勤快的皇帝,很可能一年多好几条。

活到老学到老,对于律学生来说,那是一种生活常态。

而且现在可不比以后,各种法律条文分门别类,可以专研一类,现在律学生是全部都得掌握并能熟练运用。

《唐六典》是这么规定的:以《律》、《令》为专业,《格》、《式》、《法例》亦兼习之。

韩寅韬已经快四十岁了,当年先是学王蜀律令,还没学成,王蜀被后唐攻灭,又得学习后唐律令。学了八九年,孟知祥自立,建立孟蜀,好的,重新学孟蜀律令。十多年之后,周灭孟蜀,于是抛下蜀国的律令,来学习周国的。

他的法律生涯,就是一个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

陈佑虽不是很熟悉法律,但也知道频繁建国灭国会给律学生的学习造成怎样的困难,是以对韩寅韬的专业水平有些不放心。

考虑了一下,对钟安裕道:“钟录事,你去将罗司法请来,让他带上刑统。”

钟安裕答应一声快步离去,陈佑重新看向韩寅韬:“刑律之事不可轻忽,稍后某欲考校一番先生,不知韩先生意下如何?”

韩寅韬拱手道:“但凭使君吩咐。”

陈佑点点头,示意张采石继续介绍。

在韩寅韬之后,就只剩最后一人了:“这位是贾义贾先生,治算学。”

这个时期的数学家需要学习的算术书还挺多的,流传世间的共有《九章》、《海岛》、《孙子》、《五曹》、《张丘建》、《夏侯阳》、《周髀》、《缀术》、《缉古》、《五经》等十部算书。

当初李淳风就受命注释十部算经,后来这十部书被列为国子监算学科目。

陈佑自己也就是个高中水平,在应用上面同这个时代中上游的一些数学家差不多,问明贾义学习过《九章算术》等七部算经之后,也就没有出言考校。

待张采石坐下,陈佑看着众人道:“想来张博士已经告知诸位某欲建一座书院,正要延请教授。”

几人皆点头,只不过都是读书人,谁也没有先开口。

陈佑轻轻一笑,接着道:“这书院暂定设立经、书、律、算四院,不知诸位先生可愿担任书院教授?”

沉默了一瞬,几人对视一阵,一时间没人开口说话。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法曹参军事罗彦赟来了,他身后还跟着两个怀抱书册的仆役。

“使君。”

“罗司法。”陈佑笑着起身,张采石等人也连忙站起来,纷纷朝罗彦赟拱手。

“某寻了一个律学先生,还需罗司法帮忙考校一番。”陈佑笑着指了指韩寅韬。

“韩寅韬参见罗参军。”韩寅韬见罗彦赟看过来,连忙再次躬身。

他是学法律的,说不得以后就会归到韩寅韬手下,此时自然得恭敬一些。

罗彦赟点头道:“既然使君吩咐,某必当尽心。”

厅内诸人重新坐下,这次是罗彦赟坐在左首,张采石坐在他对面。

仆役将手中书册摆到罗彦赟座位旁的桌几上,罗彦赟随手抽出一本,翻到中间一页,看了一眼韩寅韬,问道:“诸应调发杂物,供给军事者,若先言上而不待报者,其刑几何?”

意思是,要调发杂物用作军事,先上报却不等待批示的,该怎么处罚。

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二)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一)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弃(一)第三十四章酒到酣时议治政第一百八章正月之中再生变第二百二十四章 利字当头乱接踵第三百五章 空辩不若实为证(一)第三百六十九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五)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缓蕴风雷(二)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六)第六章双狐斗法寻后路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五)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阴私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五)第四十五章灭国之功尚不足?第二百八十章 潜行入洛见下官(一)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总比困难多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七)第五十二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诸事推行隐者来(三)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缓蕴风雷(五)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一百九十二章 罢相方始乱迷离(三)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马上取(四)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二)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六)第五十五章皇宫大内初见闻第744章 甘州风沙掩军势第一章一夜天地换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一)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一)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异选大将第三十八章手腕强硬治归州(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礼毕诏书频出第五百二章 论立场章鹏施计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第六十章诏令监国是何意第四百四十九章 赵官家突访书院第八十三章 枕头之风威力大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一)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当慎行第二百五十章 谢公安石与君同(二)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阳(一)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四)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二百二十六章 强干弱枝议迁都(一)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欲惹战端起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风至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马谁为主(三)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八)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风起时动微末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七)第三百四十三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八)第六百五十九章 尔等当为好工具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国政教天子第七百十九章 开辟新路为后学第一百九十六章 两手准备终定音(一)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八)第十六章月下争渡一线天(四)第三百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一)第一百四章终拜师庭院问对第五百六十七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二)第六百五十一章 银夏战事可定矣(三)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八)第十五章月下争渡一线天(三)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后生(二)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气象(五)第一百三章江边垂钓生妙计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阳(一)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第二百七十五章 两姓永结秦晋好(一)第四十一章论功行赏争不休(一)第五百九十八章 官分清浊又增污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三)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六)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二)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请议婚事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阳如何施为(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五百三十一章 内举贤德不避亲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九)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后生(一)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顺汝心(一)第五百一章 韩熙载出使求和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为重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后虎当何如(四)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择异(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五)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计看将明(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为尊者讳争道义第九十九章别无他法唯分治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