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二)

只不过,区区一个知府,赵普有些不满足,身为御史,不弹倒一个宰相,那就跟没当过御史一样,没甚意思!

又碰了一杯,赵普前探着身子道:“这些天将明都在京中,两府宰执,可有......”

他悄悄朝皇宫方向示意。

没有直接说出口,陈佑猜测他是不是在问有没有宰执触怒官家。

将酒盏放到桌面转了一圈,陈佑盯着酒盏道:“政事堂刘雨润,枢密院李守成,这两位依然是国之柱石。”

或许是因为使功不如使过吧,吴峦罢相之后,刘承泽和李继勋除了多名故旧被贬之外,没有受到任何惩罚。

李继勋可是曾跟在吴峦身后推动陈佑领兵南征的,以前没有机会也就算了,现在赵普有心做出一些政绩,陈佑当然十分乐意帮他一把。

“这两位。”赵普沉吟一番,微微摇头,“的确被官家所看重。”

言下之意就是要等待时机。

陈佑点点头。他不着急,他巴不得赵普崛起的速度慢下来,一旦两人都站到顶峰,绝对会斗起来,还不如现在一高一低正好能够相互配合。

眼看喝得差不多了,陈佑突然想到一件事:“对了,则平在江陵可曾见过那朗州卢刺史?”

朗州卢刺史,也就是卢子龙。

他带着沈焱降周之后,赵元昌没有给沈焱封爵,而是准许他收沈焱为义子,改姓为卢。

这其实是好事。因为前蜀帝,现在的杞国公孟昶已经是重病缠身,眼看着就要命不久矣。而当初的南平王高保逊,更是早早就死了,且死因还是纵欲过度。

总之,沈焱变成了卢焱,至少这性命应该是保住了。

等卢家一家人跟着车驾前往洛阳的时候,已到了知天命之年的卢子龙被任命为朗州刺史,负责对抗长沙府的宋军。

“倒是见过几面。”

好歹赵普当时也是江陵知府,能见到卢子龙不稀奇。

“卢刺史看着精神尚可,怎么,没给将明你写信?”

“信倒是有,只不过只有几句场面话。”陈佑颇有些无奈。

因为赵元昌似乎要重用卢子龙的缘故,陈佑对自己老父的这个故交好友还蛮看重的,只可惜卢子龙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表现得有些疏离。

不谈这些令人不快的事情,酒喝到尽兴,两人便散了去。

赵普已经确定,上任的第一个目标就是现在的权知河南府事林师德,身为林知府前任副手的陈佑可以提供一些小小的帮助。

分开之后,陈佑就来到了冯府,或者说冯太保府。

他得同冯道商量一下,应该支持谁接掌河南府。

江都府,宋国同平章事、大元帅、宁王白崇文斜靠在塌上,身后婢女用力揉捏着他的肩膀,堂下僚属在禀报军政诸事。

白崇文现年不过四十余岁,其父本是吴国镇南节度使,李昇篡位之后多次调动,再无建树,最终郁郁而终,而他自己在禁军之中也过得不顺心。

六年前赵鸿运称帝,中原纷乱,当时登基没多久的李璟野心勃勃意图北伐。

南唐烈祖李昇是之前吴国权臣徐温的养子,称帝之后因着这层关系多有徐氏。然而正应了那句话,斗米恩升米仇。当时正是灭亡闽国的关键时刻,李璟急着收回兵力趁乱北伐中原,国内动荡不安,徐氏子弟就联络了当时坐镇武昌的戴延康,意图使皇位归于徐氏。

终于,李璟北伐没能成行,先锋部队被击败。东南方向闽国虽灭,但乱子一时之间无法平息。在有内应的情况下,戴延康领兵顺流而下直入江宁府。

这时候白崇文突然开窍,带着自己的人手扫清徐氏,在李璟被逼禅位之后成为新朝功臣。后来又成了南唐旧人的领头人,占据了较为富庶的江都一线,甚至因为戴延康的一系列应对举措而越来越强势,最终有了如今的身份。

只不过戴延康虽然有时候会出昏招,但对国都江宁府的掌控还算严密,所以白崇文即便有个宰相的身份,却不敢回京。

而白崇文这边实力虽比不过身为皇帝的戴延康,但若真是打起来,宋国必定会伤筋动骨,是以戴延康也只能容忍白崇文事实上的半割据状态。

这次宋国试图攻占沈国,也是因为戴延康同赵元昌有了相同的想法,想要挟大胜之威解决国内问题。

只不过赵元昌成功了一半,而戴延康则是骑虎难下。周国新得的三州至少是连成一片,而宋国得到的长沙府却同本土隔着一大片山脉。

回到眼前,白崇文听完幕僚所说的内容,毫不在意地挥挥手:“将人打发走就是了。”

那幕僚不由急道:“大王!周国现如今国势正盛,便是不欲投周,也当好生招呼才是!怎可随意打发?”

听到这话,原本不甚在意的白崇文脸色一寒,看向那幕僚的眼光有些不善:“孤叫你把人打发走。”

那幕僚一顿,脸色一下子变得煞白。

怔了怔才出声应下,缓缓退去。

待他离开,白崇文换了个舒服的姿势,合上眼继续享受。

好一会儿,突然开口道:“这人不能留了。”

他话音刚落,一处屏风后面传出一声“喏”,紧接着脚步声响起,渐渐远离。

白崇文很清楚,他在宋国才能拥有这般权力,一旦投周灭宋,绝对比不上现如今的生活。

但他同时又很纠结,他要想保持现有的权力,就不能让宋国皇帝太过强势,在某些事情上,比如上一次拒周攻沈,他就拖了后腿。可这样的行为会导致宋国衰弱,最终还是有可能被周国剿灭。

往左也为难,往右也为难,甚至让他生出“要不自己来当这个皇帝”的想法。

悠悠一声长叹,白崇文很苦恼。

“爹爹,听说周国又来人了?”

一个清朗的声音自门外传来,白崇文不得不睁开眼:“我儿从哪得知的消息?”

一个十八九岁身着劲装的青年一边跨进屋内一边道:“我来时遇到了陆先生,问了他两句。”

白崇文哼了一声:“这事你少沾手。”

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气象(二)第二百二十六章 强干弱枝议迁都(一)第八十六章侵略如火战事急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一)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报仇不怕晚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三)第九十三章浑不要脸会使节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九)第二百四章 议政事初入行宫第七百六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二)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内乱未平外乱起(一)第三百三十七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二)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谊值几何(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保义谋反欲亲征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六)第六百五十一章 银夏战事可定矣(三)第五百十五章 诸相公议治江南第七百九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五)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阳如何施为(三)第五百二章 论立场章鹏施计第四百四十九章 赵官家突访书院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三)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二)第二百一十五章 前狼后虎当何如(一)第二百八十章 潜行入洛见下官(一)第四百四十九章 赵官家突访书院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五)第一章一夜天地换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一)第三百二十九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四)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七)第二百七十七章 欲往西京诸事重(一)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后虎当何如(四)第六百六十二章 谁料竟会遭背刺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风至第六百八十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四)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四)第四百四十五章 闲谈军政论优劣(一)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三)第十一章 泼天大功接不接第六百六十五章 为安诸军分新饼第八十五章瞿塘雄关伫江头第五百二十二章 君臣情谊值几何(二)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仪镇内议投周第三百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一)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一)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时变(二)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十)第四百五章 富平县内有善人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诸事忙(一)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五)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五)第二百三十三章 乱起变生杀意浓(三)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四)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后虎当何如(四)第三百三十一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六)第二百三十六章 内乱未平外乱起(一)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三)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连不断问对难第五百九十三章 请以海军试新制第六百四章 各有安排待时变(一)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三)第二百二十六章 强干弱枝议迁都(一)第四百八章 鲜血淋漓投名状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为模范争最优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六)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七)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变国生事(二)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八)第一百四章终拜师庭院问对第六百六十二章 谁料竟会遭背刺第三百五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四)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实战险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六百十六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三)第四百九十九章 儿女相约为亲家第九十五章寥廓江天万里霜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七)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随风第六百章 税务事涉千万家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四)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四十一章论功行赏争不休(一)第二百五十章 谢公安石与君同(二)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巅峰小婴孩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八)第四百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九)第六十一章偶遇穷儿思亲友第七百九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五)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十五)第九十三章浑不要脸会使节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马上取(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