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论功行赏争不休(一)

就在陈佑在归州忙活的时候,赵元昌的报捷文书也抵达了大周都城汴京。

或许是出于稳妥的考虑吧,虽是灭国之战,但赵元昌却没用有露布报捷的方式张扬,而是分遣三路信使,昼夜不停地将捷报分送皇宫、枢密院、政事堂。

汴京皇宫,皇帝日常阅事之所的简贤讲武殿内,男子端坐在御座之后批阅文书。

此人头发花白,戴着一顶乌纱帽,身着窄袍,皂纱折上巾,通犀金玉环带。正是大周开国皇帝赵鸿运。

他批阅一份奏章的速度非常快,基本上是看一遍内容,然后考虑一下政事堂或枢密院拟就的建议,或曰“可”、或曰“不可”、或曰“再议”。

真需要他仔细思索、长久考虑的事情,那都是要和议政大臣商议的,群策群力罢了,非是一人可决。

刚拿起一份新的文书,就听见殿外传来一阵脚步声,紧接着他登基之后提拔起来的内侍林盛保手持一份文书快步走进来。

不等赵鸿运出声询问,林盛保就躬身将文书递过头顶道:“官家,大殿下的捷报!”

“哦?”赵鸿运先是一愣,随即笑着接过文书,“大哥这么快吗!”

林盛保侍立一旁闭口不言,有时候皇帝问的一些话,并不需要回答。

赵鸿运翻开文书,先是一通思念皇恩、皇帝圣明的奉承话,之后才是这次战争的结果:拿下归州、南平城,生擒南平王及诸重臣,目前在荆州南部抵御沈国,在归、峡西部抵御蜀国。

“好啊!”看到这里,赵鸿运不由赞道,“大哥这次做得不错!”

接下来看到一众请功的名单,排在第一的竟然是一个之前听都没听过的名字——陈佑!

不由抬头看向林盛保:“护军,这陈佑,你可知晓?”

听到赵鸿运的问话,林盛保考虑了一会,然后答道:“回官家的话,小的隐约记得南平前归州留守陈元朗有一子名佑,只是不知此陈佑是不是彼陈佑。”

“嗯。”赵鸿运点点头,接着往后翻。

请功名单结束之后是附在奏章上的一些父子之间的私话,赵鸿运揭下纸张刚看了一个开头,就笑着指点林盛保道:“还真被你说中了,此陈佑正是彼陈佑!”

林盛保笑道:“托官家的福。”

赵鸿运摇摇头不再管他,继续看信。

赵元昌在这上面详细介绍了陈佑、赵普、黄世俊等人做出的贡献,之后说了手下大将的表现,然后又将自己的一些安排、以后的计划都详细写了出来。最后表达了一番对父母兄弟的思念,同时希望父皇保重身体,不要太过操劳之类的。

看完之后,赵鸿运放下信纸,沉默一会儿喟然叹道:“大哥有心了。”

正要说话,却听殿外传来宦官的喊声:“官家,相公们请见。”

赵鸿运当即朗声道:“进!”

片刻之后,一溜烟五位头戴幞头,身着紫色曲领大袖长袍、下施横襕、束以革带,脚蹬乌皮靴的重臣依次进入。

站定之后,躬身行礼道:“臣侍中启祥(枢密使邠、尚书左仆射逢吉、尚书右仆射庆尧、枢密副使肇庆)拜见陛下!”

“诸卿不必多礼,赐坐。”

“谢陛下!”

一番君臣之礼后,五人坐到了宦官搬来的椅子上。

此时君臣之间还是坐而论道的,历史上从坐而论道发展到君坐臣站,还得等到赵匡胤搬走范质的椅子。不过这个世界上会不会发生这种事,还是两说。

此时简贤讲武殿内这六人加上在外领兵的枢密副使吴峦,就是大周最核心的领导层了。三位皇子在未立储的情况下,也是远远不如孙启祥等六位重臣的。

此时政事堂主事:侍中、昭文馆大学士加开府仪同三司孙启祥和枢密院主事:枢密使加骠骑大将军杨邠手里各捏着一份文书。

刚刚坐稳,杨邠就拱手道:“想必官家已经知晓,大皇子元昌攻陷南平、生擒高保逊。”

赵鸿运点头道:“我已知之。”

孙启祥立刻道:“官家,臣以为既然南平以破,当立刻召大皇子返京,至于南平故地,遣一大将镇守便是。”

此话一出,苏逢吉当即道:“臣附议!”

朱庆尧和史肇庆犹豫了一下,也拱手道:“臣附议!”

唯有杨邠摇头道:“此言谬矣!如今虽已攻下南平城,但南平三州还未平靖,亦要面对沈、蜀来攻,正是战事激烈之时,临阵换将大为不妥!”

这话听着也是很有道理,但在孙启祥耳中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孙启祥是支持赵元昌的,他自然不想让赵元昌长久地领兵在外、远离皇驾。是以,对杨邠这看似合理,但却将赵元昌挡在京外的提议十分警惕。

故而立刻反驳道:“杨枢密未免太过迂腐,大皇子此行非是一人独断,亦有老将马无染为副,便是召回,马无染也能担起重任,何来临阵换将一说?”

这时,朱庆尧开口道:“昭文相言之有理,俗话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大皇子此次亲上战场,已是立于危墙之下。如今南平面临沈、蜀夹攻,杨枢密却仍让大皇子主持战事,岂非将大皇子置于险境?”

他不说话还好,这话一出口,赵鸿运不由皱了一下眉头。

这几位虽在各自争辩,但都分出一丝心神注意着赵鸿运的动静,毕竟他才是帝国的统治者。

此时见到赵鸿运皱眉,虽不知道他是因为何事,但刚被质疑“将皇子放在险境”的杨邠立马拱手辩驳道:“集贤相此言差矣!大皇子置于大军保护之下,岂是那么容易犯险的?且大皇子此次负责南平战事,岂有战事未竟、主帅先离之理?”

孙启祥正要开口,赵鸿运突然敲了敲桌子开口道:“此事不必争了,子美暂且留在南平,现在先议封赏之事。”

皇帝开口了,哪怕心里不满,此时也只得拱手称是。

又是杨邠第一个开口,此时他面色十分严肃:“陛下,臣以为,当封大皇子为王!”

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诸事忙(一)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应当作何解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员可行否?第七章各有肚肠转心思第四百三十四章 千里泽国断美梦第三百四十一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六)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一)第四百九十九章 儿女相约为亲家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内情接踵至第五百四十章 忠于王事举贤良第二百六十章 为民服务不求夸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六)第四百九十九章 儿女相约为亲家第五百七十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五)第四百四十六章 闲谈军政论优劣(二)第二百五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一)第六百二十三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十)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六)第二十九章受人之托忠其事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六)第五十二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一)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下兵马谁为主(一)第三百二十九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四)第三百六 空辩不若实为证(二)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三)第九章城头观兵反意坚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马上取(五)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计看将明(一)第七百十九章 开辟新路为后学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三)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二)第七百三十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二)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十五)第745章 大人虎变曰文炳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员可行否?第二百三十七章 内乱未平外乱起(二)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后生(一)第三百二十九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四)第五百二十四章 君臣情谊值几何(四)第六百九十五章 乱云遮蔽洛阳城(一)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二)第一百二十一章当有同志共前行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为重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与空气斗智勇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三)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四)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四)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七)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六)第五百二十四章 君臣情谊值几何(四)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五)第二十六章大棒甜枣交相加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陈之民欲揭竿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飞雪春已近(二)第六百四十九章 银夏战事可定矣(一)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内乱未平外乱起(一)第四十九章君臣问对定计策第四百九十一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三)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九)第七百九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五)第五百十六章 褒贬尽皆为雕琢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三)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七百十六章 科举艰难唯公平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乱之后诸事繁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间多有无奈事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六)第四十三章争权夺利心思重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二)第四百八十七章 旧人只听新人笑第十四章月下争渡一线天(二)第八十三章 枕头之风威力大第二百五十章 谢公安石与君同(二)第三百五十一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八)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四百七十八章 故友初至论道德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七)第747章 烽火家书抵万金第743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第一百四十六章 骤然生变应对急(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二)第四百二十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三)第一百七十一章 苦寒飞雪春已近(三)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战须有终结日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六)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两难算计空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诸事忙(一)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议政定官途第七百十九章 开辟新路为后学第五百四十四章 内外兼修望紫宸第六百三十一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八)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一)第六百三十一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八)第六百七十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五)第九十三章浑不要脸会使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