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十三)

巳时许,陈佑站在北城墙头,陪在他身边的是刘守忠。

城下正在喊话劝降,这是例行操作,陈佑、刘守忠等人都没仔细听底下在喊什么,而是微微眯眼仔细打量城下军阵。

“看来这一场兵变对凤翔军造成的损失不小。”

看了一阵,刘守忠为陈佑解说眼前的军阵:“使君请看,城外战兵有六军旗,至少是有六个军,然而扣除朱重荣的节度使旗纛,就只剩下两面牙旗。这朱重荣杀掉的将领不少啊!”

节度使的节纛先不去说它,这牙旗是将领身份象征,大战之中指挥不畅时基本上都是看牙旗往哪就朝哪里进攻,而斩将夺旗一般也都是夺的牙旗。

外面方镇节度使为了表明跟着自己能够升官发财,基本上能独领一军的都会有个将军的名头。也就是说,凤翔军这六个军,应该有五面其它将军的牙旗才是。

“杀的人多才好。”

陈佑没有太多感叹,卢璟的命令他已经收到了,朱重荣杀的人多才有利于他完成任务。

对了,卢璟是以“关西行营都部署”的名义发来的命令。陈佑之前可没听说过卢璟还有这么个职事,当时就以为卢国丈要矫诏靖难。

然后刘守忠取出离京之前的密旨,上面有天子信宝的红印,有政事堂印,有枢密院印,有两府签署,说是密旨,实际上知道的人不少。这份密旨就说了一件事:战事起时,京兆尹陈佑须听令于关西行营都部署卢璟。

“刘将军,若是不行险,我手下兵马全都交给你,你能不能击败凤翔军?”

刘守忠没有丝毫犹豫:“若在城外对战,我必败无疑!”

先说了结果,之后再解释原因:“若是石将军未曾离去,两军五千人突袭或许能够击溃凤翔军。可仅剩我这两千多人,还不如照使君所言行险。至于那几千府兵,这些人守城便罢,若是一同出城迎战,只会败地更快更惨。”

这番话虽有禁军对府兵的鄙视,但总得来说都是事实。

故而陈佑只是点头,不再多言,至于后悔把石守信派出去?不可能的!

别说派石守信去迎接护送陈抟是另一个计划早已确定的步骤,就算是他自己脑子发昏派出去的,他也不后悔。

要知道,石守信和刘守忠两人平级,一人带一军,调令中也没在两人之间确立一个主副关系。除非陈佑亲自指挥,否则的话,真要五千人一块上,谁听谁的?

两人说话间,见城上没反应的凤翔军整顿一番开始攻城了。

见此情景,陈佑不待刘守忠出声便道:“这守城之战就交给刘将军了。”

“使君放心。”

刘守忠重重点头,紧接着面露难色看着陈佑:“只是,使君是不是先回休息?”

“无妨。”陈佑摆手轻笑,“你不用管我,我就在这里看着。”

说到这里,他环顾四周军兵,抬高音量:“我这个京兆尹就在这城头陪着诸位一起守城!”

只这一句话,立刻让周围军兵激动不已,纷纷叫嚷道:“使君且看着罢!”“定不叫使君失望!”

陈佑面色严肃道:“仔细着些,莫要大意!”

一阵应是之声响起,诸人握紧手中兵器,死死盯着越来越近的凤翔军。

劝不下去陈佑,刘守忠也没勉强,正好陈佑留在这里也能振奋军心,他便没有再多嘴,走到一旁开始指挥守城之战。

人生如戏,陈佑现在就是在用生命演戏,如果运气好的话,后人为他作传就会提到“亲冒矢石以励众军”。

不过他可不是为了这个而留在这里的,身为主官,陈佑留在城头最大的作用就是激励军心。如果现在是在长安城,他甚至会让人把自己的麾幢旗幡取来树在城头,虽然增加了危险度,但对军兵的激励也更加有效。

也不知道朱重荣在想什么,攻甘亭那种寨子也就算了,进攻鄠城他竟然也只是让人随便推了几根粗壮的树干就朝城门处冲。像什么云梯、长梯、盾车之类的一概没有,无形中让守城的刘守忠轻松不少。

刘守忠来到瓮城城墙上,这第一波攻势只会在这里发生。

瓮城城门开在东侧,想要从外面进瓮城,就得面对前方和左侧两个方向的攻击。

举着大盾,推着撞车的凤翔军缓缓靠近城门。

刘守忠估算距离之后,左手一伸:“弓!”

身后亲兵立刻将一副麻背弓递到他手中。

他接过弓,又从一旁箭篓中取出一支点钢羽箭。

扣弦,搭弓,随着右手拉弦,弓身渐渐弯曲。

一声霹雳,弓身弹回,弓弦震荡不已,那支箭已然消失不见。

城下传来一声惨叫,紧接着是一连串的惊呼声,显然是射中了某个人。

“好!”

目睹这一箭的军汉们齐声叫好,士气更加高昂。

刘守忠将弓扔给亲兵,高声道:“贼军不过如此!我等好生杀贼,挣得功勋位禄!”

“杀!杀!杀!”

连呼三声,响声震天。

这边喊声停歇,凤翔军军阵中也传出一阵喊杀之声,显然是为了争夺气势。

万人高呼,虽然互相干扰听不太清,但还是很震撼。

刘守忠没被干扰,命令弓箭手将目标放在凤翔军的弓箭手身上,至于举着盾推着撞车的那些人,等他们靠近城门之后再往下砸石块木块之类的。

这木块都是浸透水的,一个个直径两尺有余,从城头砸下去,砸到人身上也是不轻。

远处站了一排弓箭手,一开始的试射叫不少新兵不由自主地往女墙底下躲,但实际上没到射程,所有箭枝都落在城下。

那些久经战阵的禁军士兵看着府兵的狼狈像,毫不客气地嘲讽起来。大多数府兵全都是低头臊脸不说话,偶尔有些暴脾气地出声吵两句。

这一切都没影响到弓箭手,他们一手持弓一手持箭,静静站立在垛口处。

箭能射到什么地方,他们都心里有数,就等着凤翔军的弓箭手跨过那条线了。

他们没等多久,很快一个个队正就接连高呼:“射!”

第九十四章战地黄花分外香第一百一十八章一顿操作猛如虎(二)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二)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于一(一)第六百九十六章 乱云遮蔽洛阳城(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闹事为哪般(一)第七百三十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二)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后谁顾命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八)第七百七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三)第三百二十三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计在教育(二)第四百二十一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四)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变岂可猜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交手政局变第七百五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一)第六百五十二章 银夏战事可定矣(四)第七章各有肚肠转心思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二)第十四章月下争渡一线天(二)第三百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二)第七百十一章 顺势而为埋荆棘第一百八章正月之中再生变第七百三十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二)第七百十一章 顺势而为埋荆棘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陈之民欲揭竿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后虎当何如(四)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六百九十七章 乱云遮蔽洛阳城(三)第四百四十九章 赵官家突访书院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三)第五百四十六章 两国皆赚无人亏第五百七十六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三)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五)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总是迟第三百六十一章 穷且益坚志不坠(二)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三百三十一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六)第一百九十五章 保义谋反欲亲征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乱心绪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七)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后南有风起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四)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驾非监国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一)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计在教育(一)第一百九章诸将逼宫围太原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交手政局变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骤然生变应对急(一)第五百六十九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四)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八)第二百三十三章 乱起变生杀意浓(三)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东去拓海疆(一)第三百三十九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四)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鸡肋第四百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九)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动议改制(一)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三)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六百九十章 一时之法亦须重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四)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斗角汴京城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五)第七十八章未雨绸缪布耳目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报仇不怕晚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二)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巅峰小婴孩第五百三十五章 说诸葛皆是忠臣第一百九十七章 两手准备终定音(二)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四)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马初与伯乐见(二)第五百八十五章 无人可得顺心意(二)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缓蕴风雷(三)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陈之民欲揭竿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敌占先机第五百七十二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七)第五百四十五章 纵兽于林起罗网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议定清田事第二百四十一章 内乱未平外乱起(六)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三)第一百章消息不断时机逝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十)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为重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与贼臣不两立第二百八十九章 书院之内真理存第一百八十章 陈将明初入枢府(三)第四百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九)第七百九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五)第四百四十六章 闲谈军政论优劣(二)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后虎当如何(二)第六十一章偶遇穷儿思亲友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两难算计空第一百九十章 罢相方始乱迷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