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灭国之功尚不足?

刚直起身子的赵元昌听到这话,先是一愣,随后心里又升起希望。

恭敬地接过吕施彦递过来的册命之后,他也顾不得其它,直接开口问道:“我那两位兄弟也都封王了?”

吕施彦点头笑道:“确如内常侍所言,二皇子、三皇子也被册封为亲王。”

李楼补充道:“好叫殿下知晓,二皇子乃是荆王,三皇子乃是宁王。”

虽都是亲王,但亲王之间也是分三六九等的。要是说秦王是第一等,那么荆王、宁王就要次一点。

唐宋年间,王公爵位的爵号有一字、有二字,一般以一字为贵。一字当中,又以历代前朝并秦楚燕赵等春秋战国的大国为尊,宋鲁卫越等小国次之,其它更小的国号级郡名再次。

秦王自不必说。荆本是楚国的别称,终比不得楚王这般大气。而宁国,原是楚边境的一个小国。

因此,听到这句话的赵元昌总算放下心来,露出笑容道:“两位天使可需歇息一阵?这南平战事未竟,有些人未能赶回来迎接天使。”

吕施彦和李楼对视一眼,然后道:“有劳殿下挂碍,此次宣旨,除了殿下外,还有三人需要单独接旨。”

不等赵元昌开口,李楼就道:“此三人分别是壮武将军、全州防御使李继勋李将军;原南平户部尚书黄世俊;原南平宫卫右军将军陈佑。不知此三人在此地否?”

赵元昌一挑眉,倒是没想到这三人会单独接旨。当即道:“好叫二位天使知晓,如今李将军在峡州,陈佑在归州,只有黄世俊如今一齐来了此处。”

吕施彦点头道:“既然如此,那便在此处一并宣了吧,也省得殿下还要忙碌。只是这李将军和陈佑的敕命就要劳烦殿下代传了。”

李楼也笑眯眯地道:“说起来,李将军此次是接了殿下的奉圣军,以节度副使知节度使事;而陈大人则是官家亲自点名任殿下府中司马。”

这又是两个意料之外的消息。

一般知节度使事的都是副大使知节度使事,很少会有节度副使来的。因为节度使乃是正三品,而节度副使才正四品上,两者之间隔了一个从三品。

再说陈佑,亲王府司马乃是从四品下的文官,一个降将,一下给了这样的高位,实在是有些过于优容了。

不过此时不宜深究,赵元昌应了一声,便要转身招呼黄世俊。

没想到却被吕施彦拦住,只见他笑道:“殿下莫急,这里还有一道敕命是给您的。”

说着,有一随从奉上一卷玉轴圣旨,他接过圣旨道:“秦王赵元昌接旨!”

赵元昌连忙后退两步,躬身道:“臣接旨!”

身后众人再次跟着行礼。

吕施彦展开卷轴,朗声道:“门下:朕闻荆南不靖,方国为患。周以元老监方伯,汉以丞相抚四夷,则军国之务中外一体。今以秦州刺史、奉圣军节度使、秦王元昌勇武谋略,都督江陵、复、郢、襄、房、归、峡诸州军事,去奉圣军节度使。锦瑞三年四月十七。”

“臣接旨!”

赵元昌行礼接过圣旨:“这江陵便是荆州吧?”

“正是!陛下前些日子敕命改南平为江陵,改荆州为江陵府,如开封府。”吕施彦解释着,又接过一卷黑牛角轴圣旨。

这下终于轮到黄世俊了,这份敕命却是封他太子左庶子加正议大夫,为正四品上。

这个待遇对于一个小国降臣来说已经很不错了,故而黄世俊欢欢喜喜地接了旨意。

最后是一份长长的慰劳制书,列了一大串人名,将这些人狠狠夸了一通,给予金银家宅赏赐之类。至于升官,五品以下的都是一封政事堂或枢密院签发的敕命。

而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员,现在还没有足够升迁的。

宣旨结束,吕、李二人也就不摆什么钦差架子了。不过在赵元昌的要求下,还是摆起钦差仪仗自北门一路行到中军大营。

这南平城,哦,现在应该改口叫江陵城了。这江陵城内,原先倒是见过南平王的仪仗,如今又见大周钦差如此威风,也不用多说,大周威严堂皇的形象就扎进了这些小民的心中。

进了中军大营,仪仗收起,众人皆是散去更衣,以待晚宴。

吕、李二人将亲王印、服、仪卫交付赵元昌,两人随从分别被带往州衙和府邸自不必多说。

不过换上常服之后,赵元昌携王朴在大厅内招呼吕施彦、黄世俊和李楼,江陵城内的几位都指挥使也都在一旁作陪。

扣除钦差身份之后,赵元昌这个新鲜出炉的正一品亲王当仁不让地坐在主位。吕施彦坐于左首,黄世俊右首,李楼因其特殊身份坐在吕施彦下手,之后是诸都指挥使,王朴则敬陪末座。

落座之后,吕施彦率先拱手道:“蒙官家赏识,擢我权知江陵府事,今后这段时间,还要劳烦秦王殿下多多照顾!”

赵元昌笑道:“吕知府不必客气,你我二人同舟共济,当一同完成皇命才是。”

之后他转向李楼道:“内常侍如果没什么急事,不若在江陵多盘桓几日如何?”

李楼连忙道:“多谢殿下美意,只是小的受了皇命,要早些将南平伪王带回汴京。”

赵元昌听后,点点头,看向黄世俊:“黄庶子也是要回汴京,不若二人一同启程?”

“正有此意!”黄、李二人一齐拱手。

又是一番对答,眼看时辰差不多,便吩咐酒楼送来席面开宴。

觥筹交错、丝竹阵阵,这场宴会一直持续到亥时才结束。

着人将吕施彦送到州衙,将李楼送往府邸后,赵元昌叫上王朴坐到书房慢慢喝茶。

此时,敕封陈佑、李继勋的两份敕命圣旨就摆在书桌上。

赵元昌好一会儿才放下茶盏,沉默了一会儿问道:“文伯,你说官家这是什么意思?”

王朴早就考虑过了,因此很干脆的开口道:“回禀殿下,照目前来看,您的胜算还是最大的。说句大不敬的话,当今这天下,得了兵马就得了天下。如今三王之中秦王最贵,且让您都督七州军事,这已经很明显了。”

“可是,”赵元昌皱眉道,“为何不能直接立储?难道一个灭国之功还不够吗!”

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情谊值几何(三)第二百六十五章 别离是为再相逢(二)第二百八十九章 书院之内真理存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情谊值几何(三)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十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一)第四十章手腕强硬治归州(三)第七百二十一章 谁可妄自言忠义(二)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朝有变国生事(一)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诸事忙(一)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一)第四百四十七章 名利相诱推物理(一)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取所需抉择异(二)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敌占先机第二百八十二章 潜行入洛见下官(三)第五十二章快马频至事愈急(一)第六百八十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四)第五百六十五章 同明殿里刀光起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三)第一百七章辞旧迎新除夕夜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敌占先机第二百四十章 内乱未平外面起(五)第三百五章 空辩不若实为证(一)第四百九十九章 儿女相约为亲家第二百六十五章 别离是为再相逢(二)第五百九十三章 请以海军试新制第七百章 乱云遮蔽洛阳城(六)第一百七十九章 陈将明初入枢府(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当国事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一百一十八章一顿操作猛如虎(二)第七百十章 为求生计抛脸面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气象(四)第四十三章争权夺利心思重第六百八章 不惧生死为筑城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九)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马初与伯乐见(一)第五十六章初见皇帝受问询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九)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动议改制(一)第六百五十二章 银夏战事可定矣(四)第二十九章受人之托忠其事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六百章 税务事涉千万家第一百九十二章 罢相方始乱迷离(三)第六百一章 国政定于言语间(一)第六百九十章 一时之法亦须重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择异(一)第三百五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四)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闻南国事(二)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四)第四百四十八章 名利相诱推物理(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献民献疆蜀国亡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五)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于一(四)第一百八十三章 议定幽燕相公换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为模范争最优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一)有些话,不吐不快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七)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五)第三百三十三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八)第三百四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二)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下兵马谁为主(一)第二百四十七章 强干弱枝议迁都(二)第二百九十九章 真理堂中谈为政(二)第七百二十一章 谁可妄自言忠义(二)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四)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阳(三)第五百四十五章 纵兽于林起罗网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五百四十四章 内外兼修望紫宸第四百六十八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一)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一)第六百二章 国政定于言语间(二)第七百十章 为求生计抛脸面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三)第二十六章大棒甜枣交相加第二十章月下争渡一线天(八)第五百二十七章 两府生变宰相换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论教王第三百六十一章 穷且益坚志不坠(二)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九)第四十六章法不长远心意躁第二百八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四)第一百七十九章 陈将明初入枢府(二)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六)第五十九章转遍东京闻兵讯第一百四十七章 龙虎齐动风卷云(一)第六百四章 各有安排待时变(一)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计看将明(一)第十六章月下争渡一线天(四)第五十六章初见皇帝受问询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实实解烦忧(一)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枪第四百一十六章 势如破竹征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