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八)

俗话说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口气。长女屈辱而亡,余小林自然咽不下这口气。

他先是找了里正,这里正是算是余氏族长,为人说不上和善,但多行善举、爱护族人,一干族人没有不服他管教的。这就是乡贤,余小林受了委屈,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自家族长。

可惜他注定要失望了,里正没有如他所想帮他伸冤,而是一边说着大户在县里势大,不是他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夫所能抗衡的,一边劝他安心种地,好好培养儿子,族里也会提携于他。

里正为族人所敬重不是没有道理的,事事考虑宗族利益,自己人在一块的时候且不说,但对外的时候却不忘记维护族人,当得一个好族长的赞誉。

只可惜,余小林要的不是这个好族长的宽慰,他要的是公道,于是他又去找了乡长。

乡长和他可没有同族情分,怜他远行不易,赏了他一顿棍棒,之后又献宝似的把余小林想要告状的事情告诉给了大户。

这龚姓大户家主倒没什么,他家在巢县立足,赞之者众,恨之者亦众,若是容不得那些仇视他家之人,这巢县人口怕是十成要去了七八成。故而根本没把余小林放在心上,就算闹到县衙,他也有办法压下来。

但是龚家主那做下那等侮辱之事的儿子就忍不了了,当下带着家丁仆役寻到余小林,这又是一顿揍。随后又找到里正,在县内大户面前,里正不再是那等爱护族人的模样,甚至不等龚家少年说出口,他就主动责骂余小林,同时保证让余小林一家在村里不会好过。

自此之后余小林一家的悲惨情况不必多言,但受此打击的余小林心中不平之气愈加旺盛。思前想后,将自家妻儿送回娘家,去给自己女儿上完坟后毅然决然地前往县城告状。

然而里正发现他一家都不见了之后立刻通知了大户,等余小林来到县衙,龚家已经找好了状告余小林“携尸要挟”的证人。

再加上县衙吏员偏帮,巢县令断案又多依靠证人证言,少有专业调查,大多数时候都是随心断案。一个不知道哪里来的庶民和一个经常交流往来的本地乡贤,巢县令自然有自己的偏向。

于是余小林就进了牢房。

虽然此罪不至死,然而在如此简陋的牢房之内死个把人不是很正常么?

若不是魏王都督扬州之前各地主官变幻,一干官民心思都在这上面,余小林说不得早就成了一具尸体。

回到眼前,余小林逃出牢房后,随便寻了一出不起眼的角落躲雨。

而看守牢房的典狱们则是首先看住没逃跑的犯人们,紧接着平日里被挤兑最多的一个典狱前去通知县令。

那典狱来到县衙旁边的一座宅子里,见到了听雨观书的巢县令,他不敢耽搁,连忙叉手一礼:“参见明府!”

县令抬头:“你就是那......是那典狱?来寻我是为甚?”

典狱假装没听出来县令不知道自己名字,恭恭敬敬道:“好叫明府知晓,牢房被大雨冲塌了,跑了几个犯人。”

语气平静,丝毫没有急切感。

这典狱自己的事情自己知道,这次被诸同僚一起推举过来,就是为了背锅的,早就做好丢了职事的准备了。

大不了不干了,你一个文人县令还敢因此把我怎么着不成?有此想法,他现在浑身轻松也不是没道理的。

然而出乎他的意料,县令颇有那种古代名士处变不惊的风范,听了典狱的话,点头道:“我知道了,你且去安顿好狱中犯人,我自会着人整修牢房。”

没有斥责,也没发怒,着实叫典狱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过虽然做好了丢职事的准备,能不丢那当然是再好不过,当即应承下来迅速离开。

在典狱离开之后,县令立刻放下书册站起来:“快去把张主簿叫来!”

主簿是县令的亲信,很快就冒着雨过来了。

牢房塌了事小,犯人跑了事大。现如今陈节使正严抓刑狱,治下出了这等事,县令怎能不心焦。

两人一商量,决定销毁逃跑犯人的卷宗,就当没发生过这几件案子。

既然都没发生案子,自然不可能有犯人,那就没有犯人越狱的事情发生。逻辑链十分完美。

至于跑出去的犯人会做出什么事,那就不是县令能管的了,只要没闹到都督府,几个犯人跑就跑了吧。

至于那几个典狱,因为处理牢房垮塌十分及时,收拢犯人未致任何一人逃跑,非但无过,更是有功,每个人都得了钱粮奖励。

此事就这么被压了下来,当靠偷窃食物恢复精力的余小林来到城门口时,看到毫无防备的城门,都有些难以置信。

也幸好县令真的没安排人检查出城百姓,余小林看没人细查,直接就在人群之中混了出去,根本没有仔细观察是否是陷阱假象的意识。

四月底,庐州发生了一件大事。庐州巢县余小林袭杀当地大户龚家家主的儿子和侄子,又在袭击县令的时候被擒住。

涉及人命,都督府立刻派人前往巢县调查。

第一份调查结果是余小林因私怨奋而杀人,因此法曹决定认同巢县令的死刑判决,准备移文刑部请求核准。

这事被一直关注法曹的汪弘洋得知,他当着陈佑的面,直接质问白轩朗:如果是因为私怨而杀人,为何还要去袭击县令?

白轩朗讷讷无言,法曹事务他都听幕僚的,本人心思并不在这上面,这时候自然也做不出什么有意义的回答。

汪弘洋也不需要他回答,征得陈佑允许之后,挑选老于侦缉的捕快,连同功曹之人一同前去巢县调查。

巢县县衙地牢,余小林躺在黑暗中一动不动。

也不知过了多久,一阵锁链声响起,紧接着光亮照进了地牢。

“陶刑狱请。”

“有劳了。”

脚步声响起,然后停下。

余小林睁开眼,隔着栏杆看到的是一个三十许的中年男子。

这男子姓陶,乃是新上任的都督府法曹府,今次专门负责调查余小林案。

第五百四十四章 内外兼修望紫宸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险全臣节(二)第七百四十二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四)第二百三十七章 内乱未平外乱起(二)第六十四章战事不顺布闲棋第三百一章 勿论贤愚皆可用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十二)第五十一章险铸大错自为之第二十一章月下争渡一线天(九)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四)第五十三章快马频至事愈急(二)第六百十四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一)第二百三十六章 内乱未平外乱起(一)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缓蕴风雷(三)第四百八十一章 两难之地有默契第三十三章说朝局双龙争王(二)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七)第五百九十八章 官分清浊又增污第四百七十八章 故友初至论道德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诸事杂第一百七十五章 新皇登基诸事忙(四)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欲惹战端起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气象(一)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四十九章君臣问对定计策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十)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来风必有因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六)第五百九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三)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第五百九十三章 请以海军试新制第十八章月下争渡一线天(六)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六)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九)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马上取(六)第三百四十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五)第五百四十六章 两国皆赚无人亏第二百二十四章 利字当头乱接踵第四十九章君臣问对定计策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满满为己谋第二百三十六章 内乱未平外乱起(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陈将明初入枢府(一)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辟进身阶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顺汝心(一)第六百八十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四)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师北疆变第一百九十七章 两手准备终定音(二)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两难算计空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后虎当何如(四)第二百二十八章 战斗已起押何方(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各有算计乱纷纷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一)第五百四十章 忠于王事举贤良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十一)第七百二十章 谁可妄自言忠义(一)第三十七章 项上人头吾必取(二)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四)第三百六十一章 穷且益坚志不坠(二)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变国事动(三)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后虎当如何(二)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闻南国事(三)第四百七十五章 宁行仁城头质问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三百五十一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八)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诸事重(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闻南国事(一)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议政定官途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五)第七百九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五)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计在教育(一)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实实解烦忧(二)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议政定官途第二十一章月下争渡一线天(九)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九十二章未来之事早打算第三百六 空辩不若实为证(二)第五百九十三章 请以海军试新制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一)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748章 敢请长缨安军心第四百四十五章 闲谈军政论优劣(一)第一百八十章 陈将明初入枢府(三)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陈之民欲揭竿第五百九十一章 骤起争端余韵响(三)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乱之后诸事繁第三百三十五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七百二十一章 谁可妄自言忠义(二)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间多有无奈事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十一)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二)第三百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二)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三)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险全臣节(二)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战须有终结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