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十五章 诸相公议治江南

出了书厅,李明卿就看到马青、李继勋也是要出门。

来时没多少话的三人这时候倒搭起话来。

“二位却是要往何处去?”

李明卿脸上带笑第一个开口。

马青叉了手便算是打招呼:“得了军情,正要往宣政殿去。”

李明卿哈哈一笑,煞是畅快:“同去同去!”

来到宣政殿,通报进入正殿没多久,政事堂几位相公也先后抵达。

扣除本就在宣政殿的王朴,其余八位相公来此,全都是为了洪州战事。

待九相公齐聚,赵元昌开口定下基调:“方才江南急报,戴延康身死,我军已入南昌城。至此江南战事将歇,论功行赏暂且不急,先议一议江南之地如何治理。”

论功行赏要等前线主帅,也就是陈佑等人上表请功,现下便是急也无用。

所谓“江南之地如何治理”,除了表面意思,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一干主将要怎么安排。

说来也尴尬,因为卢子龙遇刺重伤,中枢刚刚下令调潘美回荆南。调令估计还在路上,结果洪州这边就胜了。

眼下首要的事情就是给潘美重新定个职事或官阶爵位及时补上,免得底下人对朝廷有甚误解。

王朴率先开口:“荆南制置使潘美可为归德将军,为窦武安副。”

潘美在洪州之战中功劳几何尚不清楚,具体怎么封赏不好确定,故而首先抬官阶。反正这个官阶同具体职事没什么联系,譬如冯义堂堂一个银青光禄大夫,衣紫佩金之辈,如今还在刑部当一个小小的员外郎。

不过有这个官阶和没这个官阶的确不一样,这是个待遇问题,故而诸位相公没有反驳,皆俯首赞同:“臣附议。”

“可。”赵元昌颔首,立刻就有人下去传达口谕,政事堂和枢密院立刻就得行动起来准备敕命,然后等着相公们和官家的签署。

潘美这事就算过去,接下来就是重头戏。

李明卿见诸人尽皆闭口不言,轻笑一声开口:“官家,臣以为江南当照蜀地故事,分设制置使司以统兵马。可以洪州之战有功者分守诸司,一为奖赏功臣,一为震慑庶民。”

李明卿虽没说要陈佑推举制置使,可这“洪州之战有功”一句,足以叫陈佑插手其中。

坐在上首的王朴瞥了他一眼,没有言语。

不过李继勋却立刻开口:“酬功自有名爵勋禄,何以用朝廷职事?”

他一脸正气地说完这话,朝赵元昌道:“启禀官家,臣以为制置使当择适当之人为之,不拘是否参与江南战事。”

最后一句话却把李明卿之前所说的“洪州之战”扩展到整个江南。

“李同知所言有理!”刘承泽立刻附议。

江南广阔,从外地调人,他或许也可以把旧部安排过去,免得叫当年那些下属看不到前进的希望转投他人。

赵元昌不置可否,径直询问王朴:“王卿以为如何?”

“当分设制置使,枢密院可择选适者为之。”王朴言语简练地赞同李继勋的观点。

赵元昌也认为此法可行,点头道:“便如卿等所言,卿等且上些心。”

枢密院四人不论心中作何想法,此时尽皆恭声应下:“臣等遵旨。”

此事完结,周敬思不等赵元昌继续询问便开口:“臣斗胆问官家,兵马有制置使统率,民政当何如?”

臣下对君上提问,有时候不是想得到君上的回答,而是为了得到展示自己想法的机会。

眼下便是如此,赵元昌温声问道:“周卿有何教我?”

“不敢。”周敬思拱手以示谦卑,“江南旧臣繁多,与国不利,当自外抽调人手担任州县主贰官,各地吏员亦需汰换。”

听到这里,王朴眸光闪动,遽然出声插话:“周史馆之言在理,臣请官家委派官吏监督江南诸官。”

“臣附议!”吏部尚书温仁福出声赞同,“且江南既定,所忧者止余岭南一处,近江兵马无须太甚。”

三司使张欢也道:“江南之地税赋盐铁也当尽快收归中枢,诸司兵马所需钱粮皆自中枢划拨,以免增添地方州县负担。”

话说得好听,实际上是文官对武将的压制,主要是防止江南诸军藩镇化。

不过讨论军国政事,有公心,自然就有私心。

还是那三司使张欢,说完前一句,后面立刻就道:“臣请派遣官吏巡查江南诸州监税及盐铁!”

毫无疑问是为了扩充三司权力,重点就是同尚书户部争权。

周敬思立刻就道:“张参政说得是,不过江南州县甚多,当有专人负责此事。臣以为税务监黄世俊可担起重任,设诸州监税从属税务监,州县税赋仍有税曹负责,监税职责仅为监察。如此人数无须太多,亦可时时调换以防贪腐。”

黄世俊是前任三司使,不管当了多久,只要没出岔子,就没人可以质疑他在财税上的能力。

有周敬思的话,其余几人立刻跟进,很快就把这件事定下来,没有三司插手的余地。

在周敬思等人,甚至王朴的眼中,最终的目标是拆分三司。最不济也要取消三司使,由政事堂直领三司,把盐铁度支等权力都纳入宰相手中。

一件一件议下来,期间夹杂着利益争夺,最后只剩下魏王、吴越王、宁王和陈佑了。

宁郡王白崇文暂且不动,吴越王按照薛居正当日所言来处置,也很快就议定结束。

殿内沉默一阵,李明卿准备先开口说陈佑的事情。

在场大多数人都本能地想把魏王留到最后,诸事完结之后,可以来一场大的,比如劝立太子。

然而王朴不这么想,他在李明卿等人开口之前抢先道:“臣请调魏王回京,一为使魏王尽孝于官家膝下,二则可主持河南府事。”

“如王卿所言。”赵元昌也没询问旁人的意见,直接就同意了。

李明卿深吸一口气,明白赵元昌这时候依然不准备立太子,便不再多想这件事,继续说陈佑:“启奏官家,江南新下,须得一势威望重之人镇守。原本魏王最为合适,如今魏王回京,臣推举保信节度使陈佑镇守江南。”

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军难收税更难第747章 烽火家书抵万金第五百九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乱国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九)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乱国第六百十四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一)第五百六十八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三)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缓蕴风雷(三)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二十)第九十二章未来之事早打算第四百六十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七)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六)第二百五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一)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四百九章 大局动荡私心意第二百三十三章 乱起变生杀意浓(三)第四百二十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三)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计在教育(一)第六十九章谁人心思能如意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二)第一百八十章 陈将明初入枢府(三)第六百四十九章 银夏战事可定矣(一)第七百三十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二)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五)第四百二十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三)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气象(五)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十)第五百十四章 战虽止诸事仍杂第一百一十八章一顿操作猛如虎(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内乱未平外乱起(一)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第四百八十七章 旧人只听新人笑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仪镇内议投周第二百六十章 为民服务不求夸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六)第六百十四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一)第一百九章诸将逼宫围太原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间多有无奈事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气象(三)第九十八章仿若汉末汉中反第四百八十章 论为政突发匪事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五)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第748章 敢请长缨安军心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东去拓海疆(二)第七十九章即将离京奇事多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择异(一)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十章大周来客夜登门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六)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三)第八十三章 枕头之风威力大第七十六章甘为细作可信否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三百九十八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七)第四百三十三章 风雨来袭水龙吟第二百四十二章 内乱未平外乱起(七)第三百六十九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五)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谁主沉浮(一)第二十五章商议军机或可用第六十八章状况频起意外生第一百八十章 陈将明初入枢府(三)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后谁顾命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后虎当如何(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内乱未平外乱起(二)第二十三章小意应对新同僚第六百二十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七)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向往之第四百三十四章 千里泽国断美梦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一)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难而上因时变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七)第一百五十章 龙虎齐动风卷云(四)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七)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三)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难而上因时变第三十五章快马兼程赴归州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谁可担重任第七十五章双王大婚宴平乐(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三)第二百三十九章 内乱未平外乱起(四)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五百三十五章 说诸葛皆是忠臣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一)第一百五十六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五)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一)第二百三章 春耕为重议农事第一百八十四章 为尊者讳争道义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谈为政(一)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犹不慌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十一)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六)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总是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