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下兵马谁为主(一)

“呵呵,不必多想。”陈佑笑了笑,“你到大理寺会担任评事之职,到时候一年估计有七八个月都在外面跑,要做好心理准备。”

大理寺评事,一般称为大理评事,主要职责是奉令出使各地复查、审判案件。

只是用到大理评事的机会很少,绝大多数时候大理评事都是坐在大理寺看看公文邸抄、三三两两聚在一块闲聊,再不然就是索性兼了其它职事,多干几份活。

陈佑说的这个“一年有七八个月在外面跑”,让沈义伦惊诧莫名,愣了愣神才反应过来:“学士是说,东府要收权?”

“差不多可以这么说。”

沈义伦跟着陈佑修书这么久,不是心腹也属于那种可以相信的下属,陈佑也就稍微多说了些:“前年冉益谦在蜀中总揽刑狱,发现各地主贰官多有皆刑狱事宜示恩的情况。东府认为此风不可长,欲委派大理评事督府军州刑狱事。”

见沈义伦面露沉思之色,陈佑饱含深意道:“若此事可成,日后当有一地刑狱之长,或可并列主官。”

按照历史发展,这就是日后的“提点刑狱公事”,一般简称“提刑”。

后来的宋朝基本上是重要的事项都会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比如刑狱、茶盐、市舶、保甲等等。甚至关中三白渠还有一个专门的提举三白渠公事,专门负责三白渠的储水泄洪日常灌溉。

能不能起到作用暂且不提,至少这专事专人的思路一直都存在。这也是陈佑鼓捣出税曹、治安曹会被认可甚至推而广之的原因之一,毕竟专事专人听起来就更专业也更容易追责。

总之,听到陈佑的话,沈义伦没有感觉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不过即便陈佑这么说,他还是不明白他去大理寺的意义是什么。

想不通就在执行的过程中仔细体会,这是沈义伦的想法,因此他毫不迟疑地答应下来。

别说沈义伦了,就是陈佑也找不到安排沈义伦去大理寺的意义。最大的作用可能就是让沈义伦官阶职事提高,培养资历吧。

他这次往大理寺插人是王朴的建议,其实就跟命令差不多。

按照故例,刑部和大理寺一个负责立法,一个负责审判司法,至于执法,则交给各地官府。看起来挺好。

然而,京中诸司和各地官府对内部罪犯有执法权和审判权,大理寺没有什么存在感。

一开始的改制,是要重新修订各种律令,到后来觉得可以把审判权单独拿出来。现在王朴要继续改制,陈佑又提出是不是可以把执法权也剥离出来,就比如他创造出来的那个治安曹。

治安曹的一大作用就是能够储备一支预备部队,比如河南府治安曹,当时就是陈佑手中的利器。如果中枢也成立一个治安寺,毫无疑问,这将是一支直接掌握在政事堂手里的力量。

经过审慎地考虑,王朴赞同陈佑提出的建议。

能够增强政事堂的实力,政事堂诸人都没反对。只是陈佑本想趁机朝未来的治安寺安插人手,被王朴请去交谈一番后,只能按照王朴的建议去支持大理寺抓稳司法权。

王朴这样的态度,基本上意味着陈佑别想插手未来的治安寺,但是他可以在大理寺揽权。

用处不大,聊胜于无。

而且估计能干涉治安寺的人不会超过一手之数,陈佑还能得到王朴默许去干预大理寺,勉强算是不亏吧。

他这边刚刚跟沈义伦说完,马青就遣人来叫他了。

中午吃完饭,他没有留在宫里,直接去马青府上。

进门之后陈佑被引到庭院,马青此时正半躺在藤椅上,双目微阖不知睡了没。

领陈佑过来的那名仆役正要去唤马青,听到脚步声的马青睁开双眼,缓缓扭头看向陈佑:“哦,将明来了啊。”

陈佑上前几步,叉手一礼:“相公安好。”

“还行,还能活。”

马青说着,双手撑住藤椅,身体坐正。

一边招呼陈佑坐下,一边挥手驱散庭院里的仆役。

陈佑坐下,双手放在膝盖上,看着马青等他说话。

似乎是准备措辞,马青坐起来后过了好一会儿才语气严肃地开口:“为什么要提议成立治安寺?”

毕竟是老将军,谈话开门见山,绝不搞什么弯弯绕。

“政事堂意欲染指禁军。”

陈佑丝毫不慌,他没有辩解说即便没有他,政事堂一干相公们也会由河南府治安曹联想到中枢亦可以有一个治安寺。

马青冷哼一声:“老夫还活着呢!”

陈佑面不改色:“官家今年才九岁,至少在六年之后才能亲政。”

这个九岁还是虚岁,六年之后虚岁十五,培养六年时间,对各项事务差不多可以有自己的判断了。

顿了顿,他继续道:“若要求稳,年过弱冠,且有皇子,方可安心。”

这一番话下来,虽然委婉,但马青还是听懂了,陈佑在问他:你能活那么久么?

马青今年六十二,现在看着是身体硬朗,但面对枢密院繁杂公务,已经有点精力不济了,不然也不会放权给陈佑。

就他的身体情况,能不能活到六十八真说不准。没准能一直坚持到赵德昭二十甚至三十岁,也没准明年就不行了。

眼看着马青脸色沉下来,陈佑没敢继续拖,立刻说出了自己的理由:“若是有治安寺,至少政事堂没有理由以京城治安的名义插手禁军。且治安寺必然要跟治安曹一般,没有弓弩甲胄,最多配短刀持长棍,比禁军是远远不如。”

不管陈佑的决策基础是不是这个,但眼下说出来,还算有说服力。

马青沉着脸考虑一阵,开口问道:“怎么保证治安寺拿不到弓弩甲胄?”

他这么问,显然是认可了陈佑的理由。

“武库和军器监。”陈佑显然早有考虑,“这两处管好便可。再就是禁军辎重要看好。”

又是一阵沉默,马青再次开口:“召集京中诸将,三日后枢密院议事。”

陈佑眼皮一跳,随即呼出一口气,答应下来:“好。”

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四)第九十五章寥廓江天万里霜第七百四章 天子何以顺汝心(三)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四)第七章各有肚肠转心思第二百三十九章 内乱未平外乱起(四)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四)第六百九十七章 乱云遮蔽洛阳城(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变故起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与空气斗智勇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一百五十一章 龙虎齐动风卷云(五)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师北疆变第六百六十二章 谁料竟会遭背刺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东去拓海疆(一)第二百八十章 潜行入洛见下官(一)第五十一章险铸大错自为之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一)第六百四十七章 农商仍需费心力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诸事推行隐者来(三)第五百四十章 忠于王事举贤良第二百六十六章 别离是为再相逢(三)第三百六十四章 穷且益坚志不坠(五)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情谊值几何(三)第三百二十三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八)第五百四十章 忠于王事举贤良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后南有风起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弃(一)第四十六章法不长远心意躁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四)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十四)第七百三章 天子何以顺汝心(二)第五百十七章 兄弟前途有不同第五百二十七章 两府生变宰相换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二)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风(二)第三百十七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四)第一百六十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九)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五百四十七章 旧日情谊存几许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六百九十六章 乱云遮蔽洛阳城(二)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异选大将第九章城头观兵反意坚第三十七章 项上人头吾必取(二)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枣没枣打一杆第三百三十四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九)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一)第七百章 乱云遮蔽洛阳城(六)第六百二十二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九)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陈之民欲揭竿第四百二十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三)第七十六章甘为细作可信否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十五)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二)第四百四十九章 赵官家突访书院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十二)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战前动员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八)第十八章月下争渡一线天(六)第四百八十一章 两难之地有默契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十一)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议政定官途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六百十六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三)第十五章月下争渡一线天(三)第七十九章即将离京奇事多第六百六十五章 为安诸军分新饼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六百二十一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八)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六)第六百一章 国政定于言语间(一)第745章 大人虎变曰文炳第二百三十三章 乱起变生杀意浓(三)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三)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十)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十)第四百八十六章 浅水亦有乱流涌第三百三十三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八)第三百九十五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四)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四)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马上取(六)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六)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二)第三十五章快马兼程赴归州第二十三章小意应对新同僚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皇登基诸事忙(二)第一百二十一章当有同志共前行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阳(二)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五)第六百三十一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八)第一百九十章 罢相方始乱迷离(一)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