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一)

“你不要多想,只要立身正,有我在,没人能把你怎么的。”王朴话语之间自有一股气势,“宁强回京还有一段时间,我会把其他官员任命拖到他回京就任之后,你尽快抓牢治安寺底层吏员。”

“喏。”李榖应了一声,总算是打起一些精神来。

送走李榖,王朴坐在椅子上思忖一阵,遣人去请赵普。

事情还得落在吏部头上。

随着薛崇、宁强先后入京,政局逐渐平稳下来。

中秋之后,治安寺各级官员配备齐整,这个全新的部门正式成立。不过下属吏员需要通过吏部调动,一干警员也得等待兵部操练结束,治安寺成立之后的首要大事是在治安寺卿宁强的带领下订立治安寺的各项规章制度。

在这件事情上,王朴强势介入,任何一项制度都得送到他这边来审核,只有得到他的批准才能在治安寺施行。

治安寺属于法司改革的一部分,另外两个部门,刑部变动不大,大理寺改变较多。

这次法司改革,京中各司的本部门内执法、审判的权力受限,但凡涉及违法,都必须移交给大理寺审讯判决。

外地府军州依然由法曹审判,不过除了死刑照例上报刑部复核外,日常案件也得通报给巡视当地的大理评事。也就是担心地方上有反抗心理,不然的话中枢这些人甚至有把法曹从地方剥离出来交给各地大理评事直接负责的想法。

任何变革都涉及到方方面面,尤其是这种行政体系的改变,职能的划分移交、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公文往来的制度等等,不是几百个字能说清的,此处就不细谈。

除了法司,另一个重点关注的就是三司和户部。

在窦少华的主持下,三司成为过去式,它只留下收税的功能,更名为税务监。第一任税务监就是黄世俊,原先担任三四判官的庞中和转入税务监权守少监。

三司户部并入尚书户部,同时尚书户部和三司的库房全部划入太府寺,税务监收上来的税银钱粮日后也会在登记造册后转到太府国库。

在这次改革中,尚书户部和太府寺的职责划分可以粗略的类比成会计和出纳。

当然,现在名字改了,职责也重新划分了,可后续各项事宜至少要三个月才能理清楚。那时候正好过了年,新年新气象新开始,也是个好兆头。

入冬之后,有人提出应该早些时候确定新的年号,以方便太史局编写来年历书。

但也有人认为现在最好是维持先帝年号,以示官家继承先帝遗志的决心。

改年号和不改年号各有一批人支持,就在两派人争吵不休即将演变成一场朝争的时候,王朴召集两府相公会面,把陈佑在书院里讲过的“矛盾论”拿出来讲了一遍。

没有官家和太后看着,包括陈佑在内,几个宰相说话都能放开,守在门外的护卫时不时的能听到议事厅内传出拍桌子怒斥的声音。

最后出门的时候,几个人脸上全都没有笑容,不过第二天关于年号的争论就消失了,只有几个没眼色的还在跳,然后被寻了个由头发配出去。

大约十一月份,各地发解名单陆续送抵洛阳,官家昭告天下:明年依旧延续建隆年号,为建隆三年。

再就是厚赐福王和宁王,以及先帝留下几名子女。

这是在重申将要延续先帝之志,以稳定人心。

十一月中,各地朝集使先后抵达洛阳,当朝几位相公府上访客络绎不。有希望能换一个好地方的,有想要更进一步的,也有期盼能留在原地不要挪窝的——最后一个多是方镇。

不论如何,这样的热闹叫大家安心许多。

当大家都希望维持现状并在当前环境下腾挪伸展的时候,就代表着江山稳固。

江山稳固了,王朴当日所提的主要矛盾就变成了一个次要矛盾。对这些宰相们来说,互相之间权力的争夺成了主要矛盾。

过完年节,洛阳城内充斥着参加春闱的考生。

今年科举定在二月初六,主考官是吏部侍郎刘熙古。

本次科举设立科目多达二十个,包括进士、明经、明法、明算、学究等。不过报名最多的还是进士科,报考人数超过总人数的八成。就连陈佑的书院里面,大多数通过秋解的学生也都选择了进士科。

因此,设立的六名副考官其中四位负责进士科,其余两位共同负责其余诸科。当然了,批改试卷还得七人一齐来,这里的负责只是维持考场纪律,毕竟不论哪一科,都是同一时间在同一处考试。

上元节之后,在陈佑的建议下,考官及阅卷官被封锁在考场之中,专心出题。

策论和诗词还好,有个大概的题目就行。但是向明经、明法等科,都有一百多道题目,而三礼、九经之类的专项科目,更是超过三百道。

出题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反而是批改的时候要稍微轻松些。

考官们进考场没多久,陈佑召来治安寺卿宁强。

这些年来,陈佑同宁强见了三次面。

第一次见面时,陈佑主政锦官府,宁强则是突出重围的县尉。等第二次再见,陈佑率军南下灭国,宁强手握江水水军。

到了这一次,陈佑已经是枢密副使,而宁强也成为中枢诸卿之一。

宁强入京的这段时间,陈佑同他谈了好几次,主要是说如何用治安寺为百姓多做事。

这么些年来,宁强一直未忘初心,这也是陈佑敢把他放在治安寺卿位置上的主要原因。

只可惜王朴毕竟对治安寺十分重视,哪怕最后被陈佑掺和一脚丢了卿的位置,凭他的布置愣是把宁强这个寺卿限制得死死的。

也就是宁强了,当年面对数千叛军都能带着几十个人杀出重围转战千里,如今只不过是几个下属的抵制,根本不会让他有挫败感。

在陈佑面前坐下,宁强不等陈佑开口便问道:“不知少保寻强来是为何事?”

“为了科举。”

陈佑笑道:“此事应该也能帮行仁你在治安寺打开局面。”

第二百六十五章 别离是为再相逢(二)第七百二十一章 谁可妄自言忠义(二)第五百二十八章 谈授官书院生颓(一)第七章各有肚肠转心思第四百一十六章 势如破竹征淮南第三百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二)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四)第一百四章终拜师庭院问对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三)第五百四十四章 内外兼修望紫宸第七百章 乱云遮蔽洛阳城(六)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后虎当何如(三)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八)第六百九十六章 乱云遮蔽洛阳城(二)第一百四章终拜师庭院问对第七百二十一章 谁可妄自言忠义(二)第五百二章 论立场章鹏施计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二百八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四)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五)第二百三十九章 内乱未平外乱起(四)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二)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九)第一百六十五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四)第六十八章状况频起意外生第一百九十九章 将离京先定婚事(一)第一百八十一章 当立殿前两相制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杀人当行何计(一)第五百七十一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六)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于一(五)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缓蕴风雷(二)第六百三十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七)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七)第五百九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三)第七十四章双王大婚宴平乐(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保义谋反欲亲征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于一(五)第四百一十一章 贼人阴谋乱长安第五百十八章 池静亦有暗流涌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八)第二百二十四章 诸事推行隐者来(三)第三百十九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六)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十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三十七章 项上人头吾必取(二)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向往之第五百七十一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六)第六百四十九章 银夏战事可定矣(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乱起变生杀意浓(三)第三十二章说朝局双龙争王(一)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为重第五百四十四章 内外兼修望紫宸第三十三章说朝局双龙争王(二)第六百二章 国政定于言语间(二)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议政定官途第三百八十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六)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阴私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计在教育(一)第一百九十章 罢相方始乱迷离(一)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四)第六十一章偶遇穷儿思亲友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六)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一)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于一(二)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绕云雾第三十七章 项上人头吾必取(二)第六百四章 各有安排待时变(一)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顿操作猛如虎(三)第五百四十一章 陈将明举贤不避仇第六百四十三章 赈灾当以何为先第三百三十七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二)第五十二章快马频至事愈急(一)第六百十九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六)第五百九十八章 官分清浊又增污第五百九十章 骤起争端余韵响(二)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交手政局变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请缨为难事第二百三十一章 乱起变生杀意浓(一)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于一(一)第五百三十四章 蓦然回首阑珊处第六十八章状况频起意外生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与空气斗智勇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七)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五)第一百三十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七)第三百三十三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八)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九)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四)第743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风至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三)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七)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气象(一)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下兵马谁为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