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四)

李光俨是银州防御使,周使将从银州过。

从夏州到延州,最近的路是直接南下过卢子关。

所以使者去的时候从绥州、银州走,就是为了拖延抵达朔方城的时间。

而李彝殷,显然不满足于绕路,甚至还想让使者路上也走得慢点!

他也是为了拖延时间。

屋内安静一阵,李彝殷开口了:“我准备分出一部分兵马让光睿带去王亭镇,另外一部分你带去七里平。”

李彝玉闻言问道:“守城的人数怕是不够吧?”

说罢,他不等哥哥回答,便建议:“召集四州各部族吧,能来多少来多少。我就不从城里分人了,带着这些部族兵在外面袭扰周军粮草补给就成。”

“不必!”李彝殷当即反驳。

只是话音刚落,他就皱起眉头,改变了自己之前的想法:“这样,城里的人你少带点,分一些部族兵带出去,其他人,包括银、绥、宥州军,能来的都留在城里。”

他已经决定,守朔方城!

定难军实权人物基本都是李彝殷先祖拓跋思恭的后人,但是,中原尚且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亲兄弟都能反目,更别说族兄弟了。

十几年前绥州刺史李彝敏叛乱,紧接着接掌绥州的李仁裕又被党项?母族叛军杀害。

这次周军来袭,李彝殷真无法确定,究竟哪些人会听令坚决抵抗周军。

心中犹疑之下,只得选择“固守夏州”这个相对稳妥的战略。然后下令召集各部兵马,能来多少来多少,不愿意来的,死活赖不到他李彝殷身上。

毕竟,放弃大部分领土,总该算得上“置之死地”了吧?

希望占卜是准的。

吱呀,嘭!

木门关上。

都堂议事厅内众人尽皆严肃起来。

这是第四次都堂议事,随着次数越来越多,两府诸人渐渐地也摸索出了一些规矩。

首先是时间,初步定下是每月初二都会召集一次都堂议事,然后就是遇到重大事件再临时召集。

其次是参与人数,宰相和参政全部参加,再视讨论事项召集有司主官。这一条跟以前的小朝会差不多,只是小朝会不一定会有诸部寺监主官,也不一定所有宰相都在,全看皇帝找了谁。

最后是讨论内容,所有不需要天子诏令,却又必须中枢决定的事务,都可以拿到都堂来讨论。一般由有司主贰官提议,宰相和参政决定是否讨论。

不得不说,这三条规矩,使得参政有了被称为“副相”的本钱。尤其是最后一条提请议事的权力,参政同宰相一样凌驾在其他官员之上。

但是很可惜,这些都是心照不宣的规矩,没有天子诏令,也没有太后旨意。

有天子诏令的是什么呢:宰相辅佐天子、总理阴阳。其余人等最多也就是一个参“知”政事。

也就是说,真闹翻了,几位宰相完全可以直接废除都堂议事,倒是就看谁能说动官家和太后支持!

顺便,还得比一下到底是谁能得到文武官员的拥护。

陈佑坐在椅子上,扫视屋内诸人,心中有些感慨。

在没有天子压制的情况下,一个性格强势的而又不乏手段的首相,总比旁的宰相有优势。

“咳咳咳!”

一阵咳嗽声从左手边传来,陈佑扭头看向坐在他和王朴之间的宋敏贞。

只听得宋敏贞调整了一下呼吸,呵呵笑道:“老了,老了。”

随口两句,他看向王朴:“既然都准备好了,那就开始了?”

王朴闻言,瞅了一眼坐在一旁执笔待书的起居郎。

然后宣布:“开始吧,这次主要讨论的是西北战事。”

王朴说完之后,屋内安静了一阵。

然后坐在外围的权守军备司司正魏仁浦开口:“诸位相公、参政,仁浦先说一下后勤事宜。”

“嗯。”王朴点头。

魏仁浦这才翻开眼前的册子,照本宣科地读起来。

“首先是粮秣,枢密院之前准备的四万石粮食在五天前全部运抵延、隰两州,如无意外,八天后将耗尽。转运使范贞卿奏报诸州粮仓亦能调集约五千石,同时也在通过民间商贾筹措粮食,目前已经购买三千多石,但是尚未运抵前线。朝廷需要在十二天之内,再次调运至少四万石粮食到延州,才能保证前方不缺粮。”

这里的“石”是容积单位,按照这时候的度量衡来算,每名士兵每天至少要吃掉两升粮食,魏仁浦说出来的时间实际上算上了转运和存储损耗,不单单是战兵消耗的。

“秣草暂时不缺,足够一月之用。只是为了防止意外,军备司这边建议在本月中旬之前再次调拨一批秣草,要满足前线至少三个月的需求。”

秣草之所以不缺,是因为马少。

周国的马军都集中在京城和北部,西北那边基本上一个州能维持一千多骑兵就算很了不起了,像京兆府根本就没有马军的编制。

户部尚书康自观示意一下接过话头:“粮食这边,户部正在走手续,大概后天可以开始装船运输。只不过,运粮船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军备司可以催一下延庆转运司。”

“我会同范贞卿沟通。”

魏仁浦面色不变,朝康自观点点头,继续道:“然后是器械,新带过去的军械实战检验结果大概能在五天后送来,如果现在不提前准备的话,这些新军械很可能无法在这次战争中大规模应用。”

“两府已经商量过了,这次首先保证老式军械的供应,新器械只是测试。”

说话的是焦继勋,他负责这方面的工作。

见魏仁浦点头称是,他转口问道:“刀剑弓弩的替换能保证么?”

“大部分都能够保证,只有弓、箭羽、甲胄无法保证随时替换。”

焦继勋点点头,看向陈佑王朴等人:“我认为军备司这边没什么问题。”

没人说话,王朴开口:“军备司做得不错,只是这场战争不知要持续多久,成绩你要带着道济他们密切关注延庆军事,必须保证前线存有十天的物资补给,朝廷这边得随时调运一个月的物资。”

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潜行入洛见下官(二)第743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后南有风起第五十一章险铸大错自为之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员可行否?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来风必有因第八十二章攻蜀时机在此时第三百六十四章 穷且益坚志不坠(五)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七)第三百三十六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一)第五百四十四章 内外兼修望紫宸第六百十四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一)第四百八章 鲜血淋漓投名状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八)第七十章积劳成疾为哪般第六百二十二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九)第六十三章留守监国风将起(二)第四百四十八章 名利相诱推物理(二)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气象(三)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五)第十四章月下争渡一线天(二)第五百七十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五)第三百九十五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四)第一百三章江边垂钓生妙计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二)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五)第七百九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五)第五百六十六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一)第二百八十一章 潜行入洛见下官(二)第七十六章甘为细作可信否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马上取(四)第四百九章 大局动荡私心意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六百二章 国政定于言语间(二)第四十四章册命封王秦最贵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五百六十八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三)第五十一章险铸大错自为之第五百六十六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一)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五)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变故起第五百十五章 诸相公议治江南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第五十八章心欲借钱口难开第三百四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二)第四百一十六章 势如破竹征淮南第二百四十八章 强干弱枝议迁都(三)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闻南国事(二)第二十章月下争渡一线天(八)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九)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气象(三)第五百四十章 忠于王事举贤良第三百六十三章 穷且益坚志不坠(四)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军难收税更难第二百九十九章 真理堂中谈为政(二)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四)第十四章月下争渡一线天(二)第四十一章论功行赏争不休(一)第五百三十一章 内举贤德不避亲第三十四章酒到酣时议治政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马初与伯乐见(三)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时变(二)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变国生事(二)第三百三十三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八)第三百九十八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七)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四)第一百四十八章 龙虎齐动风卷云(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一)第九十章长平故计死士出第四十四章册命封王秦最贵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临深渊寻正途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五)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二)第五百六十七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二)第六十九章谁人心思能如意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乱之后诸事繁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第二十九章受人之托忠其事第三百六十二章 穷且益坚志不坠(三)第一百九十三章 罢相方始乱迷离(四)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闻南国事(三)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后谁顾命第二百一十三章 诸事推行隐者来(二)第二百三十章 战斗已起押何方(三)第二百二十六章 强干弱枝议迁都(一)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六百十八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五)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二)第六百二十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七)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战前动员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闻南国事(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四)第一百六十五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四)第六百十六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