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于一(五)

听到他这么问,刘熙古怔怔的看了他一会儿,突然索然无味地叹息一声:“若是李参政看过书院的教材,当知道控制变量法。”

这话一出,议事厅内不少官员都忍不住低笑出声。

虽然因为私人书院比较多,陈佑的书院改名为周山书院,但刘熙古所说的书院,不必多想,大家都知道指代的就是周山书院。

京城大多数有上进心的官员都会关注周山书院的情况,要么是想要投陈佑所好,要么是想抓住漏洞弹劾陈佑一举成名。

不管怎样,这些人都会了解一些书院里面流传的想法理念,刘熙古口中的控制变量法就是其中之一。

新的东西出来,有人会抵制,有人会不屑一顾,也有人会去尝试。有效果的就会逐渐传播开来,成为“常识”——虽然仅仅是他们这些高级知识分子的常识。

很显然,此时在议事厅内大部分官员的眼里,李继勋就属于那个“连常识都不知道”的笨蛋。

李继勋有些不明所以,但他明白自己一定是出丑了,顿时脸色变得通红,恼怒道:“便是不知又如何!我且问你,岭南州县如何同幽燕州县相比?”

“其气候相同、地势不同者,农商之业相差几许;其气候不同,地势相同者,农商之业相差几许;其人口相同,一有渡口通衢,一无,农商之业相差几许;其皆有渡口通衢而人口不同,农商之业又差几许。

“两者对比或有偏颇,然天下三百州府,有相类者何其多也!气候、地势、人口、河流、道路,诸如此类,皆可为变量,一者变而余者同,可知此变量影响大小。诸量皆知,则此州府当有田几许、有户几何、课税多寡、粮价高低,尽可知矣!”

刘熙古解释一通,看着李继勋,语气沉稳:“或因天人之变而有偏差,却也相差不远。不知李参政可能理解?”

说得简单,实际应用起来要比这复杂得多,而且准确性远远没有刘熙古讲的这么好。

不过大体上的确是这样,足以叫李继勋无话可说。

果然,刘熙古说话间,李继勋面色一变再变。

直到刘熙古问他能否理解,他已经是面色铁青,冷哼一声没有回应。

窦少华见状叹气,出声解围道:“不管怎样,考课审核总是要的,无非就是多加了一些内容,恐怕还起不到将明相公所说发展农事的作用。”

陈佑朝他微微颔首道:“这只是前提罢了。但是有没有这个前提,决定了接下来是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

窦少华呵呵笑道:“某是支持发展农事的,不过总不能说朝廷只盯着农事一条吧?”

“一事一毕。”陈佑看穿了窦少华的想法,面色不变,“今日且议农事。天下万民待哺,皆望稻粱,故眼下当以农粮为重。”

到最后时刻了。

宋敏贞开口道:“我认为陈平章所言乃是正理,如今天下,农事为重。家里面有了余粮,才有心力去干其它事。”

安静片刻,胡承约抢先开口:“陈平章、宋相公所言有理。诸位是不知,河南府自产粮食根本不够吃,几乎每个月我都在想着还能到哪里去买粮。要我说,这粮食丰收,天下才能稳定。”

窦少华紧接着开口:“凡战事,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治国也当是如此。”

稍微等了等,魏仁浦、刘熙古、汪弘洋、梁关山等人接连出声支持陈佑。紧接着是卢亿、杨子任、端木业、冉益谦、李成璟、庞中和等人。

议事厅内,越来越多的人发言,基本上都是一句话,或者干脆就是“附议”二字。

赞同陈佑的人数渐多。赵普和焦继勋终于也撑不住,开口谈了两句农业的重要性,算是表明态度。

议程进行到这一步,“以农业为重”已经成了共识,陈佑算是成功一半。

接下来的重点就变成了:讨论完农业后能不能直接结束?

掌控会议进程,是陈佑权威的体现。

如果不能,就证明他的根基不稳,在京城六品以上官员中的根基不稳,不做改变,就会被这些人的所谓“民意”裹挟,一旦违背,下场惨淡。

等议事厅内安静下来,陈佑双手分开放在桌面上,扫视诸人后,沉声开口:“今日所议,不过是一个纲领,具体如何行事,还需有司拿出详细计划来。吏部、户部、税务监、肃政司还有御史台,都要好好考虑考虑。除此之外,其他人若有奇思妙想亦或是谏诤之言,亦可书之文字以醒两府。”【1】

说完,他不等诸人回应,直接就道:“那就这样,今日先是朝会,后又来议事,各部都积压了不少事务,各自散去罢!”

说完,他静静等待。

等着有没有人突然提出新的问题。

他说完后,议事厅内安静了一阵,然后最外围的官员一步三回头地出了门。

等到诸部佐贰官离开时,两名负责记录的书令史把写好的记录送到陈佑面前供其审核签字。

陈佑这才在心里暗自松了口气。

真的结束了。

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他的心定了下来。

毕竟只讨论了一件事,记录不长,也不复杂,很快看完之后,他挥笔写下自己的职务以及名。

宰相和参政们依次签字后,书令史离开去归档。

这时议事厅内就只剩下他们九个人了。

陈佑靠在椅背上,神情严肃道:“眼下诸事以稳为主,不会有太大变动,一切等西北战事结束,再行调整。”

这话若是在之前说,那是服软妥协,但放在现在说,就成了安抚退让。

听他这么说,王彦川和窦少华面色稍稍好看一些。

唯一例外的就是李继勋了,他鼻孔出气哼了一声,起身抱拳道:“我家中有事,先走一步。”

生硬的借口。

陈佑没有阻拦,此时也无人帮李继勋开脱。

斗争永远不会停止,只是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

更准确地说,是没想到李继勋会这么刚。

显然,下一次检验陈佑首相权威的事件,就是他能不能轻松罢免李继勋。

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内情接踵至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气象(四)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战事轻政争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十)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舍我其谁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风(一)第一百章消息不断时机逝第一百九十一章 罢相方始乱迷离(二)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五百九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三)第十二章举义反正须拿捏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担重任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满满为己谋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一百八章正月之中再生变第一章一夜天地换第三百五十一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八)第四百九章 大局动荡私心意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当如何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闻南国事(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一)第七百十七章 汉皇终究屈贾谊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马初与伯乐见(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诸事忙(一)第744章 甘州风沙掩军势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一)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一)第一百八十六章 欲改枢院为立足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二)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闻南国事(一)第十章大周来客夜登门第四百六十六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十三)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计看将明(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二)第七十四章双王大婚宴平乐(一)第一百八十章 陈将明初入枢府(三)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二百五十章 谢公安石与君同(二)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罢相方始乱迷离(五)第一百七十五章 新皇登基诸事忙(四)第一百九十八章 两手准备终定音(三)第七百十七章 汉皇终究屈贾谊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一)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六百五十五章 夷狄畏威不怀德第三百三十二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七)第八十二章攻蜀时机在此时第三百六十九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五)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四百三十三章 风雨来袭水龙吟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当稳(一)第五百四十三章 量狭岂有君王气第二十一章月下争渡一线天(九)第748章 敢请长缨安军心第三百七十七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三)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四)第一百九十三章 罢相方始乱迷离(四)第三百二十八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九)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三)第二百六十四章 别离是为再相逢(一)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绽之处在一人第四百九章 大局动荡私心意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六)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三)第三十三章说朝局双龙争王(二)第五百八十九章 骤起争端余韵响(一)第四百一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六百十七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四)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内情接踵至第九十五章寥廓江天万里霜第五十六章初见皇帝受问询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第一百四章终拜师庭院问对第五百三十章 师友侍读何人佳第八章兵临城下伴王驾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与空气斗智勇第五百七十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五)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为重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当国事第二十章月下争渡一线天(八)第一百七十八章 陈将明初入枢府(一)第九十五章寥廓江天万里霜第五百十八章 池静亦有暗流涌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马上取(五)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六)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五百四十二章 识大局治安创收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八)第六百四章 各有安排待时变(一)第六百五十二章 银夏战事可定矣(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