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五)

韩陶朱神情一顿,扫视一遍屋内诸人,然后才慎重开口:“回山长,学生认为,此事如何解决,取决于两件事。”

“哪两件事?”

“一者,乃是京中这十万禁军听命与否。”

十万只是个概数,但同真实军兵员额相差不多,这里算的都是能战的正兵。

目前京中各军,殿前司、侍卫步军司、侍卫马军司仍然是人数最多的三部,而且京外部署的禁军,也都以侍卫、殿前为主。

但要说战斗力,至少从纸面上来说,北城近卫司位列第一。

而北城近卫司都指挥使乃是李克榕,京中文武都知道,李克榕跟着陈佑一路从锦官府走来。

当年蜀地叛乱,李克榕同其父永平节度使李起反目,盗取兵符率兵驰援锦官。之后一直站在陈佑身边,哪怕因陈佑之故被按在殿前司做一军都指,也没有另投他门。

有李克榕在,除非他被底下将校架空,否则北城近卫司一定是站在陈佑这边的。

而李克榕才从幽州得胜归来,一帮旧部正好填充新生的北城近卫司,至少一两年内不用担心被架空。

可能站在陈佑对立面的,则是卢孟达控制下的侍卫亲军步军司和巴宁泰控制下的南城近卫司。

其余诸军,“忠于陛下”的可能性最高。

不过陈佑手底下还有一个新军司,使用火器的新军都归新军司统辖,火攻这一块独领风骚。

这些念头在屋内众人的脑海中一闪而过,韩陶朱的话却没停:“二者,山长如何对待天子乱命。”

他这话一出,屋内诸人登时屏息凝神,等着陈佑的回答。

此时坐在这个书房里面的,都是韩陶朱、范昌祐、韩向阳这些一路辅佐陈佑至今的幕僚,可以说是亲信中的亲信。

如果这些人也不可信,陈佑也别有什么伟大理想了,好好混日子,等小皇帝想要亲政的时候乖乖交权回家养老。

现在他们有了疑虑,陈佑得表明态度,让他们放心。

稍作考虑,陈佑在诸人期待的目光中开口:“官家年不过一旬,易为奸人蛊惑,若有乱命,吾当驳斥之。”

顿了顿,他又补充道:“京中兵马,无官家敕命及中书公文则不可调动,有北城近卫司和治安寺看着,当不会生乱。”

韩陶朱等人听到这话,算是安心了:至少天子成年之前彼等无忧。

至于天子成年之后怎么办,快到那时候再想办法!

互相看了看,汪弘洋开口:“若是如此,相公当以雷霆之势拿下李继勋,其后诸官,若无可查验之罪者,则究惩构陷之人。”

“御史、肃政无责。”韩向阳提醒一句,“如若彼等皆以御史肃政弹劾,则难制之。”

“御史大夫是董成林,伯昀你又权肃政司,若还能叫彼等成事,相公也不必召我等来此议事了!”

听到汪弘洋这么说,韩向阳只是摇头:“薛子平以大宗伯参知政事,肃政司内并不缺少仍然心向其者。”

汪弘洋闻言默然。

这是客观存在的问题,他一时半会也没办法解决。

这时陈佑开口了:“尽忠职守便可,若是有渎职者,自有惩处。”

众人皆应。

七月甲寅,处暑,御史弹劾修武令陈南金下虐小民、上贪国财,恣意横行、谋结大将,其罪当诛!

御史大夫董成林即时入政事堂,中书令陈佑召诸相公议论。

当日下午,中书令御史台调查此事。

董成林返回御史台,亲自挑选一队人马,交由东推院丞陶际华领队前往修武县。

“这是你安排的?”

散衙后,江夏青和王彦川出宫时正好遇到,便同路而行。

听江夏青如此询问,王彦川无奈摇头:“非是我所安排。我非是要致李守成于死地,不可能先翦其羽翼。”

陈南金自入仕便在李继勋帐下,前两年在枢密院挂了个闲职,日常侍奉在李继勋前后,为其出谋划策。

等当今官家即位,李继勋才为了谋了修武令的职事外放出京。

拿陈南金开刀,一出手还是“谋结大将”这样能够往上攀扯的罪名,显然是以李继勋为最终目标。

“你自去同李守成解释,我已经叫其立刻处理此事。”江夏青语气略显生硬,“至于弹劾他的安排,我建议暂时放弃,要么全力救陈南金,要么想法子把李守成和陈南金分割开来。”

王彦川点头:“我已派人去他家递了请帖,箬笠兄今晚也一并过来?”

说话间,两人已经出了端门。

站在马车前,江夏青稍稍犹豫,还是摇头拒绝了:“我就不去了,今晚要去见卢昭显。”

王彦川不由挑眉,他没想到江夏青这么快就能同外戚卢氏搭上线。

不过这事现在不重要,他点点头,看着江夏青道:“既然如此,那就在这边说清楚,我认为现在就该弹劾李守成。”

不等江夏青反驳,他就解释道:“有陈南金这个例子在,任何人都不会怀疑陈将明对李守成的杀心。而且说实话,我对李守成收拾残局的能力不信任,与其现在帮他,不如立刻弹劾,将他在这一次弹劾风波中保住。不论以后李守成会不会因为‘其它’原因被免职,都改变不了陈将明这一次输了的事实。”

听完王彦川的解释,江夏青没有立刻回应,他仔细考虑一阵,然后道:“我不赞同现在动手,陈将明既然出招,便不可能临时停下,当前要务乃是在陈将明的攻势下保住李继勋。”

说完这话,他语气稍稍缓和,补充道:“此事终究是你安排,若你仍欲照事先安排,可自去同李守成商议,他若同意,我亦无话可说。”

“我会的。”

王彦川微微点头,随即转身登上自家的马车。

当晚,王彦川同李继勋坐在家中正厅,一人捧着一杯醒酒汤慢慢喝着。

感觉思维恢复清晰,王彦川放下汤盏看向李继勋:“我今日请守成过来,是为了修武令陈南金之时。”

李继勋脸上扯出笑容:“王相且讲。”

第五百三十四章 蓦然回首阑珊处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一)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四)第六百二十二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九)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异选大将第二百八十九章 书院之内真理存第三十七章 项上人头吾必取(二)第一百九十八章 两手准备终定音(三)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五)第九十二章未来之事早打算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谁主沉浮(一)第二百四十八章 强干弱枝议迁都(三)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六)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议政定官途第二百二十四章 利字当头乱接踵第五十六章初见皇帝受问询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六百五十六章 决断之重一肩担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一)第五百二十七章 两府生变宰相换第十七章月下争渡一线天(五)第五百三十二章 东宫所学是何物第四十九章君臣问对定计策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十)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阳如何施为(二)第五百八十六章 无人可得顺心意(三)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师北疆变第六百一章 国政定于言语间(一)第六百五十一章 银夏战事可定矣(三)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三)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谈为政(三)第五十八章心欲借钱口难开第四百二十一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四)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斗角汴京城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耻在心中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八)第三百六十四章 穷且益坚志不坠(五)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一)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闻南国事(三)第十八章月下争渡一线天(六)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十)第二百八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四)第二百八十章 潜行入洛见下官(一)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四)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下兵马谁为主(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飞雪春已近(一)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四百七十五章 宁行仁城头质问第四百三十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十三)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三百四十三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八)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五十八章心欲借钱口难开第六百九十六章 乱云遮蔽洛阳城(二)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别重逢父子情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国政教天子第一百四十三章 几多欢喜几多愁第三百三十七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二)第一百一十八章一顿操作猛如虎(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二)第五十九章转遍东京闻兵讯第七百十三章 农事从来不简单第六百七十二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二)第五百二章 论立场章鹏施计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八)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计在教育(二)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二十)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闹事为哪般(一)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来风必有因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谊值几何(五)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应当作何解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阳如何施为(二)第五百七十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五)第一百七章辞旧迎新除夕夜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四)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四)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三)第三百三十四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九)第五百四十一章 陈将明举贤不避仇第三百四十三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八)第六十八章状况频起意外生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实实解烦忧(一)第四百七十八章 故友初至论道德第二百六十六章 别离是为再相逢(三)第四百八章 鲜血淋漓投名状第一百七十五章 新皇登基诸事忙(四)第一百一十章时运所至晋阳下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风起时动微末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结果定第九十三章浑不要脸会使节第一百九十三章 罢相方始乱迷离(四)第六百二十二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九)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乱三国动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二)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