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积劳成疾为哪般

景瑞三年七月二十七,北燕退兵,周帝赵鸿运返京。

此战,两国靡费甚多,战果甚少,唯朔方节度使趁乱夺下宥州,有所获益。

北燕如何先不去说,但看周国。

赵鸿运收到朔方战报之后,还没到京城就给朔方节度使金银绸缎以作赏赐,同时还加了检校宣徽北院使。

对于朔方这样的边远节镇,从唐至周皆是以抚慰为主,只要听从诏命配合行动便可。

除了朔方,第二个需要处理的就是河东节度使刘承泽了。

只是他毕竟是手握重兵的大将,同赵鸿运也是故交,故而此番他即便丧师失地,也不过是罚俸两年。

再之后就是这一个月来纷纷扰扰的盗售案了。

既然都撤军了,转运使和转运副使也就完成任务了,早就得知自己被弹劾的苏逢吉和田茂立刻上书请辞。 шωш▲ тт κan▲ ¢ ○

作为赵鸿运为内库开源选的代理人,苏逢吉这三年来也不知道被弹劾了多少次。普通的弹章都被赵鸿运留中不发,在朝会上当面被弹劾也会换来赵鸿运的抚慰。

是以苏逢吉一开始得知又有人弹劾自己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反应,在他看来,只要新皇没有登基,自己就是安全的。

只是没想到这次事情越闹越大,直到起居朝会出问题之后他才赶紧上书向赵鸿运请罪。

那时还在战时,赵鸿运自然是好一番抚慰,让他安心做事。

只可惜那些可恶的御史竟然一天都不停歇,天天鼓噪着要拿下大贪苏逢吉。这让他有些慌了,这不,职责刚刚卸下,就赶紧请辞。

原以为这次又会是好生抚慰,没想到苏、田二人的请辞表被留中了!之后赵鸿运再无反应,就仿佛没有收到请辞表一般。

这可把两人吓坏了,忐忑之下上了第二份请辞表。这一次赵鸿运才将两人的奏章驳回,只是依旧没有惯例的安抚。

一路上两人是忧心忡忡,吃不好睡不香。

随着圣驾离汴京越来越近,汴京城中诸人也是心思浮动。

经历了被当面弹劾的事情之后,赵元昌仿佛是债多不愁一般,自顾自处理政务,不理会御史的聒噪。

至于那个董成林,他也没去动。

只是有此壮烈的事迹,这家伙在御史台中已经被孤立了。不过这家伙仿佛没有察觉一般,依旧一丝不苟地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这段时间内,在宗正寺和太常寺的主持下,秦、荆二王的婚事也走完了纳采、问名、纳吉、纳征的流程。

司天监给出良辰吉日之后又立即上报到赵鸿运处,批准之后立刻完成请期的流程。现在就等着皇帝回京,二王正式准备大婚之事。

这天,首相刘明在简贤讲武殿内一同批阅奏章。

本来刘明身为侍中、首相,应该在政事堂办公。不过自从上一次赵元昌被弹劾之后,他便以待罪之身不宜独断大事的名义将刘明请来简贤讲武殿一同办公。

理由嘛,自然是能随时商议政务,缩减公文往来耗费的时间。

祸兮福所倚,他正可趁此机会多同刘明沟通感情,以期争取到支持。

眼见桌上的公文批阅快要批阅完毕,赵元昌突然开口道:“刘相公。”

听到他的喊声,刘明手中毛笔一顿,随即将笔搁到白瓷笔架上:“殿下有何吩咐?”

赵元昌沉吟一阵,然后开口道:“前次我曾上书请官家替我择秦王傅、友,只可惜战事突然,至今无有消息。”

听了这话,刘明若有所思地抚须道:“殿下忠孝世人皆知,官家定会为殿下选择鸿儒大贤为傅、友,又何必心急。”

赵元昌盯着刘明道:“未知吾之王傅可及刘相公之贤?”

刘明抚须的右手停在半空中,好一会儿才缓缓放下,然后慎重道:“若是官家曰可,那自然是可的。”

这个答案虽是模棱两可,但刘明既然这么说,那就表明他是倾向于秦王赵元昌的。

故而赵元昌松了口气笑道:“如此,便听官家吩咐。”

正说着,突然一宦官进来道:“启禀殿下,韦内监遣人来报,官家后日可达汴京。”

殿内两人对视一眼,皆是神情严肃。

赵元昌沉声答道:“我知道了,你且下去。”

待宦官躬身退下,赵元昌郑重朝刘明拱手道:“迎接官家归京就交给相公安排了。”

刘明也是认真地点头道:“殿下放心。”

虽内侍监韦齐只通知了监国秦王,但皇帝车驾的行踪可瞒不住有心人。不过两个时辰,汴京城内大大小小的官员基本上就都知道皇帝后日回京的消息了。

留守汴京的正三品以上高官皆收到通知至长春殿议事,所议之事自然是迎归皇驾的仪仗安排。

当晚,赵元昌刚回到府内就叫来陈佑、胡承约。

一收到通知,陈佑就知道这大晚上的要商议何事了,毕竟他之前也得到了皇帝即将回京的消息。

果然,一进书房,就听到赵元昌的声音:“将明也到了,那就来议一议官家归来之后吾该如何行事吧!”

对此,陈佑早有腹稿,因此赵元昌话音刚落,他甚至没坐下就拱手道:“大帅,属下以为,大帅当抱病。”

“抱病?”赵元昌重复一遍,若有所思。

陈佑接着道:“正是!大帅一个月来操劳国事、忧心君父,前段时间又被当面弹劾,京中纷扰不安,故而积劳成疾。只是不忍官家在外牵挂,才强撑着视事如故。”

他这话说得是有鼻子有眼,仿佛赵元昌此时已经病倒一般。

听到他这话,赵元昌只感觉眼前一亮,当下就要称赞。

www¸ тTk Λn¸ ¢Ο

只是一旁的胡承约听后不由喊道:“妙啊!”

陈佑笑着看向胡承约,自己坐到椅子上,示意他说。

胡承约朝陈佑拱拱手,之后站起来道:“殿下,司马此计甚妙。殿下拖着病体迎接官家,交卸监国职责之后即请罪归府。然心头重担骤去,心神恍惚之下自然是病情加重。”

当晚,秦王府悄悄请了大夫过府。大夫离去之后,府内传开药味。

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气象(二)第七十五章双王大婚宴平乐(二)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二百二十八章 战斗已起押何方(一)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九)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该旁生心思第三百六十章 穷且益坚志不坠(一)第六百十五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内乱未平外乱起(四)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气象(五)第五百十五章 诸相公议治江南第一百七十九章 陈将明初入枢府(二)第一百四章终拜师庭院问对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十)第五章时移事易非前史第五百三十四章 蓦然回首阑珊处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阴私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变国生事(二)第五百四十章 忠于王事举贤良第七百十八章 一点星火落周山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十四)第一百七十一章 苦寒飞雪春已近(三)第二百八十章 潜行入洛见下官(一)第四百一十七章 关内之地乱将起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实实解烦忧(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议定幽燕相公换第九十八章仿若汉末汉中反第三百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一)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于一(四)第五百八十九章 骤起争端余韵响(一)第七百十章 为求生计抛脸面第七百三十五章 仲春杂事如繁花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二)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辟进身阶第五十章突如其来召回京第六百九十章 一时之法亦须重第七百章 乱云遮蔽洛阳城(六)第一百四十七章 龙虎齐动风卷云(一)第二百七十五章 两姓永结秦晋好(一)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一)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马上取(四)第五百二十九章 谈授官书院生颓(二)第746章 片纸可当十万钱第五百一章 韩熙载出使求和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后生(一)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阳如何施为(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八)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五)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舍我其谁第四百六章 陈将明诉苦求助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八)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七)第二百三十八章 内乱未平外乱起(三)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顿操作猛如虎(三)第七百五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一)第一百五十一章 龙虎齐动风卷云(五)第四百二十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三)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后虎当何如(三)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气象(二)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阳如何施为(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动议改制(二)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三)第六十九章谁人心思能如意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飞雪春已近(二)第七百六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二)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报仇不怕晚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七十二章帝王问询意难测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七)第二十四章虚职酬功忠为首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陈之民欲揭竿第二十六章大棒甜枣交相加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马初与伯乐见(三)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缓蕴风雷(五)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五)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一)第十八章月下争渡一线天(六)第三百六 空辩不若实为证(二)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六百三十一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八)第八十二章攻蜀时机在此时第四百六十八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一)第三百四十一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六)第二百七十五章 两姓永结秦晋好(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五)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虫难尽灭第十六章月下争渡一线天(四)第一百八十一章 当立殿前两相制第五百七十六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三)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二百三十一章 乱起变生杀意浓(一)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四)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十二)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请缨为难事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十)第三百三十二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七)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四)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计在教育(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