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五)

在众人注视下,村长嚅嗫着不敢直接开口,

身周男女老少也都沉默着不说话,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村长身上。

村长沉默的越久,蒯新彦越感觉要出大事了。

这一刻,他不由开始怀念沈希圣:允臣怎么一点小事都干不好!

要是他早知道东河村有问题,就把东河村当作一开始安排的地点了!

也不对,湘潭县里面有问题的村子多得是,只能选择问题最大的一个村子来打掩护。

没准东河村问题没彭山村那么大呢。

蒯新彦这样安慰着自己,然后轻咳一声,摆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用颤抖的手指点了点荒草遍布的闲田,然后指点着村长,恨铁不成钢地喝问道:“这这这,到底怎么回事?”

村长低着头,被蒯新彦的手指戳到胸口,才猛然把手中锄头一丢:“算逑!”

他这动作把乔校尉等人吓了一跳,差点就拿着刀枪朝他身上招呼了。

好在他及时开口:“小民也就直说了,河边的这一片地啊,全都是向官人家的。向官人在外地做官,县里乡里都有脸面……”

“你别胡说!”

蒯新彦惊恐地打断村长的话。

他指着村长,满脸委屈地看向宁强:“参政!这……他他他,我,下官不知道这件事啊!真的不知道向家在东河竟然有地!”

一声声如杜鹃泣血,一句句似窦娥鸣冤。

蒯新彦还能坚持的唯一动力,就是他真的不知道向家在东河有地这件事了。

“嗯。”

宁强面无表情地点点头,看着村长:“你继续说。”

见他如此,蒯新彦是真的绝望了。

他身子一歪,整个人倒向身边主簿。

只是没想到他这么一靠,连他带主簿,两个人一同倒了下去!

慌乱间扭头看去,主簿此事面色煞白,整张脸都在颤抖。

再旁边的县丞、县尉,反而是一副幸灾乐祸的姿态。

他懂了,他一切都懂了!

“原来是你!”

蒯新彦咬牙切齿,从泥土地上翻身揪住主簿的衣领,正要喊出一番“与邪恶官员不共戴天”的声明,就被宁强止住了:“安静!”

所有人都听着村长继续介绍:“本来咱村都是向官人家佃户,前些年清田,向官人家主动缴纳隐田,也叫我等不再做佃户。官府给一家分了两亩地,咱又自个儿开了一些,前些年可以租家伙什,又多开了些,就是村子南边那些地。

“可惜后来就停了,没了租来的家伙什,活干不完,又只能抛掉些地,最后连吃饱饭都难。去年向官人家又找到村里,说是只要村里帮着把河边这一片地种好,就一户给一套家伙什,到今年还能分到一些个粮食。种一百亩地,收成之后村里能落下十亩。

“有了家伙什,加上向官人家给的粮食,村里将将能吃饱饭。”

宁强安静的听着,虽然村里人被压榨,但认真说来,向家没有违反政策。

东河村的村民不是佃户,他们只是在帮向家打长工,虽然收入似乎比佃户还少,但他们有选择不做的权力。

单单如此,不是什么大事,最多就是向家在他宁强这里上了黑名单。

宁强瞥了眼惶恐的主簿。

问题的关键点在于,是什么,逼着村民们必须选择当这个不是佃户的佃户?

他出声问道:“你可还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你们不能租农具的?”

“大概是前年春天就不能租了。”

“前年。”

也就是兴国三年。

宁强对这个时间点印象很深刻。

兴国三年春天开始,他在治安寺主持开展名为“严厉打击劣绅恶霸”的行动。

快到年底的时候,宋州发现涉及农具租赁的大案,治安寺在有司的配合下重点关照各州相关事宜,发现了一大批类似案件,当时提举诸州农事的宋杞言匆忙之下叫停农具租赁的政策。

也就是说,东河村提前大半年就没法租赁农具了。

那么,这个“向官人家”……

他扭头看向身后关鹏远:“向家在何处为官?”

关鹏远在刚一抵达潭州,就开始调查潭州有名有姓的官员豪强了,此时听到问话,稍一回忆立刻答道:“湘潭向氏为官者二人,一是户部度支员外郎向博恺,一是道州司兵参军事向博朗。”

“兴国二年末,向博恺任何职?”

关鹏远稍稍沉默,赶忙道:“我回去就叫人查清楚。”

“嗯。”

宁强轻哼一声,抬头看了看太阳,对村长道:“看天色也不早了,先回村吃饭,咱们边吃边聊,免得耽误你们劳作。”

村长脸上浮现出难以置信的神情,随即仿佛释然一般点头:“听官人的。”

一行人转身朝村子走去,宁强和村长走在最前头,一边走一边聊。

而浑身脱力的蒯新彦和主簿则是被禁军提溜着跟在后头。

“若是正常劳作,一个成年丁口一天能干多少亩?”

“要是这家伙什随便用,一两亩没问题。”

侍弄农田是有时效性的,不可能说这个月要播种,我提前一个月去松土——下几场雨来几次大太阳就白干了。

一般三五天差不多是一个周期。

也就是说,一个成年丁口,没有牲畜的情况下,侍弄五亩地已经算多的了。

就稻而言,正常年景一亩平均产米二石。一丁一季能收获十石。

成年男子算上劳作,一天消耗粮食一升多,十石够吃六七百天。

但人不能光吃米,再考虑到女子小孩和老人,以及各种税赋和意外支出,一户人家,辛苦一年省吃俭用,收支平衡已是不易,略有盈余更属难得。

按照村长的话,这还是金属农具随便用的情况下,如果没有金属农具,或者官府稍微严苛一点、年景稍微差了一点,入不敷出才是常态!

宁强越同村长聊天,越觉得取消徭役是正确的,分级税制减轻农民负担是正确的,租赁铁农具是正确的!

只有这样,才能减轻农民负担,才有开展陈平章所说的那个“义务教育”。

否则,饭都吃不饱,哪家会放半个劳动力去学习?

尤其是这种学习很难有直观的收益。

他宁行仁,一定要行此大仁之事!

宁强脑子里转着种种念头,脚步不由加快。

就在此时,弓弦振动之声响起,箭矢破空之音传来!

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属何方第二百二十九章 战斗已起押何方(二)第二十五章商议军机或可用第六章双狐斗法寻后路第五百九十章 骤起争端余韵响(二)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犹不慌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九)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谈风月元宵至第四百四十六章 闲谈军政论优劣(二)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一)第一百一十一章无心插柳柳成荫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取所需抉择异(二)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一)第五百九十三章 请以海军试新制第三百四十一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六)第九十九章别无他法唯分治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与贼臣不两立第八十二章攻蜀时机在此时第两百章 将离京先定婚事(二)第743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第二十三章小意应对新同僚第六百三十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七)第七百二十二章 我自蹈险全臣节(一)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六)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四)第四百六十六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十三)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一)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乱周沈争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二十)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乱三国动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十一)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五百七十二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七)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六)第五百二十二章 君臣情谊值几何(二)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实实解烦忧(二)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乱三国动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战须有终结日第三十二章说朝局双龙争王(一)第五百十四章 战虽止诸事仍杂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六)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诸事杂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二)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四)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间多有无奈事第二十章月下争渡一线天(八)第一百五十六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五)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保义谋反欲亲征第二百五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一)第二百三十章 战斗已起押何方(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六)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五)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声是利器第六百四十九章 银夏战事可定矣(一)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四百七章 好恶皆为门户计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取所需抉择异(二)第七十八章未雨绸缪布耳目第三百三十七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二)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后虎当如何(二)第六十八章状况频起意外生第二百三十三章 乱起变生杀意浓(三)第三百七十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六)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顿操作猛如虎(三)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二百六十六章 别离是为再相逢(三)第五百九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三)第十七章月下争渡一线天(五)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谈为政(三)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国庶民哭君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三)第七百十八章 一点星火落周山第一百三十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七)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二)第五百二十九章 谈授官书院生颓(二)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四百七十八章 故友初至论道德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六)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十二)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十五)第四百七十五章 宁行仁城头质问第九十三章浑不要脸会使节第二百七十九章 欲往西京诸事重(三)第二百一章 下车伊始危机藏(一)第五十二章快马频至事愈急(一)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二百八十九章 书院之内真理存第四十九章享乐之心起复消第四百六十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七)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实战险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一)第七百七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三)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报仇不怕晚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变国生事(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四)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属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