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负责人就“七五”普法规划答记者问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七五”普法作了全面部署。4月15日,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负责人就《规划》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七五”普法规划出台背景
问:为什么要制定“七五”普法规划?
答:“六五”普法规划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顺利实施完成,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宣部、司法部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
制定“七五”普法规划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了重要部署,对法治宣传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明确了法治宣传教育的基本定位、重大任务和重要措施。
制定“七五”普法规划,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全民普法和守法是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把全民普法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进一步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对于全面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
制定“七五”普法规划,是服务“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有利于
进一步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为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明确7项普法任务
问:“七五”普法有哪些主要任务?
答:《规划》提出了7个方面的主要任务: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宣传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部署,使全社会了解和掌握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突出学习宣传宪法,把宪法学习宣传摆在首要位置,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提高全社会的宪法意识;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把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为法治宣传的基本任务,在传播法律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理念、树立法治意识;深入宣传党内法规,突出宣传党章,大力宣传各项党内法规;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把法治文化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法治文化与地方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合发展;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深化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等法治创建活动;推进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普法重点是领导干部和青少年
问:“七五”普法的对象和要求有哪些?
答:《规划》明确提出,法治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重点是领导干部和青少年。
《规划》强调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把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
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必修课,把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情况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
《规划》强调坚持从青少年抓起,切实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制定和实施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确保在校学生都能得到基本法治知识教育。
《规划》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因地制宜开展有特色的法治宣传教育,突出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工等群体的法治宣传教育。
谁执法谁普法
问:“七五”普法规划提出了哪些工作措施?
答:《规划》主要从3个方面提出了工作措施。
一是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健全完善的工作机制是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客观要求。《规划》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普法工作的领导,宣传、文化、教育部门和人民团体要在普法教育中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工作考评激励机制。
二是健全普法责任制。法治宣传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规划》要求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普法责任,强调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学习宣传党内法规的职责。
三是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创新。《规划》强调深化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的“法律六进”主题活动,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加强对外法治宣传工作。
(《人民日报》2016年04月18日11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