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后续发展
这样的生意,谁看了不眼红?
不过这种事儿钟靖自然是能拖则拖,能拖延多久拖延多久,赚钱的事儿谁还会嫌自己垄断的时间太长呢?
等到开放的时候,争取已经将本钱全部捞回来、并且已经大赚特赚够了。
不过,按照目前这样看来,是完全可以的。
光是荔枝,就已经赚了十五六万两银子,这是扣除了所有成本之外的。钟靖军营占四分利,便是六万多两。
听了赵黎雅的话,钟靖笑呵呵的连连点头:“小——咳咳,赵姑娘说的对,船我们已经在开始造了,打算造大海船,能下南洋那种。”
赵黎雅眼睛一亮:“我也是这个主意!这样以后占到先机的还是咱们!”
“嘿嘿,没错!”
大家便商量着,各自将自己的一半纯利拿出来,继续投入,扩展船队,扩招一些人员,将码头再扩一扩、修一修。
赵黎雅都没有意见,这些琐碎事,肖余扬、周家、严家家中以前干过,比她和钟靖都有经验,这些事儿有他们管着就好了。
说起肖余扬,钟靖可是满意至极,提起来连声称赞。
“阿雅准备的,我都喜欢!”周韩盛一面笑应着,挑选最好、最大个儿的红艳艳的荔枝给她,看到她脸上满足的笑容,心道她是真的很喜欢这儿啊!说起这地方来,那神情语气、那陶醉是骗不了人的。
钟靖听赵黎雅这么一说,自然五不赞同,心下决定,要更好一些对待肖余扬和肖家。
赵黎雅特意带着周韩盛去寻最老、结果最好的老荔枝树,看他上高高的树上采摘,笑说道:“咱们这一趟可算是难得的口福了!这会儿荔枝最多了,看这样子,再过七八天就该慢慢的少了,不过他们这儿品种很多,晚熟的也有四五种,至少能吃到八月底。等你离开的时候,还能带一些。那时候早熟的龙眼也多了,芒果、菠萝蜜也有,香蕉也有,你若不嫌麻烦,都准备一些.”
他心里又高兴又有些无可奈何。
周韩盛会回军营。
虽然延村、宰虎村等一片儿也有很多荔枝,但品种肯定没有这儿多啊。军营经过多年对荔枝树的栽种扩种,基本上什么品种都集齐了,这时节更是七八个品种同时成熟,既然来了,自然不能错过。
周韩盛说不动她便也只好作罢,笑说道:“也行,正好我有些事要找钟靖说。”
两地相隔大约七八里路,并不远。
看着赵黎雅安顿好,暂且无事,赵黎雅便提着篮子拉着周韩盛上荔枝园摘水果去。
但赵黎雅觉得,他们的胆子还是有点儿小了。
虽然他也有许多事要同周大哥私下里禀报,可明显周大哥这会儿并不想跟自己说话。
她喜欢,大不了以后陪她多来几趟便是了!
赵黎雅笑着点点头。
不过,周韩盛只纠结烦恼了一会儿就重新坦然放心下来了。
她喜欢这里,在这儿过的开心,自然是好事,只是他未免想到将来,将来他们成亲了,自然要离开此处的,便是岳父一家子,也未必会在此长长久久。
港口、码头已经有模有样了,工地上热火朝天。
赵黎雅既然要住这儿,钟靖自然都考虑到了,早就让火头军那边送来了很多食物,猪肉、活鸡、鸡蛋等都有。
赵黎雅和周韩盛自然不住一起,赵黎雅干脆就没住军营,而是住进了一户在此安家的军中小将的家中,那姓江的小将住军营,赵黎雅与其母以及妻儿们一块儿,借住几日。
钟靖这好容易才见着周韩盛,指不定要拉着他有说不完的话。谁知他们在嘀咕些什么呢?到时候还要打断他让他送她过来。
第二天,众人一起去广湛那边的海港码头,估摸两三天之后回来。
未来媳妇想要做的事,那必须要陪。
何必麻烦。
江家婆媳和一儿一女俩小孩子都是很不错的人,对赵黎雅十分热情照顾。
航线和船运的事儿一时半会儿也说不完,说了这么些高兴的好消息后,钟靖便识趣的不打扰了。
赵黎雅心里倒是挺高兴的,到了海边,最最新鲜丰富、还特别肥美的海鲜还远吗?
还别说,周韩盛还真有些大开眼界,岭南这片儿竟是这么好的地方吗!
晚饭赵黎雅便不回军营那边去吃了,决定留在这位江嫂子家里吃好了,来去虽然不用她走,周韩盛会送她,到底太麻烦。
赵黎雅一行到的时候,周家、严家的负责人都已经候着了,肖余扬不在,他昨日刚带船出去,得好几天才能从杭州城回来。
晚上赵黎雅下厨,简单做了韭菜鸡蛋、香煎排骨、莴苣炒肉片,外加一个豆腐笋片汤。她厨艺算一般,但江家人日常吃的更简单,相比之下那也是相当了不得,立刻就把江家两个孩子给征服了。
“嗯!”那必然是好啊!
周韩盛见她高兴,自己也高兴。
于是身心轻松,十分耐心从容的陪着她摘荔枝、摘芒果、摘杨桃、早熟的龙眼等等各种水果。
赵黎雅也很高兴,她对肖余扬的印象也很好,而且他还那么年轻,前途无可限量,若是好好培养笼络,将来必定能担得起大用。
周韩盛仿佛知道她想什么似的,笑说道:“我陪你早起看日出、还有那什么‘赶海’好不好?”
赵黎雅他们难得来一趟,钟靖自然要将所有关于航线、海港的事情林林总总全部都说清楚,还要去现场去看,时间可要花费不少。
“码头地方还是有些窄,道路也不够宽,即便眼下咱们还不能做到很大规模,也要将地方给留出来,做好规划,不然将来需要扩展的时候却没了空地,那时会很麻烦。”
这话让钟靖和周家、严家人都惊了。
因为他们觉得他们已经非常大胆、这港口码头占地已经非常非常阔大了。
赵黎雅笑笑,慢悠悠道:“咱们这条航线可不仅仅去江南,然而即便只去江南,伱们也看到了,货物需求量有多大,得需要多少船只才能保证正常供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