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郑逸,几十亿的声望在手,几十亿的嘲讽值在手,抽奖抽出的东西,绝对足以和国家机器对抗了。
但是,华夏是郑逸“土生土长”的地方,亲人朋友一大堆,红颜知己也好多,不逼到绝境,郑逸也不会做出这种事情。
前世乃一官场郁郁官员,别说省部级的官员,就是市里官员来检查,郑逸都要战战兢兢陪着小心陪检查。
而这一世,仅仅两年时间,已经具备领导人召见的资格,可谓一飞冲天了。
召见这件事,换成别人可能会激动的不能自已,但是,郑逸的心态已经是很平静的心态了。
……
放下手中的专辑的事,再次上京。
到了燕京,独臂神侠季老爷子欣慰地看着自己的孙子,眼中的惊喜已然藏不住。
这个少年,没走官场,真是白白浪费了这么好的条件啊,若是走了官场,有了家族的依托,说不定,哪天可以会当凌绝顶啊!
罢了罢了,以他的性格,若是真走了险恶的官场,也许并不能走的这么好,或许,明星的这方天地,更适合他吧。老爷子的内心在天人交战着。
一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没有靠任何的外力,就强大到所有同龄人仰视的地步,还真是厉害啊!
还有,他给自己吃的药丸,到底是什么?
季老爷子很想问,但是忍住了,这种仙丹一般的东西,本不该存在与世间吧?
季家对郑逸的被召见,很重视,该怎么跟领导人说话,该怎么表现好自己,都是从头到尾的帮郑逸培训。雅文吧
季为民也是不厌其烦的谆谆教导。充分体现了一个好的父亲该有的形象。
获得如此殊荣的,年轻一代,仅仅郑逸一人而已,季家上下,多少双羡慕嫉妒恨的眼睛,多少人望眼欲穿这个殊荣。
郑逸不卑不亢,视而不见。
十一国庆!
普天同庆!
在这前夕,领导人亲切地接待了十三金王郑逸,央视新闻直接把这个消息,写进了一套的新闻联播中,作为对奥运中获得杰出贡献的代表一个极大的奖赏。跟领导人握手的瞬间,郑逸还是比较激动的。不过,很快他就平复了心理。
郑逸整个人,潇洒俊逸,英俊不凡。表现出了良好的素质,一点都没怯场。季家一众长辈纷纷舒了一口气,欣慰无比。
领导人沙场秋点兵,进行华夏成立60周年天安门广场大阅兵!
郑逸站在在独臂神侠老将军的身边,低调的站着。看着这震撼的一幕,前世今生,郑逸从未现场如此近的距离看过国庆大阅兵,这一次,却身临其境。
季老爷子戎装出现在阅兵大典的现场,让很多人震惊无比,不是说,老爷子将要归西吗?
不是说,老爷子绝对活不过9月的吗?不是说?季家的没落之路,将要开始了吗?
看老爷子现在生龙活虎,虎虎生威的身体,多少人万分激动,老爷子在,那些死忠季家的人就有了最大的主心骨。多少人也万分害怕,这一个月,能看清很多人,哪些人是死忠,哪些人在上窜下跳,改换门庭。国庆大典,是该出来的时候了。
有几位外国元首也是震惊不已,不说这嫉恶如仇的老爷子即将驾鹤西去吗?外媒都大肆报道了啊,只是华夏民众看不到而已,可是,想不到这老头子竟然如此的生龙活虎,断臂不让他显得萎缩,反而更加让他显得鹤立鸡群,卓尔不凡。
老爷子能感受到四面八方来的目光,内心也是震撼,郑逸这小子,还真是季家的福星啊!全华夏都治不好的病,到了他的手里,却药到病除,不简单,太不简单了啊!
……
全场肃然。
这一幕如此的震撼,以至于郑逸手心微汗,竟然有一点紧张。
……
阅兵开始,国旗护卫队,第一个走出来,空中护旗队,震撼出场,在空中排成了60的字样,象征着60周年,保护国旗到达国旗杆基座。而国旗手带领方队,用分4粉20秒。正步169步,整齐化一的正步让郑逸叹为观止。升旗时间47秒,郑逸注视着冉冉上升的红旗,一种华夏男儿的使命感油然而生。有一种我是华夏人我骄傲的感觉,那些个要与国家机器为敌的心思,在这一刻,竟然有些可笑。
然后领导人乘阅兵车出场!进行阅兵仪式。
这一刻,
军乐铿锵,方阵如潮,广场点兵。
看赳赳队列,排山气势;辚辚铁甲,滚地雷霆;
火箭横空,战鹰驰电,舰队巡航破浪行。
铸神州坚壁,钢铁长城!
每一个细节,都那么的让人震撼。
那抗战老兵们的身上的勋章和弹痕,是多么让人泪流满面,勋章纪录着一次次浴血奋战的无所畏惧;弹痕,镌刻着一场场绝地反击的不屈不挠。民族危亡关头,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他们胸前的徽章他们的生命已经变得洞幽烛微,他们和他们留在战火硝烟中的痕迹,早已成了传奇。历史,永远会铭记,用青春、用热血、用生命筑就民族独立与解放基石的人们。壮哉,抗战老兵!敬礼,抗日英烈!
无论是17个国家外军代表队,还是本国军队,大家仅仅是颜色不一,但是心都向往和平。
看着这宏伟壮丽的阅兵仪式,郑逸不由的想起那首古诗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虽然,用在这里不合适,但是,却是郑逸此刻内心的写照。
正所谓金秋十月满燕京,国庆三军大阅兵。雄狮苏醒吼天下,旗扬铁甲剑锋明。
眼前的震撼的阅兵仪式,看的郑逸心潮澎湃,不能自已。
那横平竖直的方阵,那整齐划一的动作,让郑逸热血沸腾,原来,电视上的阅兵,跟现实中如此不同,不枉来了这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