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十八章 给个“关公”拜

“所以你们现在大致是怎么想的?”李荩忱紧接着问道。

“军中要统一规划职位,百人为一幢,五百人为一仗,千人为一校尉,三千人为一都尉,八千人为一偏将,两万人为一杂号将军,五万人为一主将。”裴子烈显然也有所腹稿。

实际上这和南朝军队的大致规律差不多,只不过军中在偏将以上就开始有些混乱,这也是李荩忱主要改革的地方。

“这是从下往上说,而如果是从上往下说,以末将为例,末将身为大将军,麾下携五万大军,军当有军号,军中下辖左右两师,各万人,各属于杂号将军,听命于末将,而中军以及后军总共万人,直属于末将。”裴子烈侃侃而谈,“同样的道理往下类推,一直到校尉,校尉以下,不过千人,征战的时候无需再详细划分中军出来,所以只设两个仗,军中仗、幢众多,不再以左右为号,而是以数为号,称之为第一仗第一幢等。”

李荩忱微微颔首,这实际上和自己跟裴子烈等人大致描述的想法差不多,也算是结合了后世和现在的实际情况。

“那军中高层呢?”

“校尉及以上都是由尉或者将和主簿、司马组成,”裴子烈急忙解释道,“司马主要是负责和后方以及更高层消息的往来、行军计划的协作安排以及在和平时期训练士卒等等。”

这相当于参谋长和副手,和汉代差不多。在汉代的时候,除非将领拿到了虎符,否则是没有权力调动兵马的,兵马的训练等等都是军司马在负责,这可以有效地防止将领拥兵自重反过来威胁到朝廷。

而到了南北朝时期,战事的增多导致很多将领都已经是长期带兵在外,所以军司马这种和平时期统率军队的官职自然就有些鸡肋,逐渐被主簿所取代。现在李荩忱重新恢复军司马的职位,把他们的职责改为监督和辅助。

“而主簿主要负责战功的统计、后勤以及军中的······思想。”裴子烈紧接着说道,“按照陛下的设想,军中会设立忠义社,军中主簿对这个团体负主要责任。”

说到这里,裴子烈不无担忧的看向李荩忱。别的实际上都在历史上有迹可循,这个才是军中改革的重点和真正的创新点,增强主簿的职权,进一步掌控军队思想。

而忠义社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准备成立的,顾名思义,忠义社就是通过各阶层的主簿向下面的士卒传播忠诚和正义的重要性,培养士卒忠君爱国的思想。而忠义社自然也会跟着树立起标杆,往远处的包括卫青、霍去病和云台二十八将,往近处的,关公、常山赵子龙还有白袍陈庆之都在其中。

李荩忱当然知道,华夏民族对于信仰实际上没有太大的忠诚性,佛道儒三家在历史的舞台上轮流转,不过终究还是有各自的主要受众。一般文人和文官都是儒家的拥趸者,而一些官宦人家和妇女则偏向于佛家,至于那些林泉隐士则偏向于道家。

但是在军队之中显然就缺乏这种信仰。

而李荩忱要做的就是给他们一个诸如“关公”和凌烟阁功臣这样的角色来拜。封名将,鼓励名将的骁勇善战和忠义,这在历朝历代实际上都是很常见的。

李荩忱也不想把佛道儒引入其中,从军厮杀在前,本来就没有什么所谓的慈悲为怀,所以李荩忱干脆就和后世一样渲染忠义,只不过后世关公的地位虽然高,却也只能约束一些位次比较高的人,到下面的士卒,根本就没有忠义的概念,没有效忠于这个国家和这个民族的想法。

一直到近代国土沦亡,亡国灭种的危机骤然降临到头上,民族意识才算是彻底觉醒。

而与此同时,通过建立这么一个鼓励士卒厮杀、为士卒排忧解难的团体,李荩忱也能够更好地推行识字等等,提高军队的整体文化水平。毕竟不管是在任何时代,军队或者说整个基层的受教育水平还是非常重要的。

不过李荩忱面临的是三百年的乱世,这意味着即使是这个时代无论是哪个阶层,识字率实际上都不高,毕竟温饱才是最主要的问题,谁会去想读书识字。

而且其实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也是因为九品中正制的施行,导致朝廷的人才已经被局限在了世家和寒门上,对于普罗大众甚至是大多数寒门来说,读书识字、学习知识似乎也没有什么意义。因此这也是李荩忱想要准备开始推行科举制的原因。当然科举制肯定是要放在文官和武将等等制度确定了之后。

这种全新制度的建立肯定会引起争论甚至是社会动荡,所以李荩忱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来应对这种必然的冲击,这也是对这个新诞生的团体的挑战。

到这个时候,未来的治国方略实际上已经完全在李荩忱眼前摊开,而李荩忱也清楚的意识到,很多事情本来就是环环相扣的,国家想要发展,尤其是想要在工商等更加先进的技术和领域上发展,就需要更多的人才,而这就更需要将取材范围扩充到所有人,再之后自然就是以更加科学而公正的办法来取代现在完全是朝廷向世家妥协的九品中正制。

想到这里,李荩忱不由得感慨一声,宋代说是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可是实际上真正实行这样制度的是两晋南北朝。

世家依然是短时间内李荩忱需要依靠的对象,但是绝对不是长期的依靠,南北朝朝代更迭不休的前车之鉴可就活生生的摆在这里。这些世家短时间内有着更好的受教育权利,这或许是李荩忱在推行新的制度之后能够留给世家的仅剩的东西了。

只是不知道到了那个时候,这些现在对自己忠心耿耿的世家,又会是什么样的反应?

或许少不得要流血啊······

不过李荩忱对此只是一笑。

开国君主从不畏惧杀人。

当然了现在天下未定,科举制也只是说说而已,李荩忱可不想看着世家临阵反水。

“陛下?”裴子烈看李荩忱出神,忍不住低低的说道。

第一九一八章 迁都之念第一六四一章 新却月阵第九百二十四章 密使第一九零五章 达奚惎的挣扎第八十五章 宿醉第九百七十六章 血与火第九百九十章 激战湘州城第二百八十章 名胜第一二五八章 杀人夜第一一二三章 回乐城第五百六十七章 战溪谷第五百零四章 滑稽而残酷第一六一七章 争功第一二零一章 问计第七百四十六章 遁走第一二二二章 他以为他是谁第一七五三章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第三百四十四章 兵发第二一零九章 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第一七六一章 伊水畔,王谦的挣扎第二百八十六章 环环相扣第九章 秘密第五百九十三章 各有打算第一五零九章 焕新颜第一七二七章 整好以暇第二三一二章 水稻杂交的初步成功第二三二九章 海晏河清,天下太平第二零三五章 还挺匀称第二一二零章 边关战事第五百三十章 撤第三百四十八章 过三峡第两千零五章 宇文贡想哭第一八零三章 战局明了第九百二十一章 宇文温第一七三八章 颍川世家第二零七二章 劫后余生第二二三五章 陛下给我买的第一一三九章 站哪边第三十二章 身份第三百六十五章 工匠第两千零四章 一把椅子第一三八八章 抠门的陛下第五百五十二章 新的陷阱第七百二十章 幸臣第一三四八章 朕又不吃人第六百六十八章 南中的现状第四百八十一章 发火第一七八六章 放心,有拖后腿的第一七六九章 将将之才第一四零五章 抓国丈是犯法的第一百八十一章 过招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子第一六一零章 陛下有几个老丈人?第一一六五章 总要改变什么第二二五零章 未晚第一一八四章 联络宇文赟第九百七十三章 先打哪个第二百三十三章 带她走第八百二十七章 这世道缺什么第一九二六章 稳定西北,当步步为营第四百零六章 野心第三百五十三章 城门第五百四十七章 蝉要叫得响第十八章 布置第二十章 杀机第九百七十二章 恍然如梦第二一五九章 横渠四句第八百一十九章 与此处何干?第一三八六章 再造长安第一七七零章 问计第一五一八章 群众的力量第二零四二章 火枪虽好,不是万能第一百八十四章 大帐第一一四一章 初担重任第四百五十一章 对不住第两千零二章 刺史的欣赏第一百三十一章 走着瞧第一四零七章 国丈受惊了第五百四十五章 蝉第一四三一章 黄沙湾阻击战第十一章 往事(下)第四百零一章 再等等第一四零八章 误会,都是误会第二三一二章 水稻杂交的初步成功第四百九十四章 来不及第一千六十七章 斗志昂扬第二一六三章 投桃报李第一三一八章 死国之心第八百二十六章 没有资格第一六二八章 大时代下的每个人第一三六四章 有人坐不住了第一六九五章 将军,带我们守住这里第八百七十七章 任务艰巨第二二六五章 落幕第一一五五章 鸣金第二一六九章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第六百六十二章 风卷衣袍第九百零八章 不为我用第七百二十四章 走水第四百七十九章 霜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