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八四章 联络宇文赟

“另外北面的消息一刻不能懈怠。”李荩忱又叮嘱一句。

现在大汉在很多事上铺开的摊子太大,李荩忱也害怕下面人会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不必要的事情上。

如何战胜杨坚和宇文宪至始至终都是大汉的头等大事。

陈禹颔首:“属下正想报之陛下,似乎宇文赟对于杨坚的行事非常不满,因此很有可能会出现内讧。”

“宇文赟?”李荩忱眉毛一挑,笑道,“对付杨坚,他还不够资格。”

历史上的宇文赟至始至终都是杨坚的傀儡,哪怕是他曾经一而再再而三的表示了自己对杨坚的敌意,但是这种敌意显然是没有办法越过宫墙威胁到杨坚的。

而陈禹沉声说道:“但是陛下,我们已经派出人和长安城中的周人皇室联系,以求能够牵线搭桥联系上宇文赟,若是有我们在背后支持,宇文赟未尝不是杨坚的对手。”

李荩忱怔了一下,这倒是自己从来没有考虑过的问题,毕竟李荩忱作为一个后来人知道都发生了什么,所以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概念,认为宇文赟在这朝廷内外都在杨坚的实际掌控之中情况下,是不可能翻起什么风浪的。

但是杨坚和宇文赟终究不是一个整体,杨坚不可能天衣无缝的掌控宇文赟,掌控宇文赟的一言一行,相对应的北周朝廷内外,本身也有不少忠诚于皇室而不是杨坚的人,只要宇文赟站出来表达了自己的意见,那么这些人自然也就会追随宇文赟。

最有代表性的应该就是那些还留在长安城之中的宇文氏皇族,对于他们来说,杨坚想要干什么显然已经不言而喻,若是想要维持宇文家的统治,追随陛下打倒杨坚显然是最好的选择。这其中就有东平公宇文神举、越王宇文盛等人,这些人多数也都是追随宇文邕征战四方杀出来的功名,所以手中多多少少的都有实权。

除此之外还有诸如同样是宇文赟岳父的大将军陈山提,因为其女儿入皇宫之中颇得宠爱,陈山提也趁此机会以外戚的身份执掌宗室。

同样都是陛下的岳父,杨坚可以执掌整个北周,陈山提看在眼里,不可能一点儿意见都没有的。更何况历史上宇文赟也正是因为出于对陈山提的女儿陈月仪以及仪同元晟的女儿元乐尚的宠爱,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设立了五个皇后。

而这个过程中也未尝没有宇文赟对杨丽华这个正牌皇后的嫌弃,归根结底更是对杨坚的反抗。

这些宗室和外戚虽然没办法和杨坚相比,但是他们加起来的力量也依然没有人敢小觑,只不过因为宇文赟之前对于宗室的打压,再加上杨坚的独揽大权,导致他们之间也相互猜忌、有如一盘散沙。甚至宇文赟直接设计陷害宇文温以求能够把其妻子尉迟炽繁抢夺过来的时候,这些宗室都没有敢说话,因为他们自己也不清楚,会不会站在身边的其余宗室会站出来转手把自己出卖了,然后自己也落得一个和宇文温差不多的下场。

历史上杨坚取代北周称帝,这些手中多数有实权的宇文家族中人也因为相互之间的不信任而难以合力,最后只能一一投靠杨坚,把皇族硬生生的变成了世家,最终烟消云散。

李荩忱既然可以改变宇文宪在历史上被害的命运,自然也可以把这些周人的外戚和宗室捏在一起。

现在整个时代的轨迹都已经被李荩忱改的面目全非,历史上的那些变化和教训在这个时候显然已经不足以作为李荩忱的参考依据了,他必须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选择。

“能行么?”李荩忱低声问道,“我们需要给宇文赟什么?”

“现在对于周人朝廷内部的矛盾和纠葛我们了解的还不算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宇文赟已经想要对杨坚采取动作,若是能够让他们君臣彻底反目,那么自然而然可以引起周人内部的动荡。”陈禹急忙说道,“至于宇文赟想要什么,臣以为还要看他现在缺什么。”

“兵马。”李荩忱叹息一声。

历史已经证明,宇文赟这家伙就是一个随性而为的人,而他坐在皇位上自然也就是不折不扣的暴君,所以只要他手中有足够的力量,那么他绝对会按捺不住对杨坚动手。

可是现在杨坚已经完全通过韦孝宽等人完成了对军队的掌握,诸如曾经执掌兵权的宇文神举等人都已经转为文职,可调动的不过就是自己的亲卫罢了,又要去哪里给宇文赟变出来兵马?

陈禹当即沉声说道:“陛下,我们有羽林骑可动,再加上白袍的配合,在长安一城之内,并非没有胜算。更何况我们本身就没有指望着能够让宇文赟把杨坚取而代之,只要能够扰乱其统治,甚至影响到其正统就可以了。”

李荩忱微微颔首,此言不假。杨坚现在最大的优势就是手中有宇文赟在,也就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让北周上下对其都不敢真的怎么样,至于宇文宪,也是打出的“清君侧”的名号,所以在正统上实际上是没有办法和杨坚相比的。

若是宇文赟跳出来反对杨坚,那么杨坚所建立的忠臣、周公这样的形象自然也就随之分崩离析,自己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白脸曹操。

哪怕是在这有兵就是草头王的乱世,立身行事还是需要占据道义的,否则南北朝也不会在谁是真正的华夏正统上打了三百年的口水仗。

只要能够打击杨坚的正统性,那么就算是宇文赟失败了实际上也没有什么,毕竟内部乱了,杨坚自然也就没有办法注重于外。

而羽林骑作为大汉的“特种部队”,潜入长安城之中完成一些暗杀和巷战的任务,并非不可能。毕竟李荩忱对于羽林骑的要求现在就已经主要偏向于特种作战,尤其是在城池之中的潜入和偷袭。

除此之外的确没有别的办法,李荩忱也不可能把大军直接派到长安城中,若是那样的话也就不需要这么大费周章了。说到底李荩忱对于和宇文赟这样的荒唐皇帝打交道并没有什么兴趣。

第二百六十五章 会师第一七七零章 问计第七百四十章 突进第一九零四章 汉军兵线第一七三七章 陛下春秋鼎盛第一四三四章 特事特办第四百零七章 爆竹声中第二百九十六章 争执第一四四四章 在慈善的基础上第八百三十三章 差不多了第二零七二章 劫后余生第一三八六章 再造长安第二一六八章 安定西北第一四四八章 元乐尚的目的第二一三九章 朕不过是向前看了一眼第二百九十五章 镇定第四百一十九章 张开的手第一五八四章 就是知道的意思第一八九零章 河内部署第一八一五章 卿乃大汉所需之人才第五百四十九章 无处可逃第二零四五章 丰碑第一六六九章 这不是胡闹第十九章 火光第一三六六章 驾前惊变第二零六七章 壕沟激斗第一一二一章 吃醋的萧湘第二二四一章 其实已到尾声第二百六十二章 恐慌,害怕?第一九九九章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第三百四十九章 推演第一百四十章 心思第五百一十六章 有些事情必须做第一千零九章 灵前第一三一六章 朋友嘛!第三百七十九章 竟全功第一七零二章 粮食的难题第一千六十章 再向河梁把琅琊越第八百章 要跑第八百六十章 搓背第二三三六章 天道昭昭第二一九四章 此等英才当举荐第一九四七章 乐昌就是定心丸第三百四十八章 过三峡第二二五五章 安排的明明白白第二二九零章 五,五个?第五百九十二章 背负罪名第一六六六章 引他南下第六百四十四章 难得的破绽第三百二十四章 腐朽第三百六十三章 难以拒绝第二二四七章 地道内外第八十三章 当共饮第一四七二章 从南阳向洛阳第六百七十章 开拓的精神第一五一八章 群众的力量第一四八零章 刑部的态度第一四八三章 刑法第八百四十四章 水与火第一七四五章 让军神当苦力第二零八七章 邺城在望第一七零四章 盼望着第一百四十八章 伏脉第一百五十四章 公平第二一六一章 授印挂剑第一二八七章 士气浮动第二百四十四章 皆动第三百七十七章 灭敌中途第二二四五章 牛刀小试第十一章 往事(下)第二一七一章 马革裹尸,犹然不悔第七百六十八章 狂风卷地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云涌第二二七九章 心服口服第七百三十五章 且看着第一七二九章 函谷关外几人回第二一八三章 遗书都写好了第二二九一章 柔情万种第三百八十八章 休养生息第一千八十三章 祁山风起第一八四一章 军议不是儿戏第一二九九章 萧关的弱点第一六一三章 一粒米,一个国第七百一十六章 接见第一一八八章 剑履上殿第八百九十二章 惨叫声第一五一三章 朱崖第一三三三章 保证夏收第一一七六章 西北余声第一二五零章 战争的残忍第二二零一章 想揍自己人第二二六八章 内府扩张带来的问题第一二四九章 倒春寒第八百三十五章 纳入名单第二百四十一章 须臾需争第九百六十四章 烽烟起第十三章 优势第二百二十六章 老茧第一千三十三章 真正的抵抗者第二一三五章 分割内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