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零零章 华夏的文艺复兴

如果单纯的比拼文化知识,诸如后世的八股取士,那么以现在的寒门子弟甚至是黔首百姓自然是没有办法和世家出身的人相比的。这也是为什么李荩忱明确的强调这一点。

萧琮急忙拱手,陛下说的严肃,就说明这绝对不是一件小事。

他从来没有把自己当做一个普通人。作为曾经的西梁皇室,他当然知道自己的身份实际上是非常敏感的,也正是因为自家爹爹的身份要比自己还敏感,所以李荩忱把自己推到了前面,因此他也很清楚自己应该怎么做。

那就是好好的做一个李荩忱的爪牙,李荩忱让他怎么办,他就尽心竭力的把这件事做好。作为一个被俘的太子,李荩忱可以不计前嫌,但是他不能无动于衷,更何况兰陵萧氏想要重新走到九五之尊的位置上显然已经是痴心妄想,但是并不代表着兰陵萧氏不会重新在治学这一个领域上展现荣光。

至少自己若是能够做到这一点,也不辜负祖宗的名声了。因此萧家父子在金陵书院上可以说倾注了大量心血。

甚至不得不说,也正是因为萧家父子的存在,让曾经的南梁旧臣,诸如徐陵和顾野王等人更不愿意和他们为敌,毕竟算起来徐陵也是曾经的昭明太子旧臣。

“此事微臣也和家父商讨过,家父也有类似的看法,现在我们直接通过考察诗词学习的水平等等来选拔人才,的确有很大的偏差,因此家父认为在现在大多数人都甚至不认字的情况下,我们对于人才的选拔被来就要划分等级。”萧琮沉声说道,“根据不同人才表现出来的记忆、模仿和学习的水平,而把他们划分在不同的阶段,当然这首要还需要参考年龄。而且针对那些并不识字,但是也表现出来很高潜能的人,尤其是出身寒门甚至寻常百姓家的子弟,我们也会进行专门的培养,不会阻断他们上升的道路。”

李荩忱惊喜的看着侃侃而谈的萧琮,实际上萧琮所说的规划已经和后世学校的教育等级制度非常相似了。而且考虑到现在的实际情况,诸如有些寒门子弟纵然年长,但是受教育水平并不一定比那些年轻的世家子弟来得高,所以学院也更加灵活的考虑分层和分级的方式,并不以年龄作为唯一的参考标准。

同时对于不识字或者认字比较少的人进行先期培育,实际上和后世的预科也有些类似。

现在已经组建的成都书院和岳麓书院,实际上都还是采取先秦时期讲学的方式进行授课,是学生依据兴趣和攻读的方向选择不同的学问,这种方式类似于后世的大学,但是毕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很多学生入学的时候水平参差不齐,直接把他们放在相同的环境下接受相同的教育,自然很容易就会出现差距。

毕竟并不是所有人都足够天资聪颖,而有能力进入学院的人,本身实际上出具也并不是很大,这就导致在入学的时候不同的学生之间就出现了差距,而这种差距会一直延续到他们毕业。

归根结底,这样真正占优势的还是世家子弟,所以李荩忱想要的并不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可是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李荩忱也不知王者自己能够一步到位建造出来绝对公平的选拔人才方式,毕竟即使是后世的教育也有很多被人诟病的地方。

如果说成都书院和岳麓书院是在探索培养更加全面的人才,那么金陵书院就是在探索如何系统化的培养甚至是“量产”人才。这两个一个是广度,一个是深度,各有分工。并不是说哪一个学院只能负责一个方向的探索,而只是现在每个学院都在尝试不同的道路,以求能够在众多道路之中挑选出来一个最适合这个时代的。

而这样的道路最终自然也会应用到更多的学院身上,让这种教育方式彻底变成大汉的主流教育方式。毕竟现在按照朝廷的规定,在未来三到四年之中,实际上朝廷选拔人才就已经以学院人才为半数,而到了那个时候,各个学院应该都有了独到但是又有融会贯通之处的教学方式,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能够在那个时候为朝廷提供足够数量的人才。

看上去这只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工作,但是萧琮接触了之后就清楚地意识到,远远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与其说李荩忱是在恢复一种类似于太学以及先秦时期诸子百家游学、讲学的教育方式,倒不如说是在借助之前的这些名字来开拓一种全新的方式,而所谓的什么“书院”之类的,不过是借助之前的名字和称呼罢了,名义上看上去是复古,而实际上却是白手起家。

当然了萧琮并不知道,在另外一个时空之中,大约千年之后,在遥远的西方大秦,也有这么一群人采取了相同的方式来弘扬他们和旧世界、旧制度截然不同的思想,那便是“文艺复兴”。而李荩忱要做的,实际上就是在制造一场属于华夏的文艺复兴。

所谓的推行诸子百家学说来培养各式各样的人才,而实际上无论是佛道儒还是诸子百家的学问,都不过是李荩忱用来培育学生的一个手段罢了,真正作为改变的重点的,实际上是这种和之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思路,让学生们清楚的认识到现在的天下形势,认识到三教九流,而不单纯的只是读圣贤书更或者以为吃喝玩乐就能够凭借家族的荣华富贵安享荣耀。

文艺复兴实际上只是中上层社会的思想先进者的自我反省和救赎,而李荩忱的动作对象实际上不仅仅包括这些所谓的上层人士,而是整个华夏各个阶层的百姓都被囊括在其中,无论士人还是农民,无论工匠还是商人,他们都能够通过学院获得求学上进的机会,自然也就能够获得走到朝廷云端的机会,这会让他们更清楚的意识到,除了至高无上、无可侵犯并且直接决定了他们的命运的皇权之外,其余的众生实际上是更平等、有更多相同的机遇的。

第七十五章 隔阂第一四二二章 寻求合作第一九零五章 达奚惎的挣扎第二二三八章 工部的未雨绸缪第二零三五章 还挺匀称第六百一十九章 独木桥第一七六三章 朕的旗帜只在此处第二百七十五章 莺啼第二一二五章 教子无方,臣妾有罪第一一七三章 年关第一七零九章 最无奈的选择第九百四十九章 偷懒的士兵第二百九十七章 常山之蛇第一七八一章 朕都不着急你急啥第八百九十七章 绝路第一五六一章 男人的浪漫第三百四十三章 后路第九百七十二章 恍然如梦第五百三十五章 蜀郡捷报第八百四十七章 尉迟宽的无奈第一七六九章 将将之才第三百七十章 江南岸第一八七九章 当为将军擒此獠第七百三十八章 恰恰相反第二零四六章 鸡肋,鸡肋第一八四六章 韩擒虎的杀威棒第一八零九章 朕的私房钱第一一八二章 恍若当年第一一二五章 杨坚的应对第一八三零章 咱们得主动第八百六十六章 不同的战略思想第一百九十三章 敌我第一一七八章 意料之外的赞同第二二三五章 陛下给我买的第五百八十二章 谈判第两千零六章 进攻燕郡的序曲第六百八十一章 入城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口第九十四章 过吴府第一七五八章 大汉需要更加稳定第二零八一章 晋阳城第五百零六章 傻丫头第一千零四章 民富之后第一六一三章 一粒米,一个国第一千一十九章 颠倒第七十章 冲杀第一八七四章 那就他吧第九百六十四章 烽烟起第二零一八章 城墙上,各怀心思第一百三十七章 自保第五百八十章 春雨第一千二十六章 战采石第二一九一章 校尉老孙第一八一六章 “离经叛道”的二刘第五百六十四章 想的简单第九百零一章 生死壕沟第一六九零章 乡兵,新兵第一五三八章 战,在细雨中第一七五六章 人非圣贤第四百四十章 孤家寡人第四百六十一章 几路敌人第一七二七章 整好以暇第一九五九章 春水满鸿沟第七百五十六章 疑兵第一三八六章 再造长安第一三三九章 韦孝宽的挣扎第一一一六章 叶护第一五零零章 如何破必死的局第三百八十四章 人、钱、粮第四百一十六章 杀鸡用牛刀第一三二五章 要定关中么?第一二五二章 晨戏第一七三二章 咱们都是一家人第一五一九章 到群众中去第一七一三章 又是桃林塞(章节上传错误,补偿加更一章)第一三六五章 喋血宫门第二零一六章 各有好消息第一四六四章 建康府外有田舍第二一零零章 城门洞开,汉骑入城第一四三一章 黄沙湾阻击战第八百零六章 错在哪里第五百九十五章 是否也在思念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可止步第一六九八章 王轨很羡慕第一百二十六章 可还有人?第八百九十三章 街亭第四百九十六章 进退不得第三百九十四章 功还是过第七百一十三章 不惜抗旨第二零五七章 不是没得谈第二一三零章 内府要改制第三百一十一章 黄雀在后第一七四五章 让军神当苦力第一一八一章 北人侍卫第一六五二章 城头战场第一四一九章 又要交易?第一百三十八章 邂逅第一三五二章 囚笼的钥匙第二三零六章 两教之争第一七五八章 大汉需要更加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