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三零章 土地集中制

现在陆子才在组织开垦的,就是这一片已经荒芜太久的无人区。

淮南的开垦制度也是经过李荩忱同意的,和其余任何地方不同,因为淮南靠近前线,随时都有可能爆发战争,因此这里的开垦实际上到现在也都是依照军队的管理方式来的,也就是所谓的军屯。

在两汉三国时期到现在,军屯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朝廷一般会在比较偏远的地方设立军屯,一般由伤残老兵以及战俘进行开垦,一来能够妥善利用那些因为偏远而没有人去的荒地,二来能够就近为驻扎的军队提供粮食,从很大程度上减少军粮运输中的损耗。

之前吴明彻坐镇淮南的时候,实际上部分粮食也是通过军屯的方式来生产的,否则以江南当时百废初兴的状态,想要支撑淮南的一支大军不是那么容易的。

相比于土地私有制和田契制度,军屯的管理方式更粗暴和直接,军屯之中的耕作人员属于朝廷而不属于任何一个地主或者大户,他们服从朝廷的管辖和调遣,而除了因为工作突出的奖赏之外,他们每日的工作劳动所得和他们的日常吃喝消耗实际上没有直接的关系,所有的粮食会统一上交朝廷,而所有的粮食再经过朝廷的统一调拨。

这也是为什么能够抽调出来丁壮前来码头工作,因为他们并不服务于哪个地主和大户,而是直接听命于朝廷。

换句话说这就是后世的集体农庄制度和土地集中制。

对于淮南能够出现这样的生产制度,实际上李荩忱一开始也是非常震惊的,虽然自己刺激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是这象征着社会主义的生产制度这时候就出现了,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

不过转念一想,实际上和后世的土地集中制还有一定的区别。虽然管理这些百姓的不再是地主和大户,而是朝廷,但是从更宏观的角度上来说,朝廷不也就是一个更大的地主么,只不过这些土地是直接所有于皇帝陛下罢了。

自己成了华夏最大的地主老财,李荩忱也有些无奈。然而在淮南这特定的情况下,出现这样的制度也不稀奇。

朝廷对于淮南这一片荒芜之地和战争前线不放心,百姓和商贾们对于单独在这里谋生自然也不放心,朝廷出面组织耕种、商贸等等,而百姓服从于朝廷的命令,直接贡献于朝廷,自然也就能够受到朝廷的保护,心里也就更有安全感。

在特定的区域和特定的情况下出现这样特殊的情况,倒也正常。李荩忱还没有幻想着在全国推行这样的制度,更何况这种制度虽然极大的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但是其本身是否真的适用于这个时代也很难说,毕竟从现在来看,世家以及世家所代表的地主阶级依然是组成朝廷的主要部分,他们也不会同意干这种自毁长城的事情。

“淮南现在有多少户?”李荩忱打量着舆图说道。

“原本有百姓两万户,今年陆续迁入十万户左右,在夏收之后还计划再迁入十万户。”陆子才赶忙说道,对于这个最令人关心的数据,他自然门清儿。

而李荩忱沉声说道:“你这个巡抚要做的,不是考虑能迁入多少人,而是这十万户能够再变出来多少人。”

大汉的人口总数就那么多,无论是从哪里迁移到哪里,终归和北方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怎么才能鼓励生育是这些地方官最需要注意的。现在大汉有足够多的荒地,也能够保证内部政策的稳定,所以只要能够激励百姓勤劳开拓,那么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李荩忱从来都不怀疑华夏民族的勤勉。

“这一次迁移到淮南的都是以青壮年男女为主,所以臣对此有信心。”陆子才急忙说道,虽然他们陆家从龙很早,但是除了镇守淮南之外也并没有什么额外的功劳,李荩忱现在直接把淮南的民政也交给陆家,绝对是对陆家的信任,陆子才绝对不能辜负李荩忱。

“现在从大江到淮水的水路可曾疏通开?”李荩忱的注意力旋即转移到舆图上的另外一条标注出来的线路,那是从瓜洲渡到淮水的水路,沟通两大水系。

这一条水路实际上就是当年吴王夫差北伐的时候开凿的运河——邗沟,而后来刘裕北上山东也是以水师为主,曾经借道这里一直北上打到黄河边上。只不过后来南朝战线全面收缩,这一条沟通大江和淮水的运河也就彻底荒废了。

历史上,这条水路再一次被利用起来还是等到隋炀帝修建京杭大运河的时候,邗沟作为京杭大运河之中南侧最重要的一部分再一次出现在世人眼前,而也正是在这邗沟上,在这扬州城中,隋朝迎来了终结,取而代之的是乱世和乱世之后华夏的全盛。

现在,作为淮南开垦的重要支撑工程,邗沟已经在进行疏浚,疏浚邗沟的目的实际上也不只是为了能够方便货物的来往运输,水师也等着能够通过邗沟北上直达淮水,否则以之前邗沟的淤积情况,水师新造的五牙大舰等都没有办法通行。

同时五牙大舰存在的干舷低矮等问题,更是使得其很难通过海路进入淮水,因此邗沟是最佳的选择。

“春耕之后就是邗沟的疏浚,”陆子才伸手在舆图上点了点,“现在我们同时从北侧和南侧进行疏浚,南侧这边刚刚开始,而北侧以军队作为主干,已经疏浚开了从淮水到梁郡的水路,预计在五个月之内就会完成整个邗沟的疏浚。”

李荩忱微微颔首,以现在大汉的国力,自然不容许重新开挖一条运河,能够借助邗沟的既有水路,他已经很满意了。实际上相对应的,江南那边的运河也已经开始疏浚,主要也都是借助既有水路,朝廷需要做的实际上也就是把几个主要的河道连起来罢了。

历史上隋朝的崩塌和隋唐大运河修建时候的劳民伤财有很大的关系,而整个修建过程中,最艰难的部分实际上还是中原那一段。

过了淮水就有很多河道可以利用,而且江南的工匠在这上面明显经验更为丰富,所以所面临的困难和需要的投入并不算大。

第一四六一章 不走心的劝降第一五二八章 战卢容,大象来袭第一六四八章 潼关下,不能耽误时间第一三五九章 变得真快第一九二一章 怎么变成朕带孩子了?第一二八零章 内府第一三七五章 长安城外第五百三十二章 柔情似水第五百八十六章 能忍第二二六二章 斩断后路第七百九十九章 江南士族第一八五二章 惊回首第一八九零章 河内部署第一千六十七章 斗志昂扬第一千八十六章 曹忠,可以么?第一九一一章 两个捡便宜的人第六百零一章 天下为之动第一二九二章 没得选第一六二八章 大时代下的每个人第二百四十九章 夜里光第一二五一章 花瓶第六百六十七章 南方的来客第一八八七章 太尉府的计划第二零七七章 愿革除功名第一一八一章 北人侍卫第一二三一章 动脉第九百一十二章 外交家第一百零五章 遇袭第七百六十章 同时突破第一六三八章 丢掉的要拿回来第三百四十三章 后路第四百七十一章 他在想什么第一七六三章 朕的旗帜只在此处第一二八八章 战瓮城第一八五三章 回去罚他请自己吃酒第九百二十五章 双全法第一九六四章 战争,近在咫尺第五百七十三章 疲于奔命第一四三六章 女人看不对眼时第二二三三章 一箭三雕第八百五十二章 有死有活第一六五四章 万里狼烟第一千六十章 再向河梁把琅琊越第四百九十二章 落凤坡第一四五二章 王,也难做!第一二九一章 让牺牲值得第一二一六章 枢密院第一八二三章 六部的责任第一二九七章 他想要的和平第一百五十三章 上钩第七百四十九章 天下更大第一四二三章 读书人的事第一千五十七章 三省六部和太尉府第二二七一章 丝绸之路第二百九十九章 请缨第九百四十七章 大用处第一九七零章 甲骑登场第七百三十一章 告辞第二百五十五章 棋差一招第九百零一章 生死壕沟第一八零七章 芳心第一二九五章 叔父要小心此人第一二六三章 猪队友第三百零七章 敌暗我明第二一八二章 爱卿之苦,朕知之第八百四十三章 头狼和狼群第七百一十八章 迎亲第四百九十八章 难测第一三三九章 韦孝宽的挣扎第九百八十六章 地位尴尬第八百四十一章 潜入第二百三十六章 请援第一百一十二章 面君第二二三三章 一箭三雕第一八七零章 我捡便宜了?第一一七九章 引领思潮第一四四一章 元家的鸡蛋第八百二十章 小心夜袭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荩忱的战争第一三六五章 喋血宫门第一九六零章 贯通河淮,再造鸿沟第三十九章 逃避第一三二八章 白鹿原上的风第一七八一章 朕都不着急你急啥第一九二八章 恩科第七百二十三章 惊起第一二二零章 一江春水向东流第一七八七章 不可阻挡的力量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七开第七百三十六章 每个男儿的梦想第二百九十九章 请缨第六百七十三章 不满第一二九四章 破了他的胆就够了第二零四九章 可信者,寥寥无几第一百零九章 裴忌第一百七十三章 风雨如晦第九百九十七章 负了将军第二三一零章 陛下未战先怂第二一五八章 祭坛上的五个牌位第四百八十五章 所见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