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礼

PS:补几天前的更新

世家子弟们都有些诧异的看向李荩忱,这个家伙他们之前都没有见过,上来就是这样的诗篇,绝对不是凡人,可是既然不是凡人,之前为什么不显山不露水?

徐陵沉声说道:“这江南虽大,但是名师大儒老夫也算是认识的七七八八,你这首诗的水平甚至要在很多名师之上,而有如此水平的,老夫所知道的不过几人,所以不知你师承何人,为何老夫之前从未听说过谁有你这样的弟子?”

而沈君高也是皱了皱眉,打量着李荩忱,显然心中有和徐陵一样的困惑。

徐陵如此一说,正说在关键上,周围人都用狐疑的目光看向李荩忱。是啊,如此高水平的诗作,为什么之前没有听说过?

萧世廉急忙想开口解释,却被裴子烈伸手拦住,萧世廉顿时眉毛一挑:“大士,你是什么意思?难道你也怀疑世忠?”

裴子烈看着红了眼睛的萧世廉,又好气又好笑:“某是那样的人么?你解释没用的,这种事,得世忠贤弟自己说。”

深深吸了一口气,李荩忱知道瞒得过别人也瞒不过徐陵这个老狐狸,真是果不其然。不过他之前就已经打好了腹稿,否则也不敢轻易的站出来,当下里郑重一拱手,朗声说道:“回禀明公,晚辈姓李,名荩忱,草字世忠,先父乃前魏车骑大将军、前梁大都督陈子云将军麾下马前卒,姓李。晚辈一身所学,为先父所教。”

徐陵和沈君高下意识的对视一眼,这样的称呼就算是他们这些过来人,多少也有些陌生,毕竟梁和魏都是已经逝去的数十年的国号。不过陌生不代表不知道,徐陵的瞳孔微微收缩一下,喃喃说道:“你爹爹······‘始兴枪王’李成?”

“正是!”李荩忱一颔首,两个字掷地有声,“有先人遗物可为证,不信的话两位明公可以去问左卫将军。”

“难怪左卫将军会对你照顾有加,原来是故人之后,”徐陵苦笑一声,第一次恭敬到位的冲着李荩忱一拱手,“枪王高义,得遇枪王之后未曾行礼,倒是老夫失敬了。”

而沈君高也是跟着一拱手算作还礼。

李荩忱轻呼了一口气,果然把陈庆之和自家爹爹这两个传奇人物抬出来还是能镇住场子的。而此时李荩忱也逐渐意识到,自家爹爹在临走之前留给自己的遗产有多么丰厚。

徐陵的郑重一礼,可是千金难买啊。

当然对于自家爹爹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李荩忱也愈发好奇。

陈庆之马前卒、始兴枪王、高义之士,这个曾经一身粗布衣袍、看上去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的老人,到底有着怎样令人心驰神往、以至于时至今日这些老人们都念念不忘的过去?

李荩忱很清楚,历史上这样出身平凡、武艺超群而又有令人敬佩之闪光点的人有很多,往远处说,战国有义士朱亥,唐朝有散尽千金虬髯客,往近处说,霍元甲、黄飞鸿、大刀王五,哪一个不是赫赫有名,今人提及,依然心驰神往。

只可惜历史是达官贵人的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出身平民又最终在那一场山洪中再无音讯的李成,终究被历史的滚滚潮流所淹没,大浪淘沙,最后能留下姓名的平头百姓,终究少之又少。

“贤侄言称‘先父’······”徐陵想起来什么,淡淡说道,“没有想到······想当年刘潜陷害于某,言某于任上贪污,世人皆信,朝廷就地夺官,唯令尊愤然不平,拔剑而起,十日之内追索到刘潜所派遣嫁祸之人,方才为某免去一场无妄之灾。

只可惜之后令尊追随陈将军北上,再无音讯,当年相救于宦海之中,恩情之重,时徐陵无以为报,今日得知故人已逝,此恩情竟无法当面相报······”

(作者按:徐陵被陷害一事史有其实,详见《陈书·卷二十六·列传二十》)

李荩忱嘴角轻轻抽搐一下,自家老爹当年还真是不折不扣的义士。

而沈君高点了点头,虽然徐陵的清白被证明,但是毕竟是徐陵早年的“污点”,而朝廷旨意已下,并未收回,使得徐陵才华正茂的年纪白白空度几年,是徐陵一生都不愿意提起的回忆,今日能够平淡的说出来,一来是或许是因为时间太久了、当事人都已经过世,徐陵已经忘却了当时的痛苦,二来也是陡然听闻故人有后,感慨万千。

“可惜先父追随陈将军从洛阳撤退之后,遇到山洪与将军失散,从此收拢旧部隐居于山中,本来就此躲避战乱,安然一生,谁曾想到天降横祸,蛮夷兵锋杀到,以百姓之性命要挟大都督撤退,先父带领村中丁壮奋战不敌,最终村中长老以妇孺老弱之性命为代价,配合伯清兄的亲卫,方才掩护我等逃出生天。”李荩忱叹息道。

“乃父也是一世英雄了,能得子如此,九泉之下想必也会欣慰。”徐陵感慨道,“北周蛮夷之罪孽,终究有一天会得到报应。”

李荩忱郑重颔首,三百年南北混战,要说遭受无妄之灾的人太多了,死在北朝手中的有很多,死在南朝手中的又岂在少数?冤冤相报本来就没有终止,李荩忱不想去清算这本来就算不清的仇恨,其余的他都可以不在乎,他只想要报那两百条性命惨死的血仇。

有人或许会说,这乱世之中谁家不死几个人,如果活着就是为了报仇,也未免太看不开了。对此李荩忱只想说,别人怎么想他可以不管,但是这二百条性命是他的亲人至交,这仇就算是到了天涯海角,他都会去报。

去他娘的什么“冤冤相报何时了”!

徐陵眯了眯眼:“令尊侠义之气,声名远扬,后来跟随陈将军北伐,陈将军以心腹待之。陈将军乃五十年前数一数二之儒将,虽身出寒门,却勤奋好学,师从‘竟陵八友’,文笔自是不用多说,能够以其诗文功夫传授令尊,也在情理之中。今日贤侄能写出如此锦绣文章,怕也算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李荩忱轻轻呼了一口气,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徐陵还是选择帮着自己解释过来了。至于徐陵自己是不是相信这样的理由,李荩忱不知道,也懒得知道。

毕竟这个老狐狸就算是不相信,也不会真的直接点破。

自己这一场赌博,算是赢了。

第一九九九章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第四十四章 不留第一千三十六章 玉树后庭花第一四二一章 二十一条第二一八五章 帅才第一百九十七章 家书第一九一三章 给他拜个年?第一七九五章 僵持和发展第二一零六章 登铜雀第一四四二章 阴阳差错第六百四十六章 情理之外第一五八七章 佛系的二老第三百四十九章 推演第三百三十六章 陆之武第八百八十一章 格外的冷第九百零三章 不是好汉第二一九二章 他是将,不是兵第一四四三章 疲劳驾驶第二一六二章 不求万世基业第二零九三章 达成共识第六百二十五章 制衡的难处第六百四十六章 情理之外第八百三十二章 秋去第三百八十九章 卖儿鬻女第二百二十二章 绫罗之下第四百四十七章 他非常人第一四零九章 年轻人在成熟第九百三十六章 良宵总是短第一三五五章 战斗的节奏第七百六十七章 随风云而动第一五六九章 圣人第一六二二章 功在千秋第九百五十七章 造钱第一三六二章 又近了一步第二二四五章 牛刀小试第一一二九章 一夜披甲第一三五七章 可不能抢风头第一四四三章 疲劳驾驶第一七三五章 怎么对付尉迟迥第九百九十五章 仓库争夺战第二零四三章 袍泽俱在,绝不言退第二二四一章 其实已到尾声第二一五三章 大汉自有国情第九十四章 过吴府第一七三二章 咱们都是一家人第二百八十一章 封赏第二零八三章 某亦同往第三百六十章 马不停蹄第七百二十二章 离别第二百零一章 入城第三百三十七章 岁岁不得清平久第一百八十六章 知足第一七五四章 外室打上门来了?第四十五章 弥留第六百六十四章 誓师第三百六十三章 难以拒绝第二二零四章 逃跑属狗,打仗就怂第一八一三章 开窍的薛延陀第二二五七章 被迫参与的决战第一二零三章 那是个倔老头第九百一十二章 外交家第二一八五章 帅才第四十四章 不留第五百八十六章 能忍第二十五章 残忍第八百七十六章 乱世的主题第六百二十一章 守好底线第九十一章 陈叔陵第六百六十二章 风卷衣袍第四百三十九章 这是国战第九百八十八章 有机会和没机会第三百三十四章 巧合第二三零五章 你是个成熟的秘书了第一八零二章 随风去第二三三一章 今后国策,内扩外缩第九百七十九章 吾非刘玄德第九百八十章 收拾旧山河第一千零四章 民富之后第一四五五章 总有人要证明第一一四二章 风雪刀光第二百八十二章 真正的将军第一百二十九章 桂冠第一七三二章 咱们都是一家人第七百六十二章 南山雾第二百六十二章 恐慌,害怕?第六百五十九章 扯皮第一四二五章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第二三二九章 海晏河清,天下太平第七百七十七章 鹅卵石和统筹第一五七七章 皆大欢喜第七百二十三章 惊起第一三五二章 囚笼的钥匙第一七九一章 突然有动作的宇文招第一百二十四章 题目第一七九零章 父命难违第一六三二章 舆论之战第二零七七章 愿革除功名第一七零四章 盼望着第一四五七章 几个字的重量第一七五零章 少年不知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