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八六章 再造长安

李荩忱不知道尉迟迥会不会做出和历史上一样的选择,如果尉迟迥带着麾下的军队倒戈,那李荩忱自然是却之不恭的,但是尉迟迥显然并不是这样的人,而现在的宇文宪也没有沦落到和杨坚一样只剩下一座长安城的情况,因此尉迟迥直接投降的可能更是无从说起。

现在李荩忱做的也就是希望能够通过亲情来让尉迟迥有所动容,至少在之后双方的正面对抗上有所保留。

尉迟炽繁轻轻叹息一声,她也知道李荩忱和尉迟迥各自有各自的无奈,而自己在其中,倍感煎熬。

李荩忱低声说道:“不想写的话就不写了。”

“陛下需要妾身写一下陛下对当前局势的看法么?”尉迟炽繁径直说道。

李荩忱有些诧异的看向她,尉迟炽繁的神情很是坚定。

显然她知道自己所处的地位非常尴尬也很是煎熬,但是并不代表她就会对此袖手旁观。

“也好,”李荩忱微笑着说道,“不用写朕怎么想,就直接写你怎么想,朕并没有打算把你当做一个用来吸引尉迟迥的工具,所以你打算写什么就写什么,至于尉迟迥和尉迟顺怎么想,朕就管不了了,就算是真的要打的话,朕也只能奉陪到底。到时候沙场上刀枪无眼,朕什么都保证不了。”

李荩忱也不可能因为自己和尉迟迥之间的关系,就会对和自己作对的尉迟迥网开一面,他身为大汉皇帝,最首要保证的还是大汉的利益,当尉迟迥站到大汉的对立面时候,李荩忱就不会任由他兴风作浪。

尉迟炽繁靠在李荩忱的肩膀上:“妾身明白陛下的心意。”

————————————

摆在李荩忱面前的是一个巨大的沙盘。

工部这三天就忙着对长安进行测量计算,最终为李荩忱打造出来了这个新的长安城模型。

和李荩忱想象之中的几乎一样,工部也采取了历史上隋唐长安城营建的方法,新的长安城从龙首原向南延伸,覆盖了龙首原南侧几乎整个平原,显然工部是有野心要把长安城打造成西北第一雄城——虽然现在也算。

呈现在沙盘上的长安城要比现在的长安城足足大了一倍,当然这并不仅仅是因为工部有野心,还因为现在的长安城实际上也只是汉代长安城的南部罢了,北面更多的城垣和屋舍都已经坍塌,所以城池的面积实际上还比不上汉代,如今重新规划设计的长安也就把汉代的长安略微大上一些罢了。

毕竟李荩忱并不打算把长安作为大汉的都城,在未来长安应该充当的也是和建康府一样陪都的作用,规格不可能太大,朝廷也没有那么多的财力物力拿出来提供给长安。

李荩忱的目光逐渐在长安城上扫过,工部已经粗略的标注出来长安城中的一些主要设施,武库、府库以及城外的粮仓······没错,未来的长安会以西北要塞和经济、军事中心的身份存在,现在纵观整个西北,天水也好、安定也罢,都很难起到诸如长安这样的作用,以后大汉的军队也将会以此为根基向西北前进。

而工部最重要的,还是重新规划了长安的街道和街坊。

原来的长安之所以给李荩忱带来一种破败的感觉,主要还是因为常年的战乱已经完全打乱了长安城中的一些街坊规划,纵横有序的道路已经被如荒草一样蔓延生长的屋舍所遮盖,现在站在长安宫城的角楼上放眼望去,能够看出来像是一条道路的恐怕也就只剩下宫门前的御道以及东西横向的一条大道了。

屋舍侵占道路,也算得上一种“传统”了,毕竟当百姓的屋舍没有办法向邻居家的地方伸展的时候,就只能向公共区域延伸,而这将带来什么危险自然不言而喻。

历史上一直到了宋代,朝廷就曾经因为当时的京城汴梁城中这种屋舍挤占道路的问题而大为头痛,因为事实证明很多次城中失火,就是因为道路被挤占,导致救火不及时,最后朝廷不得不下令集中清理违章建筑。

相比之下,唐代这种问题倒是并不突出,主要还是因为唐代的街坊规划,每个街坊都划定了范围。

现在呈现在李荩忱面前的长安城模型显然也是这样的模样。

可以说工部已经放弃了对现在长安的治疗,干脆在新的土地上再造一个长安。

“你们做一个预算吧。”李荩忱沉声说道,“朕准了。”

现在的大汉虽然经济不算发达、国库也不能算充足,但是修缮长安的急迫性还是大家都能意识到的。

一来现在长安也算得上大汉在北方能够掌握的唯一一个重镇,以后无论是向东进攻中原,还是向东北进攻河北和晋阳,长安都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后勤中转和政治、经济中心,大汉的军队和政令暂时都要从长安出去,因此一个新的长安是必须的。

二来大汉已经距离一统天下越来越近,自然也就要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经过三百年的战火,天下的城池也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残破不堪,诸如长安、洛阳和邺城这种,大哥不笑二哥,而建康府应该算是天下大城之中发展比较顺畅的了,但是现在也有很多城建上的问题必须要面对。

比如由于人口的增长,现在的建康府也正在向南无序的发展,并且逐渐将秦淮一带彻底纳入城池的范围之中,这要比建康府的前身、东吴建邺足足大了两三圈。

所以现在大汉营造长安,也是以长安为模板,探索未来城池的营造修建方法,否则任由现在各处城池无序发展,尤其是处于后方的江陵和成都等地,很有可能遏制本地的经济发展,同时带来很多城池安全上的隐患。

如今的李荩忱不可能再把战争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上,毕竟现在山河一片萧条,他也得开始着手复苏经济了。

整个大汉就像是一根枯木上的新芽,而现在李荩忱要做的并不仅仅是带着新树芽继续向上窜一窜,还要争取让这一课枯木也焕发生机。

但是李荩忱也不可能花费过多,现在大汉最需要的还是休养生息,否则李荩忱保不齐就会成为隋炀帝第二。

这也是一个很难把握的度啊。

第一五一一章 海陆军登场第一六七零章 输血第一八四九章 白狼堆第一千九十七章 船厂规划第七百一十九章 各凭本事第二三五二章 沈姊姊懂我第一六五五章 大汉沸腾第八百二十四章 黑暗和恐惧第七百六十九章 战争的目的第一七二零章 不能制造内部矛盾第五百五十九章 见面第九百八十三章 这个气不好受第四百四十六章 主将之选第二二零九章 刮目相看第一百七十一章 变天(下)第一五三七章 佯攻变主攻第一八九四章 女生外向第二二六九章 臣妾向陛下讨个人第一百三十一章 走着瞧第二三二五章 河西巡抚第一九二五章 朕信她,从未改变第四百零四章 喜事第一五八零章 南洋之虎第八百六十一章 共浴第一七七四章 求生欲极强第二三五九章 忽闻河东狮子吼第二一零三章 亲守此地共存亡第六百七十三章 不满第二二六七章 周边局势第一千一十三章 江州之变第五十四章 篝火第一六四七章 潼关下,火炮初战第二百二十三章 替身第二零六三章 御驾临北岸第四百一十二章 如风第一二九二章 没得选第一九七一章 打眼睛第三百一十九章 子云枪第二零五三章 知根知底,真没劲第一百零一章 遵命第一四六六章 帝王的弱点第一三三四章 近乡情怯第一六三七章 祥瑞生大河第八十六章 三天第一九二二章 绝不偏袒,问心无愧第一百七十八章 雨停第一八二六章 小管家第一一八八章 剑履上殿第一七九二章 纠结第二百一十四章 缠战第三百一十三章 山第一百三十九章 同予者何人第四百六十一章 几路敌人第一五一一章 海陆军登场第九百九十八章 战俘第一二八三章 在疏不在堵第二三零四章 宗教第四百零四章 喜事第一九八零章 火炮的威风第五百零六章 傻丫头第二三零四章 宗教第一三九五章 不服输第二一二五章 教子无方,臣妾有罪第一三九九章 一边倒第三百章 助手第八百六十五章 自请第一四五七章 几个字的重量第一六五四章 万里狼烟第九百七十八章 天亡我也!第二十章 杀机第二三一六章 被欺负的沈姊姊第四百八十五章 所见略同第二二一五章 激战城东南第三百八十五章 多多益善第一七四一章 粮食,从四方而来第二零七六章 冀州民心,献于陛下第三百六十四章 更进一步第二零六一章 明显的暗示第一五六一章 男人的浪漫第二百七十七章 防备第五百零四章 滑稽而残酷第一五五一章 文武之间的冲突第五百零八章 孤城绝地第六百章 画中人第八十章 款待第一六三七章 祥瑞生大河第八十八章 四方楼第七百九十七章 淳于家的底蕴第二零七九章 立足辽东第八百二十一章 再见萧摩诃第一八零七章 芳心第六百三十章 异动第二百五十一章 山呼海啸第一六三一章 抢人第三百五十八章 万川第十三章 优势第六百六十九章 小队伍第一七一五章 打脸,很疼的那种第一六五五章 大汉沸腾第一二七二章 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