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五七章 几个字的重量

李荩忱记得清楚,历史课本上总是写着“加强中央集权”。当时李荩忱还并没有在意,加强中央集权在他看来对于中央王朝来说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而现在李荩忱才发现,事情绝对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这不仅仅很困难,而且简直就是在玩火。

在世家的面前玩火。

在世家面前玩火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历史上杨广就是这么一个玩火的家伙,他大刀阔斧的进行各式各样的改革和基础设施建设,却忽略掉了自己并没有做到真正的中央集权,当时的山东世家、关陇集团乃至于被打压的东南士族,都各自有各自的生存空间,当杨广开始压迫他们的时候,他们自然而然的开始反抗。

纵观整个隋末的战乱,依旧还是各个世家的主场。

李荩忱不打算成为另一个杨广。

从自己入建康府将南陈取而代之到现在,李荩忱方才敢说,自己要着手开始进行加强中央集权了。之前建设书院和推行科举制度是第一步,而现在制定律法则是第二步。

李荩忱径直说道:“关键就在于收入高的人和收入低的人,税收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设立税收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不同收入的人向朝廷提供不同额度的财物,以个人的收入而不单纯只是以人头数量计算税收,否则的话对于收入低的人来说。

如果朝廷提高税收,不啻于直接增大了生活负担,进而会直接引起社会的动荡和骚乱。

对于收入高的人来说,如果朝廷税收不高,那么自然就很难影响他的财富积累,天长日久,家中富足之后,朝廷的存在意义自然也就变得淡薄,很容易导致这种人对朝廷心怀不轨。

因此税收的制定肯定也要根据个体的不同。

华夏古代在税收和类似的徭役上一般都会采取公平的方式,但是这种平均分配的方式实际上又是很不公平的,毕竟每个人的收入不一样,如果承担相同的税收和徭役,只会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贫富差距就是社会矛盾,而且是很容易引来整个社会动荡的不容忽视的矛盾。

而后来朝廷也曾经针对这个问题,增加对商人、赘婿等社会低下阶级的徭役,增加对商贾等高收入群体的税收,以求能够拉平这种差距。但是这都是治标不治本的作为,毕竟真正手握社会主要财富的还是高高在上的世家,尤其是在东汉之后的世家,朝廷的重税无法落在他们的头上,那么社会贫富差距和由此带来的矛盾就会一直存在。

加大对世家的税收,进而进一步打压世家、减少世家和平民之间的差距,这就是李荩忱要求按照收入征收税款的根本目的。

陈叔慎额头上已经有些汗珠出现。

李荩忱的目的,他可是看的很清楚。

这恐怕也是为什么李荩忱会让他来做这件事,毕竟东南士族之中没有谁比曾经的皇室陈氏更加尊贵了,而陈氏带头主持,和陈氏有利益纠葛的各个家族不管愿不愿意也只能跟着。

李荩忱的要求很容易实现。

问题就是陈叔慎愿不愿意或者说敢不敢去实现。

“这个问题臣已经有所考虑,并且会在近期付诸实际,并给陛下呈递一个详细的奏章描述臣的打算。”陈叔慎沉声说道。

年轻的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在其位的压力。

李荩忱微微颔首。

他也知道自己这是让陈叔慎在做选择。

伸手拍了拍陈叔慎的肩膀,李荩忱微笑着说道:“此事慢慢来,包括整个税收法,朕要的不是漏洞百出,而是一个真正能够实现、能够推行下去的税收法。而这,只是开始。”

“这只是开始”。

几个字从李荩忱的口中吐出,压下来。

陈叔慎感觉力道千钧。

这一刻,他已经下定了决心,郑重一拱手:“臣遵旨。”

是为了一个家族和一个世家团体的利益,还是为了一个时代、天下万民的利益,这一刻陈叔慎已经做出了选择。

作为一个年轻人,他也希望这三百年的迂腐和冲突,有所改变。

人活了这一辈子,既然明知道有些错误不能再延续下去了,那么为什么不尝试着去改变呢?

李荩忱看了一眼陈叔慎,露出笑容。

每个时代,都不缺乏背叛自己的阶级而为了新的时代拼搏的人。

或许他们还不足以被称为“解放者”,但是他们都是高尚的。

一个税收法或许不足以说明什么或者确定什么,但是更多的律法汇聚到一起的时候,大汉的法律体系就会形成,那个时候皇权将会被摆在更加至高无上的位置上,任何人都无法再撼动朝廷或者皇权的威严,自然也就不再可能形成自己的小天地。

当然了律法制定出来了归制定出来,真正想要确保各地都能够遵守,还需要朝廷通过暴力推行。

毕竟作为朝廷的暴力机关,刑部和军方都不是吃干饭的,维护朝廷的律法通行,本来就是他们的责任。

至于律法继续发展,会不会最终替代皇帝的威严,成为一个国家统治的根基,那李荩忱旧部知道了,毕竟就算是真的有那么一天,也是百年甚至数百年之后了。

在李荩忱的推动下,商贸和工业在发展,因此勉强也可以说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萌芽,但是这萌芽还很弱小,并且也没有任何的思想家能够站出来解释和进行思想启蒙。

历史上的欧洲之所以快速的进行政治制度的变革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仅是因为大航海时代的资本积累和工业的发展,还因为文艺复兴运动、思想启蒙运动等等一系列的开民智的行为,让普罗大众也逐渐对思想的解放和自己能够争取到的权利有了深刻的认识。

而至少现在李荩忱还没有见到这样的思想家。

从封建时期过渡到下一个阶段,并没有那么简单,也不是短短几年、几十年和几代人的问题。

儿孙自有儿孙福,自己之后再会发生什么,李荩忱自己也无从判断。但是他并不拒绝华夏会完成类似于光荣革命的皿煮过渡,毕竟这是时代必然会发生的进程。

第一三六二章 又近了一步第一九六一章 南北相通,华夏一体第八百九十四章 覆辙第三百七十二章 忽东忽西第二零二六章 韩果常善,难兄难弟第二百二十二章 绫罗之下第一八四一章 军议不是儿戏第二二一七章 此时,必须有牺牲第二零一四章 破城不难,安民难第一三三九章 韦孝宽的挣扎第三百零二章 来客第一三五九章 变得真快第一八二八章 不消停第二二七九章 心服口服第一三四零章 杨坚的骑兵第一二八七章 士气浮动第八百四十章 进退有据第一七七四章 求生欲极强第四百八十四章 还不晚第九百六十四章 烽烟起第九百五十七章 造钱第一五七一章 十里郊迎第九十二章 向何方第一二七六章 为大汉之崛起而读书第七百二十章 幸臣第一三三七章 战局骤变第一九八一章 火炮齐鸣第二三四六章 是非成败转头空第一二一六章 枢密院第二二四三章 兰陵萧氏和陛下胸怀第一千五十章 便宜大舅哥第八百二十四章 黑暗和恐惧第一五八三章 卖姊姊第一八八四章 只有树会一直在山上第二三三五章 君臣“离心”第一五七一章 十里郊迎第七百一十四章 天将明第七百六十二章 南山雾第五百零八章 孤城绝地第二一九五章 洮水捷报“麒麟才子”徐陵第二零八八章 他很镇定第一五三九章 宣华夫人第一一一七章 雪舞第二二二四章 朝野的盼望和担忧第二二六六章 平定河西第二二二四章 朝野的盼望和担忧第十六章 不仁第三百二十七章 杨树枝纹饰第一四九一章 认识圆第一九一五章 停战的默契第七十四章 相送第一百六十三章 画卷第一九三六章 海运的发展第二百零四章 翻墙第二三一八章 西南有国名吐蕃第五百八十章 春雨第九百八十四章 业火第二一零零章 城门洞开,汉骑入城第一三八九章 岳父大人还没死第二零三四章 以德服人第一百八十六章 知足第二二五八章 开幕第八百零九章 督战队第四百二十章 你就是那个鸡第一三六五章 喋血宫门第九百二十章 山呼第二三七零章 冼夫人,岭南之幸第一八六九章 王君当为河东首义第二零八八章 他很镇定第一一三七章 这是各取所需第一一五四章 绝人之路第一百零八章 建康府第五百五十章 杳无音讯第九百三十三章 独立成军第四百七十章 猫鼠游戏第一百六十二章 坐观第一五八一章 各领风骚数百年第一一九八章 新生第二百三十章 分兵两路(传错章节了,这是今天的第一更!)第一二零六章 杀伐果断?第一九六三章 教育科目的多样化第一千一十八章 孤臣第八十九章 听一言(第三更)第一九零六章 汾水水师登场第二百七十六章 密报第二一三八章 潜移默化,由缓至极第一千六十二章 南北人口第二百八十二章 真正的将军第二三四二章 一碗水端平第二二零九章 刮目相看第二一九四章 此等英才当举荐第二二六三章 唯一的活路第二一八七章 金城薛氏,不辱家门第一二八一章 稳坐钓鱼台第一二九八章 武关道上的流言第三百八十一章 妻管严第二百零八章 动手(第三更)第三百三十三章 勾结第一千四十一章 谈判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