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一三章 一粒米,一个国

杂交水稻的操作很复杂,让袁隆平倾尽一生心血,但是实际上原理要远比转基因等等来的简单。水稻作为自花授粉植物,自家的雄蕊花粉就能落在自家的柱头上,换句话说就是不折不扣的近亲结婚,生出来的果实自然比不上异花授粉的。

因此如果人工去掉水稻的雄蕊或者雌蕊,让其能够异花授粉,自然就实现了水稻的杂交,去掉了水稻自身“近亲结婚”带来的缺陷。

而同时粳米和籼米作为水稻的两个亚种,各有其优势在,对二者进行杂交,就类似于后世的“混血儿”,自然也能汲取其中的优点,培育出来更好的大米。

得赖于江南优良气候,水稻本来就容易高产,而如果在这上面再下点功夫,江南快速变成天下的粮仓,也并不是什么难事。

李荩忱此次南下,主要的任务就是考察江南农桑之事,因此随行的官员多数都是朝中和农耕有关係的,比如户部,比如工部,又比如朝廷最新设立的劝农司。

所谓劝农司,实际上就是朝廷为了分割出来户部的一部分权力。户部主管朝廷的钱粮财政收入,钱财和粮食都在户部的掌握之中,对于朝廷来说显然并不见得是什么好事,而且对于陈叔慎等人来说,每日里花钱和赚钱就已经足够令人头大了,粮食这边户部也越来越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明清时期的朝廷官制之中,确实是户部尚书管理朝廷的钱粮,因此户部尚书在私下里往往又会被称为“大司农”,因为在汉代大司农就是主管农桑的,而即使是到了明清时期,华夏的国库收入和粮食还是有密不可分的关係的。

但是现在大汉的工商业快速发展,农业反倒已经越来越不是朝廷的主要收入,粮食一般不会再转换为钱财进入国库,而是直接进入市场被售卖乾净或者直接运往前线作为军粮。

对于明清时期的户部尚书来说,农耕的收穫就是朝廷的主要收入,所以户部尚书管理农耕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这样的规划对于大汉显然就不适用了。

因此将农耕分割出来也在情理之中。

李荩忱期望能够在六部之外新设立农部,不过暂时还是被大家劝住。农耕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但是陛下你最好先看清楚一下现实,朝堂之上,官员们各司其职,已经疲惫不堪,每日里围绕着自己手头上的那些事情团团转,如果没有足够多的人才来支撑,那么就算是设立再多的部门有什么用,所以还是先等今年的殿试结束了比较好,至少朝廷又有了一批新鲜血液。

朝堂之上的难处李荩忱当然也能体会到,所以他自己也退了一步,农部固然可以先不组建,但是相关的机构得来一个,因此李荩忱从相对比较清闲的礼部抽调出来三个人,又去户部好说歹说把原来负责农桑这一块的官员给挖了过来,总共凑够五个人,组成了这个劝农司,目前是直属于尚书省的,意思自然非常清楚,等到人凑齐了,那么农部就会以此为基础组建起来。

而劝农司之中也有李荩忱熟悉的面孔——李渊。

这个家伙之前在跟着书院南下收拾江南田产的时候,就对农耕起了兴趣,在六部之中,先入吏部,后来户部缺人,又调往户部,担任的正是处理农耕之职,这一次好巧不巧又入了劝农司。

此次李荩忱南下,李渊之前就来过江南,自然自告奋勇跟在李荩忱的身边。对此李荩忱倒是并不在意,李渊是有才能的,这在书院的历次考核之中就能体现出来,李荩忱并不打算因为他在另外一个时空中造了反甚至最终还当上了皇帝,就打算对他痛下杀手。

那个时候李渊面对的是混乱的隋末,想要起兵也在情理之中。

而现在这个时代的李渊,就算是有野心,恐怕这种野心也是落在为大汉开疆拓土上,李荩忱对于书院里忠君爱国思想的教育还是非常满意的,看李渊现在这一幅要投身于农耕事业之中、捨我其谁的样子,也很难让人把他和后世的开国皇帝相勾连。

时代在改变,时代之中的每个人也都会顺着这改变而改变。

这个时代的李渊,应该也不是那个李渊了。

李荩忱放下水稻,他所能够了解的关于杂交水稻的知识实际上也都是来自于高中生物,当然还有大学时候偶尔看到的新闻之类的,所以真的让他说出来袁老爷子的水稻是怎么种植的、怎么进行分组杂交的,李荩忱自己还真的说不清楚。

当然了,就和之前提点孙思邈一样,也不用李荩忱说清楚。

他只要把自己的构思说出来就行,剩下的自然会有下面的臣子们去头疼。如果李荩忱真的对这些事情如数家珍,那恐怕下面的臣子们得好好的怀疑,这位皇帝陛下到底是什么来路?

这个时代的人们虽然信奉鬼神之说,但是李荩忱也不能把自己弄得太神秘了,君家有私密不可说之帝王术是必然的,但是如果神神叨叨的,那岂不是成了汉末黄巾的张角,而且这也会助长民间信奉鬼神的风气,反倒是给了有心人可乘之机。

只是这些基础的构思,就已经让徐敞、李渊等人听得如癡如醉,因为李荩忱所说的并不是什么不能做到的事情,甚至他们自己在田间地头也曾经留意过这种现象,只不过没有将其当做可以用来提高水稻产量的手段罢了。

若是李荩忱所说的真的可行,那将会使得水稻的产量大幅度上升,就必然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开源节流之中的开源,不过如此。

而且就算是真的不可行,那么有陛下兜着,又何妨一试?

李荩忱站在田间,看着绕着山层层叠叠的水稻田,不由得想到了后世袁隆平所说的一句话,深吸一口气:“诸位卿家,一粒米可以让一个人活下去,也可以让一个国家国祚延续,而一粒米同样也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可以绊倒一个国家。”

周围的人们顿时陷入沉思。

而李荩忱径直说道:“农耕无小事,也是门学问,诸位卿家当用心而为之。”

第一九四零章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第一二七三章 少年将才第八百一十六章 岳父可能是假的第一二一一章 新元大朝第八百九十七章 绝路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心第一六五七章 披甲第五百七十二章 血水第一三一一章 杨素的天马行空第一千三十五章 冯小怜和张丽华第二三二八章 民族气运,佑我华夏第九百八十四章 业火第一百七十七章 诏书第一四一四章 父女相见第四百三十一章 条件第一四二四章 韩擒虎的犹豫第七百九十七章 淳于家的底蕴第二一三九章 朕不过是向前看了一眼第二一五五章 或许这就是幸福第七百七十九章 难缠的在后面第八十四章 君自酌第四百二十章 你就是那个鸡第一一七八章 意料之外的赞同第七百九十四章 乱战第四百三十章 濮人之困第一四六五章 天冷了第三百六十一章 援兵抵达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罗地网第二三二二章 陛下的多重考虑第一五零九章 焕新颜第一五五四章 阡陌交通第一百六十一章 捧场第一五八八章 目光当向北第九百一十三章 归汉中第一八七九章 当为将军擒此獠第二百八十七章 步履维艰第二百五十九章 好男儿至此(下)第一六九九章 骑兵的肉搏战第一八九八章 不来武斗来文斗----第一八九九章 断了腿的驸马不足为虑第一七六八章 会攻洛阳,谁来主攻第二二一八章 跑还是战第一五零二章 朕的底气第六百五十一章 爽快第一九七三章 白袍传出的六个字第一九七七章 甲骑恐有千余第二一五三章 大汉自有国情第二一五四章 务实的思想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招第八百六十四章 最佳人选第一九七四章 甲骑对甲骑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下事第四百六十九章 要命的时间第六百八十八章 巴蜀消息第四百零九章 敲山震虎第五百七十章 苍溪谷大道第一七一一章 洞开的许昌城第一六一九章 不可空谈第二零三五章 还挺匀称第一二零六章 杀伐果断?第二一八五章 帅才第一七五五章 年轻的白袍第一七七二章 坑儿子的爹第一一四七章 血夜第二零三五章 还挺匀称第五十九章 始兴枪王第一千零二章 应变第八百四十五章 还有大目标第一百二十六章 可还有人?第二一九五章 洮水捷报第一二七四章 登上历史舞台的李靖第一五六八章 药房第一九四八章 徐陵和成都书院第一百五十八章 死水第一八一四章 调动第五百九十五章 是否也在思念第一一三六章 入洛阳第三百一十六章 鱼第一百一十一章 家第九百九十五章 仓库争夺战第二三六五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四百七十六章 死局与弃子第五百一十三章 埋下的种子第六百六十八章 南中的现状第九百六十六章 激战,狼尾滩!第一九三八章 泰山书院第二一二六章 流言既有,当细思量第四百三十九章 这是国战第六百五十三章 徐陵需要的答案第一四零三章 降职肯定有好事第一千八十三章 祁山风起第一百一十三章 什么样的君王第一二六六章 李穆的人情第二一八一章 重返长安第二百三十四章 时间不多了第七百七十四章 是个聪明人第一一二零章 为君舞第一百三十九章 同予者何人第一四一一章 等妾见到阿爹的时候第一一四一章 初担重任第二一五零章 唇亡齿寒还是虚与委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