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五八章 大汉需要更加稳定

把人调来调去,并不是李荩忱真的愿意,长期以来大汉都面对着人才不足但是地盘太大的情况。

乱世开始之后,人才几乎被世家垄断。一个朝廷想要维持稳定的运转,就必须要从世家那里获得人才,这几乎已经变成世家要挟朝堂的必杀技,无论是南朝还是北朝都是如此,只是依靠一群草莽,就算是皇帝是秦皇汉武再世,恐怕也无计可施。

这也是为什么李荩忱一开始还是要和东南将门联合起来,实际上也等于在变相的和这个世家体系妥协,不过在吞并了巴蜀世家并且得到部分关陇世家支持之后,李荩忱也算是有了自己的人才基数,总算是可以和世家摊牌,然而这就意味着在科举制选拔出来第一批人才之前,李荩忱手中的人才是捉襟见肘的,不少江南世家甚至都站在了朝廷的对立面,让李荩忱分外头疼。

凭借着捉襟见肘的这点人才,李荩忱还是很努力地建设起来了大汉的行政体系,但是这就意味着大汉的这些人才往往是以救火员的身份存在,他们履行的不是一个职责,而是很多职责,哪里需要他们,他们就需要填到哪里去,并且一些年轻一辈也被李荩忱强行提拔上来,比如几乎天天顶着黑眼圈的陈叔慎。

这种做法或许能够解燃眉之急,但是终究不是长久之策,如此一来大汉各层官员只会因为眼前繁重并且多种多样的任务而疲于奔命,最终很有可能什么事情都是应付一下,只是堪堪满足朝廷的要求,想要做好,那就真的是强人所难了。

而且主官换来换去,显然也不利于朝廷政策施行的稳定,甚至有可能直接动摇到大汉的稳定。

李荩忱在强调每个人的职责,自然就是想要强调每个人在社会上的职务应该是固定并且循序渐进的,不能跳来跳去。

大汉现在需要的已经不再是忙前忙后的救火员了,而是能够在一行一业上做出来点成就的人。

大汉现在需要的也不是拆东墙补西墙的治国方针了,而是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政策。

否则大汉永远都不可能向前走。

只是不知道应对这样的问题,李荩忱到底打算如何解决?

现在人才实际上已经不算是问题了,只要李荩忱有足够的耐心可以等,那么自然就能够等到,科举制和书院就是大汉的双重保障。

但是如何才能把这样的思想贯彻下去?

毕竟大汉······太大了,这其中牵扯到的人和牵扯到的利益也太多了。

李靖看着李荩忱的身影,那应该是自己这一辈子都没有办法达到的高度,但是在这身影的一侧,倒是可以有自己的位置。

陛下,从不让自己失望,

而自己也不能让陛下失望。

————————

李靖的猜测没有错,李荩忱提出了“克忠职守”的概念,就是要强调每个人在社会上履行的义务和职责不同,但是都应该“克忠职守”,在各自的行业上努力。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在培养某主义萌芽的大汉,有很多可以创新和改变的地方,李荩忱相信只要人们愿意去做肯定就能够有所成就。

至于方法,李靖没有想到,但是其实很简单。

那就是报纸。

随着大汉印刷业的高速发展——随着大汉教育、商贸等等行业的进步,本身就和这些行业息息相关的印刷业不可能不发展——报纸已经逐渐成为大汉大小城镇甚至一直到村镇之中人们颇为看重的东西。

毕竟在这之前从来没有一种东西能够一下子开阔他们的眼界,让他们认识到原来世界还这么广阔,不只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也让他们认识到,原来大汉正在进行着那么多令人提气的事情,不只是自己挥汗如雨。

百姓们逐渐形成对报纸的依赖,听认字的读报已经成为很多人每天必须会做的事情。

这就意味着报纸上所说的,百姓会信,并且会很认真的思考。

对于李荩忱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当各个报纸的头版头条开始刊登李荩忱署名的文章时候,会引起怎样的轰动不言而喻。

论宣传手段,名臣将相都不是这个来自于后世的小白领的对手。

李靖久在军中,军中不认字的大老粗实在是多了点,一般思想教育的事情都是主簿在管理,因此李靖忽略掉了报纸的存在也是情理之中的,对于他来说那还真不是一个熟悉的东西。

当然了李荩忱也不会把希望全部都寄托在这很难长期固定的报纸宣传上,各地的报纸终归还是要做生意赚钱的,不可能一直都把陛下的文章和口号放在报纸的头版头条,李荩忱需要的就是这些报纸能够每隔一段时间提出来一次,让百姓不至于转眼就忘掉便可以了。

至于更加细致的宣传,李荩忱当然还没有忘记一些传统的方式,从城门口张贴告示到散发传单,大汉的宣传手段从来不会那么单一。

不管最终通过什么办法,李荩忱一定要让大汉的百姓们培养起来做好本职工作的概念,一来这是为了社会的稳定发展,二来自然也是加强百姓们对于大汉的归属感。

古往今来,封建王朝有全盛的时候,但是往往坚持不了几代人,就会从全盛转为落寞,这是为什么?不仅仅是因为外界有强敌环伺,当年的匈奴强不强?最后不还是被汉武帝打的远走西方;当年的突厥强不强,最后不还是被唐太宗打的叫“天可汗饶命”——当然现在李二的活计李荩忱和杨坚等人替他完成了······

主要还是因为无论是哪个朝代,都很难让百姓产生一种同生共死的感觉,当这个王朝达到全盛的时候,比如盛唐时期,百姓以成为唐人为荣,但是当安史之乱后大唐落寞,百姓却并没有为大唐而浴血奋战甚至身死国难的觉悟。

关键还是因为对于大唐的归属感,只存在于社会的上层,甚至只存在于朝堂上的衮衮诸公,对于百姓来说,只要能够让自己吃饱穿暖,谁来做这个皇位甚至皇帝是谁,根本没有任何区别。

历史上,一直到鸦片战争爆发之后,国家和民族的概念才逐渐被世人所了解。

第八百三十一章 结束了第二一七七章 惊天一爆第二二三六章 抱大腿第二十二章 撤退第三百八十二章 一山放过一山拦第二一一零章 家事不是国事第一百章 继承第三百一十章 解脱第二二二四章 朝野的盼望和担忧第二零九七章 天下将定,万里无尘第一三五五章 战斗的节奏第一三一二章 两大都督第二二九九章 接皇后下班第五百五十九章 见面第一五四八章 破敌第七百一十二章 拉钩第二百九十三章 北天崩第二二零四章 逃跑属狗,打仗就怂第一五五八章 火炮的诞生第二零七零章 你们也太不靠谱了吧?第二零一八章 城墙上,各怀心思第一二二八章 对酒瓜洲渡第二零八八章 他很镇定第一八二七章 端正心态第一八二零章 无事献殷勤第一七零六章 分歧第一四零一章 宇文述的噩梦第四十一章 巧合第三百五十五章 三郡第二一三六章 大佬们的沉默第二零三二章 跟着陈宣华不学好第九百一十四章 岳父的信第二二四八章 自乱第一五六五章 解燃眉之急第一一四一章 初担重任第九百五十一章 温水煮青蛙第一千五十三章 你说了算第二二三零章 不一样的世家第七百四十二章 没有动静第二零三七章 大汉,前进!第一百一十九章 睁眼第三百三十六章 陆之武第一八五二章 惊回首第六百七十三章 不满第八百零一章 有点儿怪第二零八三章 某亦同往第一百零六章 血夜第六百一十章 润物细无声第一九五八章 国家未来,在陆也在海第二三六三章 趔趄第一八零六章 洛阳皇宫第二一四零章 也不是好欺负的主儿第一六一六章 水师演练第八十一章 承远斋第一百八十一章 过招第一二零七章 白袍的重心第七百八十五章 驱赶第一千六十七章 斗志昂扬第八百四十六章 收获第九百六十五章 该来的总会来第一四二二章 寻求合作第一六二零章 发展飞快的印刷术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心第一五八八章 目光当向北第七百一十一章 走为上计第一七八三章 内城第九百四十章 小年第二一零零章 城门洞开,汉骑入城第二一五四章 务实的思想第五百三十八章 唯一的希望第一一四零章 温水煮青蛙第二零九六章 孤军转战,将军乃人杰第二一五四章 务实的思想第二零四八章 胸有成竹第一七零九章 最无奈的选择第一九一三章 给他拜个年?第一六九零章 乡兵,新兵第一七八零章 致命的威胁第一九一五章 停战的默契第一百六十三章 画卷第二零四八章 胸有成竹第四百七十一章 他在想什么第一四六四章 建康府外有田舍第五十章 冷潭第一二一五章 整合第一八零五章 掌控舆论第二三五零章 上天第一千零五章 牙疼的裴子烈第二三四八章 老乡?第一四五五章 总有人要证明第一百零二章 幸好第四十三章 太多第二百六十七章 自尽第一一九九章 招生第五百六十二章 龟缩第二三一七章 辽东有国名勿吉第一一六三章 汉土第一三九八章 雷公下凡第一三六零章 比某还不要脸?第一四三七章 不能厚此薄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