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零九章 朕的私房钱

这闹得李荩忱也跟着喊沈婺华姊姊,尤其是在缠(和谐)绵床(和谐)榻之上的时候,别有一番风趣。

这一次大汉北上,当然不是简简单单的用大军推过去,大汉一切的政治制度都要随之在北方建立起来。

对于大汉来说,这的确是一个绝佳巩固北方统治的机会。多年连绵战乱,已经完全摧毁了北方的政治结构,尤其是作为主战场的中原地区,不少曾经叱咤风云的世家集团都已经烟消云散,或是渡江逃命,或是搬迁入关中和河北,已经没有什么影响力,其中就包括赫赫有名的汝颖世家以及南阳世家等等,因此这就意味着大汉面对的是几乎被战火烧成白板的中原地区。

没有世家跳出来捣乱,就意味着大汉不需要和之前平定江南之乱那样再用兵马推过去——在江南,大汉已经收拾了不少民心,就算是手里没有火器,和世家叫板也没有什么可怕的,但是在北方可没有民心,想要和世家叫板的话没有那么容易——可以直接将现在大汉的田亩制度、律法制度以及商贸制度等等推行下去。

招引流民,分发田地,同时快速建立起来对地方的管理统治,趁着冬天即将来临,修缮道路、兴修水利,为明年开春的播种做准备,这些都需要朝廷抓紧去完成,否则朝廷很难真的在北方站稳脚跟,一旦宇文宪回过元气来率军南下,而或者某一次战斗中出现了什么瑕疵被宇文宪抓住机会,汉军有可能会一路败退回战斗开始的地方。

南朝这么多次北伐,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

没有就近的粮食支持,没有大量的丁壮百姓作为随时可以补充的兵员,南朝面对北方滚滚而来的骑兵和寒冷,实际上是很难立足的,很有可能重复元嘉草草、仓皇北顾的大溃败。

毕竟这个时代,寒冷和饥饿有的时候也是非常可怕的敌人,对此可能莫斯科城下的拿皇和希特勒也深有体会。

所以李荩忱要尽快恢复民生,把北方,尤其是已经不算大汉前线的两淮等地变成大汉的新粮仓,同时也变成大汉的后勤基地,不只是粮食,各式各样的器械衣甲等等都要能够就近供应前线。

正是因为身后还是一片百废待兴的土地,所以李荩忱本身也不倾向于继续向北动兵,补给线太长更容易出问题。

而和大汉的各项政策相辅相成的,自然还有大汉的教育体系、慈善体系和医疗体系等等,这些也是李荩忱收拢民心的必杀技,依靠教育和医疗等等,李荩忱在江南已经获得了几乎所有人的支持,甚至就连那些被李荩忱打压下去的世家也不得不承认,陛下不但是一代雄主,而且真的舍得花钱去拿捏住人心,也真的能拿捏准。

这一次大汉北上,这些自然也都要北上的。

现在内府已经不再是一开始的时候入不敷出的内府了,在尉迟炽繁的指挥下,内府咬牙挤出来钱投资这一次大汉的北伐,几乎每一支北上的商队背后都有内府的影子,大汉北上顺利,商队们自然是赚的瓢满盆满,而内府也跟着发了一笔。

另外后妃们也主动为一些生产胭脂水粉和丝绸等等的商品的商铺做广告,也获得了一笔不菲的收入,再加上一些大户人家的义捐,内府现在资金已经形成完整的资金链,不用再为钱财的事情担心,所以北上开设慈善堂和义学等等的行动也就更加积极。

讲道理,义学和慈善堂等等的实际上和朝廷并没有太多的关系,包括医院,这些都是在内府名下的,内府本来就是皇帝陛下自己的小金库,朝廷文武并不能决定内府的钱财走向。

这就是李荩忱的私房钱,甚至朝廷都不能过问钱财数量。

所以为了能够劝动义学和医院等等向北开设分支,主持朝政的几位文武甚至还请动吴明彻出面觐见乐昌。

本来向北开设义学等设施,就是配合李荩忱的行动,乐昌她们义不容辞,吴明彻又出面,乐昌自然更不能怠慢,几乎李荩忱刚刚从淮北动身北上,乐昌就已经选人北上。

沈婺华主管义学,另外还帮衬着慈善堂那边的事情,毕竟慈善堂和义学本来就息息相关,不少义学之中的学生都是从慈善堂过去的,有点儿类似于后世义务教育学校直接和孤儿院对接一样。

所以沈婺华自然是最佳人选,而萧湘的背后站着巴蜀世家,这一次义学和医院等等的开设也需要北方商贾的支持,自然少不得和商部交涉,这件事拜托萧湘来做最合适不过。

因此当看到来的是徐素和陈月仪,李荩忱倒是有些奇怪。

徐素解释道:“安南那边今年夏天有疫情爆发,并且趁天气炎热向北蔓延,所以沈姊姊和萧姊姊她们都忙着处理这件事,而且皇后后来也认为万一南方发生什么事,两位姊姊还能居中调度、帮帮忙,要是她们北上了,没有了主心骨在建康府,皇后和尉迟姊姊可能会忙不过来。”

李荩忱明白过来。

安南那边的疫情倒是并不算非常严重,主要还是因为上一次南征死人太多、汉军撤退的又快,所以一时间没有来得及把战场打扫完全的缘故,等天稍微凉下来情况就会好一些,不过林邑和岭南山水相连,乐昌她们谨慎一点也没有坏处。

之前李荩忱就已经收到了奏章,坐镇南方的虞世基及时察觉到事情的不对,向海军以及南中、岭南等地求援,海军及时从番禺和朱崖等地调拨了原本军用的药材,而南中的杜齐和岭南的冼夫人也抽调富有经验的医生赶过去,虽然也有不小的损失,但还是算控制住了局势,倒是不需要李荩忱再多担心。

主要还是因为安南那边死的人主要还是原来的林邑人,对于大汉本身来说,说残忍一些这并不是什么坏事。本来大汉就已经通过流放等手段在一点点改变安南的人口比例,现在林邑人再死一批,汉人就能够稳稳的占据多数。只有在人数上占据多数,大汉才能真正完成对林邑的统治。

第六百零一章 天下为之动第七百五十四章 真正意图第二二零四章 逃跑属狗,打仗就怂第一二一五章 整合第四百七十八章 洛水上第二一七六章 鸣金第六百二十五章 制衡的难处第三百二十六章 明月第二一三五章 分割内府第二二九二章 是皇帝,也是人第一千零八章 别来无恙第一一六五章 总要改变什么第三百四十五章 千里共婵娟第一六六五章 战情如火第一六六四章 歧途第七百三十七章 快第一三五三章 关中的土地第一六九一章 守望第七百一十一章 走为上计第一九一一章 两个捡便宜的人第一四九七章 吴郡的人,出列第五百零二章 破胆第六百三十九章 倒是一个好机会第一七四三章 轩辕关,全军冲锋!(补上昨天少的一章)第一百九十一章 决断第一九七七章 甲骑恐有千余第一三二六章 白鹿原上第一八五四章 宇文纯,逃!第一九三八章 泰山书院第一千九十一章 不是一个人第九十一章 陈叔陵第三百零五章 华容第六百二十一章 守好底线第一百八十七章 索要第二二九四章 契丹的坚强后盾第四百九十九章 斗的是耐心第二零八二章 佯攻晋阳,实攻雁门第五百三十章 撤第一七五七章 克忠职守,大汉万岁第二二二三章 欢迎来到武威第九百二十三章 皆成故人第二一一九章 且看门外,风犹未定第一七二八章 生擒李惠,赏百金第一四三二章 汉骑出击第二百一十八章 俘虏第六百二十八章 变了第三百一十一章 黄雀在后第一四九零章 天圆地方第七百六十一章 善于将将第一二六七章 李衍的选择第八百二十五章 突围第一百八十八章 无人第二百八十五章 倩影第六百八十三章 面圣第二百一十一章 雾气第三百九十九章 效忠第一五五七章 拐杖第一七九零章 父命难违第一二六八章 老天爷的玩笑第七百四十九章 天下更大第一九二八章 恩科第二一二二章 请册太子,以安民心第六百零一章 天下为之动第一九八五章 禁卫军的实力第一六零零章 谁能同去第一百四十一章 如莲第一七三三章 匹马还第二一零三章 亲守此地共存亡第六百七十二章 不会太久第七百八十二章 军功的算法第五百一十六章 有些事情必须做第一七一七章 赤与青,山河鼎沸第七百二十五章 请愿第二二七四章 吾道不孤第二零三四章 以德服人第一八一七章 思想要变第二百一十一章 雾气第一百六十八章 花落谁家第二百六十五章 会师第四章 桃源第一七一五章 打脸,很疼的那种第二二八一章 步步为营和直捣伏俟第一五四七章 能坚持多久?第二百三十章 分兵两路(传错章节了,这是今天的第一更!)第一四五九章 背叛与信任第一千四十七章 南方局势第九百九十一章 北门第一八九一章 禁卫军,渡河!第一九八二章 绝望的进攻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礼第一千二十九章 堑壕战第一九八四章 甲骑的哀鸣第一百五十八章 死水第三百四十二章 聊发少年狂第一六一一章 星散的吴郡世家第七百章 还不冷血第二零二四章 回马滩头,激战不休第一六七零章 输血第五百九十八章 光与暗第八百八十一章 格外的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