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一四章 调动

这小子年纪轻轻就已经展露出来了杨素也不得不佩服的才能,性情稳重、杀伐果断,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帅才。

李荩忱的秘书监固然能锻炼人,但是已经如李靖这样的人才似乎不需要秘书监的打磨,就已经能独当一面,可惜他还是太年轻了一些,否则杨素会建议李荩忱让李靖独领一部。

现在让李靖去韩擒虎麾下,也是李荩忱在表示对韩擒虎的信任。

你外甥朕给你培养好了,还给你,你好好用他。

当然了,李靖年轻,放给别人的话就算是明知道这是陛下的亲信,恐怕心里也有些忐忑,只有韩擒虎很清楚李靖的天赋,所以也有胆量任用他。另外,对李靖来说,他的起点实际上已经很高了,千牛卫是不折不扣的陛下亲卫侍从,难免有可能在和别人争执的时候以势压人,但是面对韩擒虎,李靖显然不敢,否则会被老娘给打出家门。

杨素应了一声,李靖外放是情理之中的,上一次李荩忱就让他去做了陈智深的军师,谁知道陈智深这个家伙并不领情,不过即使是这样李靖也算圆满的完成了任务,也应该给他一个继续表现的机会。

要说留在陛下身边,绝对是最安全的地方,但是并不是一个适合名将成长的地方,名将的打造,终究是需要历练的。

李荩忱紧接着说道:“另外关中那边也不能放松警惕,虎翼军全军东进,新安、蒲坂等地空虚,若不是有韩擒虎在北方牵制,宇文纯不敢轻举妄动,很有可能引来敌人的增援。”

这些地方正对着的就是三河之一的河东,诸如闻喜裴氏等等大家族都属于河东世家,河东多矿产,无论是后世完全成为经济支柱的煤炭还是其余的铜铁矿一应俱全,因此河东有钱,也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从唐尧虞舜和夏商开始,围绕着这一片土地的战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甚至为了打压河东世家,两汉时期河东几乎难出三公,一直到南北朝乱世之后,闻喜裴氏等大家族才彻底崛起。

现在河东的世家态度也不是非常明确。

一来他们到底还是在北周的统治下,作为战略要冲的河东屯兵不少,其中固然有河东世家自己的部曲私兵,但是忠诚于朝廷的鲜卑骑兵以及汉人步卒也不在少数,还没有到河东世家自己就能翻天了的地步。

二来大汉对世家的态度也非常明确,虽然不至于赶尽杀绝,但是世家制度实际上已经分崩离析,大汉已经用科举制全面取代世家,世家就算是想要死灰复燃目前看也不是那么可能了,因此他们还是有些犹豫,毕竟在宇文宪这里他们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待遇,至少现在大汉还没有进攻河东的意思,所以他们也带着一丝希望,希望宇文宪真的能够翻盘,哪怕这一丝希望很渺茫。

对此李荩忱也只能先把河东世家当做敌人,因此在这些人的支持下,宇文宪并不是没有能力对大汉已经兵力空虚的关中发动进攻,若是关中陷入拉锯战甚至出了什么意外,大汉不但会被挫伤士气,而且也很有可能会失去诸如西北和汉中这样的要冲之地,对于整个国家的稳定都是致命的。

“陛下认为应该调兵返回关中?”杨素问道。

萧世廉也皱了皱眉,调兵回关中,自然是以虎翼军这出自关中的军队为主,可是为了防范敌人的进攻就将一支或者半支主力战军调回去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

现在关中的守将以当初的几个北周投降老将为主,因为杨坚没有死,李荩忱又成为了杨坚的女婿——杨家姊妹实际上更应该说是李荩忱抢来的,杨坚根本没有点头,后来木已成舟不点头也没有什么用——再加上李荩忱和他们一样都是汉人,所以对大汉显然比对北周更有归属感,忠诚自然不言而喻,但是忠诚归忠诚,关中的精锐或是东进杀入洛阳,或是北调支援西北对吐谷浑的战事,现在的确比较空虚,也是大汉整体战线上的一个漏洞。

“让李询去吧,现在调动虎翼军返回关中也不啻于增加我们正面迎敌的危险。”李荩忱沉声说道。

李询率军从南疆北上,作为大汉北伐的预备队,现在已经抵达襄阳,从襄阳北上南阳再折而入武关进入关中还是比较轻松的,另外李询也是关中出身的人,自从投降大汉之后一直在南方作战,现在让他返回关中也颇有几分衣锦还乡的味道,算是李荩忱对他这些年来的努力的嘉奖。

杨素应了一声,现在关中主持公务的群臣实际上也是以南方来的人为主,毕竟当时李荩忱入关中的时候,关中大多数的文武官员都是降人,李荩忱不可能直接就委以重任的。

这帮人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就连李荩忱自己都没有数,当然不可能就直接把偌大的关中交给他们。而现在关中人已经用行动证明他们对大汉的忠诚,虎翼军之中有不少都是关中子弟不说,此次北伐,关中各个州府也给予了朝廷最大的支持,李荩忱让李询坐镇关中,自然也是给关中人的奖赏,告诉他们已经得到了李荩忱的信任,更可以放开手脚。

对于关中人在朝中的代表,杨素当然心中很高兴。

萧世廉也露出一抹喜色,这意味着陛下要对现在关中的格局再进行洗牌了,当然了这并不是说原本关中的文武们做的不好,现在不少原本留在关中的官员都已经赶到洛阳,比如黄琦,这就说明李荩忱已经打算集中提拔这些人,然后空出来的位置让关中人或者其余人填补上来。

而留给原本关中文武的肯定是更加重要的任务,无论是稳定中原还是接下来的进攻河北,显然都要比留在关中这已经成为大汉腹心之地的地方来得好。

“朕不是让李询去关中闲着的,关中和巴蜀新招募的军队全部都留给他,加起来应该也在五万以上,再加上隶属于于玺的骑兵,这些是准备进攻河东的兵马。”李荩忱紧接着说道。

杨素微微颔首,既然把李询这种方面大将调过去,当然就不是让他守关的。

第二二七三章 财政补贴第一一九三章 醉生梦死第三百三十七章 岁岁不得清平久第八百六十九章 萧家的使者第一五三五章 横山要道第二一五七章 各部门的划拨第一千七十六章 违令者斩序章 白袍第四百五十八章 西河渡第二二二零章 西门,西门!第三百三十五章 下马威第一三一二章 两大都督第二二七五章 外战则内安第二三一三章 下田第五百六十八章 冲中军第二零九二章 南北一时皆是敌第一二五四章 万事开头难第六百九十五章 各司其职第一八二四章 扶贫第一七二一章 狂澜难力挽第一四三一章 黄沙湾阻击战第七百一十二章 拉钩第一三二五章 要定关中么?第三百六十七章 乱分寸第一二七六章 为大汉之崛起而读书第一六六一章 中流第九百六十章 如何服从第二零九五章 乱起雁门内第三百零六章 雾中峡谷第四十六章 夙愿第一八二三章 六部的责任第一千六十二章 南北人口第二三六五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一七八六章 放心,有拖后腿的第七百七十四章 是个聪明人第八百四十七章 尉迟宽的无奈第六百章 画中人第一五六五章 解燃眉之急第三百四十二章 聊发少年狂第八百七十二章 来者不善第九百六十四章 烽烟起第一八八六章 你这是背叛河东第一六八三章 步卒战骑兵第三百一十八章 没有真的桃源第六百四十七章 臣以为第一千五十五章 改土归流第一六四六章 战还是降,都是开门红第五百二十五章 天意如此第七百三十四章 闷热第二百二十六章 老茧第一五一八章 群众的力量第四百零九章 敲山震虎第一七五一章 最后的强援第一三二四章 大难临头各自飞第六百三十三章 选择哪一边第一五零七章 没有来源啊第六百八十一章 入城第七百二十七章 不走就好第一千八十三章 祁山风起第二零四六章 鸡肋,鸡肋第三百一十五章 火第二二四七章 地道内外第一千零一章 落幕第三百零二章 来客第一七一六章 失控的战场第一千零三章 国事家事第一二二七章 树干第一三八八章 抠门的陛下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灵武是底线第二百八十章 名胜第一八九九章 断了腿的驸马不足为虑第六百七十五章 难得消闲第一百一十八章 字谜第二一一五章 未来的燕郡第九百九十一章 北门第二百四十章 雨中惊现第四百六十四章 奋短兵第一九六五章 打点行装第一九九六章 海岸线第一五六七章 户部的小心思第九百三十五章 进退维谷第一四八一章 该去了第一七五三章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第一二五八章 杀人夜第四百二十八章 弄潮儿第九百二十九章 汉王妃第一八四六章 韩擒虎的杀威棒第四百六十四章 奋短兵第四百三十四章 晚来天欲雪第一六零七章 医疗发展第三百四十二章 聊发少年狂第五百六十八章 冲中军第七百四十一章 旗帜第一四六四章 建康府外有田舍第七十三章 号箭第六百三十四章 憔悴第六十七章 强攻第一六六二章 昆阳和滍水第五百一十五章 这才是弱点第一百二十章 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