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四八章 徐陵和成都书院

沈婺华出身沈氏,沈氏现在依旧是江南一等一的望族,就算是世家已经湮灭,但是沈家人还是有话语权的,在场多是东南士族出身的官员,对于沈婺华自然要尊重几分,有沈婺华在也能够维持住局面。

“孝穆公之安危,关乎国体,不足为外人知晓。”乐昌紧接着看向徐家的几个儿媳,徐陵的妻妾都已经去世,子孙两辈也都在外为官,实际上建康府家中主持事宜的是几个儿子的妻妾,“然孝穆公为徐家之人,朝廷也不可能做此绝情之事,几位若是想要知道,则可随本宫前来,但不能有任何婢女随同,可好?”

几名儿媳当然也知道此事事关重大,面面相觑。

徐陵的生死或者还能坚持多久,若是被她们知道了,娘家肯定会派人旁敲侧击以求问,所以自己还不如不知道的好。

最终还是徐德言的正妻萧氏被推了出来。徐家到底不能没有一个人跟着乐昌,不然孝穆公就真的成了国家的孝穆公,而不是徐家的老家主了。

萧氏是萧摩诃的小女儿,反正萧家是和皇室穿一条裤子的人,皇室知道的,萧家肯定就会知道,所以多一个萧氏也没有什么不妥的,至少还能表示徐家不至于对老爷子漠不关心。

看着有些紧张的萧氏,乐昌微微一笑:“萧家多豪杰,妹妹无需紧张,跟着本宫一起听听就好了。”

萧氏急忙点头,本来这种事轮不到她这个孙辈媳妇说话的,现在贸然被推出来,不紧张不可能,不过乐昌带着安慰的笑容让她总算是心里好受一些。

伸手关上身后的房门,孙思邈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对着乐昌就是深深拱手。乐昌急忙虚扶一下:“孙神医这是什么意思?何必如此?”

孙思邈无奈的说道:“臣无能,可能要让皇后失望了。孝穆公的病情不容乐观,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这些年臣未曾多加注意,让孝穆公的病多有累加,这人本来上了年纪了就不应该如此奔波,车马劳顿,自然又加重病情。”

乐昌秀眉皱起来,的确,徐陵对大汉劳苦功高,即使是退隐之后也没有说真的不问世事,且不说很多大汉官场上的风波,背后还需要徐陵出面安抚群臣百姓,只是那徐陵当时一手创建的成都书院,就让他一直放不下心来。

岳麓书院有颜家坐镇,金陵书院又有萧家父子坐镇,更何况还在陛下的眼皮子底下,唯有成都书院,孤悬巴蜀,周围本来就没有多少书院,若是再没有如徐陵这样的大儒坐镇,恐怕用不了几年就要烟消云散了。

毕竟没有大儒又不靠近都城,久在川蜀已经快要和外界隔绝,真正想要求学的学生谁还会来这里?

更何况巴蜀是巴人八部以及南中不少部落、羌人部落等等安置的地方,朝廷只是给他们划分耕地,让他们和华夏汉人混在一起耕作,终究只是一种办法,谁都不能保证这些人就这样会融入大汉的农耕文化之中。

所以用衣冠文化教导这些人就成为另外一个好的选择。

承担这个责任的,除了遍布各个州府的小书院之外,还有作为巴蜀第一学府并且居中调度的成都书院。可以说维持成都书院的运转,不仅仅是教育上的任务,还是政治上的任务。

徐陵接过来成都书院这个沉重的担子,也就等于把这些任务都接了过来,同时他也积极的发动各地大儒入蜀,让人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个时代,教化蛮夷对于大儒们来说,都是值得追求的事情,所以响应徐陵的人很多。

这是一个或许没有多少人有文化,但是所有人都尊重文化并且愿意传播文化的时代。

除此之外,徐陵常年往来于建康府和成都书院之间,一手促成了成都书院和国内众多工坊、书院之间的合作,让学生争取不只是在做学术上有长处,而且还要对社会上各种技术发展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够保证在时代发展的道路上不至于被丢在后面。

可以说成都书院能够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和徐陵有莫大的关系,徐陵说是第二功臣,即使是亲自组建成都书院的李荩忱而或者姚察等人都不敢说第一。

除了成都书院,徐陵这些年为大汉所做的那些事大家也都知道,可以说大汉的教育学,徐陵就是祖师爷。

徐陵在教育界的地位和孙思邈在医学界的地位一样。

大汉的任何人,都不忍心失去徐陵。

乐昌攥紧了拳头,沉声说道:“也就是说,很有可能没救了?”

孙思邈苦笑:“启禀皇后,臣现在所能做的,也只有尽可能的根据孝穆公的病情反应调整用药,但是孝穆公身上疾病众多,肺部、胃部等处都已经有病患,换句话说,孝穆公已然风烛残年,上天想要让他歇息了,就算是臣有通天之能,也不能再做什么。”

旁边的萧氏已经忍不住捂住了脸,低声哭泣。

乐昌沉默良久之后,方才忍不住长叹。

李荩忱不在场,她就是顶梁柱,谁都能流泪,她不可以。

哪怕是对于她来说,徐陵也算得上恩师。

“现在还能看孝穆公一下吗?”乐昌试探性的问道。

孙思邈本来想说什么,不过最终还是顿住了,点了点头。

——————————————

乐昌没有想到自己再一次见到徐陵,竟然是在这种情况下。

屋子密不透风,弥漫着浓烈的药味。

白发披散下来的老人靠在床榻上,脸色苍白,甚至于让他的皱纹看上去都深了起来,岁月很无情的在他的脸颊上刻满沧桑,而点点老年斑就像是斑驳陆离的墙,代表着这面曾经为南方王朝抵挡北方滚滚黑潮的墙,在看到无数的后辈们已经深入敌人腹心之地后,终于支撑不住,要倒塌了。

徐陵显然没有想到乐昌竟然会进来。

他勉强挤出来一丝笑容,不过旋即脸上就带上了痛苦的神色,显然这笑容也让他觉得太难了。

乐昌一丝不苟的躬身行礼,哪怕平时以她和徐陵的关系,再加上乐昌的身份地位,见面之后实际上往往是简单的拱手。

第一千四十三章 入城第一二三二章 鸡汤第六章 陷阱第一四九一章 认识圆第四百一十八章 还算有良心第一三九六章 老骥伏枥第一九一八章 迁都之念第二一八一章 重返长安第二百三十三章 带她走第二百二十六章 老茧第一九三三章 安民开垦第一一九四章 朕是天第一五二九章 战卢容,火枪对大象第八百零一章 有点儿怪第二百二十九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第五百三十九章 做个示范第一三三三章 保证夏收第六百七十六章 风雨愈急第七百八十二章 军功的算法第二三三五章 君臣“离心”第六百四十六章 情理之外第一五九七章 但愿人长久第一八三八章 劳逸结合第一四五六章 律法第一千七十二章 功过分开第一二三五章 脸谱化的历史第二零六零章 当随大树共迎风第六百三十五章 家大业大问题也大第一九七六章 巡营第二一六零章 册封太子第一四五八章 每个人都在努力第二二六七章 周边局势第六百章 画中人第一九四零章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第四百九十七章 涌上心头的四个字第九百九十七章 负了将军第一二五六章 风雨长安第三百三十一章 身后名第一五三六章 各司其职第一百三十五章 散沙第一一一九章 你们的名字第一八一七章 思想要变第一百零三章 考核第四百五十二章 这阴沉沉的天第一千零七章 你们第一八四七章 风雪是最好的掩护第六十八章 裴子烈第八百四十七章 尉迟宽的无奈第二零二九章 白沟南北,大战在即第一一三七章 这是各取所需第二零六五章 勾结密谋第一百八十七章 索要第一九二四章 尔是何等官职第七百六十六章 誓死进攻第一九四五章 裴矩,墙头草的典型第一百七十七章 诏书第二零六一章 明显的暗示第二一五七章 各部门的划拨第五百九十八章 光与暗第二二七零章 牵手第一百二十三章 表态第一四四三章 疲劳驾驶第二十九章 虚实第一二二一章 南阳攻略第一千三十九章 混账第一九六五章 打点行装第四十一章 巧合第一二五七章 为朕更衣第六百一十六章 世家兴亡第六百零八章 小心为上第七十六章 淮口第一九九五章 独孤永业会怀疑的第三百一十五章 火第五百八十九章 风口浪尖第二零二七章 鲁班桥头,三军争渡第九百一十二章 外交家第一千三十章 总攻第一二三四章 暴殄天物第一三七四章 蓝田受降第一四五五章 总有人要证明第一六零一章 看护队和萧湘的眼色第七章 求死第四百三十六章 新年前的宁静第一六三七章 祥瑞生大河第七百三十七章 快第四百五十一章 对不住第九百零八章 不为我用第三百二十二章 逃命第一百九十章 合适人选第一三五二章 囚笼的钥匙第一千三十五章 冯小怜和张丽华第一千四十一章 谈判筹码第八百六十七章 妾身可做不了主第六百四十五章 帝王家第一二七六章 为大汉之崛起而读书第二零六四章 北岸对峙,壕沟之间第二零五二章 反战第五百四十七章 蝉要叫得响第一六二五章 从龙之心,人皆有之第六百零六章 吏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