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六二章 兴替

由寺庙改建的屋舍看上去稍微破败了些,不过在这之前,裴矩就带着先生们亲力亲为对房顶、墙体等等都进行了加固,除非是地动山摇,不然的话一场雨雪是撼不动这屋舍的。

琅琅的读书声从屋舍中传来。

门向外推开,裴矩缓步走出,外面的阳光带着暖意。

趁着学生们读书的时候,裴矩走出来透口气。

屋子里或许是应该为了当初供奉佛像所用,所以颇为阴暗,甚至还不得不点燃蜡烛,让裴矩总觉得心里有些压抑。

毕竟对于现在的大汉,对于这个时代来说,一切应该是光明向上的才对。

旁边的工地上传来“叮叮当当”的声音,新的校舍面向太阳的方向,靠近奔流的河水,将会是远比现在要好的选择。

再坚持几个月,就能够搬入新校舍了。

现在学院之中的学生很少,而且都不是高年级的。

龙门书院到底还只是一个轮廓,招生也暂时定于今年恩科春闱之后,以避免和春闱形成交错,现在招收的这些学生,都是低年级的,基本都是入洛随驾官员的子女或者族中适龄子弟,在家里也没有什么人有闲心管他们,还不如先丢到龙门书院来呢。

若是从低年级经过内部的选拔考试进入高年级,可要比到时候和一群人挤破了脑袋争夺高年级的名额来得好。

说到底,这只是一些刚刚过了牙牙学语年纪的孩子罢了,不过裴矩并不感到失望,一切才刚刚开始,时间久了自然就会步入正轨。广厦也不是一日就建成的,即使是朝中官员们对于龙门书院这等公立的学院都如此鼎力支持,那之后龙门书院会发展到什么样的地步,可想而知。

裴矩从来不怀疑龙门书院的未来,也不怀疑自己的未来。

他低头看了一眼自己手里的课本,这是礼部最新编撰的书院低年级通识课本,课本的前半部分是从《诗经》、《离骚》乃至于《玉台新咏》之中选出来的优秀诗词,中间一部分是从《论语》、《春秋》等中选出来的有哲理的文章,而后一部分则是历史知识,从遥远缥缈的炎黄时期一直延续到此时此刻。

各个篇章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有的是教授学生美好的道德品质,有的则是教授学生一些为人处世甚至治国理政的哲理,还有一些,就比如那些历史知识,自然便是培养学生对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归属感,以及身为一个华夏人的荣耀感。

我们是一个从炎黄到现在泱泱四千年的大国,我们现在脚下的这片土地是列祖列宗血汗凝聚,因此我们要珍惜祖宗的劳动成果,甚至不惜用性命去捍卫这一片山河。

裴矩之前也不是没有给学生上过课,家族之中的子弟,有空闲的时间他也会亲自教导,毕竟谁不希望自家子弟能够得到家传绝学之后出人头地?

但是他还真的从来没有上过这样的课,拿到课本的时候,即使是裴矩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还是难免惊讶。

从前人们教书育人,所使用的一般都是圣贤的诗词歌赋或者文章,以死记硬背为主,个中如何理解,往往还得依靠个人造化,而且往往这些理论很是零散,各家各户又往往有所私藏,优劣不一。

不说别的,就是徐陵家那么多藏书,徐家子弟在读书学习上就肯定比别家有优势。

而现在的课本,不但挑选今古优秀文章直接公之于众,让总角之龄的孩子也能够理解和背诵,而且还更成体系化,能够让人融会贯通,更好的结合过往和现在,尤其是将华夏古往今来的历史直接呈现出来,让人耳目一新。

更为重要的是,并不是某个书院有资格使用这样的课本,而是所有的书院,甚至无论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都有资格使用由礼部统一编撰、排版和印刷的课本,只不过公立的书院,都是由礼部集中发下去了,而私立的书院就需要自行购买了。

朝廷还没有财大气粗到那个地步,尤其是礼部,六部之中最大的清水衙门说的就是他们,江总这家伙才不会白白便宜那么多人的。

当然了,你们私立书院不想要这些教材也可以,但是看看教材封皮上“徐陵”、“顾野王”这些执士林牛耳的名字,就代表着这教材的可信度。

你们难道觉得没有了这些教材作为支撑,还能够吸引到足够多的学生么?从先生到教材你们都比不上公立的书院,学生凭什么去你们那里?

教材本身只是让裴矩震撼的一部分,更让裴矩震撼的,还是在历史部分的开头,陛下亲自题写的一句话。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裴矩不得不表示,就凭陛下有胆量把这么一句话写出来,他就是一个值得自己敬佩的君主。前两句尚且还好,最后一句,涉及到的可就是历朝历代最忌讳的东西。

兴替!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任何一个王朝的君主都希望自己能够传百代乃至千代万代,国祚绵长不息,而李荩忱明确的指出了,朝代乃至于时代的兴替是必然的,不要畏惧时代的改变,每一个人甚至要随时做好准备去追随时代的改变,甚至去改变时代。

作为一个后世人,李荩忱很清楚,当科技和思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改变是必然的。

他并不奢求自己的子孙能够传千代、万代而为君,他只期望这个民族能够从历史的兴替之中寻找到经验和教训,然后再下一次整个时代都发生改变的时候,依旧能够顽强而坚定的屹立在潮流的巅峰上,俯瞰芸芸各族。

裴矩不知道陛下是如何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不过陛下已经做到了太多常人做不到的,所以也不足为奇。

和他做对手,宇文宪可还真是倒霉啊。

或许拱手投降的宇文赟和陈叔宝,才是幸运的吧?

身后的读书声逐渐小了下来,而正好隔壁的先生也走过来。

“这就到时间了?”裴矩恍然回过神来。

他听到了下课的钟声。

那先生整好以暇的看着他,眼神的意思分明是:难道你不信?

第二二七一章 丝绸之路第七百一十二章 拉钩第二零六六章 秦爱第九百二十章 山呼第三百一十四章 水第一千九十五章 抢人头第一八五三章 回去罚他请自己吃酒第一九二零章 江东子弟需要的是共赢第一九一四章 不要一惊一乍第三百四十九章 推演第一二六八章 老天爷的玩笑第三百四十九章 推演第二百六十章 战旗第五百三十四章 沔水风浪急第一百八十九章 孤家寡人第二百七十二章 江陵夏日第七百零八章 此话当真?第一千八十七章 谁要去?第九百二十六章 未来的起点第一七二八章 生擒李惠,赏百金第三百二十九章 造化弄人第二二三九章 蒸汽时代的曙光第一四三二章 汉骑出击第一三九八章 雷公下凡第一八八零章 一步慢,步步慢第八百六十一章 共浴第二一九四章 此等英才当举荐第一百一十一章 家第一一三零章 知足第四百五十四章 賨人李迅第一五七四章 给李询的新任务第一八四六章 韩擒虎的杀威棒第一千零二章 应变第七百五十五章 定军山第五百二十章 不懂事第一千四十二章 谈判?第一八零零章 李荩忱入城第五百五十七章 杀意浓第八十五章 宿醉第一一七零章 当岳父上瘾?第九百六十二章 边境冲突第一一四七章 血夜第五百七十八章 质疑第一三零三章 抗命第二三二五章 河西巡抚第八百三十二章 秋去第一三九七章 静水之下第三百四十一章 截断沔水第两千零四章 一把椅子第一四八四章 驱狼吞虎第一千六十章 再向河梁把琅琊越第一六八四章 某不是懦夫第六百七十章 开拓的精神第二零五八章 条件第二百一十一章 雾气第四百二十七章 重见顾野王第二百一十三章 抢滩第二零七九章 立足辽东第六百五十六章 任重第一七九零章 父命难违第七百六十四章 不同意第一五七六章 从林邑向西第六百四十八章 同意又何妨第一九五二章 宇文宪的准备第二二三零章 不一样的世家第一八一五章 卿乃大汉所需之人才第二一九八章 奋进的时代第一千七十三章 本将军是妻管严第四百四十七章 他非常人第八百一十五章 淳于家不后悔第二零二四章 回马滩头,激战不休第一百三十九章 同予者何人第一六七三章 水火之间第一八五六章 这不是应该的么?第八百三十二章 秋去第四百八十章 援军第三百六十九章 中流激战第九百一十七章 名义第六百七十章 开拓的精神第二零一七章 那就让他们看看第一百三十八章 邂逅第一九七九章 夹攻齐子岭第三百四十章 岁岁因何折绿柳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荩忱的战争第二二五四章 收复四门第一五六八章 药房第二三零三章 内府新的财政来源第一五一八章 群众的力量第一千五十九章 开皇?大业?第一八八六章 你这是背叛河东第一二四三章 来之不易第一二八九章 先登,先登!第一百三十六章 求学第一一三五章 使节第二一五二章 地上和地下第一八二五章 钱庄的问题第一六五五章 大汉沸腾第七百零八章 此话当真?第一千四十一章 谈判筹码第一二一一章 新元大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