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一零章 家事不是国事

李荩忱打了一个哈欠。

萧世廉和陈禹告退之后,陈叔慎又带着各部官员前来。

入城之后他们忙着整顿材料,考察城建,忙的不可开交,一直到晚上才算是整理出来各自的大概草案,既有关于北周旧有库房资产之类的,又有关于未来发展的规划。

这些自然也都需要挨个的进行讨论并交给李荩忱批阅,因为有的草案不只是牵涉到一个部门,所以往往几个部门的官员一起汇报着就争执了起来,甚至还得拉上旁边看热闹的其他部门做个见证,看他们一个个都在兴头上,李荩忱也不好打断,只能硬撑着听下去,等待把这些跟打了鸡血一样的年轻人送走之后,都快子时了。

年轻人,到底是有活力啊。

虽然李荩忱也刚刚过而立,却总感觉自己都老了。

从御书房走到后殿之中,李荩忱赫然发现,后殿竟然比前殿还热闹。一名名内府官吏进进出出,门口堆满了不知道从哪里网罗的材料,而后殿上,左右两侧坐满了内府的大小官吏,有的拿着计划和图纸,正激烈争辩着什么,有的手里打着算盘,念念有词,还有的干脆就连模型都做出来了,正在给坐在上首的元乐尚和陈宣华等人演示。

李荩忱有些无奈,自家老婆自己还忙呢。

国事亦是帝王家事,李荩忱长期以来所做的努力就是为了让人们改变这样的观念,让他们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并不只是为了把一身才华“货与帝王家”,而也是为了自己子孙后代,为了自己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兴亡。

因此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再拿着帝王家事之类的口气来说国事了。唯一能够体现国事亦是帝王家事的,恐怕就是这内府了。不过随着内府越做越大,李荩忱也逐渐从中抽身而出,逐渐让后宫妃嫔们完全自己负责、自主决定,李荩忱只是在内府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或者做一些内府暂时还没有能力做到的事罢了,尤其是在内府和外廷的沟通和合作上。

现在看到内府忙的不可开交,李荩忱还是很欣慰的。

至少说明自己组建内府的决定是正确的,内府的确为大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站在门口的李怜儿见到李荩忱过来,不由得摊了摊手,表示自己这个在门口站岗的属实有些无聊,她伸手指了指那些官吏:

“这些家伙显然都是早有准备的,这才入城第一天,邺城书院的图纸都已经弄出来了,陛下且看,好家伙,要比现在周人的太学大上好几倍,结果管慈善堂和药房的都不愿意了,经费有限,怎么能全部都拿去给你造书院?都已经嚷嚷了好久了。”

李荩忱竖起耳朵,隐约听见什么“教育是培养人才之根本”、“那医院治病救人难道就不是根本了?”之类的话,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一个钱字,大家都想给自己争取到更多的经费,经费越多,事情自然就可以办的越漂亮。

最终坐在上首低声讨论什么的元乐尚和陈宣华总算是微微错开,应该是拿定了主意,陈宣华伸手撑着桌子,沉声说道:“假如书院能够为医院和药房培养人才,那多给书院划拨一些也无妨。”

陈宣华主管医院和药房建设和组织上的事务,她已经开口了,那医院这边的官吏自然也不好说什么,这肯定也是陈宣华和元乐尚协商的结果,大佬们的决定自然有大佬们的考量,纶音已出,自己也只能乖乖听命,不过等到以后在燕郡等地再兴建医院的话,一定得提前做好准备。

燕郡可不是什么通衢要地、人才汇集之处,你们书院总不能再嚷嚷着要做大做强罢了?而且这一次医院之所以落在下风,就是因为书院那边早早地拿出来了完善的图纸,负责书院筹建的这些官吏也是付出心血的,陈宣华和元乐尚她们当然不能无视,只能先偏向于这一边,不然的话岂不是让人家一番努力都白费了?

医院的官吏们在他们老大不善的目光下也只能硬生生的把心中的愤懑给压下去,心中暗暗想,自己在前线为了治疗伤员奔波拼命的时候,这些大头巾在后面没有事情,没事就画画图纸,当然来的悠闲。

你们最好不要有哪里不舒服,不然的话一定得在你们身上多开两刀——当然这种想法也就是想想而已,平时也轮不到这些官吏们去做手术不说,手术之类的应该如何进行也要专家会诊以及审批,可不是你想要多开一刀就多开一刀的,而且万一弄出人命来怎么办?

旁边传来轻轻的一声咳嗽,李荩忱大步走进来,笑着说道:“内府事务繁忙,更胜过御书房啊!今日倒是让朕大开眼界。”

大家都放下手下的活计,齐齐拱手:“参见陛下!”

陈宣华和元乐尚也都站了起来行礼。

李荩忱看了一眼刚才正争执的官员,径直说道:“邺城城池修建于三百年前,多年虽然多有修缮,但是未曾扩建,现在自然跟不上发展了,与其在这里争来抢去,倒不如想想是不是可以把更多的地盘放到新扩建的外城去,诸如书院和医院,也不一定非得占着城中最繁华的地方,喧嚣之地并非读书的好地方,热闹之处也并非病患来往的好地方,不是么?为了这尺寸见方之处争执不下,岂不是让外人笑话?难道我大汉官吏的目光所及,就只有这城墙之内么?”

官吏们脸上顿时露出惭愧神色。

陈宣华同样郑重躬身:“臣妾等疏忽,还请陛下恕罪。”

“明日去和户部商议一下,户部也正打算和工部一起规划扩建邺城,新扩建的城池之中必当有医院和书院之地。”李荩忱径直说道。

“臣,谢陛下!”官吏们齐齐说道。

而陈宣华露出一抹笑容,看向元乐尚。

元乐尚的嘴角抽搐了一下,对着她使了一个眼色。

你这样太张扬了。

而李荩忱敏锐的察觉到了陈宣华的笑容,哪怕这笑容一闪即逝,他的心里也已经明白过来。

朕就说这丫头怎么刚才这么恭恭敬敬,这可不符合她的一贯作风,原本还以为是真的“改邪归正”了,行啊,敢情是在这里给朕下套呢。

第一六六四章 歧途第五十二章 生天第一四四八章 元乐尚的目的第一百五十七章 武艺第一一三七章 这是各取所需第一九四五章 裴矩,墙头草的典型第四百五十八章 西河渡第一九二三章 提上日程第二十一章 埋伏第六百八十章 该信任谁?第三百三十章 眼中卿第一七零四章 盼望着第九百九十五章 仓库争夺战第九百九十九章 人心第九百二十五章 双全法第一五二九章 战卢容,火枪对大象第八百四十五章 还有大目标第一五三四章 忧患意识第一一二三章 回乐城第一一七五章 开垦淮南第一三七零章 先走一步第一三八六章 再造长安第六百八十九章 宫门外第二零五一章 陛下在干什么?第一二三八章 自找麻烦第五百三十三章 山外苍天第一五五八章 火炮的诞生第一千七十章 猴子和高个第一二五四章 万事开头难第一四八九章 几代人的努力第八百三十一章 结束了第一六五七章 披甲第一五四六章 百步的路第七百四十七章 看到那一天第一二三六章 黑暗面第二百六十章 战旗第九百三十二章 坐江山难第一八三八章 劳逸结合第二零七九章 立足辽东第一八六一章 陛下,要不改日?第七百八十八章 乌云卷地第一七零三章 回来加班吧,诸位第一九四零章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第一六九九章 骑兵的肉搏战第五十九章 始兴枪王第四百二十七章 重见顾野王第一三五七章 可不能抢风头第一九三六章 海运的发展第四百一十六章 杀鸡用牛刀第七百六十四章 不同意第一百九十四章 江陵总管第一四零八章 误会,都是误会第六百四十章 预料之中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会师灵武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请示第一四五五章 总有人要证明第六百二十七章 庭前花落第一千九十九章 约定?不值钱第一一八六章 萧氏的担忧第二百章 公安第六百五十四章 多多益善第六百九十三章 风景不殊第四百七十四章 夜袭第一百一十九章 睁眼第三百四十四章 兵发第二三一零章 陛下未战先怂第一九一一章 两个捡便宜的人第八百六十章 搓背第八百零一章 有点儿怪第三百九十三章 杏叶满庭莺乱啼第二二一六章 角门第七百二十九章 识时务者第二十二章 撤退第一六一九章 不可空谈第九百四十六章 琉璃熠熠光第一三三六章 血满蓝川第二零一九章 大汉天威,无不拜服第一千七十五章 是分赃不是收编第一三六四章 有人坐不住了第九百四十六章 琉璃熠熠光第一九一六章 大汉的戏剧第一七零六章 分歧第一千九十一章 不是一个人第四百六十五章 攻和守第六百二十八章 变了第一四六六章 帝王的弱点第一千零四章 民富之后第四百二十二章 孤身第六百五十五章 忽悠第九百二十八章 除却巫山不是云第六百二十一章 守好底线第一二七四章 登上历史舞台的李靖第一一八六章 萧氏的担忧第四百三十六章 新年前的宁静第一二六一章 枭雄末路第二一五七章 各部门的划拨第一千五十四章 岭南事第一六九五章 将军,带我们守住这里第七百八十章 分割第九百八十章 收拾旧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