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一四章 陛下对军队的掌控

主簿们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就已经把吐谷浑主力去而复返的重要意义告知了每一名将士。

死守武威,对于汉军将士们来说本来就是保家卫国,是应该做的。而现在胜利在望,就看自己的了,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战便是了!

之前他们能够挡住吐谷浑一个月,现在自然还能再挡一个月!

且把那些守城用的器械都整理好,檑木滚石也各就各位,就等着和这些挨千刀的吐谷浑决一死战!

士气的振奋让贺若弼惊讶之余也算是松了一口气。这些大头巾书生平日里贺若弼实际上并不非常喜欢,毕竟战场是杀人的地方,这些书生没事来凑什么热闹?只不过现在贺若弼身为大汉的将领,军中的这些规矩不管他愿意还是不愿意,只能选择遵守罢了。

而现在贺若弼似乎明白了陛下执意要在军中设立这样一个岗位的意义所在。

大汉的将士们只有认识到自己在为什么而战,才能在困境之中依旧爆发出之前贺若弼根本不敢想象的斗志。

每一名将士都是那么的年轻,他们多数都来自于西北和关中,自古这里就是出精兵的地方,但是即使是这样,凭借着之前关中的兵马,北周还是没有能抵挡的住从南方而来的大汉。贺若弼可以保证,至少当时自己率军征战的时候,所部兵马的士气和斗志,尤其是在遇到敌众我寡之情况下的士气,绝对比不上现在的汉军将士。

同样的一批人,似乎在大汉崭新的军制体系下,整个军队都焕发出了截然不同的精神面貌。

从两汉一路传承下来的军队制度,经过多年的乱世显然足以证明不再适合于现在的战争,而鲜卑人作为中原新的主人,也曾经积极地吸取汉人的优秀制度并且结合自己原本的制度做出改变,颇有一种破而后立的感觉。

但是鲜卑建立起来的军府制度,固然能够实现战时为兵、平时为民,有战则战,将领们也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到足够的兵马并且拉着这些军队进入前线。

可这自然而然也带来了很大的弊端,将领很容易拥兵自重,其麾下的将士们当然也只知道有将领、只知道保卫这一方州府而不知道其余地方也要保卫,而不知道除了自家主帅之外,之上还有陛下。

从北魏到北周,一方将领拥兵自重的情况也不在少数。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看上去很简单,把驻扎在边境的兵马都撤到中央、直接放在皇帝的掌控下就好了,但是这也就意味着边疆将会没有多少精锐主力把守;而假如只是把兵马保留在边境,却不派遣得力的战将,那么凭借士卒以及一些低级将领,显然很难起到稳固边疆的作用,毕竟真的有什么变数,只是凭借这些人,很难组织起来整条防线上的快速应变。

要知道真的等到大战来临的时候,根本没有独立指挥作战之经验的行军司马、行军长史之类的,是很难靠得住的,更何况还有一群看上去只会纸上谈兵的行军主簿。

因此在通讯不发达的时代,无论是把将领撤换回来还是把士卒撤换回来,实际上都等于牺牲边境的安全以加强皇帝的中央集权,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现在的大汉采用的是地方驻军轮换入京的方式,这种方式实际上也只是在撤换将领和撤换军队之间做出了一个平衡罢了,一支军队来往换防的次数太多,当然也耗费时间,更重要的是耗费财力,更何况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地方将领会带着地方驻军叛乱的可能,只是减少这种可能罢了。

因此陛下在采取这种平衡政策之外,自然就开始着手从每一个士卒的思想上下手,把士卒的思想都牢牢地抓住,那么这支军队自然而然的就会听从于朝廷而不是某个将领的调遣。将领能够指挥军队,但是不可能掌握军队。

贺若弼不知道是什么驱动着陛下打算这么做,毕竟这方法虽然有效,但是并非一劳永逸,依旧需要一代一代人的不断投入,甚至需要一直到全国的教育能够普及到每一个人的时候,因为只有到了那个时候,这种忠君爱国和保家卫国的思想才会深入到每一个人的骨髓之中,无论他们是否从军,都会不由自主的去这么做。

因此贺若弼不得不承认,有时候陛下的思路他们根本跟不上,而且等到事后慢慢回味起来,未免细思极恐。

贺若弼不由得心疼一下太尉府的那些家伙们,虽然他们每天在纸上、在沙盘上比划比划,就能够调动数十万大军来往奔走,但是就在天子眼皮子底下、感受着上面那位独到的目光和想法,应该压力会很大吧?

熟悉的呼啸声从耳边响起,贺若弼一下子从思考之中回过神来。

这是吐谷浑人的投石机。

吐谷浑军队的进攻拉开了帷幕。

贺若弼深深吸了一口气,抽出自己的佩刀。

一支军队应该如何建立起来并且永久忠诚于大汉,目前这是陛下要头疼的问题。

而自己需要做的,就是带着这支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箭矢如雨,掠上城头,贺若弼目视着前方。黑压压的人群像是奔涌的怒涛,而这座武威城就是劈开怒涛的船艏。

敌人的骑兵发起进攻的距离最远,但是来的最快,很快就已经逼近护城壕外的那道胸墙,只不过因为有胸墙外还没有来得及完工的壕沟保护,所以骑兵也只是从壕沟外侧掠过并且意图射箭罢了。对于这些骑兵来说,在这一场攻坚战中的作用还比不上步卒,所以能够亮相的时候绝对得来表明一下存在感。

只可惜汉军火枪手们并不打算给他们这个机会,一排火枪打过去,骑兵已经有不少人落马。

不过他们的箭矢还是给汉军造成了不小的困扰,火枪手们也只能缩在墙后面、躲在刀盾手的盾牌下,射击也没有多少准头。

这一排枪之后,吐谷浑步卒来得很快,他们本来就跟着骑兵一起向前奔跑,骑兵负责消耗掉火枪手一排枪之后,步卒们就是要趁着这个机会抓紧向前冲。

第二百九十章 星暗淡第一四六八章 听雪问政第一二零五章 隔墙有耳第七百二十一章 牵手第五百四十九章 无处可逃第二十一章 埋伏第二一一七章 家,越来越近了第一七七八章 教科书式的攻防战第二百四十六章 将战第二一八一章 重返长安第八百七十二章 来者不善第九百二十五章 双全法第一千二十七章 上战场第一二三九章 如荒草疯长第三百一十四章 水第二三六九章 一条咸鱼第一千五十三章 你说了算第二三零八章 大汉的江南第二零三二章 跟着陈宣华不学好第一百四十二章 哪里来的小萝莉第一三四七章 陛下偷个懒第一四零九章 年轻人在成熟第一六五九章 名将之后第一百七十一章 变天(下)第一五八七章 佛系的二老第二三五八章 针砭时弊第五百三十九章 做个示范第一八四五章 这个冬天不好过第一九九五章 独孤永业会怀疑的第二三零九章 佛道,不足为虑第八百四十四章 水与火第七百七十七章 鹅卵石和统筹第三百九十八章 李荩忱和陆腾第一六七六章 扬武军,死战不退!第一百零七章 警告第一七四三章 轩辕关,全军冲锋!(补上昨天少的一章)第一六四二章 临阵,重甲士的威力第一七四七章 铁骨铮铮宇文达第两零一零章 好像哪里不对第五百八十章 春雨第二百三十六章 请援第九百六十二章 边境冲突第四百五十二章 这阴沉沉的天第二三一六章 被欺负的沈姊姊第六百四十章 预料之中第七百一十四章 天将明第一五零一章 求死不得第一九四二章 步云楼第六百零六章 吏员第八百五十八章 尉迟家的礼物第一九九九章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第九百一十七章 名义第九百七十五章 抢滩第一一九七章 楚囚第一一九一章 和约第一九七四章 甲骑对甲骑第九百八十章 收拾旧山河第二二五九章 挽救三千青丝第一四零二章 短兵相接洛川城第一二七七章 时间就是命第一五八三章 卖姊姊第一五二九章 战卢容,火枪对大象第一百五十章 月色第一八七四章 那就他吧第二三一二章 水稻杂交的初步成功第一九零四章 汉军兵线第四百六十九章 要命的时间第一七三一章 断后也是老夫来第一八四五章 这个冬天不好过第二一二一章 你这样让我很难做啊第二二三一章 什么样的大汉第一七二一章 狂澜难力挽第二一二七章 孩子的教育第一八八八章 抓住河东第二一七六章 鸣金第五百六十五章 君臣第一八八二章 无事不登暖香阁第二一五四章 务实的思想第八百八十章 于氏之困第一四八九章 几代人的努力第八百八十九章 无准备的仗第九百八十三章 这个气不好受第八十九章 听一言(第三更)第八百零二章 将计就计第二三二八章 民族气运,佑我华夏第一一五五章 鸣金第一百七十章 变天(上)第一二七八章 年轻人的把戏第二零五一章 陛下在干什么?第二三一零章 陛下未战先怂第一四九三章 水陆夹攻第一一八七章 忍无可忍第七百九十五章 添油第二三六一章 产业定位不准确第二三一二章 水稻杂交的初步成功第五百四十七章 蝉要叫得响第三百二十九章 造化弄人第一二六零章 后院火起第一八二七章 端正心态第一二五四章 万事开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