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八零章 吐谷浑的价值

张须陀等人对于慕容孝隽从一开始的诚惶诚恐,再到现在的目光之中充盈着昂扬的斗志这一系列的变化,已经见怪不怪。

曾经的他们似乎也是这么走过来的。

陛下总是能够用一些奇怪的手段和想法打破你的心防,并且向你展现出自己足够的诚意,从而让你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为了这样的君主,自己便是拼尽性命又如何?

当然了,现在的慕容孝隽显然还不至于思想境界高尚到这个地步。不过他也已经心甘情愿的为大汉效劳,不再是和之前为求一线生机那般,实际上在用利益和大汉换取生命。

李荩忱的目光落在慕容孝隽的身上,意思自然也很明显。

现在的大汉面对吐谷浑,的确也有点儿头疼。

吐谷浑地处高原上,本来就有着所谓的瘴气作为屏障,吐谷浑人可以从容上下高原,可是汉人上去之后就胸闷气短,仿佛中毒了一般。

这是长期以来汉人对于高原的畏惧所在。

经过李荩忱的提点,现在工部已经大致得出结论,这些地方所谓的瘴气实际上只是空气稀薄罢了,并不会直接导致人中毒什么的,只要放慢自己的动作、避免剧烈运动,这个问题并非不能被克服。

之前大汉进入南中的时候,就曾经面对过这个问题,无论是军队还是工人,时常会感到自己体力不支,便是因为南中地处高原上,虽然没有吐谷浑那么高。

所以征服吐谷浑恶劣的自然条件,对于大汉来说,是难事也不是难事。

大多数成长于江南水乡或者北方平原上的汉家儿郎,上高原自然会行动不便,但是南中的人手和兵马却是可以调动过去的。

但是南中也关乎到大汉重要的资源开发以及向天竺的探索。尤其是现在大汉的商船队已经越过南洋,通过海路抵达天竺的多处港口,甚至还和本地人展开了贸易。

至于除了展开贸易之外,大汉商人们还做了什么让大汉内部的昆仑奴人数骤增的事情,那就不得而知了。朝廷到底还是需要保持正义的,倒卖奴隶这种事,怎么可能是我们大汉朝廷自己做出来的嘛!

天竺的情况也已经逐渐清晰,炎热的气候、发达的佛教、散乱的邦国,这简直就是一片等待着征服和开发的沃土。更不要说这背后还有多少资源勾动大汉商部和工部的馋虫。

所以南中也跟着摇身一变,从原本大汉版图上的犄角旮旯,变成了大汉进攻天竺的一个重要踏板。因此这些年大汉在南中的归化和移民进行的越来越快,南中这等大家印象之中的蛮夷之地,也已经颇多勃勃生机。

因此此时抽调南中的人前往高原,且不说南中四季如春甚至更热一些的气候,是否能让已经习惯于此的南中人抵达吐谷浑之后能够适应那里的寒冷,单单就是说这南中现在的发展,也离不开这些人的存在,因此除非能够证明吐谷浑这边的重要性更胜于南中,不然的话就算是李荩忱想要把这些人调动到吐谷浑去搞开发建设,恐怕群臣也不会同意。

放弃已经握在手里的南中资源以及已经看在眼里的天竺,而去探索甚至开发一片鸟不拉屎的地方,何必呢?

这就是现在大汉头疼的地方所在。

上高原的人是有的,可是大汉占有吐谷浑的主要意义在哪里?

李荩忱很清楚吐谷浑的版图上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也就是后世的柴达木盆地。这地方可是一个聚宝盆啊,各种矿产应有尽有,而且还有偌大的盐湖。对于大汉来说,目前国内已经发现的矿产实际上足以应对工业的需求,但是盐不一样。

从古至今,盐巴都是人生活的必需品。

东方的盐巴主要从大海里来,两淮地区就是传统的盐场所在地。当年饱受战乱,而现在已经变成了大汉主要的食用盐供应地。而西部的盐巴主要从岩井中来,比如巴蜀的井盐。

谁控制了盐的生产,谁就富得流油。

因此贩卖私盐,从古至今都是重罪,因为这已经涉及到了物价平稳甚至百姓生活的根本所在,一旦范围大了,就是要动摇国本的。

即使是大汉,现在也是严格管控盐类的生产。

但是朝廷的管控,意味着当市场需求高而本年度产量少的时候,就会出现乱子。百姓们必然会哄抢盐巴,物价也会跟着飙升。

所以对于朝廷来说,掌控盐巴并不见得就是好事,只有掌控足够多的盐巴,才是好事。

尤其是现在大汉的人口在快速增长,对于这些生活基础用品的需求自然也会节节攀升。

尽管现在的大汉并没有这些问题,可是以后呢?

而且随着大汉向西部探索,西部的这些井盐显然已经无法供应起来西部人群的庞大需求,因此李荩忱也必须要尽可能的拓宽食用盐的获取渠道,尤其是在西部的获取渠道。

吐谷浑的矿藏、吐谷浑的盐湖,的确值得大汉有所投入。

慕容孝隽也清楚这个道理。

所以他很干脆的描述吐谷浑这片土地上的具体情况。

牛羊遍地是不太可能的,高山草甸根本就供应不起来庞大的消耗。

雪山林立是有的,但是这个时代没有什么旅游也好发展,有能耐去旅游的不需要宣传也会去,没能耐的,宣传再多也去不了。因此这些雪山只是阻碍。

因此慕容孝隽的描述重点,就在于青海湖,就在于那些他们之前就已经掌握的资源,尤其是盐湖!

张须陀等人的眼神,从一开始的不屑,到后来的严肃,再到后来的狂热。

矿藏,食盐!

这些是大汉开发西北最需要的!

既然有,那这片土地就必须要在大汉的掌控之中。

即使是之前对于大汉还需要费时费力占据这么一片鸟不拉屎之地有所不满的文官们,此时也都摩拳擦掌。

军人们看到的是建功立业的机会,工部看到的是矿产,而文官们看到的自然就是能够用来稳定市场的盐巴还有其余自然资源,当然了,教化蛮夷、为我所用,也是一件义不容辞的责任!

没错,我们是为了教化蛮夷!

第一二一八章 陛下给了希望第五百八十一章 伤心地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可止步第一四五五章 总有人要证明第一八三八章 劳逸结合第七百五十七章 山南第三百三十三章 勾结第一千零六章 任蛮奴第七百七十八章 城里城外第一五零六章 神医第一三八一章 杨素的八卦之心第一百一十章 季孙第二零九四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二二一五章 激战城东南第六百二十章 为敌第八百六十六章 不同的战略思想第一九一二章 早晚会有那么一代人(如约加更!)第二三七一章 岁岁有今朝(本卷最后一章)第一五九八章 少傅和陪读第三百八十一章 妻管严第一九九九章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第二三一七章 辽东有国名勿吉第二百三十六章 请援第一百零八章 建康府第一六二三章 起边衅第一七四一章 粮食,从四方而来第二百七十九章 人选第一二五二章 晨戏第二零八九章 雄关漫道真如铁第六十四章 力争第二三零六章 两教之争第二百六十九章 飞将军第一二二四章 制衡张丽华第五百九十一章 屏退左右第一五三二章 何谓汉人,何谓大汉第一八七四章 那就他吧第二零二二章 死命令第一三八一章 杨素的八卦之心第一章 千年第三百一十九章 子云枪第两千零八章 宇文贡还不想死第八百二十一章 再见萧摩诃第七百四十四章 会面第一二一六章 枢密院第八百九十七章 绝路第六百九十八章 对着喝毒药第一千九十一章 不是一个人第九百一十三章 归汉中第一七零一章 捷报频传第八十九章 听一言(第三更)第三百七十五章 突破第九百四十六章 琉璃熠熠光第一三五零章 不一样的宫闱第一三七四章 蓝田受降第一千五十八章 给个“关公”拜第七百七十二章 苦力第一一八四章 联络宇文赟第五百四十二章 星火第一八四三章 别无选择第一百五十六章 告知第一三二五章 要定关中么?第一九二三章 提上日程第一四四五章 北与东第一四二一章 二十一条第一一九零章 选秀第一百零二章 幸好第一三二二章 杨坚真的值得吗?第一四九六章 留鸣,留名第一八二四章 扶贫第五百四十五章 蝉第四百六十五章 攻和守第二一八一章 重返长安第三百一十五章 火第二百零二章 征用第一六一二章 天下粮仓第一一九二章 化冰第一四七一章 朕不急,岳父急第六百六十章 典礼流程第二三零六章 两教之争第三百二十章 前路第一六三七章 祥瑞生大河第一百七十八章 雨停第二二三二章 超前第二二二零章 西门,西门!第二二八零章 吐谷浑的价值第一二八零章 内府第一一六六章 童谣第一八九五章 纨绔对纨绔第一四五六章 律法第二零五零章 此间诚意,贵使放心第二三零零章 内府的橄榄枝第一千六十一章 乐昌和张丽华第五百二十七章 天亮了第二百四十二章 效死而已第二十一章 埋伏第一八二五章 钱庄的问题第一三六六章 驾前惊变第一千二十章 冷血第一千零一章 落幕第七十六章 淮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