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三二章 是空中楼阁么?

李荩忱瞥到已经有不少人听见动静,下意识的往这边看来,一个个的很是尴尬,也不知道自己跪还是不跪,愈发的无奈,只能先笑道:

“朕并无怪罪之意,先起来,你们两个别吓到别人了。”

两个当朝重臣这样来一下,大家不注意到才怪呢。

甚至李荩忱有理由怀疑,这两个家伙就是故意的。

陈叔慎和沈君高这才讪笑着起来,好像反应过度了。尤其是沈君高不满的瞪了陈叔慎一眼,你这个小辈,说话也把好分寸,害的某这个本来看戏的也跟着遭殃,要是陛下生气了,老夫还得帮你开脱。

李荩忱则缓缓说道:“自从朕起兵于巴蜀,时至今日,对外征战连绵未曾断绝,于朕心中却问心无愧。国家之稳定,社稷之安宁,自然不是说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

周围意欲挑衅大汉、威胁大汉之存在的,朕自当提剑灭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朕就是穷兵黩武之人,这些年朕所作所为,诸位爱卿也是看在眼里,可有穷兵黩武而无视民生之处?大汉之百姓,不说比之两汉繁盛时期,这个朕自愧弗如。但是比之南北两朝罢兵休战之时,应当也胜之。”

两人更是赔笑。

这还不是因为您老人家这些年东征西讨,在军中的威望又无人能及,大家这不是自然而然的都快忘了您在别的方面上取得的成就了么?

算起来,李荩忱在恢复民生、促进经济方面,的确做的很多。

这个没得黑。

更何况身为开国君主,东征西讨本来就是必然的,难道还真的有人天真地以为太平盛世是求来的,是不招惹别人就能获得的?

把周围一圈都打服了,自然就是太平盛世。

而在国内,李荩忱已经很努力地在改善民生。

当然他所做的行为和历朝历代都有所不同。

历朝历代改善民生,用的是罢战休兵,用的是减轻赋税,从而与民喘息之机。

可是李荩忱却是注重于发展工商,从而带动就业,也直接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财富就在工坊的机械轰鸣声中、就在商队的马蹄声中一点一点的积攒出来。

百姓富裕,朝廷也富裕。

只不过这在很多人看来多少有些歪门邪道的意思。

不好好地耕地,光想着工业和商业,这不是把老祖宗千百年留下来的传统都丢到脑后么?

可是陛下又很快用更让人无奈的方式进行了回击,他通过对外征服,引入大量的周边荒蛮部落,分田分地,教化蛮夷,快速的将这些荒蛮部落转变成大汉子民,用一种谁都没有想到的办法一下子增加了大汉的人口,让很多已经荒芜的地方焕发生机。

同时他设立农部,却不好好的鼓励农桑,而是在研究新的种植物种,可是偏偏还真的让他们把水稻的产量给提高了。

在很多人看来,这些自然也都是旁门左道。

久而久之,大家的印象之中,陛下南征北战,又通过各种旁门左道在让大汉变得富足,可是这样的富足到底不如“面朝黄土、背朝天”老老实实的耕作、老老实实的发展上十年甚至几十年来的让人心安。

总归是担心空中楼阁的。

万一这些水稻只是现在种植的这一点有产量提升的能力呢?

万一这工坊和商铺倒闭了呢?

还不是什么都没有了。

只有脚下踩着的土地,自己抛撒的汗水,才能证明自己在努力,才是让民生恢复的好办法。

以至于李荩忱所做的这些努力,在很多人,甚至是朝廷不少官员的眼中,都是不靠谱的,自然而然就被大家忽略。

这些人里面,也有沈君高,也有陈叔慎。

从小接受的世家系统化的教育让他们自然而然会有这样的想法。

没有才应该让李荩忱觉得奇怪呢。

可是现在李荩忱一说,沈君高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至少现在大家没有真凭实据来反对陛下所做的这一切。

大汉,的确在对外征战的同时,国内经济民生一片大好。

两岸百姓的呼声就是最好的证明。

老百姓看不到那么远,他们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就是自己所能获得真实地利益和好处。

太平、富裕还有无数让生活便利的举措和产品,的确让他们过上了之前乱世之中想都不敢想的日子。

所以对于大汉的皇帝陛下,说“尊重”或许不太合适,应该用“敬爱”更贴切,甚至已经是“个人崇拜”的层次了,即使是没有军中那么夸张,却也差不了多少。

这也让沈君高一时间感慨。

自从东汉末年乱世到现在三百年间,历朝历代得以立足,依靠的都是世家门阀。世家门阀支持皇帝坐在这个位置上号令天下,而皇帝就支持世家门阀占据一方,各自拥有自己的土地和臣民。

实际上真正代表皇帝统治下面的,是世家。

百姓知有世家而不知有皇帝,但是真的有什么不知道哪一层丢下来的苛捐杂税落到头上,挨骂的一般都是皇帝和朝廷。

因此皇帝有时候也很委屈。

凭什么世家敛财我背锅?

因此李荩忱很干脆的借助南陈内部党争激化、世家实力被削弱的时机崛起,并且一举***南世家,又借助北伐之势头,逼迫着北方一个又一个的世家乖乖俯首称臣,接受大汉的安排,而不是他们去安排皇帝、安排大汉。

而李荩忱这样做,表层上的底气自然来自于他对军队的掌控,江南世家的反叛在大汉的火枪下被打的七零八落就是最好的例子。

现在,沈君高已经清楚,单单凭借着表层上的底气,李荩忱恐怕还不会如此果断的对世家出手,他更深层次上的底气,应该就来自于陛下很清楚,自己能够通过这些政策收拢到足够多的民心。

工业在发展,商业在发展,大量的就业机会,大量的财富都在这其中。

百姓怎么可能再愿意墨守成规,老老实实的耕耘?

种地归种地,但是在农闲之时,他们的心思自然而然就飘到工坊中去了。尤其是大量从南洋运来的劳力,让大汉的百姓逐渐不再需要自己去耕作,把地交给这些劳力,然后自己去工坊之中赚取更多的钱,岂不是好的选择?

第一七一一章 洞开的许昌城第二百九十八章 步步第一三二七章 曾经的梦魇第一八四八章 平静之下第一一五七章 西北大捷第五百章 天降第二一零七章 对邺城的接管和规划第二二一三章 防御薄如纸第五十三章 止啼第三百一十七章 有情无情第七百五十七章 山南第四百九十章 动向第二一八五章 帅才第五百四十四章 曹孝达的信第六百四十五章 帝王家第五百三十一章 凭险而守第二百七十六章 密报第四百一十四章 气运第七百零九章 保护自己爱的人第二十三章 生变第二百三十九章 势均力敌第六百一十九章 独木桥第二一七六章 鸣金第七百二十三章 惊起第一五二六章 小姑娘长大了第三百八十一章 妻管严第六百五十二章 家书第一三六五章 喋血宫门第一百五十六章 告知第二百零九章 “狼狈”(第四更)第五百八十六章 能忍第一九一四章 不要一惊一乍第二百二十六章 老茧第二一七二章 非一代之功第一百零三章 考核第五百九十五章 是否也在思念第七百七十七章 鹅卵石和统筹第二零二五章 突击队第七百四十一章 旗帜第一五四一章 我们海军就是要抢功劳第四十八章 探幽第二零八八章 他很镇定第二百三十六章 请援第一九五八章 国家未来,在陆也在海第一四一二章 骗不了我第二二一七章 此时,必须有牺牲第一百九十二章 巴陵第七百零八章 此话当真?第七百二十二章 离别第八百七十一章 冬来第二百三十八章 隐约雷鸣第二十八章 逃命第九百九十八章 战俘第七百四十六章 遁走第一四零零章 震天雷第一九二一章 怎么变成朕带孩子了?第一五三七章 佯攻变主攻第二百六十九章 飞将军第二百九十七章 常山之蛇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甘的尉迟顺第一三四二章 一大一小没正形第八百八十八章 大家都是自私的第二一七八章 雪中送炭第一九六八章 某尚未动,尔倒是先来第一八四八章 平静之下第三百一十四章 水第二一八三章 遗书都写好了第五百四十七章 蝉要叫得响第二百八十八章 插一手第四十五章 弥留第一六九四章 战到最后一人第二一二八章 心有春天,自是春天第一百三十八章 邂逅第二二八三章 先建后奏第两零一零章 好像哪里不对第一九八九章 沁水以南,尽为汉土第一一一八章 一份子第六百一十二章 北方来客第二十八章 逃命第一三八四章 杨丽华的请求第二零八八章 他很镇定第一四三六章 女人看不对眼时第九百一十五章 买卖第一一五二章 叶护大帐第六百四十八章 同意又何妨第二零八一章 晋阳城第一三五三章 关中的土地第二百一十三章 抢滩第六百一十六章 世家兴亡第二一一七章 家,越来越近了第二二二四章 朝野的盼望和担忧第八百零五章 诱饵第一四四零章 后生可畏第一四零三章 降职肯定有好事第二百四十五章 不见第一千六十八章 小人的用处第四百八十四章 还不晚第一四六五章 天冷了第二二二三章 欢迎来到武威第一二七五章 李渊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