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涌上心头的四个字

落凤坡树荫下。

“某抽调的都是身材瘦小、武艺高强的士卒,一共三十人,其中有一小半是某的亲卫,久跟在某身边的了,所以对他们的身手某还是心中有数的,”裴子烈低声吩咐,“你们只能携带短刃,因此一定要注意把握好风向和位置,落地之后务必速战速决,抓紧打开城门,接应大军入城。”

郑凯源微微颔首,一个个用就近劈砍的竹子搭成的纸鸢静静躺在空地上。纸鸢实际上就是后世的风筝,这种可以飞上空中的东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出现,传闻正是精于机关术的墨子发明。而在南北朝时期,纸鸢也时常被用来传递消息。

现在这些纸鸢明显要比普通纸鸢大不少,而且在纸鸢的下方都有突出来的握柄,到时候郑凯源等人就可以借助这纸鸢从落凤坡山顶上滑向绵竹关。

“刚才某已经着人试过,从半山腰上完全可以滑落到平地。”徐德言在一旁用袖子抹了抹汗水,他忙乎了小半天,即使是冬天也已经忙出汗来了,“不过这边山坡不比从落凤坡到绵竹关,那一段距离的风必然会更大一些,所以到时候必须要掌控好······”

郑凯源的神情也凝重几分,显然情况并不比他预想之中的要好。

“你们先去准备吧。”裴子烈低声说道,伸手拍了拍郑凯源的肩膀。

郑凯源急忙应诺一声:“还请将军和主簿放心!”

目送郑凯源转身离开。裴子烈紧接着看向徐德言:“修远,你是不是觉得这样做还是有些不妥?”

徐德言沉默片刻,缓缓点头:“说句心里话,多少应该有些的。毕竟属下是文官门第出身,没有想过有一天可以纵横沙场······所以属下从小虽然读过几本兵书,却没有想到有一天可以将这么兵书上的知识应用于实战。”

顿了一下,徐德言环顾周围的茫茫大山:“自从入蜀追随荡寇将军和武毅将军之后,属下觉得这些东西也算有用处,不用烂在肚子里了。可是后来却有些诧异的发觉,似乎依旧用不到太多······将军您行事尚且用兵书可以解释,然而荡寇将军的行事,却总是让人捉摸不透。”

裴子烈不由得轻笑一声,而徐德言脸上露出尴尬的神情,下意识的伸手挠了挠头:“属下一己之见,还请将军不要当真。”

“哈哈!”裴子烈更是忍不住笑出了声,“你这又不是从背后诽谤世忠,有什么话不能当真的?更何况说句实话,某并不觉得你这些话说的有什么问题。”

徐德言一怔,有些惊讶。而裴子烈笑着说道:“某刚刚和世忠认识、接触的时候也有和你一样的想法。世忠此人确实没有读过多少书,这个是事实,就算是某当着他的面肯定也会这么说,不过上天倒是真的待他不薄,他虽然没有读过书,但是却有一双可以看透这世间的眼睛。对于天下大势、对于人心,他把握的反倒是比我们清楚。”

“这······”徐德言不知道应该应和裴子烈还是保持沉默。

他出身世家,从小讲究的是尊卑观念,这样在背后议论李荩忱,让他不知道自己应不应该开口多说。

而裴子烈似乎注意到了徐德言的尴尬,笑道:“世忠的为人某还是清楚的,如果他连这些背后的些许评价都介意的话,那就不是李世忠了。更何况某也没有想要嘲讽他的意思,”

紧接着裴子烈感慨道:“虽然他没有看过这些,但是某总在冥冥之中觉得他见到过的更多、看到过得更多。对于这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他拿捏得要比我们准确。”

顿了一下,裴子烈无奈的摊开手:“或许是因为我们太局限于书本了吧,有的时候会觉得世忠可行的办法不符合常理,有的时候会觉得他的想法不切实际······可是他总是用自己的所作所为告诉我们,世上不切实际的事情有很多,并不是都不能实现。”

徐德言轻轻摩挲着下巴,裴子烈所说很多是他之前没有想到的,现在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或许正是因为李荩忱这种不拘束于兵法书本的思维,才能事事做到出其不意。而上天似乎也在眷顾他,每一次都给李荩忱证明自己正确的机会。

刹那间,“天命之子”四个字涌上了徐德言的脑海,让他下意识的打了一个寒颤。

历史上能够获得这样评价的人,只有汉光武帝刘秀,那是一个苍天似乎都在一直眷顾的人,这是每一个读到史书的人都达成的共识。而现在徐德言觉得自己正在一个同样的“天命之子”麾下效力。

李荩忱的一步步崛起,看上去是机缘巧合,可是世上真的有这么多机缘巧合么?而且谁能保证这机缘巧合不是苍天为他提供的机会?李荩忱现在可以在这巴蜀开拓一片天地,谁知道五年、十年之后,不会有如汉光武一样将这天下收入手中?

想到这里,徐德言不由得攥紧了拳头,不知不觉得他的背后已经被汗水浸透。

微微抬头看着天空,徐德言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

或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掌控着这一切,而且自己那位宦海浮沉大半生的祖父似乎也感受和察觉到了什么,否则不可能那么早就将自己派遣到这巴蜀。

这天,是要变了么?

而如何变,就掌握在我们这些人的手中?

注意到了徐德言的神情变化,裴子烈却并没有动声色。今天他想说的实际上也是自己的心里话,只不过这些话在之前说出来自然不妥,现在身在巴蜀、距离朝堂千万里之外,而巴蜀的战局又如此混乱,有些话也到了该说的时候。

单单凭借是一个“大陈臣子”的概念,俨然已经没有办法支撑这一个远在千里之外、甚至得不到朝廷帮助和供给的团体继续走下去。徐德言他们的犹豫和迟疑、怀疑和无奈,裴子烈自己都可以察觉到,他并不相信李荩忱没有察觉。

只是有些话李荩忱自己不可能说、也不可能去点醒这些手下人。所以裴子烈很乐意给帮这个忙。

无论是从这个团体的团结角度,还是为日后有些事情做准备,这些话都到了该说的时候。

第一六八九章 有结束,有开始第一七七一章 尉迟老夫人的信第一九六三章 教育科目的多样化第二一零九章 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第八百二十四章 黑暗和恐惧第一二二五章 修仙党第一三四八章 朕又不吃人第一五零二章 朕的底气第三百一十四章 水第二零五三章 知根知底,真没劲第四百零四章 喜事第四百一十二章 如风第二百章 公安第一三九三章 杨丽华的梦第一四八九章 几代人的努力第一二一五章 整合第二二九零章 五,五个?第二百三十二章 萧湘第九百零三章 不是好汉第一八零六章 洛阳皇宫第两千零一章 “如数”,“足额”第八百五十章 偶遇第四百九十二章 落凤坡第二二八一章 步步为营和直捣伏俟第七百九十五章 添油第一七一七章 赤与青,山河鼎沸第一六零六章 白大褂第一千二十四章 后尘第二二二八章 张掖第三百三十三章 勾结第二二五九章 挽救三千青丝第二二三六章 抱大腿第一八四五章 这个冬天不好过第五百八十四章 在朝廷心中第三百零五章 华容第二一九四章 此等英才当举荐第一百五十章 月色第一一三八章 尉迟家的态度第一八六二章 如果只是醉酒的话第二三六三章 趔趄第一千三十二章 建康在望第六百九十六章 替罪羊第二二九八章 心向榆关那畔行第一二三六章 黑暗面第二二八八章 大汉第一份公开的舆图第二二九四章 契丹的坚强后盾第三百七十五章 突破第四十六章 夙愿第一百三十七章 自保第四百四十八章 巴蜀南与北第八百六十六章 不同的战略思想第十八章 布置第一九三二章 去掉繁文缛节第四百六十一章 几路敌人第三百一十四章 水第六百二十一章 守好底线第二百三十六章 请援第二二二八章 张掖第六百七十二章 不会太久第六百二十三章 科技兴国第一八二一章 两个混世小魔王第一二四六章 萧萧淮上第一六四零章 战争爆发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招第一五四七章 能坚持多久?第一八零九章 朕的私房钱第一一八二章 恍若当年第一三九三章 杨丽华的梦第二百八十九章 忧虑第一二八七章 士气浮动第一九四五章 裴矩,墙头草的典型第八十七章 借书第一三九四章 打上门来第一一五八章 是谈判不是求和第七百三十二章 罪该万死第八百五十四章 是时候休整第一七四零章 宇文氏要拼命了第八百一十一章 间隙第二百二十三章 替身第六百四十五章 帝王家第一六一一章 星散的吴郡世家第二百一十八章 俘虏第一一三四章 两脚羊的担忧第四百九十一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第二零四二章 火枪虽好,不是万能第二二九八章 心向榆关那畔行第一二二三章 淮南二三事第四百八十三章 断后第一五九八章 少傅和陪读完本感言第一四五九章 背叛与信任第二零九八章 今夜开门,迎入王师第二零九一章 雁门关上,人心浮动第一七二四章 逆流而上是男儿本色第二一零七章 对邺城的接管和规划第一六七九章 得亏咱们快第一一四二章 风雪刀光第六百二十九章 佳人心思第一百九十四章 江陵总管第八百七十一章 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