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介绍

南陈大军在吕梁之地到底是战还是退,这里面牵扯到的不仅仅是现在愈发严峻的敌我势态,还有很难忽略的每一个人的考虑,尤其是吴明彻这个南陈主帅和萧摩诃这个未来主帅、现在的前锋大将的考虑,毕竟只有他们两个的决定还会真正左右南陈大军的去留。

正是因为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事关重大,所以萧摩诃才不敢乱说,他宁肯相信吴明彻在最后依然能够做出正确的决定。

但是李荩忱清楚,在历史上正是因为吴明彻没有太大意义的坚持,才导致南陈在吕梁之战的惨败,所以李荩忱既然已经决心进入到这吕梁大战混乱的旋涡之中,就要全力以赴将这风潮平息下来,将这南陈最后的一支大军安安全全的带回去。

乱世之中,有兵就是草头王,尤其是对于偏安江南的南陈来说,想要坚持下去,这一支大军是必不可少的。

李荩忱看着营帐外面已经只剩下漫天晚霞的天空,沉声说道:“萧兄,此去见吴老将军,你我任重。”

低头不知道在想什么的萧世廉猛地“呀”了一声,缓缓仰起头迎着李荩忱看过来的目光,郑重颔首。

——————————

南陈主营实际上就在萧摩诃营寨的西南侧,比邻吕梁水,背靠一座低矮的山丘,进可攻、退可守,绝对算得上一个兼顾进攻和防御的上佳之地。

同时主营寨又和东北侧的萧摩诃前锋骑兵营寨互为掎角之势,又能庇护山丘另一侧的辎重营寨,使得南陈军队在吕梁这并不大的地方上布置下一个三角形阵势,三个角上的军队可以相互支援、又自然而然成包围之态势,使得敌人不敢全力进攻,以防被进攻侧路,其安排之巧妙,令人叹服。

吴明彻作为征战沙场一生的老将军,展现出来的军事素养和排兵布阵的能力还是没得说的,如此刁钻的营寨安排方式足够让每一个前来进攻的人头疼不已,也难怪之前北齐和北周都在这前面吃了不小的亏。吴明彻一直觉得吕梁之战还有转机,恐怕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这营寨布置之巧妙,给他很大的信心。

不过因为王轨包抄后路的原因,所以辎重营寨之中的大部分粮草和车马都提前撤退向淮南,吴明彻就算是觉得还有支撑下去的机会,也没有愚昧到将自己最薄弱的辎重营寨暴露在王轨刀枪前的意思。

“现在大营还有五天的粮草,而前锋营寨之中多一些,尚且可以支撑十天,另外战马的草料也足以坚持七八天。”萧摩诃一扬手中的马鞭,指着远处空荡荡的辎重营寨说道,“因此一时半会儿没有辎重粮草也无妨。”

李荩忱眉毛一挑:“话虽如此,但是恐怕五天之后这吕梁之地双方的攻守军队对比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了吧。”

萧摩诃苦笑着点了点头。吴明彻实际上想等一等也就是等这五天,五天之后如果战事还没有转机,那么他不撤退也得撤退了。可是正如李荩忱所说,现在北周还会让他们在这里稳坐钓鱼台坐上五天么?

说句不好听的,之前一败涂地的宇文忻实际上只是个来探路的,而王轨也就算得上是前锋,谁知道五天之后率领大军赶到的是谁,北周名将云集,韦孝宽、尉迟迥还有随国公杨坚,又有几个是好招惹的,到时候南陈军队就不是镶嵌在淮北的一颗钉子,而是北周军队砧板上任人宰割的鱼肉了。

晚风吹拂着萧摩诃的衣襟,在如此诡谲而艰难的局势面前,这个从十三岁开始就追随陈霸先征战天下的大将也沉不住气了,当下里只能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走吧,我们走一步是一步,总比在营寨里面等死来得好!”

跟在他身后的李荩忱和萧世廉都是神情一凛,急忙催动战马跟上萧摩诃的身影,后面护卫的亲卫也是急忙跟上。十多名骑兵在原野上掀动滚滚烟尘。

因为武毅将军的旗号打在前面,所以守卫营寨的士卒并未多加盘问,看见是萧摩诃亲自带队,急忙打开营寨。萧摩诃也没有犹豫,策马直冲向吴明彻的大帐。

看着萧摩诃飞快下马的矫健身影,李荩忱紧皱的眉头也随之舒展了不少。萧摩诃走出营寨,显然非但没有动摇,反倒是将劝说吴明彻的想法坚定了几分,否则也不会这么匆忙。

不过萧摩诃快,李荩忱却快不起来,说句实话这还是他前世今生第一次策马奔驰,前世曾经去草原旅游的时候骑过马,但是也只是骑着马溜溜圈罢了,要说真的打马飞奔,李荩忱可没做过,而且这上马、下马更是极大的挑战。

当然不会骑马对于南朝人来说还真算不得什么羞耻的事情,传闻就连当年一手调教出来七千白袍的陈庆之,在三十岁之前都不会骑马。北人善骑,南人善舟,这句话不无道理。

所以看着李荩忱笨拙的从马背上下来,后面护卫的亲卫们倒也没有笑,而萧世廉还很热心的给李荩忱演示了一遍正确的上下马姿势——将门萧家是掌骑出身,对于其子弟和亲卫来说,当然都有娴熟的马上功夫。

等到李荩忱费劲下马,萧摩诃的身影已经消失在主帐之中。而萧世廉伸手扯了扯他的袖子,李荩忱深深吸了一口气,径直和萧世廉并肩走入主帐中。

天色已晚,主帐中只有几根蜡烛摇晃着散发出淡淡的光芒,而就在这暗淡的光芒中,萧摩诃肃然伫立,听到身后的脚步声,方才开口说道:“这是跟随末将前来的两个小辈,一个是家中犬子,添为军中幢将,还有一个是府上客人,受邀于军中。”

萧世廉怔了一下,自家爹爹在军中一般都是以将领上下级关系称呼自己,只有两个人单独或者区区几名心腹在场的时候才会以父子关系称呼,今天这是怎么了?

而李荩忱则翻了翻白眼,说好听一些是府上客人,说实在一些实际上就是指幕僚。萧摩诃还真是很干脆的给自己安了这么一个身份。不过不得不说这个身份正是现在的李荩忱想要的,既然萧摩诃已经说出来了,那以后只要李荩忱不反对,肯定也没有收回去的道理。

第一三四四章 大汉虎将第十五章 凌迟第二三二八章 民族气运,佑我华夏第九百五十四章 守岁第六百三十五章 家大业大问题也大第一五七二章 背后的百姓第三百三十七章 岁岁不得清平久第六百六十六章 最后的旨意第一三一二章 两大都督第二一六七章 安定与丝绸之路第一九五四章 四面开花,中路突破第二一五三章 大汉自有国情第一五九八章 少傅和陪读第一二八七章 士气浮动第四百二十二章 孤身第一八三二章 元从系的任务第二百五十八章 好男儿至此(上)第六百零九章 来信第一七一零章 不当三姓家奴第一二六九章 螳臂当车第二百二十章 缺口第二一五五章 或许这就是幸福第二二二一章 绕城而战第一七九一章 突然有动作的宇文招第一五四八章 破敌第一四六九章 对世家开刀第一四六三章 班师回朝第二三四七章 “执手相看泪眼”第一六一一章 星散的吴郡世家第一六零九章 秋闱,房与杜第一五二九章 战卢容,火枪对大象第一二九四章 破了他的胆就够了第七百一十六章 接见第八百四十三章 头狼和狼群第二三零二章 “烽火戏诸侯”第二百七十八章 明主第二三零四章 宗教第一五三九章 宣华夫人第九百八十七章 妥善安排第一四零七章 国丈受惊了第一九九三章 塞上,代郡第一三五四章 萧世廉战杨坚第九百八十八章 有机会和没机会第一七零八章 人未至,炮先至第八百一十八章 可以谈谈第五百三十六章 铁骑卷尘来第一九一七章 你想拧朕,还找借口?第一一五九章 条约是拿来撕的第二零七六章 冀州民心,献于陛下第二百零四章 翻墙第八百八十七章 暗藏的刀第二一四三章 大汉的监察制度第一二二六章 外儒内法第一五八二章 孙思邈的决定第一一九七章 楚囚第一千二十章 冷血第九十七章 不怕他第七百三十八章 恰恰相反第一二六六章 李穆的人情第一六六七章 朕与你们同在第一三八八章 抠门的陛下第二三六六章 自古以来第二十七章 寂静第七百一十五章 红裳第一四五六章 律法第二百七十七章 防备第二零八三章 某亦同往第一三三三章 保证夏收第八百九十一章 扎营云田第一一六五章 总要改变什么第一四六三章 班师回朝第二百九十三章 北天崩第两千零一章 “如数”,“足额”第二百五十七章 阻惊涛第五百零四章 滑稽而残酷第四百一十六章 杀鸡用牛刀第一五三八章 战,在细雨中第九百八十六章 地位尴尬第二零六三章 御驾临北岸第一三一八章 死国之心第一六零六章 白大褂第四百零二章 重逢第一八九一章 禁卫军,渡河!第六百七十章 开拓的精神第一七零三章 回来加班吧,诸位第二零一五章 将士用命,攻破居庸第四百八十章 援军第一四三一章 黄沙湾阻击战第一千零四章 民富之后第八百八十九章 无准备的仗第一九五九章 春水满鸿沟第一二一六章 枢密院第九百零二章 危险的夜第七百七十七章 鹅卵石和统筹第九百九十二章 陈氏的江山第七百三十一章 告辞第二百零五章 堆积如山第二零四零章 抢滩,不惜代价!第二二五四章 收复四门第一四三四章 特事特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