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 不会太久

相对于东宫而言,李荩忱的这个班底很年轻;不过其中也不缺乏诸如顾野王这种在朝野之间有很高声望的人,因此李荩忱能够站得住脚跟,也能够锐意进取。

这样老少结合的团体是最难对付的。李荩忱能够在短短的十个月内拿下巴蜀并且组成这样的团体,此子当真是不可限量。所以周确很清楚为什么之前沈君高和傅縡将李荩忱看作最难对付和最应该提前对付的对手。

李荩忱确实是值得东宫的重视,若是如此放任其发展的话,假以时日,李荩忱肯定是东宫最大的威胁。

对于周确刚才还说的看似无心的话,李荩忱不可置否,只是皱了皱眉头,似乎对于周确这个态度不甚满意,不过他并没有多说什么。

无论怎么说,周确还是一个值得尊重的老人,李荩忱并不想在这人多耳杂的地方和周确出现什么矛盾。

而萧摩诃隐约察觉到了李荩忱和周确之间的火药味,在和李荩忱身后的顾野王打过招呼之后,便转身做了一个请的手势:“世忠,码头上风大,我们回到城中详谈。”

周确还想要说什么,此时只能先收住话,而李荩忱微微颔首:“大将军请。”

看着李荩忱快步和萧摩诃一起向前走,周确的手颤抖一下,轻轻叹了一口气,李荩忱的态度显然并没有想象之中的那么好,而对于东宫李荩忱似乎也并没有想要拉拢的意思。

显然李荩忱也已经感受到了东宫对他的不信任,因此他索性和东宫保持一定的距离······

想到这里,周确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李荩忱如此果断的撇开东宫,说明他已经找到了更合适的合作对象,这个人当然不是萧摩诃,萧摩诃本身也是东宫的人且不说,而且萧摩诃身在荆州,李荩忱前往建康府的话,萧摩诃最多只能给李荩忱一定的声援,根本不可能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来得及施以援手。

因此在沈君高等人看来,东宫显然是李荩忱最好也是唯一的选择,在京城之中,也只有东宫才能给予李荩忱需要的庇护。这也是为什么周确并没有主动给李荩忱示好,甚至还在若有若无的表达自己对南陈的忠心。

因为他觉得李荩忱肯定会主动找上门来。

然而现在看来,李荩忱并没有直接向东宫靠拢的意思,反而在刻意的疏远。这说明李荩忱在建康府已经有了另外的合作伙伴。所以他才会这样有恃无恐。

之前最有能力和东宫叫板的肯定是扬州刺史陈叔陵,只可惜陈叔陵是李荩忱亲手打压下去的,所以李荩忱肯定不会借助陈叔陵的力量,那么能够在这个时候选择和李荩忱站在一起的又会是谁呢?

周确一边想着,一边下意识的回头,正好看见和顾野王有说有笑的徐德言。

刹那间,他觉得几分凉意爬上自己的后背。

————————————-

抿了口茶水,李荩忱沉声说道:“某在路上收到消息,周人正在从襄阳和樊城抽调兵力北上?那现在襄阳这边的防务有没有变得更为薄弱?”

萧摩诃没有想到李荩忱并没有询问建康府的情况,而是开门见山的直接说襄阳的战局。说句实话现在的襄阳战局让萧摩诃很头疼,原因无他,北周兵力的调动对于南陈来说当然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

南陈之所以在襄阳战局上一直占不到便宜,归根结底还是兵马数量和粮草都不足,之前几次进攻襄阳失利,一来是因为南陈的兵马不足,毕竟襄阳是北周多年苦心经营的据点,想要拿下襄阳,自然就要有比守军多出来数倍甚至十倍的兵力,可是实际上萧摩诃收兵的兵马和襄阳守军相比也就只有一两倍的优势,这种兵力优势在高大的城墙面前无疑会被抵消的所剩无几。

而另外一个原因自然就是南陈在之前的江陵之战中消耗了不少钱粮,暂时根本没有能力支撑起来一场耗时太久、兵马众多的攻坚战,换句话说南陈的国力现在无法支撑萧摩诃在襄阳城下停留太多时间。

这也是为什么萧摩诃前几次进攻襄阳都无功而返或者说知难而退。

斟酌片刻,萧摩诃沉声说道:“周人抽兵北上固然不假,但是坐镇襄阳的依旧是尉迟迥,而且因为上一次有不少北方兵马南下,所以襄阳的守军并不比十个月之前少多少,甚至比我们上一次襄阳之战还要多少许多,哪怕是我们也补充了不少兵马,却也没有多少胜算。”

李荩忱点了点头,襄阳掌控在周人手中,对于南陈来说自然就是如鲠在喉,所以如果机会充足的话,萧摩诃肯定会毫不犹豫的挥师北上,可是现在萧摩诃的粮草都在之前的进攻之中消耗的七七八八,而北周也没有因为内乱就放弃对襄阳的控制,至少尉迟迥还在襄阳说明北周对于襄阳的重视还没有减弱。

李荩忱无从说之前萧摩诃听从陈顼的旨意贸然出击最后什么都没有获得,到底是对是错,只能说现在襄阳战局保持稳定应该是最好的。李荩忱这一次前往建康府就是需要和南陈朝廷在对付北周上达成一致,而在这之前他需要稳住萧摩诃。

萧摩诃有些期待的看着李荩忱,李荩忱最擅长的就是在僵局甚至逆风局当中寻找到突破口,最终彻底扭转整个局势,而现在萧摩诃也期望李荩忱能够给自己一个好的建议。

“再等等。”李荩忱的手轻轻敲着桌子,低声说道,“将军需要等着周人主动或者说被迫露出破绽,这个时候才是将军出击的最好时机,至于需要等到什么时候,那某就无从得知,需要看局势的发展以及将军自己的判断。”

萧摩诃的脸色凝重几分,等是肯定的,现在萧摩诃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和钱粮,这点儿自知之明他是有的,想要凭借这些实力进攻襄阳不啻于痴人说梦。

但是要等多久,而对面的周人又会露出怎样的破绽?

“想必不会太久。”李荩忱霍然起身,径直走到舆图前,在舆图上重重一点,“从襄阳到汉中,这一条防线只要有一处崩溃,那么其余地方就很难防守,如此我们就可以直接推到阳平关和武关之下!”

第二一七零章 廉颇未老,尚能饭否?第一百一十一章 家第一四八七章 震慑宵小第二一四三章 大汉的监察制度第一二五九章 矛与盾第七百六十八章 狂风卷地第一四零二章 短兵相接洛川城第一九零五章 达奚惎的挣扎第九百八十一章 尴尬的顾觉第五百零九章 死守第一八六一章 陛下,要不改日?第九百一十八章 白纸般的巴蜀第一百五十五章 来访第一九九三章 塞上,代郡第二二八零章 吐谷浑的价值第一二三一章 动脉第二零四六章 鸡肋,鸡肋第一千五十七章 三省六部和太尉府第四章 桃源第三百三十四章 巧合第一四八一章 该去了第一四五二章 王,也难做!第一七七二章 坑儿子的爹第六百七十一章 归来第二十八章 逃命第一三七三章 皆大欢喜第七百八十四章 军屯第一八九零章 河内部署第一千二十三章 两路进军第七百二十六章 火速第六百五十六章 任重第二零八五章 河套告急第一四六九章 对世家开刀第一五四一章 我们海军就是要抢功劳第三十六章 萧世廉第六百六十六章 最后的旨意第一六七七章 进英烈堂,咱们不一起第一千八十五章 让他滚过来第一三三一章 困兽犹斗第一八八一章 粮价不稳第一章 千年番外一·都中知我刘文静第一九九三章 塞上,代郡第一百七十三章 风雨如晦第一八三零章 咱们得主动第九百九十五章 仓库争夺战第一千一十一章 血色建康府第一三九九章 一边倒第一一一零章 阵法变化第八百八十八章 大家都是自私的第两千零一章 “如数”,“足额”第三百六十七章 乱分寸第二百三十五章 冲过去第九百五十章 徐陵到来第二百四十九章 夜里光第七十六章 淮口第两千章 西北风第三百一十一章 黄雀在后第六百一十六章 世家兴亡第一百一十二章 面君第一百一十四章 什么样的胜利第一一五四章 绝人之路第一七二零章 不能制造内部矛盾第一八一六章 “离经叛道”的二刘第八百二十八章 曹孝达的想法第八十六章 三天第二一九五章 洮水捷报第八百一十二章 顺水推舟第一四零四章 里程碑第一八九四章 女生外向第二十章 杀机第一百四十八章 伏脉第五百九十四章 有志挽山河第四百一十四章 气运第一四一九章 又要交易?第一百九十二章 巴陵第一百九十七章 家书第一八七三章 给辛永达唱一出好戏第二一六零章 册封太子第二零三六章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第一六八一章 禁卫军初战第一二一六章 枢密院第一六九九章 骑兵的肉搏战第一五三三章 平乱的好办法第一百四十八章 伏脉第七百九十五章 添油第二二八五章 军垦第五十五章 来者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可止步第五百一十章 试探第三百二十四章 腐朽第一八六五章 朕给你这个机会第一一四三章 带路党第四百零一章 再等等第八百九十三章 街亭第二一三八章 潜移默化,由缓至极第二一四九章 西北战云急第一九五二章 宇文宪的准备第三百五十三章 城门第三百三十章 眼中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