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二章 紧要无过人财

“孙儿拜见皇爷爷。”

“哈哈哈哈~~免礼免礼,快过来。你这家伙,上任第一天就把首辅气跑了,你可真下得了手啊。”

“皇爷爷,这些年孙儿一直都在南京,对叶阁老是不怎么了解的,当然也没有成见。谁知道孙儿监国第一天他就和孙儿杠上了,说不得,只有委屈他一下了。”

“哼,委屈什么?就凭他年初一给爷爷上的那道贺词,放到太祖、成祖那会,别说他自己,他的三族都跑不了。哎,可惜咱们这些朱家子孙啊,一代不如一代,真是有辱先祖的威名啊。”

说完这话,万历轻轻搭住朱由栋的肩膀:“还好有你,不然我们都快忘掉做君王的乐趣了。”

“皇爷爷,您和历代先皇都深谙一个‘仁’字。而孙儿,哎,估计以后孙儿的谥号会是‘炀’或者‘戾’吧。”

“哪有这么惨?昔年叔祖那么顽劣,最后不也是一个‘毅’么?”说完这句话后万历正色道:“爷爷的乖孙,听说你在兴华宫宣布以后通政司仍要把所有奏章往乾清宫送?这个真的没有什么必要。爷爷既然把国政交给你,就一定干脆的放权。你心里不要有任何的顾忌。你别说,这些日子爷爷不用操心任何国家大事后,这头晕病一下子就好了很多,整个人的精神也提振了不少。所以,以后真的不用送了。”

“皇爷爷,送不送是孙儿的事,看不看是您的事啊。这样吧,以后通政司还是要给你送奏章的,看与不看随皇爷爷心意。不过以后每一期国务会议纪要,孙儿一定亲自给皇爷爷送来。”

“嗯,好吧。”满意的点点头,万历道:“说吧,司礼监掌印和秉笔你都想换成谁?外朝的大臣,你自己看着办就是。这内侍呢,也都以你的意思为主。爷爷也知道,只有得人,做君王的才能真正的掌控天下。”

“皇爷爷,孙儿觉得,内廷的人呢,还是以稳定为主。当然,孙儿也绝不矫情,有这么几个人选,还请皇爷爷允准。”

“你这孩子,还说什么允准?好,你说来听听。”

哎,在我没有做出任何逼迫行为的前提下,你主动的让我担任监国,我是很愿意相信你是真心的为我好的。但是呢,虽说你这个皇帝做了四十年,前十年是个傀儡,后面三十年也被文臣们挟制的厉害。但到底你是一位坐了四十年龙椅的皇帝啊。若是我突然之间做任何事情都不跟你请示打招呼,无论你心胸如何豁达,都肯定会不爽的。你不爽,我也会难受。所以,无论如何,不管你是不是真的不管事。这早请示晚汇报,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的。

“皇爷爷,南京镇守太监王坤,和孙儿在南京一起待了六年,此人办事小心谨慎,对我皇室忠心耿耿。孙儿的意思是,让他进入司礼监担任秉笔太监兼提督东厂。”

“嗯,王坤也是爷爷小时候的玩伴之一,这为人还是靠得住,行啊,那就让他回来吧。”

“皇爷爷,现在司礼监的随堂太监刘时敏,是我大内内侍里难得的精通兵事的人,孙儿想把他调到御马监去做提督太监,将来孙儿要整军,这腾骧四卫也是要好好整顿的。如此,也算未雨绸缪。”

这个刘时敏,除了当年跟着孙承宗去了一趟木邦之外,一直都是在大内里任职。与朱由栋一系几乎没有交集。所以朱由栋敢把他提出来:这是真正有本事的人,无所谓关系亲近。

“可以,哎呀,栋儿啊,爷爷都说了,这些事情都随你嘛。”

“不然,外朝的事情孙儿尽量自己办,但是内廷的事情一定要跟皇爷爷交待清楚。”

“嘿,你这孩子。”戳了一下朱由栋的额头,万历笑道:“这两个,其实都是爷爷的人啊。你的人呢?总得要早点安排进来,如此他们才好熟悉情况,将来好接班啊。”

“孙儿不是还没说完么?皇爷爷,孙儿身边的几个宦官,曹化淳呢,孙儿想把他送到司礼监做随堂太监,魏忠贤去内官监做掌印太监。王承恩年纪还小,就继续跟着孙儿吧。”

“嗯,可以。锦衣卫呢?”

“锦衣卫自然是要让田尔耕入北京的北镇抚司了。”

“可以,哎,那个王之桢以指挥佥事的身份掌管锦衣卫好多年了,这官职一直没有升上去。这样吧,你到时候先让王之桢做锦衣卫指挥使,也算对他多年辛苦有个交待。然后让田尔耕先做北镇抚司镇抚使,熟悉情况后再升职便是。”

“是,孙儿多谢皇爷爷。”

“嗯。”在宽大的座椅上稍稍活动了一下自己肥硕的身体,万历道:“接下来,你准备先从哪里开始破局?”

“皇爷爷,我大明现在问题不少。但最最紧要的,是人和财。”

“人才?”

“呃,不是。是人口和财税。”

“所以你才在南京清查人口?”

“是的,皇爷爷。不清楚国家到底有多少人,孙儿做事就没有可靠的依据。国家也不知道到底该如何征收赋税,如何安排徭役。当然也就不知道该如何养军,如何抚民。总之,不知道家底有多少,根本就没法做事。要搞清楚家底有多少,咱们就得学太祖,从人口开始,把全国的户籍、黄册、鱼鳞图册重建一次。”

“哎,栋儿啊。这就是爷爷为什么要让你做监国最大的原因啊。问题,那么多先皇和爷爷都看到了,但却没有去掀盖子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手段。就凭这一点,爷爷就要把国家交给你。若不是你现在年纪实在太小,爷爷是真的准备禅位的。”

“皇爷爷,清查人口才刚刚起了一个头,到底能否成功还是两说呢。”

“无妨,清查失败无非是维持现状罢了,不清查,我大明的国祚可撑不了多久。嗯,人,爷爷懂了。财呢?”

“皇爷爷,我大明的财税制度问题太多,必须要全盘的改革。当务之急,是建立全新的货币。”

“改币制?”

“是啊,皇爷爷,我大明官方认定的货币是宝钞和铜钱。宝钞现在基本和废纸无异,就不去说它了。而铜钱呢?其价值又太小。所以民间也好,官方也罢,其实日常都是将白银做货币使用。但是我大明却始终没有铸造银币或者金币!”

其实不唯明朝,便是历史本位面上的我大清都一样:明明市面上的一般等价物都是白银为主了,但就是没有铸造银币。在18世纪,英国人来到中国后就惊讶的发现:中国人做生意的,家家户户都在店铺上挂几把剪刀。而普通人但凡出门,个个身上必带两件东西:小秤盘、软泥。剪刀当然是方便剪开银子用于支付。秤盘则是防止商家的秤盘有问题,至于软泥,那是用来把过于细小的银屑收集起来,到了一定程度又可以融化成一块银锭。

“这个,栋儿啊,铸币需要的本钱可是海了去啊。你的钱可够?”

“哎,肯定不够啊。孙儿现在全部身家不到五百万两呢。这个事情,得等人口普查结束后,孙儿也攒够了一千万两白银后才能开始着手。”

“嗯。”艰难的站起来,反复踱步后,万历仿佛下定了决心:“栋儿,爷爷的内库还有八百三十五万七千四百两银子。爷爷给你凑个整,先给你五百万吧。一千万两白银,够不够?”

“孙儿多谢皇爷爷!”这真的是发自内心的感谢了:“皇家有一千万两,户部再出五百万,孙儿再找大明海贸的股东们拆借五百万。两千万两打底,应该是够了!”

第六六零章 天才们的表字第一五一章 兴盛的宽甸堡第七零九章 所谓李代桃僵第二一零章 玉衡摇光结盟(二)第五八七章 皇明宪章摘录第二三七章 选妃并不简单(二)第六四零章 国内总体稳定第五零八章 好好修炼内功第五十二章 一起爬科技树(一)第六八二章 流水账的战报第二八四章 易普拉欣崛起(一)第二三九章 选妃并不简单(四)第七七四章 陆军可以登陆第三八九章 海外的新制度(一)第一五二章 熊廷弼的手段第六四二章 新一代的将星第一五零章 布局毕欲发动第二六七章 总结后出大招第一九八章 天下重新透明(七)第七五九章 大明的内燃机第五十七章 慈庆宫的堕落第七十五章 搬家并不简单(一)第二九八章 日本欲寇朝鲜(二)第十七章 狗屎般的财政(二)第六十三章 奇葩后勤保障第一六一章 太孙殿下出征(二)第六一九章 穿越喜马拉雅第九十八章 千万人吾往矣第三七七章 王与王的对话第三五六章 二十五万口猪第五五九章 克伦威尔论战第七三八章 美洲大局已定第三四六章 东海上的决战(三)第二四八章 内官亦需缩编第二七九章 太孙赈灾方案(二)第七一六章 某已等候多时第五七一章 除恶必须务尽第六七八章 驻印军的瓦解第二六五章 官员们的俸禄(二)第八十六章 大明直辖木邦(一)第七六零章 朱由检的狂怒第六三二章 文臣们的作用第七九二章 索科特拉伏击第三零七章 万历四十五年(一)第六八五章 大维齐亲上阵第七零三章 朱由栋的险招第八十二章 大丈夫当如是第二四二章 大坂的冬之阵(三)第十六章 狗屎般的财政(一)第二一七章 对法战前准备(二)第二一零章 玉衡摇光结盟(二)第六九零章 一枚漏网之鱼第六五七章 里斯本的谍影第六五二章 两个人的汇报第一八二章 连场围炉夜话第七八九章 敌人这是要跑第四二一章 易普拉欣野望第七七四章 陆军可以登陆第二章 爷爷你辛苦了第七四七章 穿越者的成就第五六八章 我真的忍不了第三二二章 巨人开始觉醒(一)第六六八章 大明的驻印军第一七二章 宿命的萨尔浒(二)第四八六章 援军正在路上第三八一章 为何是分封制(二)第二五七章 大坂的夏之阵(三)第三四一章 海上决战想定(一)总设定(看前一定要看)第七零三章 朱由栋的险招第四六八章 新时代的改变第七一八章 如何重振经济第二零三章 完成首次组阁第一七五章 宿命的萨尔浒(五)第七十五章 搬家并不简单(一)第三九四章 蜀藩未来所在第三六一章 家里的亲人们第六三六章 帝国开始崩溃第八十一章 刘大刀的奋迅(五)第六四八章 护国公八大王第一六零章 太孙殿下出征(一)第二二八章 暗流暗示涌动第七二一章 板鸭造舰计划第一章 想象力很重要第二十一章 有的人欠收拾(三)第一二一章 扶上马送一程(三)第五三零章 战事陷入焦灼第七九八章 欧洲的商人们第四九一章 冲锋枪的历史第二五三章 老西儿都叫穷第三三八章 工业革命发端(一)第七四零章 不能再争国本第七五四章 殷地安新史观第七九七章 再次熟练甩锅第七七五章 陆军主力出动第三九八章 准备仁川登陆第二六三章 抖起来的户部第四一九章 民族文明根性第十八章 狗屎般的财政(三)第二七三章 丙辰会试黑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