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粮食危机

要用票据,那就得所有人都用,包括现在的非正式工人,不过这也简单,除开煤炭工人,其余水泥厂所有人他都是算的每天五毛钱的工钱,额外有奖励,目前还没有惩罚。

主要是所有人都很珍惜目前这份工,即便只是暂时帮工的,也不想提前失去活计。

如此饭票就可以发,当天下午他就和金池,还有李玉兰一起统计了出来,煤炭厂的工人直接发到下个月底,水泥厂的工人和帮工都是先发三天,如此一来,厂子里能控制伙食费,食堂也能控制分量,方便采购安排。

到这时候,方大军也搞清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关于“粮票”的,原来并不是所有人的户口本都能换粮票,起初他有些想当然了。

水泥厂将面临着无粮可用的问题,原本这事很简单,等于是常识性问题,王宏文以为他明白,他也以为自己搞清楚了,但现在大量购买大米的时候,才发现坑爹啊!

他之前以为现在虽然是计划经济时期,限购了粮食,但老百姓却是因为买不起粮食,角山当地的村民家里,根本就没有粮票,而且在镇上消费也没有用粮票,甚至在市里不用粮票也能吃上饭。

结果,却不是那么简单,因为农村户口居然不可以换粮票,这简直就是大坑啊!

但却可以用钱购买大米,其实这里面所购买的大米,是店老板通过其它途径搞来粮票换到的,这事他之前就知道,当时只是以为凡是用户口本都能换。

而这段时间水泥厂所消耗的大米,他是让五个公社给张罗购买的。包括猪肉和蔬菜也是如此,公社里面当然也有非农业户口,比如干部们,又比如兽医、人民教师这些人的户口都不在农村,那就可以用来换粮票。

另外就是粮站内部有其它途径搞到一部分粮食。可是这量毕竟有限,成年人每人每月限供四十斤,半大孩子是二十斤,这里面还不是全部用大米,里面有粗粮,也就是限购玉米的票据。

粮票分了好几个等级。一是下面的县、乡镇,二是市票,三是全国粮票,全国粮票算得上是“奢侈品”了。

跨区之后,就得用全国粮票!好比,你到了外省。有钱只能买到菜,但却买不到主食,也就是大米、馒头等。

当然粮票控制的高峰期已经过了,78年的三中全会之后,粮票就开始松动,供应的粮食量开始增加,但是各地的情况不一样。目前燕京的大学生,每月限供的粮食就是四十斤,北斗的成年人能有四十斤,也是因为北斗的“非农业户口”太少的缘故。另外也有“学生票”可以换,这个是不限户籍的,初中生的粮食供应是每月二十市斤,市斤就是指一斤,后面会成公斤为单位,也就是500克为一斤。

这二十市斤粮票,其中有三分之二都是粗粮(即玉米面)。剩余三分之一才是细粮(即大米、白面),这导致早些时候外面城里有些孩子饿得嗷嗷叫,有钱无票也买不到粮。

当然,现在是1982年末,马上就到83年。情况已经好多了,粮票在八十年代会渐渐给跪了,开始贬值,到了九十年代初就彻底废除了,上辈子他读小学的时候,粮票已经废除,他根本就没体会到粮票的问题。这辈子,前主人年龄又太小,农村也用不上粮票,搞得他现在才终于搞清楚这里面的门道。

从五个公社,一共找出了五十多个非农业户口,加上初中学生票,总共能换出约六千斤粮食,其中只有两千斤的大米。另外北斗粮站约莫有两千斤不计票的大米出售,这还是因为刚刚交了征购,这批粮食还没卖出去,也就是水泥厂通过五个公社,最多只能搞出四千斤的大米,约莫六千斤的玉米。总计一万斤粮食,但在之前,三百来个工人开工的时候,是敞开了吃,每人能干掉一斤,二十多天下来,几千斤粮食就给挂了。

目前的余粮约莫还有四千斤左右,包括了玉米、大米和麦子一起才这么点,好在现在工人少,一天大约消耗一百斤粮食,如此,这批粮食还能坚持四十天左右。

王宏文当时没提醒他这个问题,是因为除了政府、机关单位、学校等可以供应粮食,也包括了工厂企业,水泥厂可是合法经营,手续齐全,所以水泥厂的正式工人,是可以拥有换取粮票的资格。

但首先,要等水泥厂落成,然后让县里来评估正式工人的数量,接着厂里会有一个集体户口,让工人的户口挂靠进厂里,这样一来,水泥厂才可以凭借工人的名额,去换取粮食供应,总结出来还是那两个字:坑爹!

不过这样一来,水泥厂的粮食已经没有问题了,一人四十斤是吃不完的,这样就可以满足煤炭厂工人的需求。

随着集体制的松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粮食多了,粮票就会跪了。

方大军思考了良久之后,最后决定坚持一下,熬过八二年,等今年一过,到时候北斗可以承包土地,那就彻底没了粮食危机,虽然粮食不允许私人买卖,只能到粮站去购买,或是挂靠单位店面。

但是他却可以用“借”,厂子里直接找各个公社去借粮食,算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其中有一个关键,如果现在把工人的户口给挂靠到了水泥厂,虽然水泥厂拥有了供应粮食的资格,可这批工人就会失去土地,不是农业户籍,可是没办法分配土地的,所以这个事他会找工人们自行决定是否愿意把户口转到水泥厂,但以他的估计,怕是所有人都愿意,因为村民的梦想不就是想要一个“非农业户籍”吗。

所以他打算给拖一下,拖完1982年。等联产承包土地的时候,才由这些工人们来决定,毕竟水泥厂是修建在乡下,并非城市里,工人分配到的土地和工作可以兼顾。

当然。如果没有土地,那就意味着不用上交征购,好处自然也是大大的,非农业户籍,在现在可是非常强悍的,吸引力很大。

摇了摇头。选择起来,真有点难啊,还是按原计划进行,熬过今年在说。

现在粮食已经松动了,价格稍微高一点,就可以不用粮票。扫荡出一些粮食来,打个比方,假如一毛三的现金可以买一斤大米,或是一斤油条,但是如果用一斤粮票,就可以买到一斤二两的油条。又比如,三毛钱一碗大肉面。但是两毛钱加四两粮食就能换到这碗面,会比全部用现金,便宜四厘钱。

这里面是有差价的,又比如镇上的居民,拥有换粮资格,就会每月足额去兑换,然后开设铺面贩卖,收取现金,这就可以小赚一笔,但是一但消费膨胀。那这些店面就不敢供应现金粮了,但这种情况最多只是小范围。

方大军按着太阳穴,这是他唯一不太适应这个时代的地方,太过坑爹了,好些东西不光是用钱就能买到。各种政策也是相当坑爹,但日子终归是越过越好不是。

等过几年改革开发之后,他估计粮票就得跪,因为农村会出去很多打工人员,如果是去沿海,那就跨省了,那就需要最奢侈,也是最紧俏的“全国粮票”;这种“全国通用粮票”,简直就是“硬通货”和“外汇”,仅用本地粗粮票是不能换到的,需要搭配米票、面票和油票,才能换到,而且还需要单位开证明!如果伪造假的全国粮票,会判刑五年,这可是重刑。

有了打工人员,粮票肯定就不坚挺了,不然这些工人在外面挣到钱,却买不到大米,总不可能每顿都吃菜吧,谁能顶得住,也不可能从农村老家托运粮食过去吧。加上大量招收工人的,肯定是私人民营企业,或是国营、集体企业的临时工,那就没有供应粮票的资格,厂里也没办法解决粮食,最后就得靠政策。

其实方大军现在还真给猜对了,两年后,1984年,深震(防和谐)特区,就取消了粮票制度,因为前去打工的人员太多了,不取消粮票,大家根本就买不到粮食,好比建筑工人,饭都吃不上,自然就不愿意去深震,但特区需要工人建设啊,逼迫之下才提出了取消粮票的要求。不过其余各地运气就没这么好了,要等到九十年代初去了。

但是等农民一分配到工地,只要农民不远距离“跨区”外出常住,粮票取不取消都无所谓,对农民没啥影响。

方大军现在打算搞一次古人的经典战略:“高铸墙、广积粮、缓称王!”

其实就是抓紧时间边生产,边扩大修建厂区和住宿等配套设施,因为现在的劳动力廉价,同时也要到处去承包土地当仓库,也会承包荒山、水库等等!

同时也抓紧时间购买粮食,趁着现在各个乡镇都有“现金粮”,也就是粮站部门通过户籍操作,每个镇子都有几千斤的无票粮,其实这部分无票粮真的不多,北斗人口过两万,每年的无票现金粮才几千斤,粮食里面还包括了大米、玉米和麦子三种。平均下来,每人还不到半斤粮食,一顿饭就给吃了。

这种现金粮,仁义各地都有,只是每个地方都有限,之所以有这一部分粮食,还是因为当地“征购任务”完成得好,城镇户籍的供应粮相对比较高,自然就有余粮,就比如今天城镇户籍计划的是一万斤粮食,但到年底却只换购了八千斤出去,那么就可以把剩余的两千斤粮食操作成现金粮,只要不超过政策计划就成。

方大军要扫荡这些粮食出来,“借”给角山的村民们,因为今年角山的红薯全部做成粉条了,到时候粮食缺口比较大,同时,等以后他的工厂缺少粮食的时候,又让角山把粮食“还”回来。其实这中间早就财货两清,不过是打了一个政策差!

突然自己就轻笑起来,原来当初李玉兰提醒他把钱省着,多买点粮食就是指的这个意思啊。也难怪他买了几百斤粮食放家里囤积,父母会那么高兴。竟然只是因为他之前没太搞明白“粮票”的概念。

还有,仁义的大米和市里的大米之所以会比北斗贵,这是因为没有出粮票购买。他买的是现金米,自然就会比市价略高。

他这时已经回了公社,刚才这些信息也是王宏文给解释清楚的,当场把他给嘲笑了一番,也让他不用操心粮票的事情,因为粉条也是粮食,在外面私人是不能随便出售的,用粗粮票才能购买红薯,粉条也算是粗粮,甚至可以算细粮,在外面县、市通过卖粉条,就能换出很多粮票来。

这事王宏文还真以为他清楚,可惜方大军是现代人士,计算数据都是直接换算成“钱”,完全没把这些票据重视起来,如果不是他突发奇想,在水泥厂实行自制票据,还不知道要多久才能明白过来呢。

第82章 那年,二八大凤凰第3章 小镇风貌第307章 开业了第270章 魔鬼身材第320章 水库第226章 关系来往第105章 挖墙角第281章 来客云集第169章 一间房第202章 定心丸第234章 欲罢不能第340章 税收变化第148章 蜻蜓点水第370章 抵达第202章 定心丸第50章 耐火砖厂第261章 空手套白狼第158章 文艺青年第46章 县城一夜第284章 开席了第360章 四件套第147章 那年,第一次看电视第315章 逆袭第215章 推心置腹第100章 败家行为第218章 时尚潮流第107章 回到公社第354章 正当红第226章 关系来往第288章 落幕第135章 给孩童们加餐第81章 水泥厂第242章 皆大欢喜第103章 一个烟盒第329章 万亩山茶第89章 白菜价第9章 轰动第152章 销售第一波第319章 激进第136章 九牛一毛第54章 生活智慧第113章 热血演讲第99章 井县第253章 女学生们第208章 夜话第14章 鸟枪换炮第342章 年终第328章 致富曙光第235章 是夜,男孩成了男人第304章 苹果、苹果第184章 开诚布公第237章 王家姐妹的吃惊第144章 寻人第218章 时尚潮流第32章 冷酷手段第55章 朝九晚五第95章 三人行第157章 伙食费第48章 强悍的购买力第339章 标志性建筑第171章 照相机第173章 资金到手第18章 口干舌燥第142章 高调游街第347章 第一站第100章 败家行为第246章 床垫第279章 筹备工作第359章 大伤元气第198章 筹备工作第165章 水泥厂第116章 有条不紊第297章 冬至第200章 上课第192章 逛书店第81章 水泥厂第199章 隐藏的商机第289章 夜晚第355章 当爹了第280章 试投产第333章 破格提拔?第333章 破格提拔?第303章 大风起兮云飞扬第93章 相约第35章 喜报连连第296章 喜欢吃香蕉第257章 招聘会(下)第245章 缝纫和剪裁第201章 撸顺第306章 八连击第240章 能吃是福第90章 承包土地第65章 稻田里第3章 小镇风貌第138章 定计第161章 八十年代第58章 公积金第147章 那年,第一次看电视第56章 是高手啊第249章 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