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有那么些人(上)

在学宫众人外加道种叶笙歌同聚白鱼镇之后,镇子里一下子便有些热闹起来,外人不多的地儿就是这样,一旦看见外人,消息总是传得极快,要不了一阵,便已经传遍了小镇。

叶笙歌前几日去寻了镇子里的居民问了问,打听到李扶摇原本的住处之后,便搬进了这方小院子,虽然在镇上其他百姓来看,很是有些古怪,但终究没有谁出面说些什么。

那个原本住在此处的少年,本就是无父无母,没有兄弟姐妹,也没有朋友的孤魂野鬼,早年离家之后,已然是不知所踪,活着没有都很难说,谁还管他这破院子有没有人居住。

叶笙歌本来就是个凭借喜好做事的女子,修道是这样,行别的事情,也是如此,自然不在乎外人眼光,搬到这座院子里之后,叶笙歌也不像是普通百姓那般费力打扫,只是拿出许多符箓,像什么避尘符这一类的东西,将其悬挂在院子各处,要不了片刻,自然便洁净如新。

除此之外,还将鱼篓里的河鱼尽数取出,炖了好大一锅鱼汤。

鱼汤如同米汤一般鲜白,香气扑鼻,叶笙歌倒是并未表露出什么特殊的情绪,只是端着一大盆鱼汤坐在院子里吃着鱼肉。

自在不已。

普通人吃鱼肉喝鱼汤不会有太多人在意,可这一位毕竟是沉斜山的道种,也好似像是传说中的年轻一代第一人,就像一个普通人吃鱼肉,自然会引来许多人。

白鱼镇是个地处周国西南的偏僻小镇,往日里别说修士,就连江湖武夫都不见得能碰到,有谁能够看出叶笙歌的不凡?

因此现在看着叶笙歌吃鱼的就只有三个人。

一个穿着大红袈裟的年轻和尚,一个身材不算修长的少女,一个背着书箱的少年。

这恰巧来看,三个人的身份还都不低。

穿着大红袈裟的年轻和尚是禅子,少女叫做顾缘,背着书箱的少年是宋沛。

除去宋沛,顾缘和禅子的名声早已经传出。

只是宋沛这位学宫掌教学生的身份,要是传出去,一样能够吸引到无数眼球。

要知道,苏夜被称为山上修士称为,若是观主梁亦在沧海之下还有敌手,首选便是这位号称学问天下第一的学宫掌教。

况且学宫贵为儒教门下执牛耳者,作为学宫掌教,苏夜的地位不必多说。

禅子看着里面早已经发现他们踪迹,却是不管不顾的白裙女子,平静道:“叶施主道心坚定,怪不得能走这般快,这般年纪便是朝暮,恐怕翻遍三教历史,也不多。”

顾缘扯了扯嘴角,对于这位道种,她是第一次相见,并未一见面便因为同时女子而生出什么寻常女子都会生出的心思,山河这边的几个年轻人当中,叶笙歌出了名的道心纯粹,修道亦是不强求,并非如同外人所说有那般痴,有了现如今这个境界,大抵要是真痴还没那么容易便走在了众人之前。

至于顾缘,作为学宫的读书种子,年纪比起来禅子也好,还是叶笙歌也好,亦或是别的什么出彩年轻人也好,都要小一些,因此当她开始修行的时候,虽说已经有叶笙歌走在众人身前,但并未给顾缘施加多大压力,顾缘仅仅是知道叶笙歌是沉斜山道种而已,除此之外,并未太多在意。

直到现在,也不曾对叶笙歌生出过什么心思。

倒是宋沛,这个家伙自从走进学宫之后,便一直打听大大小小的消息,关于这位道种的消息,早已经知道不少,可知道与亲眼所见,也不是一回事。

“她就是叶笙歌,言先生说她已经朝暮境了?”

这是言余的猜想,其实也是整个山河,无数修士的猜想。

之所以是猜想,是因为叶笙歌在最近这几年,并出过手,谁也不知道她到底是什么境界,即便是朝暮,也没有证实,没有证实的事情,只能叫做猜想。

禅子不知道想起了什么,脸上出现笑意。

顾缘还是扯着嘴角,但是没忘给了宋沛一巴掌。

拍在他的脑袋上,声音有些响亮。

宋沛上山之后,最为亲近的人是师姐顾缘,顾缘动手打他,他自然不会生气。

只是现在也有些委屈的看了顾缘一眼,他心里想着自己并未做错什么事情,为何师姐要出手?

顾缘心情有些烦躁,嘟囔道:“道种也没啥了不起的,我有朋友是剑仙。”

宋沛之前在酒楼便听过师姐说过一次,觉得很有些不开心,但现在师姐又开口提及,他还是低声提醒道:“未来的。”

顾缘转过头看了宋沛一眼,顺手又给了他一巴掌。

宋沛再不开口,就是欲哭无泪。

这顺着师姐说话也不行?

在这个还算是懵懂的少年心里,自己师姐就是那个在他心间摇曳的女子,那般美好。

哪怕是出手打他的时候。

顾缘转头看向禅子,轻声问道:“不是吧?”

这是询问,也是希冀,她对叶笙歌没有什么想法,但很想她走慢一些,这样另外的那个家伙才能追上来嘛。

顾缘从未认为自己是喜欢李扶摇的,但却真真的希望自己的这个朋友,就在她眼前一点一点成为剑仙。

那样该是一件多好的事情?

禅子笑了,“要想知道是不是,有一个办法。”

顾缘问道:“什么办法?”

禅子走过几步,从院墙这边来到门前,轻声笑道:“问一问便好了。”

是啊,世间有很多事情,去猜测有什么用,还不如张口问一问,问一问便好了,这是最简单直接的方法,一点都不曲折,虽然不一定能够得到答案,但几乎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难不成问问,对方便要把你杀了?

不可能的。

所以禅子敲了敲门。

……

……

白鱼镇今日下了一场春雨,实际上下雨这种事很是普遍。

当细如发丝的雨丝落在那条小河里的时候,便将河面勾勒出一幅极好的画来。

言余站在某颗柳树下,看着河面,然后笑道:“当年第一次遇见他的时候,也是一个雨天,不过当年却是在秋雨里,现在是春雨,虽说都是雨,但不太相同。”

黄近撑着油纸伞,心神安宁,自从离家之后,他便一直带着这把油纸伞,寸步不离身。

可几乎都没有怎么撑开挡雨过。

这油纸伞是普通的油纸伞,用得多了,自然便会出很多问题。

最大的问题无非就是不能遮雨,那到时候换一把便是。

说的轻巧,可那是黄近不能接受的结果。

他知道言余嘴里说的是谁,那个他见过的家伙,当初还拿了他的柴刀。

只是当初要不是他们,他可能真的会死在某座宅子里。

言余说道:“妖土那边传来消息,有个年轻剑士大闹青天城,把好几个在妖土都有些名头的年轻人都给揍了一顿,朝青秋亲自为其保驾护航,而很巧的是,那个年轻人有个名字,叫做李扶摇。”

黄近在学宫里翻了很多书,知道了大部分修士应该知道的事情,自然知道青天城便是那位青天君的疆域,也知道原来之前见过的那个青衣女子,就是青天君的女儿。

现在更知道了,那个拿起柴刀的年轻人,现在已经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剑士。

当年那家伙连剑都没有。

黄近说道:“言先生知道,他是我的朋友。”

言余苦笑道:“我还知道顾缘也是他的朋友,不仅如此,我还知道,周师叔看他也觉得不错。”

黄近不是蠢人,所以三言两语便已经知道了不少事情。

黄近失望的说道:“我原本以为,咱们不会做出这种行径,不说是因为学宫的地位,光是那些堆在藏书阁的圣人之言,读来便总该得到什么。”

言余没有说话。

黄近叹了口气,“我很失望。”

这世间有很多事情,也有很多人能够表示失望,有些人的失望,会引来很严重的后果,但是像是黄近这样的人,他的失望,似乎没有人会在意。

言余说道:“学宫自然不会出手。”

黄近皱眉道:“这便更加无耻了。”

言余忽然笑了,“有些事情,咱们只能知道,不能做些什么。”

境界太低,连发言权都没有,更别说左右局势。

黄近认真的说道:“为何你们要他死?”

这是个很直白的问题,别说言余不能照实回答,就连其他人,也都不能照实回答,哪怕这件事,很多人都清楚真相。

这本来就是个虚假的世间。

黄近说道:“这个世道不太好。”

言余点头,“是的。”

……

……

无数人都发出过诸如世道不太好这一类的感叹,当然,这些人里,各行各业都有,因为什么也五花八门,有的或许是觉得猪肉在涨价,于是觉得世道不好,有的或是觉得这个天气不太好,便觉得世道不好……

觉得世道不好的人有很多,但是最为让人不可忽视的谈话,一定是朝青秋和青天君那一场。

当时在北海,朝青秋说世道不好。

那时候听见这句话的,只有青天君。

现在朝青秋对着某人,也在说这句话。

这次他的对面,坐着的却是个读书人。

能够有资格坐在朝青秋对面的,向来只有很少的人。

可这一位读书人也有资格,因为他是一位圣人。

说是圣人,其实可以分为两种说法,朝青秋不认为自己是剑仙,因为这个仙字,得超脱人间才能说得上,那自然他也不认为那些高坐云端的圣人是圣人。

因为他们在朝青秋看来,不过是境界越高,便越不像是人的家伙。

可总有例外。

比如眼前这一位读书人。

他的名字早已经无人敢叫。

人间百姓也好,山上修士也罢,见了他,都是要喊一声张圣的。

但朝青秋知道他的名字,他叫张无墨。

这个名字是他自己取的。

他说自己的书读得还不多,肚子里肯定没有墨水,因此便给自己取名张无墨,但实际上他都已经成为沧海了,要说真没有学问,也是假的。

山河里十二位圣人,儒教四位,道教六位,佛教两位。

都说不上朝青秋的朋友,但有资格能让朝青秋心平气和坐下来的,只有眼前这一位。

因为这一位当真是成为沧海之前也好,成为沧海之后也好,都不曾做过什么恶事。

甚至于在成为登楼境修士的那些年里,这位儒教大修士甚至在乡野之间给稚童授课,平日里还替百姓插秧。

而且他过这种生活,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整整一百年。

然后之后的某一天,他便好似忽然开窍,便在那个山村里成为了一位圣人。

一切都那么平淡,这是世间第一位破境之时,全无半点波澜,也无半个旁人知晓的沧海修士。

更为让人费解的时候,当他成为沧海之后,竟然也不曾让世人知晓,而是又在那个山村待了整整二十年,若不是某日诛杀了一位登楼邪修,只怕还不曾暴露身份。

最后学宫将其木像请入,这位儒教圣人才去了云端。

这些年不见其踪影。

可谁知道,这位圣人其实也时常走进人间,在各大宗门的藏书阁里,都有他的身影。

他或是这宗门的守楼人,又是另外一宗门掌管藏书阁的长老。

只是他从未与任何人对坐长谈过。

除去朝青秋。

这位三教不容的剑仙,竟然是这位儒教圣人唯一的一位朋友。

虽然朝青秋不这样认为。

就像是青天君把朝青秋当作他半个朋友一样。

张圣面容普通,气态更是普通,要是不知道他的身份,一定是和圣人搭不起边。

无论谁来看,都不会认为他会是十二位圣人之一。

朝青秋看着他,说道:“这个世道不好。”

张圣点点头,并不反驳。

朝青秋又说道:“你怎么能够坐视不理?”

张圣想了想,有些无奈的说道:“因为我也改变不了,加上你也不行,要是有个五六个你,这才差不多,只是流血会流很多,我也不赞成这样的方法。”

第七百四十三章 我来吧第七百八十七章 南风亦不知第六百六十章 回礼第八百一十七章 可不可以第一百七十二章 这个局总得要人来破(上)第一百七十七章 有些重逢会有的第七百章 各有想法的人们第五百七十一章 恰如小雪故人归第五百二十二章 我离开的理由第两百一十四章 延陵皇帝的想法第八百五十章 苏夜这个人第六百三十四章 秋尽遇风雪,谁言人自还第三百七十九章 那个是我喜欢的姑娘第十五章遍插茱萸少一人第六百六十三章 我来捶个人第五百七十一章 恰如小雪故人归第五百零三章 一剑是一剑第一百三十章白枝第六百七十三章 天地之间第一条龙第八百五十六章 远来是客第三百三十六章 那个要嫁出去的姑娘第五章在河边骂剑取剑的中年男人第四百二十一章 棋盘很多个第六百一十章 灯火下相杀(上)第三百五十五章 符里的鬼第七百九十二章 人间事不新鲜第六百八十五章 温姑娘第七百三十六章 好像做错了些事情第五百九十二章 一人事,山上大事(二)第五百八十五章 人间舍不得第八百六十四章 天外的礼物第六百四十四章 佛下有僧第一百三十六章 两条路第五百一十二章 此生最后一剑第六百五十五章 山上大事,问过我第四百零八章 白茶有事求(下)第四百四十七章他们的故事(三)第一百八十九章 同境而已第四百一十八章 我能为你们做的事第五百七十八章 天外有什么?第两百九十七章 行走江湖第六百八十一章 人间多事,且入云第七百九十章 十来年第六百七十二章 这个世界的过往第八百四十八章 天上多了道口子第四百七十七章 星光之下的人间有朝青秋第五百五十一章 登台唱戏的第五百六十一章 两个故事第两百九十九章 当年楚地有白楼第四百三十八章 洛阳城的雪(二)第三百二十章 御剑法门第一百零七章无剑不可平第一百七十一章 不愿就此死去的第二个人第七百零五章 谁曾见她笑第四百三十三章 朝青秋的剑(三)第两百二十章 夜来杀人第四十四章陋巷小院读书人第六百九十九章 春风上危楼第五百五十七章 他别了人间,有人来了人间第两百七十七章 应是故人第两百零二章 好久不见第二十一章两者之间第五百八十三章 叶笙歌是谁第七百零三章 人间不同,风光好第三百二十三章 登山理由千万种第五百三十一章 我不高兴第七百五十章 日月不见,人间多事第八百四十章 来了一只麻雀第一百八十二章 住在洛阳城里的叶笙歌第五百九十三章 一人事,山上大事(三)第七百八十四章 我们的故事第八百四十三章 朕不许第八百三十七章 远在天边第二十五章迂腐第七百五十一章 有很多事情都是改变不了的第六百八十二章 入云之后众生小第一百五十九章 皇城夜幕里第六百九十五章 写信入云去第四十一章神鼎四年春第八百七十七章 哥哥第九十四章剑山脚下绿水湖第八十三章结伴而行第一百四十章 道理在书外(二)第五百七十三章 楚王殿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怕个屁第三百四十九章 人往死处走第一百三十四章 高到天际的王柏第两百零六章 掌教和三公(上)第九百零六章 千万片柳叶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红灯笼第七百七十五章 天上之战,地上之战(二)第一百七十五章 那个喜欢的姑娘第五百八十章 仙剑和老友第一百九十五章 洛阳城的难受第三百三十九章 问白茶(二)第六百一十章 灯火下相杀(上)第两百四十九章 世间最凌厉的那柄剑第四百二十二章 那些各有千秋的剑第四百七十章 要争,谁又能争得过第六百二十章 雪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