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双刃剑

翌日,上午辰时。

赵骏就给两浙路转运使杜杞写了封回信。

信的内容其实不多,除了一些叮嘱和吩咐以外,最后面就只有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先礼后兵。

“把这份回执公文交给杜杞。”

信写完之后,赵骏看了一遍,然后召来政制院值班的官吏,吩咐道:“让进奏院那边快些。”

“是。”

吏员把信拿走。

旁边晏殊探过头道:“汉龙,上任转运使王雍刚病逝,杜杞才接任就把这么难的任务交给他,行不行啊。”

他在一旁瞅着赵骏写信,内容都看清楚了。

“就怕这事万一没处理好,闹成全国性大事件就麻烦了。”

本来政制院回执公文都是要其他宰相过目的,路部级以上的事情处理至少得五个宰相以上看了签字才行,州级需要两个宰相商议,只有县以下,宰相才能独立做主。

就是该好奇也好奇,想看看赵骏又做了哪些布置,有什么用意之类。

“我的意思很简单,朝廷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所以算是给他们一个协商的空间,让杜杞自己把握。如果拖得太久,最后朝廷还是能够出面,抓人抄家,不会闹得全国发生动乱。”

谁让他们年轻呢?

常值班的赵骏需要过问大事,其余基本上都六七十岁了,身子骨也不是很好,最近两年老登们生了不少病。

王曾连忙说道:“你先把事情说清楚。”

不过晏殊和赵骏关系好,位置也离得近,所以赵骏自己写政令的时候,晏殊经常偷看。

这样政制院监督中央各部,在宰相们的监督下,各部又只好监督下面的各个部门,如此层层传递,才能持续落实维持数年的考成法。

毕竟皇权特许。

但吕夷简不依不饶道:“到底什么协商空间,这事你必须在会议上说明白。”

赵骏也习惯晏殊偷看,笑着说道:“这任务说难难,说不难也不难,就要看个人魄力。要是杜杞没那魄力,我要他做什么?两浙路也该换人了。”

赵骏翻了个白眼,怎么这帮人老盯着自己干嘛。

之前是两浙路上的公文,他们原本是想直接镇压,但赵骏却又想放任他们。

“那倒不至于,我还没那么丧心病狂到要把全国的地主都杀了。”

至于为什么一直是他们五个人。

倒不是为了打小报告之类,而是单纯好奇。

可老登们也拿他没什么办法。

随着盛度病死,如今政制院宰相剩下十一个,目前在场的有赵骏、晏殊、吕夷简、王曾、张士逊、李迪。

这俩老登以前经常内斗,可自从赵骏一家独大之后,反倒除了偶尔互呛以外,倒是少有政见相左。

当下众人就起身,此时政制院只有六位宰相值班,其余人或巡视或外出办公去了。

众人坐不住了。

“别一惊一乍的。”

君不见赵祯都被赵骏以“你一个皇帝懂个锤子治理国家为由”,天天窝在崇政殿当摆设吗?

因此面对赵骏的蛮横,吕夷简王曾他们也不得不忍让。

“行吧。”

赵骏随口说了一句就想敷衍过去。

毕竟跟赵骏的很多政策比起来,他们提出来的政策那都算是保守的,不值一提。

赵骏挠挠头,其实这事本来是打算年底说的,但既然遇上了,就正好做个铺垫,他站起身道:“那就临时开个会。”

所以有的时候经常是赵骏干纲独断,一些大事就直接个人拍板,比以前的吕夷简还过分。

而宋绶、蔡齐、范仲淹、蒋堂、贾昌朝五人则每天上午需要去各部门督查,以彰显政制院对于落实考成法监督的重要意义。

吕夷简瞥了他一眼道:“全国性骚乱,这事闹得有多大你心里不清楚?”

周围正在办公的几个宰相抬起头,吕夷简问道:“怎么,光处理两浙的地主还不够,又想闹到全国?”

他们还以为赵骏是要杀鸡儆猴,拿两浙路的一些地主做个榜样。

晏殊摇摇头。

“对啊,既然能早点按下去,又何必放任不管呢?”

全国性骚乱?

众人顿时手中的毛笔顿住,批阅劄子都停了下来。

王曾附和了一句。

赵骏摇摇头:“这事还是得看杜杞的能力,如果拖得太久,才会引发全国性骚乱。”

反正赵骏这么多年政务早就熟稔,并且主导的改革大事也没有出过什么差子,大家也都已经习惯了。

可没想到赵骏似乎在下一盘大棋啊。

这也是防止宰相滥用职权,私自调动各部门,从而引发国家性质的变动。

但赵骏是个例外,他可以不经过其他宰相直接以知院身份强制下达执行命令,从路部级到州府级乃至县镇级,甚至很多重要公文必须要有他签字才行。

不像范仲淹等人,年龄在五六十岁之间,还算是年富力强,他们不去谁去?

所以眼下确实不能凑齐整个政制院会议。

不过在场都是德高望重的老师傅,除了晏殊以外,基本上都是之前的平章军国事的宰相出身。

宋绶蔡齐等人之前最多也就是参知政事的副相,因此他们还是能够确定大事。

众人进会议室落座。

才刚坐下,王曾就开口说道:“说说吧,到底怎么回事。”

“我打算让杜杞软处理。”

赵骏说道。

“软处理?”

“嗯。”

“怎么个处理法?”

“协商,不管他们喊了多少地主,事情闹得怎么样,都先协商为主。”

“具体内容呢?”

“很简单,只要他们答应朝廷下达的新政,老老实实纳粮,一切就都还好说。”

“要是不答应呢?”

“继续协商。”

“还是不答应呢?”

“加大协商力度。”

“那事情可就愈演愈烈了。”

“那就动刀了。”

“这不就是你要的结果吗?早点动手就行了,非得继续磨蹭干嘛?”

众人一下子没搞明白赵骏什么意思。

其实这些年来赵骏杀了蛮多人。

扫黑除恶,黑恶势力搞死了不少。

查处军队,将门勋贵搞死了不少。

搞死最少的就是官员了。也杀了至少得一千多人,流放了好几千。

再加上坐赃的从属,林林总总加起来,没有十万也有六七八万了。

所以现在赵骏又开始对地主动刀,众人倒是不意外。

地主的死活大家并不关心。

因为宋代的地主阶级跟明代不同。

明清时期,举人和进士都是免税的,导致很多百姓都会把田地放在他们名下,这个过程叫做“投献”。

所以明清的官员都应该是“是”吧地主,朝廷想收地主的税,那明清的官员怎么可能不反对?

宋朝就不一样,官员也都要纳税,从根本上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因此在这件事上,政制院其实没多大阻力。

毕竟他们以前就是这么干的。

只是大家没想明白。

既然要对地主下手,他们闹腾的时候出兵不就行了?

非得先跟他们协商?

这么拖下去,万一一传十十传百,整个浙江的地主都听说朝廷一下子变得这么好说话了,那还不翻天?

最重要的是浙江作为长江下游,运河重要枢纽,消息很快就会传到全国去。

如果不能第一时间雷霆手段镇压,杀鸡儆猴,这么搞下去,还真有可能造成全国性的骚乱。

所以大家也没弄明白。

既然赵骏是想放任事情先发展发展,那就放任就是了,官府先不搭理,等对方聚集到一定程度再出手就行。

又何必亲自下场去跟这些地主解释、商量、谈判呢?

如此朝廷的威严何在?

“你们不懂。”

赵骏摇摇头:“我并不是要对全国地主赶尽杀绝,而是最好希望良性引导,杀人其实是不得已的手段,下下策。”

“我当初为什么扫黑除恶杀得多?那是乱世要用重典,维护治安必须严打。”

他双手一摊,看着众人继续说道:“杀贪官污吏也是为了在民间树立起朝廷整顿吏治的决心和形象,同时为了让考成法顺利地实施下去。勋贵那边我不是一开始就想和他们好好商量吗?他们自己不上道,那能怪谁?”

众人一听,好像挺有道理。

他之前给过将门勋贵们机会,但对方一意孤行,那就怪不得朝廷动刀了。

只是吕夷简还是疑惑道:“你之前不是一直想解决土地兼并的事情吗?为什么现在又不想对地主赶尽杀绝呢?”

“因为确实需要一定的资本推动。”

赵骏坦然道:“大宋的体量不是带嘤,我们是目前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看似也是最富裕的国家,但又是最穷的国家,要想真正发展起来,光靠朝廷还不够。”

“又是最穷的国家?为何?”

众人纳闷。

“别看大宋富裕,可富并不在民间。最近几年也只是让百姓从生死边缘挣扎拉回到了贫困线上,饿不死,但却没有什么钱。”

赵骏说道:“大宋真正富裕的是大商人、大地主、大官员,跟百姓无关。不过大商人又往往和大官员绑定,很多官员家里就是巨贾,你们在座的应该都很清楚吧。”

众人眼观鼻鼻观心。

“资本都逐利,朝廷的钢铁厂、水泥厂、纺织厂办的风风火火,眼光毒辣的商人一眼能看出未来几十年它们的存在价值,已经有不少人想参与其中。”

赵骏继续说道:“但地主却有它的保守性质,很多地主根本不在乎商人多挣钱,他们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靠剥削农民赚钱,赚到了钱继续买地,继续剥削农民,无限循环,让自己名下拥有数不尽的土地。”

“因为在他们看来,经商有极大的风险。而土地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所以大地主对于工业革命一定是有抵触情绪,不愿意参与,也不希望把土地用于这方面,他们更愿意把钱埋进土里。”

赵骏沉声道:“这样下去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肯定是不利的,我们就必须把地主口袋里的钱和手里的地拿回来。最简单的办法其实就是大幅度降低粮价,直接冲击地主的根本利益,让地主持有的土地不仅持续贬值,还要亏损。”

“但那样做也会伤害到自耕农的利益,损害到朝廷的利益。所以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这么做。那其它方法呢?工业化后生产力再次提升,海上贸易,完全可以从交趾运输粮草回来,农业势必会有所下降。”

“可这样也会形成一个悖论,那就是如果不先用农业补贴工业,工业就不能发展。工业不能发展,那就不能用工业补贴农业。所以在工业化未实施之前,还是不能撼动地主的利益。”

“如此朝廷最希望的就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说动那些地主,让他们把自己的钱拿出来,投资一些利于国家建设的事业,促进工业的发展。不然即便是动刀动枪,把他们杀了,财产收为国有,依旧会少很多资本出现。”

“何况很多地主都是大宗族族长,如果把他们都处理了,族群部落就会面临分散。农业体系也有可能造成巨大的动荡,这对需要维护国家稳定的大宋朝廷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现在的赵骏也早就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只知道喷大宋的愣头青。

虽然大宋确实需要剪除国内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以此尽量削减地主的数量。

但这就并不意味着要把地主全部铲除。

原因有多方面。

首先是大地主财产丰厚,别看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可不动产加上存储的资金,很多名下拥有数万亩田地的大地主,不能说是富可敌国,那也能称得上家财万贯。

如果朝廷引导让他们把钱拿出来投资工业建设,显然要比直接杀了他们,杀鸡取卵要强得多。

其次是很多地主,特别是南方的地主往往都是一个大宗族的族长、官员近亲家属或者庞大族群的话事人。

他们的权力往往能够决定一个族群成员的生死,宗族虽然是糟粕,可很多事情也不能全看一面。至少在生产力上,宗族还是有凝聚力。经常农具共用,互相帮扶,提高农业发展。

要是一次性全都打碎,让族群成员全部变成自耕农,那么不管是在凝聚力上还是个人主观能动性上都会差很多。

而且古代农民生产工具往往都比较缺乏,打散之后没有宗族帮衬给予,底层自耕农很难借到农具。

这一点我国建国初期是有过这方面的困扰,所以在吸取教训的情况下,赵骏并没有全盘否定大宗族的意思,只是慢慢化解,一步步过度到工业时代,让他们自然消亡。

如此一来,既能维持住了面前的局势,还能等以后生产力上来之后,就不用担心宗族这个阻碍社会进步的毒瘤依旧存在。

因此在面对地主的安置上,他主要有两点。

一点是希望地主顺从,乖乖让利,朝廷允许他们继续当大地主,只是利润要比以前少一些。

二是如果不接受利润减少,那朝廷也会帮助他们进行工业化建设,扶持他们兴办钢铁厂、水泥厂、纺纱厂、砖头厂。

这样双管齐下,保住了农业基本盘的同时,还能催动工业振兴,属于一举两得。

但若是这两点都不能接受的话。

那么就怪不得他了。

机会以后给过了,只能怪那些大地主们不珍惜。

“那为什么要拖这么久呢?”

吕夷简不解。

“因为这事本身就需要循序渐进,要向地主们解释,同时也要让他们看到效果。”

赵骏说道:“所以朝廷的手段就是能拖就拖,拖到明年,新政下达,各路商人都会涌入工业这块大蛋糕,要让地主们看到有人在抢夺,看到这一块的利润丰厚,他们就不会再犹豫,到时候全国性资本涌入进工业,整个工业体系的进程将大大加快。”

“难怪伱之前说拖下去会引发全国性骚乱,你是打算拖个一年半载啊。”

众人顿时醒悟过来。

如果只想放长线钓大鱼,其实推波助澜一下,几个月就行了。

到时候两浙路那边的地主消息传出去,见朝廷对他们的抗议没什么太大动作,很容易在几个月内引发两浙路不少地主的大规模抗议。

那样朝廷再忽然以雷霆之势,皇城司、地方厢军以及地方衙门一起动手,该杀头杀头,该流放流放。

一通操作下来,迅速像割韭菜一样,杀鸡儆猴震慑全国地主就完事了。

但赵骏显然是还想拖得更久一点,希望把全国的地主调动起来,让他们从土地当中脱身,把他们的财富投入到工业当中,加速工业化的进程。

不过这也是条走钢丝的路子,要是地主们不答应,继续闹大了,就真是全国性规模了。

虽然现在由于生产力提升,没有大规模饿殍遍地的情况,地主和百姓都没有太多造反的土壤,但那样下去显然对国家不利,对稳定发展不利。

所以这个办法是双刃剑,搞好了,能解决很多事情。要是搞差了,那全国上下就得死不少人。

是大建设还是大屠杀,基本上也就这一次了。

130.第130章 羊也有咬人的一天第361章 战略部署,夺回燕云170.第168章 景祐四年第57章 复明前最后一堂课,君臣篇第399章 迈入大一统王朝第478章 这个国家充满了希望第39章 怂赵不死,大宋永无出头之日第487章 遍地是龙旗145.第144章 不平静的一夜314.第310章 白话文运动第390章 不讲武德,一团乱麻第54章 官家离不开能臣第384章 你有反间计,我也有反间计第419章 树苗正在茁壮成长145.第144章 不平静的一夜第40章 要有远大眼界和格局第334章 将整个世界都甩在身后第347章 枭雄第335章 自此南北通渠第60章 上架感言第415章 宋日黑船事件第512章 国泰民安,太平昌盛171.第169章 恨大宋没有霍骠骑第514章 大阅兵,大宋百姓的军队213.第210章 元昊出征,老范洞悉315.第311章 汴梁的变化有多大?259.第255章 老子数到三!第392章 析津城破第349章 青塘城破195.第193章 人情世故,是张大网第29章 赵祯的果决第24章 赵光义是蠢猪第324章 巡视黄河第428章 西夏最后的绝唱第9章 遇事不决问赵骏(跪求推荐票!)第515章 大授衔241.第237章 近乎无解的阳谋第405章 铁甲舰建造成功,先告诉邻居122.第122章 我赵某是读春秋的!148.第147章 鬼樊楼覆灭第8章 老范,来整个活(跪求推荐票!)157.第156章 杀这点人够谁看的?第464章 该拿回西域了121.第121章 太祖的子孙当不了皇帝220.第217章 宋皇震惊,辽皇也震惊第370章 大宋该图穷匕见了第456章 将领请灭辽,幽燕世家归248.第244章 给新人来点大宋笑话的小震撼第505章 天命在宋第30章 赵骏的身份(求追读,求推荐票)第320章 赵骏只会更狠第457章 赵骏一走,开始动刀299.第295章 规矩要改一改了第98章 江大郎第81章 无忧洞第364章 追出二百里,令夏人不敢寇边第43章 朝堂里的一些小事第12章 赵祯是怂货(求推荐票)第96章 开封府再出阴计第375章 耶律宗真被偷了家第444章 工业建设与新的发明第450章 图谋幽燕世家240.第236章 大宋何惧一战!第66章 极限拉扯(第六更)第3章 大宋笑话267.第263章 先恢复,再谈发展第42章 大宋不能没有赵骏227.第224章 建立统一战线!287.第283章 平叛只需要坐标第1章 人在大宋,刚刚穿越第483章 少年中国说204.第201章 故里已经成为过去第71章 那是它们欠我们的第342章 用好手里的刀第477章 盛世大宋,初步掌握世界第397章 燕云回归,一朝气顺第17章 吕夷简栽跟头第443章 探讨诸多问题,地方发展方向第442章 盗匪遍地,该打扫卫生了第42章 大宋不能没有赵骏243.第239章 不甘心啊第508章 万国来朝(3)第349章 青塘城破第523章 仰天大笑出门去,宰相院里皆牛马第426章 此一去,西夏不复265.第261章 CPU技术已然大成!191.第189章 清官,贪官,庸官第376章 防守反击第335章 自此南北通渠227.第224章 建立统一战线!第446章 吃绝户,陈规陋习279.第275章 与将门利益交换第331章 大化学家赵祯第427章 目标西域,一朝雪耻第93章 解试175.第173章 大孙走了,看看电影第431章 西夏亡了,赵祯的快乐第65章 想通了(第五更)113.第113章 回不去了?第36章 驴车漂移的速度与学好数学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