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庆历十二年的新年刚过,到一月份,一轮轮新政如期而至。
朝廷通过各种方式,把政令下达。
而报纸则成为大部分普通百姓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
一月二十六日。
新年假期加天圣节假期加上元节假期才刚过去没多久,一连串的新政消息传出。
昨日,也就是二十五号早上朝会结束,政制院就把加盖了皇帝玉玺印,以及政制院签章的诏令,下达各处。
这样的新政自然不是说把所有内容写在一张纸里,然后发布出去就完事。
而是把对应的命令,专门下发到对应的部门。
比如说朝廷要对教育体系进行改革,那么就把关于这方面的内容下发到教育部,由教育部进行实际操刀执行。
政制院则会负责监督管理,催促他们尽快把政策落实下去。
事实上这样的小改动每年都会进行,比如司法改革。
刑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时时刻刻都要打补丁,防止犯罪嫌疑人找到漏洞。
唯有今年是大规模集中变动,可以说是一轮较大的全面革新。
几乎是二十五号早上朝会结束,政令下达之后,所有的相关部门都接到了改革执行稿和意见稿。
之所以分执行稿和意见稿,是因为有些已经定下,有些还要经过部门内部讨论研究。
但消息在中午就传播了出去,到第二天早上,二十六日的时候,大宋日报就整理了各方面相关消息,刊登在了最早的报纸头条上。
外城西大街,这里是南城最繁华的街市,因为临近南熏门,连接着城外城乡结合部,每天的人流量非常大。
此时的西大街早就变了模样,虽然整体建筑因还没有拆迁的缘故,保持着之前的样子。
然而画风却是大变。
以前西大街就是普通的古代街市,两侧二三层楼房,有酒楼、店铺、居民楼,各类招牌林立,下方外面有摊贩,人潮涌动。
现在则自行车的铃铛声穿梭,黄包车呼喝着跑动。
还有一根根电线杆竖起,电线从人们的头顶穿过,路灯立在了十字街口,充满了一种古今交汇的怪异感。
这种感觉在城外还真体现不出来。
因为城外已经是高楼大厦林立,自行车穿梭其间,甚至还有火车站、电报站、报刊亭等等。
街道也非常宽阔,马路整齐,为以后预留出了公交车道、汽车道路,与内城的街市仿佛是两个世界,有点像后世民国的上海。
而由于城里建筑物太狭窄,道路逼仄,很多设施跟不上,加上建筑物过于古香古色,反而更像是后世千禧年后,某个极为偏远的古镇古村或者横店宋朝影视城。
西大街最出名的就是茶摊遍地,由西向东横穿了整个汴梁,在南熏门里大街与西大街的十字口处,靠近蔡河龙津桥一带,更是绿茵遮天,参天大树下,遍地都是茶摊。
“诶,听说了吗?”
“怎么了?”
清早几个老茶客就坐在那聊了起来。
“朝廷昨天又有新政令了?”
“是吗?”
“那是,听说变动很大。”
“都有什么?”
“官场上,民间里,林林总总,都有。”
“那总该有个说头吧。”
“额我也就只知道我从兄那边说是要建新大学,你也知道我兄长在教育部公干。”
“就这点东西?不是说变动很大吗?”
“这不才出来嘛,我也只是听我兄弟提了一嘴,反正这次涉及得很广。”
“你就净骗我玩吧。”
早上人不少。
汴梁人喜欢喝早茶,真正意义上的早茶。
早上来一杯茶,再吃个早餐,然后该上班上班,该出工出工。
相比于不关心时政的百姓,汴梁人因为报纸的存在,或多或少就必须了解一些。
所以昨天各类政令下达之后,有消息灵通的人士,就早早地过来当谈资。
但可惜的是因为这次新政涉及的方面实在是太多,相关部门也只知道自己部门内部改动,根本不知道其它部门情况。
因而大家也就都是一知半解。
就在茶摊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的时候,随着“叮铃铃”的声音响起来,很多人的目光都看了过去。
那并不是自行车铃铛声音,而是报童铃铛声音,他们一边挥舞着手中的报纸,一边摇动手里的小叮当,吸引路人关注。
等大家都看过来后,他们才喊道:“卖报卖报,大宋日报,特大新闻,政制院昨日一次性下达一百三十九项改动,包含三十多个部门,涉及各个方面!”
“哟,还真有大变动了。”
“快买来瞧瞧。”
“来,给我一份。”
“我也要一份。”
当即茶客们纷纷要起了报纸。
虽说现在汴梁人口剧增,但实际上汴梁日报的销量增长速度却日益艰难。
原因在于外来人口大量都是务工人员,只有极少数是来汴梁的商人,缺乏大规模扫盲运动的情况下,识字的人就这么些。
也就是不管你汴梁人口是一百万还是三百万,实际上报纸受众却没有增加多少,市场没有太大变化。
可十多年下来,汴梁的公营和私营报社却如雨后春笋一样爆发性增长。
如果不是大宋日报最早为汴梁旬报,十天一期抢先占据了市场,并且迅速向周围县扩张,恐怕早就被卷得销量大跌了。
毕竟大宋日报官营的色彩导致政治氛围太隆重,话题自然也就是过于庄重,多是官腔报道。
而私营报纸就不一样了,为了抢占头条,各种花边新闻层出不穷。
甚至还有小报记者爬那些达官贵人的墙头,前段时间吏部尚书陈执中因为鞭打家中女仆迎儿被报道出来,一时间引起轩然大波。
陈执中勃然大怒想要用权势把事情压下去,并且治那个小报报社的罪。
可御史台和谏台立即穷追猛打,对他发起调查。
结果御史台确定女仆迎儿的确遭到了陈执中的殴打,弹劾到了政制院,被政制院下令免职。
这件事情就让那些小报社一举成名。
特别是在大宋这样民间娱乐风气比较重的时代,达官贵人的花边新闻最受民间欢迎,导致大宋日报的市场份额一再下降。
现在这次新政,也算是给大宋日报打了一次漂亮的翻身仗,全汴梁的百姓都想知道朝廷又有什么新变化。
“改革春风不能停,只有时时刻刻保持变化,大宋才能时时刻刻保持健康活力与发展。”
“知院这是在定调子呢,看来这次革新的力度确实很大啊。”
几名率先买了报纸的茶客拿到报纸后,率先看到的头版版面第一页,就是赵骏写的文章。
在以前赵骏也常常拿大宋日报作为舆论宣传的高地,在范仲淹几次推行新政,甚至在夏竦去江南屠杀地主的时候,都写文章阐述。
内容就是告诉大家朝廷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做对朝廷和黎民百姓又有什么好处等等。
通过这样简单易懂的道路,明明白白告诉大家,以此换取百姓的支持,换取在舆论场上的胜利,从而为改革者站台和背书。
“增加官员任期?这些当官的就舒服了,以前只做三年,现在能做五年,甚至还能多做一届呢。”
“诶,早知道当初读书考进士去了,还经什么商,还是当官的好。”
“呵呵,别以为我不知道,伯考当年不是拿鞭子抽着你让你读书,结果你就是读不出来。”
“都是几十年的朋友,别揭短啊。”
几个五十来岁的老茶客互相打趣,现在汴梁也就只有他们这样有钱又闲的人才明天关心时政。
“这不是对咱们也有好消息吗?允许地方上政策自主,可以给予一定税务优待,以此吸引外地投资,加强本地经济交融。”
“哟,好事啊。朝廷开放各地矿产,如果某地发现矿产,当地官府可以举行扑卖,价高者得其中部分作价股。”
“那岂不是说咱们这些商人,也可以购置矿山,自行开矿了?这可是个好买卖,现在能赚大钱呢。”
“还有这里,改变征兵方式,由强征制度,改成募兵制度,不再允许罪犯、泼皮、有前科者进入军队,并且拟开设军校,拟增加军衔,推广基层军队识字教育。”
“募兵制?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以后谁还当兵啊?”
“我看朝廷这是要对军队再次进行改变,这步棋下得不好,军队那是什么地方?龙潭虎穴啊,谁想去啊,何况那些当兵的以前”
“算了,看下一条吧。”
很多人看报纸上见到军事上的改变,都摇摇头觉得朝廷下了一步臭棋。
宋朝百姓歧视军人已经到了骨子里,政制院想提高军人地位,加强军队素质教育这个想法百姓可能不懂,但即便懂了,他们也不会认为是个什么好主意。
五代十国的后遗症实在是太大,大到世人根本不想当兵,免得被人唾弃一声“贼配军”,因而大多数人都觉得只是无稽之谈而已。
唯有少数人注意到了“军校”“军衔”之类的关键词,在考虑或许军队以后也是除读书以外的重要上升通道。
“这又有好东西啊。”
“什么?”
“老李,刚才你不是说后悔没考上进士吗?你儿子也没那能耐,我觉得伱孙子可以了。”
“怎么个意思?”
“看这里,报纸上说朝廷又要开设很多大学,一旦毕业之后,选择报考,朝廷甚至择优录取,可以授予同进士出身,如果成绩优异通过特科,直接授予第三甲进士出身。”
“授予进士出身?真的假的,你确定没看错?不是赐同进士出身?”
“真的你自己看。”
“皇天在上,这可是进士出身,不是以前贤良方正,直言极谏、明于教化、茂明于体、详明吏理、识洞韬略、军谋宏远等特科。”
众人为这次朝廷的改动震惊不已。
这就意味着以后进士科就不再是唯一,而是有其它方法可以成为进士。
要知道在古代,虽然有其它科目,甚至在唐代科举面向整个社会,科目多达一百多个,但含金量最高的始终是进士科。
其余科往往都是给个八九品小官,上限能做到从五品知州就已经是极限,几乎不可能成为高级大员。
而这次朝廷又开设不少大学,优秀者授予进士。
虽然只是第三甲进士,不是一甲进士及第文林郎,也不是二甲进士及第从事郎,可也比四甲同进士和五甲赐同进士强太多。
至少在做官的上限上,进士出身已经能够成为高级大员,甚至运气好一点,如果才干确实超群,受到大佬的赏识,未来也不乏能执掌一级部门乃至进政制院。
所以这次改动显然是对于那些每年只能挤几十个,最多百来个进士名额的广大学子来说,绝对是一个天大的福音。
即便这方面的名额肯定同样不会太多,但也比科举这数十万人内卷强。
事实上这一次赵骏的大改很多都是颠覆性的,而且在很多方面都有这样的措施,比如官场、经济、军事、农业、教育、商业、工业、司法等等,改革措施有139项。
这还只是第一批次,因为有些改革适合眼下放出来,有些则需要进行试点看效果,不能说一拍脑袋觉得行就马上变,还需要时间进行验证。
因而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赵骏估计在未来三年之内,朝廷将会进行多达300余项改革,涉及的部门达40多个。
而大宋目前一二三级部门机构为52个。
也就是说,大宋现有的大部分部门基本上都要进行变动,涵盖得非常广。
没办法。
后世我国部级单位是26个。
但很多特殊部门不归属于其中,所以部级机构看起来少。
可在大宋几乎所有部门都归政制院直属管辖,并且一级重要职权单位实际才16个。
其余部门像自然资源部、交通部、进奏院、统计部、交子部、地质部、外交部、教育部、科技部、民政部、卫生部等属于二级机构。
之后又有政制院直属下辖的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都水监、流内铨、三班院、审官院、品院、火器局,创造局、制敕局、起居局、礼仪局等二十多个三级部门。
这还是三省、太常寺、宗正寺、光禄寺、卫尉寺、太仆寺、司农寺、太府寺、国信所、礼宾院、同文馆、都亭西驿、怀远驿等部门被裁撤或者合并。
否则直属于政制院的部门将更多。
不过机构虽然臃肿,却也在政制院的三层管理下井井有条,而在这次的改动当中,也对下属很多用处不大的部门再次裁撤与合并。
因此未来政制院将向着精简与效率方向继续靠拢。
而此次改革的主要重心就放在那些实权的一级单位身上,除此之外还有对民间风俗、宗教信仰等等方面的变动。
比如朝廷在去年举行了佛道交流大会,并且任命了佛教协会与道教协会的会长、副会长、理事等等。
积极推广佛教和道教,反对地方邪教与不良民俗,坚决打击各种非正统宗教活动之类。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以往的改动都只是政策上影响大家的生活。
这次则是实实在在朝廷在干预百姓的很多东西,包括信仰、观念、思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