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番外二,老了,蛋糕与接班人

大宋庆历二十八年九月,晏殊病逝。

正值晚秋,秋风萧瑟,汴梁大街小巷人流攒动,落叶纷飞。

开封城是最有韵味的古城,即便经历多次拆建,也没有摒弃绿化和城市环境保护。

汴河这些年工业化进程受到污染很严重。

但赵骏从庆历初时就进行多次治理,就算是到了今天也持续维护。

兴建污水厂,禁止工厂排污水进河渠中,以至于汴梁的运河清澈如许,两岸的杨柳和梧桐树随风轻摇。

楼房间满是林荫小道,一辆辆如甲壳虫般的黑色汽车隆隆行驶,电线杆顺两旁街道林立。

在宣德门南面宽阔的御街上,一支庞大的车队缓缓前行,南下向城外而去。

御街以前就是开封最宽的街,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长达十余里,宽二百步,也就是三百米。

如今重新修筑成了车道,缩短了距离,按照三步,也就是4.5米的宽度修建了十六条车道,两侧又加上宽39米的人行道广场,总计宽150米。

秋季梧桐树的叶子漫天飞舞,汽车车队上面的喇叭放着哀乐,最前头有骑马的仪仗队领路,整个队伍在秋风当中满是萧瑟和哀伤。

两侧十里长街无数百姓蜂拥而至,有的抹了抹眼泪挥手道别,有的目光哀伤充满思念,有的在风中大喊晏相一路走好。

晏殊的一生其实并不算伟岸光正。

因为他早期在刘太后与赵祯之间摇摆不定,再加上有给李宸妃撰写墓志,隐瞒了李宸妃是赵祯生母这件事,让赵祯非常不悦。

所以他墙头草的政治态度一度触怒过刘太后,也让赵祯不喜。

若非吕夷简,恐怕也回不到朝堂。

但不可否认的是,不管以前晏殊的政治立场和态度是什么,自从赵骏上位之后,他就一直默默地站在了赵骏身后,成为赵骏改革的得力助手。

晏殊不像范仲淹那样文能主持整个庆历新政的改革事宜,武能上战场退西夏辽国,然而他却是赵骏范仲淹一派不可或缺的最大助力。

有他在,不管任何改革细节都能做好,查漏补缺,下面的执行也有人帮忙看着,不至于出现上面的意思不能传达下去的情况。

更何论。

在赵骏眼睛失明的那段时间,晏殊成为他最大的精神倚仗。

“老哥,节哀。”

车队最中央的一辆车中,赵骏擦了擦眼泪,却还得安抚赵祯。

赵祯今年58岁了,历史上这个时候他已经死了五年,坟头草都三尺高。

但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心态上的不同,寿命也得到了增长。

然而闻知晏殊去世,还是非常伤心。

毕竟以前晏殊确实做过对不起他与他母亲的事情。

可为国操劳了那么多年,以前的那点不愉快早就随风而去,剩下的就只有相伴半生的感情。

现在赵祯已经不是不能轻易出宫的笼中雀鸟,宰相去世,他都会亲自送别。

“唉。”

赵祯长叹了一口气,摇摇头道:“他们一个一个地走了,朕心里只剩下满目悲凉。”

“还有我陪着老哥走到最后,我们还要看到一个更辉煌的大宋呢。”

赵骏强笑道。

“唉,相熟亲近的人一个个走了,朕难免心伤。”

赵祯叹息过后,已是泪如雨下。

最近几年,宋绶、蔡齐二人也相继去世。

当初的八人,三相三参,晏殊与范仲淹,如今就只剩下范仲淹了。

而且范仲淹这段时间身体也不是很好,不知道能活多久。

想也是。

毕竟到如今已经过去了三十二年。

范仲淹都已经79岁。

而他赵祯亦即将满60,马上就是耳顺之年,真不知道还能再活多久。

“想宇宙广阔,人间不免觉得渺小,或许死后还有另外一个世界,谁又知道呢?”

赵骏宽慰说道。

听到他的话,赵祯打开汽车车窗,目光看向浩瀚天空。

他在数理化之道穷极了半辈子,从二十多岁研究到如今,除了数学方面稍弱以外,化学和物理知识已经非常丰富。

甚至其中有不少知识点都并非靠笔记本当中获得,而是他经过多年钻研。

通过与科学院的协作,赵祯可以说以一己之力,将大宋的数理化方面的知识,提升到了二战前后的水平,里面多个知识点和公式都以他为名。

科学巨人的身份已经无出其右,到了如今晚年,虽不像牛顿那样开始钻研神学,却开始钻研天文,常叹宇宙之大,地球之渺小。

赵祯仰望着苍穹,眼中目光已满是迷离,不知道何时,原本晴朗的天空却飘来无数乌云,秋风萧瑟,人间变天。

车队最终到了汴梁火车南站停下。

晏殊遗言是想至宗族祖地葬下,死后回族人父母身边,因此死后遗体先在晏府停灵几日,供生前好友吊唁。

葬礼结束之后,将用火车运回江西抚州临川老家安葬,也算是落叶归根。

一行人从车上下来。

除了赵祯、赵骏等皇帝宰相以外,还有政制院宰相、参事以及各部尚书等文武大臣。

虽然晏殊的职位最高只是政制院同知,并非政制院知院,然而他从最早的户部尚书兼候补同知,又升任同知,再到如今参事。

可以说在政制院待了二三十多年,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受到他恩惠的人也数不尽数,来送他的人自然多如牛毛。

其中晏殊的家人也都下了车,他的几个儿子穿着孝袍,为首的是晏殊的次子晏承裕,因长子晏居厚早逝,因而现在晏家由他为长,抱着晏殊的遗像。

照相技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虽然还没有达到彩色照片的地步,却已经非常出众,不像最早时期那么模糊,上面晏殊的笑脸音容宛在。

“陛下。”

赵祯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家属面前。

晏家人丁兴旺,有十个儿子,而其中老七晏几道今年也三十岁,站在人群当中暗自神伤。

“晏相走了,尔等也要多努力,不可懈怠。”

赵祯勉励几句。

“谢陛下。”

“嗯。”

“早些让晏相落叶归根吧。”

赵骏用丝巾把泪水擦干,红着眼睛说道。

古代的防腐技术不差,何况化学院也多番研究,什么福尔马林之类的早就弄出来。

只是大部分防腐技术都要掏空内脏,令人不忍,因此现在只是拿冰块冰镇。

虽是秋季,温度并不高,但也要早点送回江西,免得尸身腐败。

“是。”

众人应下,随后有力士抬官,家属跟着进了车站。

大家在站门口看着他们进去,赵祯感叹道:“不知道朕何时会走。”

“官家还年轻,早着呢,要活到一百岁。”

赵骏强笑了一句。

他只比赵祯小4岁,今年都55岁了,终究也要感叹岁月不饶人。

也难怪古代有很多皇帝晚年会痴迷于炼丹长生。

站在这权力顶端,谁又希望死去呢?

“轰隆。”

似乎是在送晏殊。

天空乌云飘荡,明明是清晨,却又仿佛傍晚。

“走吧。”

赵祯叹了口气。

各文武百官回到车上,向来时的路而去。

由于是来参加晏殊送行仪式,大家都穿着黑色丧服,因此要先回家换衣服才能回朝,便各自离开。

赵骏回到家中,曹苗芯为他换衣裳,他一边系扣子一边叹道:“晏相一走,心里就空落落的,我无亲无故,他就像是我家中长辈。”

曹苗芯说道:“夫君怎么能说无亲无故呢,我与儿女们不是亲人吗?何况现在你也有了孙儿和外孙。”

“此亲非彼亲嘛。”

赵骏把身上的青色中山装整理好,坐在了木制沙发椅上,稍微休息一会儿准备去政制院。

曹苗芯把他的丧服拿出去,正在这个时候赵昙走了进来。

母子俩打了声招呼,曹苗芯拿着丧服离开,赵昙走到了赵骏身边坐下。

他今年也二十七岁了,前年娶了一个大学女同学为妻,去年生了个儿子,赵骏也荣升为爷爷。

“父亲,你哭了?”

赵昙敏锐地察觉到赵骏的眼眶有点红。

赵骏没有正面回答,只是问道:“这次你回来,工作怎么安排?”

赵昙17岁就以京畿路高考状元的成绩考上汴梁大学,并且攻读了硕士和博士,在攻读博士期间还抽空参加了科举,以一甲第四的成绩成为庆历二十六年进士。

目前大宋的教育体系已经逐步从儒家的四书五经当中转移到了数理化科学一道。

不过儒学毕竟根深蒂固,想要短时间内完全摒弃也不现实,因此三十多年下来,赵骏一直都是以科举和高考并行的方式进行。

而且科举当中也渐渐把儒学的权重降低,提高数理化的知识,眼下儒学差不多只占科举当中的30%,数学占20%,另外50%由物理、化学和生物组成。

跟后世的高考相比的话,就相当于750分的满分,语文占225分,数学150分,理综占375分。

基本上语文多出来的这75分就是后世英语的部分。

所以像那些重点大学出来的优秀学生考科举就非常简单,甚至已经可以把科举看作是大宋版本的国考,数理化水平较高的学生考中进士轻而易举。

本来以赵昙的成绩想拿状元都轻松,因为在高中时期,他的成绩就已经压过了陆游的爷爷陆佃,成为汴梁高中第一。

之后科举当中成绩也非常优秀,理科成绩比那年科举状元黄庭坚高了三分,按理来说应该是状元。

但赵骏却有意打压,只排到了第四,否则按赵祯的意思,必定钦定第一。

本来考中进士后就可以为官,赵骏又以他在读博期间就先不入仕,不过今年九月赵昙博士毕业了,现在就是分配工作的时候。

他说道:“陛下的意思是让我进政制院做办公厅秘书。”

“进政制院吗?”

赵骏微微皱眉,随后摇摇头道:“不行,你不够格啊。”

赵昙面露难色。

从小到大,父亲都没怎么教育过他,他都是靠着自己努力读书才有今天的成绩。

当初连状元都被父亲夺走,今天难道还要继续打压自己吗?

“昙儿,你是不是有些不高兴,认为爹在打压你?”

赵骏看到他的表情就知道他在想什么。

“孩儿不敢。”

赵昙低下头。

赵骏叹了口气道:“我的权力大得很,说句不好听的话,我大手一挥,全大宋的官员任谁都得掉乌纱帽,包括政制院的宰相。即便是陛下也不会忤逆我的意思,我在大宋就如同皇帝。可我真的想成为皇帝吗?不是的,我心里装的从来都不是权力,而是大宋千千万万的百姓。”

他看着赵昙说道:“我的儿子如果生来平庸,我不会给他任何特权,不会让他也拥有像我这样的权力。因为庸人如果掌权的话,那么对于国家,对于百姓来说就是灾难。”

“一人一家一乡一地乃至一路一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个国家的掌权者至关重要,如果不能有远见,那么这个国家就会衰败灭亡。”

“幸运的是我儿很聪明,学什么东西都快,而且考中了进士,走入了仕途,但正是这样,我才不能让你步子迈得太快。”

赵骏语重心长地对赵昙说道:“你才二十七岁,浮在上面不好。在政制院里做秘书,级别不高,但接触的都是最上面的东西,很容易让你觉得眼高于顶,看不到下面。做人要脚踏实地,不能做空中楼阁,所以我不同意你进政制院。”

一番话语,让赵昙明白了为什么父亲这些年的打压。

他问道:“那父亲是希望我?”

“下基层,去民间看看吧。本来你是一甲进士,正七品起步,放地方肯定是县令,但我不能让你起步就掌握一县大权,先从副手开始,做个县丞。”

赵骏说道:“去了解百姓心中的想法,去人民之中找到你自己的答案。改个姓,不要打着我的名义,在官场上遇到困难不要怕,用你的聪明才智去解决。遇到腐败份子也不要担心,收集好证据与你的敌人斗争到底。你下去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去解决百姓的困难,怎么带领百姓致富,带领百姓脱贫,等你能治理好一县了,也就能慢慢领悟一点如何治理好一个国家了。”

“是,孩儿明白了。”

赵昙点点头。

他作为一甲进士出身,按照惯例起步就是正七品。

而正七品放在一地至少也是县令。

显然父亲的意思他已经明白,留在中央肯定升官很快,在政制院办公厅做秘书,接触的都是宰相,被提拔是必然的事情。

但父亲却不希望这样,因为那是揠苗助长,唯有真正深入基层,进入民间,才能一步步成长。

“王相公来了。”

就在这个时候,曹苗芯在门口喊了一句。

赵骏说道:“让他进来吧。”

“父亲,那我先走了。”

赵昙起身。

“嗯。”

赵骏点点头。

看着儿子离去的背影,赵骏长叹了口气。

若是有可能的话,他真希望自己的儿子平庸一些。

因为平庸的儿子,他只需要管好儿子的教养,不至于纨绔足矣。

偏偏自己的儿子非常聪明,成绩优异又考中进士步入仕途。

到时候即便是自己不亲自提拔,也还是有无数人找理由给他升官。

万一自己死后,儿子掌权。

这儿子是个合适的接班人还好,就怕将来有权就克制不了自己的本心,开始胡作非为。

那对于国家来说,就是灾难了。

“知院。”

王安石走了进来。

他是前年,也就是公元1066年与李孝基一同入院,目前是政制院年龄最小的宰相,才47岁,也是赵骏中意的接班人选之一。

“介甫来了?”

赵骏说道:“坐下吧。”

“谢知院。”

王安石坐到了旁边沙发上,然后说道:“刚才看云舒出去了,我记得他今年毕业,工作怎么样?”

云舒是赵昙的字,并且王安石还是赵昙的老师之一。

因为王安石之前还兼任汴梁大学的国学教授,所以两个人的关系还是很亲密。

“刚才就在说这件事呢。”

赵骏叹道:“官家是希望昙儿去政制院工作,这一步登天怎么行呢,还是得从基层做起啊。”

“嗯,这样也好。”

王安石点点头。

如今政制院宰相全都是基层上来。

哪怕是赵骏也是多次深入民间基层,一去就是好几年的时间,前往全国各地调研工作。

不深入民间,又怎么能治理好整个国家呢?

“介甫,今天过来是有什么事吗?马上要回院里了,有什么事不能去院里说?”

赵骏不想在儿子的事情上多说什么,就转移话题询问。

王安石把手中的一些文件拿出来说道:“是我想到关于全面取消农业税,并且对农业进行补贴的改革,还有几条对一些轻工业和能源的补贴,对汽车制造业的提高税率。如果能够在知院这儿通过的话,我就拿到政制院常例会议上说。”

“为什么会有这些想法呢?”

赵骏接过这些文件扫视了一眼,里面内容倒是很丰富,不过他也没那么多时间看。

王安石说道:“现在我们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已经非常先进,农业是根本,再收税的话,恐怕就没有人种粮食了。上个月听农业部的人汇报,今年估计又有不少荒地出现,这无疑会让农业雪上加霜,就算是我们大量开设农学院,积极研发很多高产农作物,可如果农民不种地的话,那粮食又从何而来呢?”

“嗯,这确实是要解决的问题。”

赵骏点点头。

随着工业化进程,进厂打工的收入远比务农高,就会造成大量农民弃田进城打工。

以前人人要的农田反而无人问津,全国各地都出现荒地,这无疑动摇的是饭碗的根本,所以对农业进行补贴是必然的事情。

“轻工业和能源是目前维持财政的主要途径,大多数工人参与的也多是轻工业,并且这些东西都有利于出口,提高国民收入,维持这方面稳定是必然的事情。”

王安石迟疑道:“至于汽车制造业,我必须承认这是未来的趋势,但至少现阶段也就我们大宋内部能够承接得住。在全世界还处于农耕、游牧以及渔猎文明的时代,搞汽车可不是什么有前途的事情,所以就让汽车制造业发展得再慢一点,维持住轻工业这个基本盘,毕竟全世界的人要吃饭、要穿衣服,需要皮革和家具,也需要读书识字,外贸出口方面,日用品比汽车更畅销。”

这是实话,也是目前大宋要面临的问题。

大宋进行工业革命也已经差不多30年,整体水平也基本达到了后世二战时期的水平,火车汽车轮船等等都已经存在。

他们甚至还在中东购置了大量油田开采,已经进入了电气化时代,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范畴。

然而他们是一路跑步进入先进社会了,全球却是被他们拉下了。 щщщ •ⓣⓣⓚⓐⓝ •¢ 〇

很多聪明的国家已经在承接大宋的落后技术,比如炼钢技术和蒸汽技术,可目前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国家没有一个,只有一些有实力的大国正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过程当中。

人家还在玩蒸汽机的阶段,你往人家那卖汽车那就属于是把梳子卖给和尚,把眼镜卖给瞎子,除了一些权贵可能瞧稀奇购置几台以外,基本不可能普及。

所以王安石认为大宋应该还是维持住轻工业制造,主要发展方向以日用品为主,将日用品卖给国外,换取大量的矿产原材料。

等到世界各国慢慢步入工业时代,有能力进口汽车的时候,再大力发展汽车制造业。

“嗯,我们的发展速度确实太快了,以至于全世界都断档式的领先,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追上我们的脚步,先进的工业品反而卖不出去。”

赵骏点点头,然后说道:“但这并不是我们自己阻碍我们进步的理由,这轻工业要积极发展,重工业也不能落下。汽车制造业即便只有我们自己能吃下,那也得前进,可不能打压。”

“可是知院。”

王安石为难道:“如果放任汽车产能壮大,我们就得继续花大量的钱修公路,海量的财政投入怕是让国库吃不消。”

“我知道你的担忧,现在要花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这国家就像是一个半大小子,每天都要吃喝拉撒,再加一个吞金兽,你担心国库见底,财政赤字是吧。”

赵骏笑了笑道。

“是的。”

王安石道:“我觉得饭要一口一口吃,步子迈太大不行,还是稳固好基础,等富裕人口再多一些,再壮大汽车制造业,到时候我们国内市场饱和了,国外市场也许就起来了。”

“账,不是这么算的。”

赵骏笑着摇摇头,然后说道:“介甫,你现在也知道我是未来人。但你知道为什么我能够坐稳这个位置,三十余年屹立不倒,难道真因为我是未来人这个身份吗?”

王安石不解道:“还请知院明说。”

“很简单。”

赵骏淡淡地说道:“因为我真的做大了蛋糕,让每个人都吃到了属于他们的那一份。”

做大蛋糕?

王安石先是一愣,随后如遭雷击,顿时明悟过来。

这个道理赵骏以前跟他们说过。

但直到现在他才明白,为什么知院要多次强调做大蛋糕的重要性。

“我把蛋糕做大了,官家吃到了最大的一份,他现在成为了千古一帝,甚至万古一帝,历代没有任何一个皇帝有他的成就。”

赵骏说道:“在科学界的地位官家也是历史独一份,他成为了史无前例的科学巨人,哪怕后来的牛顿、爱因斯坦都不能与他相提并论,所以官家能容我。”

“而宰相们曾经朝不保夕,一旦被弹劾,按照惯例就得辞职。我成立了政制院,让他们能够抓紧手中的权力,不用再为权力而勾心斗角,那么他们会感激我。”

“还有百官呢?当初冗官有严重你是知道的,数万官员,闲散无权官员多达万余,我把蛋糕分给了他们,让他们从闲散冗官变成了实权官员,所以他们会支持我。”

“至于天下黎民百姓,我把土地分给了他们,扶持了许多工厂,让他们能耕作,能进厂赚钱,又建立了完善的保障制度,让穷人能看病,能读书,吃得了饭,穿得暖衣,万民就会信我。”

他轻轻点了点桌子道:“如果这个蛋糕一直只有这么点大,皇帝、官员、商人、百姓就会无休止地内卷,最后大家都会玩完。而蛋糕只要一直在大,哪怕资本出现,卷走了大量的财富,但只要国家能够想办法从资本那剜出肉来,分发给百姓,那么这个国家就会安稳,我的位置就不会有任何动摇。换了任何一个人坐在我的位置上保证这一点,一样如此,你现在明白了吗?”

“我明白了。”

王安石醍醐灌顶,醒悟了过来,接着又道:“知院,现在全国已经出现了很多私人资本,有钱者资产上亿贯,常有不遵从劳动法的情况发生。”

“那就去打击,去严惩,不要有任何心理负担,也不要害怕资本逃离大宋,除了大宋,他们没有任何地方去。”

赵骏语气严厉道:“哪怕是他们跑了,跑到国外去,大宋的军队也能去全球各个地方抓人,资本如果老实,那就让他们好好发展。但如果不老实,那就只是一块肉而已。他们走了,自然有更多的人顶上他们的行业缺口,而你们要做的,就是让资本合法合规地壮大,然后用税把钱从资本手里拿过来,再补贴给所有的百姓,让每一个百姓,都分到红利,吃到他们应得的蛋糕。”

“要记住,不是大宋养活了两亿多人,也不是我们担起了大宋这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是两亿多大宋百姓养活了我们,是这一千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担起了大宋!”

赵骏的话语已满是肃然。

“知道了。”

王安石重重地点点头,把知院的话记在心里。

“大宋就像是一列火车,只能向前,已经不能后退。”

赵骏像是有些累了,倚靠在沙发上轻声说道:“晏相走了,我也50多岁了,还不知道能活多久。接班人当中我最看好的是你,别让我失望。”

“是。”

王安石只觉得肩头仿佛有沉重的负担,令他身躯如山岳般的重。

大宋只能向前,也必须向前。所以任何能做大蛋糕的机会都不能错过,哪怕它眼下不合时宜,也要支持发展!!

未完待续,先看看其他书:
278.第274章 我有个新思路第10章 世间并非非黑即白(求推荐票)317.第313章 大宋天军!第319章 摊丁入亩与杀猪过年第406章 确定国庆日,为百姓服务第97章 老范的帮助207.第204章 赵祯铁血真男人第454章 幽燕路发展规划,与世家谈谈第28章 多几个人挨骂第89章 大势不可挡第99章 瓶中人138.第137章 报纸热议,李迪入京第349章 青塘城破第368章 东北辽军三十万,遇我也需尽低眉298.第294章 国家建设与出大事了309.第305章 侬智高归顺第350章 赵昉小色批133.第133章 报纸244.第240章 康定和谈与技术壁垒第64章 你也不希望汉人沦为奴才吧(第四更)126.第126章 大宋与企鹅笑话第486章 出使西方,扬我国威第366章 收复青塘第359章 好二儿要凉了?293.第289章 让李元昊去试试水第341章 事情闹大了254.第250章 南下度蜜月,柳永来拦车190.第188章 淮南贪腐案第102章 大宋这个样子你很光荣?第353章 乌古乃定计,辽国南侵高丽280.第276章 将门的多事之秋303.第299章 与辽国军备竞赛第513章 律法严明,大宋盛世第13章 朕要打死他!第443章 探讨诸多问题,地方发展方向第450章 图谋幽燕世家第416章 文明开化与武力第379章 洪水汹涌第437章 新的发展,新的革新第391章 决战乱成一锅粥285.第281章 王安石查兵籍第83章 赵祯不可信第349章 青塘城破250.第246章 庆历新政,吏治篇第331章 大化学家赵祯第410章 倭寇狼子野心第511章 十倍回报率,工业先发国的优势第425章 一眼看去,便是万家灯火第98章 江大郎108.第108章 吕夷简的取舍第61章 宋仁宗是个软蛋这件事(第一更)163.第162章 离开前的规划第466章 出兵,收复西域第38章 自然资源的缺少第53章 帝王之术173.第171章 开封来了个包黑子第470章 与范仲淹利益交换第86章 执掌皇城司235.第232章 跑得慢,就得死!247.第243章 这个男人来自后世148.第147章 鬼樊楼覆灭第104章 下辈子注意点111.第111章 投赵一念起,刹觉天地宽!第360章 布局深远,只为今日第349章 青塘城破第75章 我要当状元!第99章 瓶中人206.第203章 安龙寨对峙,谨慎的李元昊第318章 李朝覆灭192.第190章 不能让大孙心寒第348章 奇怪的商队第421章 该灭西夏了第335章 自此南北通渠第350章 赵昉小色批第468章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270.第266章 大宋会变得更好第413章 大宋的战争之王178.第176章 调研应天府,田昌有冤第100章 包围开封府第58章 历史独一份203.第200章 故里无故人第88章 撕裂大宋的伤口183.第181章 给我滚下马来291.第287章 咱家没那个命243.第239章 不甘心啊290.第286章 一场大清洗253.第249章 赵骏结婚292.第288章 皇帝终究是老虎第483章 少年中国说第323章 大宋发展与国债第8章 老范,来整个活(跪求推荐票!)第41章 做一条有梦想的咸鱼第345章 真正厉害的是他!188.第186章 西北誓师大会231.第228章 宋辽主力相遇第488章 我看他挺像个国王第94章 该动手了第359章 好二儿要凉了?第53章 帝王之术第322章 双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