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家与国的选择,沽名钓誉

“许先生!”

从老孟走后,清心观基本处于关门状态。

张异本就不靠清心观的香火过活,没有人帮他打理之后,他这道观开门,全凭机缘。

不过他也没闲着,在刘伯温和许存仁来道观的时候,他其实和离青陌刚从田边回来。

农耕乃是天下之本。

张异目前正在推进的所有事情中,关于粮食产量提高一事,最为上心。

他今年被皇帝赐予不少田地,也增加了许多佃户。

关于新旧佃户之间,张异也在寻找一个能帮他管理其他人的人。

经过几天的确定,他刚落实人选,就马不停蹄赶回来。

此时,已入六月份。

被田地束缚住的张异,才稍微松了一口气。

虽然已经习惯了宅,可是有故人来访,张异还是很高兴的。

小孟瑶已经学会了泡茶,在几人落座之后,孟瑶上茶,就跑去读书去了。

书房中,隐约传来读书声。

虽然读的不是圣贤书,可配合那轻灵的童声,多少能让两位憋着一肚子火的老先生感觉欣慰。

刘伯温打量了张异,又询问了一下他的近况,说:

“你倒是有几分侠义之心,这对母女有你照顾,算得上是幸运……”

胡、常二位公子打死人一事,也算是最近的一件大事。

不过刘基话锋一转,道:

“但你这样做,其实也留下隐患……

毕竟男女有别,你这道观收留女眷,对她们而言,害死对你都不是好事!

如今你年岁小,暂时还不会有闲言闲语。

可是等再过几年,你恐怕会因此惹上祸端!”

刘伯温好心提醒,张异点头表示感谢……

这件事确实也是他该注意的问题,自己的年龄虽然给他带来许多不便,但也确实帮他躲掉了一些风雨。

张异并不是什么桀骜的人,他听劝。

“多谢刘大人提醒,小道等过个三五年,会把这件事处理好!”

“希望如此!”

刘基说完,笑道:

“以你这小子的本事,此事如果没有有心人推动,大概也不成问题。”

许存仁接过话,笑:

“毕竟,这小子可是斗倒了一位宰相。”

张异摆摆手,赶紧说:

“老师您可别开学生我的玩笑,这杨宪是死有余辜,可不是我斗倒的!

所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他受不住自己身上的因果,又不懂惜福,当有今日之因果!”

面对不同的人,张异有不同的表现。

在许存仁和刘基面前,他也不会如在黄家父子面前那般放松。

几句云里雾里的话,不轻不重地强调自己的人设。

刘基和许存仁对视一眼,也逐渐引入正题:

“说起来,你这小子平时杂咋呼呼的,老夫也很少将你和传说中那位小神仙联系起来!

但你的名声,如今在应天府可是太火了!

若非锦衣卫看着,应天府的官员怕不是要将你门槛踏破……”

“锦衣卫?”

张异一惊,这锦衣卫什么时候出现了?

“没错,锦衣卫,也是以前的检校!

陛下今天早朝宣布锦衣卫成立,锦衣卫第一件事,就是查了莱尼道观求前程的官员。

这些人以莫须有的罪名,清查百官。

可是吓得许多人再不敢找你!

如若不然,你以为你还有几天清静日子?”

张异神情恍惚,许存仁的许多话,他视而不见。

虽然隐约感觉到朱元璋要设立锦衣卫,可是当锦衣卫真的出现了,没有人比他更明白这对历史的改变会有多大。

他看了刘伯温一眼,这老家伙他记得没错是死在洪武八年。

锦衣卫成立,是洪武十五年。

也就是说,他们这些开国功臣压根就没有经历过锦衣卫的洗礼。

锦衣卫的出现,肯定会极大的改变历史进程。

别的不说,就刘伯温那跟死了老爹的表情,就知道他非常难受。

御史台,监察百官。

锦衣卫的出现,等于夺去了刘伯温大部分的权柄。

他本来就是靠御史台在跟李善长一别长短。

想来这锦衣卫的出现,最难受的就是刘伯温。

“所以,刘大人故意来找小道喝茶,就是要挑衅锦衣卫?”

“哼,就不许老夫是来找你这个小神仙问问前程?”

刘基和张异的交情很怪,如果说不好吧,其实二人也经历过不少事。

但两个人坐在一起,又谁都不服谁。

张异笑了:

“刘大人的前程小道跟你说过,肯定是封爵,伯爵应该是有的……”

只是张异第二次给刘伯温指点前程,刘伯温越发郁闷。

他再不相信鬼神,不相信张异,张异的本事也得到了证实。

不说章溢的事,杨宪的死已经彻底成就了他小神仙的名声。

等张异再次提及他封爵不过伯爵,刘伯温心中的不服气就更重了。

自己在皇帝心中,真的就值一个伯爵吗?

亲王、公爵、侯爵……

这三个爵位自己就算拿不到公爵,难道侯爵都不值?

对于这件事,刘伯温还是不信。

许存仁是第一次听到这件事,若有所思。

他见刘伯温脸色不太好,赶紧转移话题:

“张异,老师我这次前来,是想找你问问前程!”

张异的目光落在许存仁身上,笑道:

“先生您别闹,弟子我的底子您又不是不清楚,如果我在你身上看见什么,你就该倒霉了!”

“所以,至少最近,我不会倒霉对吧?”

许存仁本身也不爱去求前程这种事,随意打哈哈就过去了。

但他也知道这位弟子的本事,既然来都来了,他肯定想听听张异的看法。

“除了锦衣卫,朝廷最近因为海盗案和杨宪案,做了不少改革……

我大明沿海省份,损失惨重!

老夫一看乡亲父老如此,就揪心不已!

这陛下和臣子离心离德,非国家之福。”

许存仁提起锦衣卫,是真心痛心。

江南的血案,同样让他悲痛不已。

张异是理解他们的悲痛的,却并不同情。

其实说白了,每个人的立场都不同,看待一件事的角度也不同。

他想起后世,对于利益群体划分的方式。

以横向划分阶级,以纵向划分群体。

许存仁和刘伯温的阶级,毫无疑问是属于士族,地主的阶级。

而从群体而言,他们二人的立场,也跟百姓扯不上关系。

海盗案对江南的血洗,除了杨宪收买命钱滥杀无辜的部分,朱元璋这次刀锋落下之处,其实和底层百姓并无多大关系。

许存仁说了半天,却发现张异一言不发。

他和刘伯温对视一眼,知道自己这徒儿肯定有话要说。

“小道也有一些商人朋友,提起海盗案,确实和两位先生一样,恐惧不安……

但贫道依然以为,此案于百姓,终归有利!

先生痛心,是因为先生的亲友牵扯其中,利益受损!

但于江南百姓而言,这是一场迟来的清洗。”

张异言语说得直白,许存仁和刘伯温心头微微有些恼火。

刘伯温脸色凝重,问:

“你莫不是因为宋濂的事,所以觉得幸灾乐祸?”

张异哈哈笑,道:

“那自然不是,贫道也真心希望僧道能纳税,比起刘先生的沽名钓誉,小道才是真正心系众生之人!”

“你……”

刘伯温被张异气得不轻,这小子是一点亏都不吃呀。

自己不过出言讥讽他两句,他也是毫不留情回怼回来。

不过张异的话他确实无法反驳,张正常主动建议皇帝给僧道纳税,那是绝了读书人那点小心思。

“小道也不怕先生笑话,其实小道真看不上两位先生的悲天悯人……

二位到底同情的是地方上的富户呢,还是真正的江南百姓?

海盗案皇帝确实血洗了地方,可是洗的是什么人难道刘先生不清楚?

他们是先生的乡亲,但也是别人眼中的恶魔,他们在地方上修桥铺路,但在山东或者其他地方,那些人用刀兵,屠戮华夏百姓的时候,先生可曾听闻哭声?”

刘伯温沉默,张异的讽刺他无法回答。

“退一万步说,就算这些人赚钱了,回到家乡修桥铺路……

可百姓又得到多少好处?

难道浙江就没有海盗倭寇之乱,真正被屠戮的人,是那些富户老爷,还是无辜的平民?

其实说白了,两位先生口中的百姓,不过是尔等身边的亲朋,那些真正的底层,先生未必看得到……”

张异见二人不语,继续说:

“虽然小道没去过江南,可也知道除了宗族里的人,地方上的百姓对朝廷大败海盗的事情是欢迎的。

那些被杀的富户,百姓不见得会同情!

而这场杀戮,是延迟了十几年,本应该在元末完成的杀伐!

只是陛下给了江南富户十几年时间,他们并没有珍惜!

所以活该有此一劫!

乱世,地方上的豪强和富户浑水摸鱼也就罢了,那些人本应该在元末被新的统治者洗牌。

只是大家投对了人,没有经历过这个过程而顺利完成朝代的更替。

无论是海上贸易,还是约束手下人的劫掠,本应该停下来。

可是江南富户们,还在按乱世的套路,在新朝建立后执行。

这朝廷要不动手,难道还等着过年?

刘先生。就不说他们养寇自重,咱说个道理……

陛下规定,商人税三十税一,可有一个商人能把税收交给朝廷?”

刘伯温苦笑,无法回答。

这自然是不可能的。

“朝廷运转的方式是什么,就是税收……

税收,就是朝廷的命根子。

一边富可敌国,一边却不愿意交税……

您说,朝廷动这些人,过分吗?

所以别说小道看不上您,我爹一个方外之人,都知道纳税光荣。

您和您的同僚,口口声声说是为苍生百姓,却想着如何钻朝廷的空子……

这在我看来,不过是沽名钓誉罢了!

先别急……”

张异看刘伯温马上要跳起来反驳,一句话打断他施法。

刘伯温一口气堵在胸口,上不去。

“我知道您刘大人是有些家国情怀的,也为官清廉……

但也仅此而已!

当您无视江南存在的乱象,却从不曾跟陛下提出建议改变。

您身为御史台的实际控制人,在家和国之间,你早就做出选择……

那今日何必为江南被血洗的事情悲伤呢?

陛下身上染了江南百姓的血,难道你刘大人身上没有?

或者说,浙东派的所有言官身上没有?”

刘伯温登时,瞠目结舌,向来伶牙俐齿的他,竟然被一个孩子怼得哑口无言。

不是他无法回嘴,如果真要斗嘴,张异不是他的对手。

可是,老刘毕竟是讲道理的人,他不管再生气,他认可张异说的道理。

作为一个至少还有家国情怀,有抱负的读书人。

刘伯温被张异的话感染了,不得不反思自己。

“其实小道还是高看您刘大人了,如果说这锦衣卫出现,是皇帝对臣子不再信任。

那海盗案的发生,你浙东派至少要负主要的责任。

身为朝廷御史,监察地方本身就是你们应该做的事。

浙东,松江,苏州这这一带的情况,还有什么比你们这些官员更清楚?

你们习惯于沿海的现状,也鼓不起勇气去取动乡亲的利益。

作为乡绅,你们的责任是尽到了。

可是作为臣子,浙东派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失职的!

锦衣卫本不该在现在出现,可是它就是出现了!

刘大人,您总不能将所有的责任,都推给杨宪吧?”

刘基的脑子一团乱,他来清心观,本只是跟锦衣卫怄气。

却不曾想,张异给他带来的震撼,远比锦衣卫更甚。

刘伯温很恼火,毕竟被人指着鼻子骂,换谁都要气急败坏。

可是他愣是被张异骂着,半句话说不出来。

张异的逻辑和道理,不是没有瑕疵。

但核心的观点,老刘无法反驳。

关于家与国的思考,还有自己失职的问题?

难道真的是因为自己的缘故,才有了海盗案皇帝的血洗江南?

“为人臣子,老夫并没有尽到臣子的本分!身为浙东人,老夫也不曾救乡亲父老于水火……

罢了,今日就被你这小道士骂一骂何妨?”

在张异以为刘伯温要被自己怼得拂袖而去的时候,刘基突然笑起来。

他站起身,给张异行了一个礼,倒是把张异搞得不好意思了。

第359章 别拿朱标当老实人,久违的兄弟情第77章 大明朝太难混了第310章 诗是去年写的,人是今年没的第377章 公开秘方,药王再世第141章 教育的本质,刘基认输第121章 算学入科举第194章 你不如刘基,沉迷配种的老朱第521章 春晚和希望,星辰大海(二合一)第41章 父子之间最好的状态第502章 皇帝喜欢用强,道衍哭了第484章 摊丁入亩,杀戮背后的原因第350章 大人尊国法,还是宗法?第149章 皇帝太抠,要他奖赏干嘛第309章 兔死狗烹,杨宪案第401章 恩泽龙虎山,父子二真人第58章 怨种大哥来京城了第364章 战略定力,带太子过来第551章 因言获罪,无耻的双标第148章 他出事,你们都要死第176章 若非皇帝是朱元璋,贫道不敢做第314章 世界观崩塌,朕的责任第320章 工业和商业,政策试点第338章 朕的儿子,都没好下场第543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第287章 父子情,为你舍了天师位又何妨第185章 攻陷大都,推行简体字第80章 爹你傻呀,皇帝在算计你第48章 张家的乖和孔家的坏第407章 暧昧情愫,早夭的孩子第309章 兔死狗烹,杨宪案第72章 张三丰,他就是那个高人?第125章 提建议,图穷匕见第278章 读书人和传教士,掀桌子第185章 攻陷大都,推行简体字第231章 拍卖行的诞生第523章 青衣宰相,半步黄泉(二合一)第129章 现学现卖镇压百官第297章 所谓名分,老孟死了第45章 朱元璋的陷阱第323章 我悟了,摊丁入亩第269章 投名状,宗族和皇权第502章 皇帝喜欢用强,道衍哭了第342章 十年准备,君王北行第285章 沉默的大多数,张异被捕了第442章 假情报,敲打陈珂第551章 因言获罪,无耻的双标第383章 大航海的成就,找皇帝要说法第167章 人血馒头,这黑锅要我背?第103章 你也不想你爷爷的事曝光吧?第158章 原来你是徐皇后第33章 你是道士还是和尚?活着我是认真的第419章 跟朱樉摊牌,摸着张异过河第489章 国师和国公,皇帝也不能污人清白第514章 沉默的大多数,报纸的诞生第365章 天岂能无师?隐约的大势第108章 被一张世界地图点燃的野心第326章 美人迟暮将军老,君心不改第117章 孔家的破局之道,张异的拯救计划第459章 徐家丫头的小心思,另一座诏狱第116章 讷讷,我想救先生第184章 投资皇帝,当为国师第98章 老朱的背刺,还是插手了第455章 完美的计划,张异的苦头第418章 勋贵落寞,天子门生第453章 离别前,今夜格外凶猛第556章 混进宫的方法,动乱之夜第87章 未来的人都玩这么大吗第91章 张家的民心,太子相迎第562章 朕反对,送先生上路第425章 杀人夜,让贫道上贼船?第131章 朱标菊花一紧第115章 许存仁入狱,再见刘伯温第365章 天岂能无师?隐约的大势第435章 贫道带你,看看这盛世第323章 我悟了,摊丁入亩第427章 大明碟中谍,主打一个摆烂第364章 战略定力,带太子过来第241章 咱最大的靠山,就是咱家逆子第563章 所谓大儒不过小丑,猜忌之心第455章 完美的计划,张异的苦头第141章 教育的本质,刘基认输第213章 徐家求上门,照顾我黄叔叔第182章 科学即是天道第417章 胡惟庸时代,军校雏形第407章 暧昧情愫,早夭的孩子第289章 倒打一耙,最后的利用价值第495章 未来国师,知道真相第124章 未来国策,输出朱家人第522章 被流放的国师,千里寻夫(二合一)第484章 摊丁入亩,杀戮背后的原因第54章 父子交心,我要勾栏听曲第113章 藏在史书下的暗流,我是吃瓜群众第146章 得“道”高人,一石二鸟第263章 黑锅别人背,找刘伯温算账第381章 给朕当道士去,倭寇来袭第147章 道观进贼人,你欠我的第484章 摊丁入亩,杀戮背后的原因第321章 流水线作业,粮长制度第456章 行动收网,苦一苦功臣第326章 美人迟暮将军老,君心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