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不患寡患不均,拿小日子出气

百官早就在等着,朱元璋给他们一个答案。

最近关于沐英出海的去处和原因,他们有他们的猜测。

其中最为离谱,也最为符合中国人想象的剧情,自然是朱元璋效仿始皇帝,去东海寻找海外仙山。

如果这个猜测是真的,那么朱元璋封侯沐英,是不是代表他寻回了传说中的长生不死药?

“两年前,朕得高人指点,言明海外有仙岛。

朕本苦恼于百姓休养生息之事,李先生你应该明白!

压在我大明百姓身上的担子。

前元十几年,这天下早就被打得千疮百孔,我大明初立,尚要征伐四方,保卫国土。

这些军费,人力,都要压在百姓身上的负担。

朕一直焦虑,无法给百姓一个好一点的生活!

如今天下虽然已经安定,百姓也能做到耕者有其田。

可朕依然不满意,想要加速其中的进程。

所以这位高人给了朕一副地图,让朕去寻海王仙岛。

朕半信半疑,却抱着试试的态度让沐英他们去看看~!

现在你们也看到了,沐英带着神物回归……”

朱元璋说完,李善长他们登时涨红了脸,就这……?

还好现在是在御书房里大家说着,要是放在奉天殿上,老朱怕不是要被御史们喷死。

虽然神仙之说,大家都信。

可所谓的神物,到底是什么?

就那些种子,就可以将他们糊弄过去?

“陛下,这是否太过草率?”

李善长站出来,直言反对朱元璋。

“封侯封爵,终归是要给天下人一个说得过去的说法!

这天下是陛下的天下,陛下要封赏谁,也是陛下的自有!

然朝廷行事,自然要有朝廷的规矩。

封侯封爵,也是一个道理!

陛下若以此来公告天下,这不是荒唐至极?

若是陛下今日以此封赏沐英,那改日其他人从外海抓点动物来给陛下献祥瑞,陛下是不是也要给个爵位?

臣请陛下指明,那位高人是谁?

臣倒是想见见他,看他有什么说法?”

李善长一番说辞,已经算是寸步不让。

其他官员,也点头同意。

同时,大家也很好奇朱元璋背后那位高人是谁?

老朱过去这些年来,背后隐约有位高人指点。

皇帝每次发动改革的背后,都隐约有个神秘的身影。

让人觉得不爽的是,此人大概率为一个道士。

如今朱元璋被指点带沐英前往海外仙山的做法,就十分符合那些老杂毛的做派。

就只是这件事,李善长他们就要认真反对。

不管对方是神仙也好,妖道也罢。

轻易干涉神器这事,对于任何读书人而言都不是好消息。

如果能借题发挥一番,他们肯定不会吝啬自己的口水。

朱元璋似乎隐约感觉到百官对沐英封侯的抗拒。

老朱默然,倒是他疏忽了。

他信任张异,也对张异描述的美洲深信不疑。

可这并不等于李善长他们会吃张异那一套,所谓神物,他如何说服其他人?

“李先生!”

朱标见朱元璋被李善长稳住,主动出来给父皇转移注意力:

“沐英大哥他们所带回来的东西,乃是改变我大明国运之物!

能十倍于水稻产量的作物,难道不足封侯?”

产量十倍的作物?

朱标这句话,着实让人大吃一惊。

百官面面相觑,如果沐英真的带回这种作物,那确实可以封一个镇海侯……

只是这可能吗?

两年前,龙虎山上那个小家伙搞出一个药王稻,已经是仙家赐下种物。

大明这些年的粮食亩产,确实有极大的提升。

一个生活在华夏,土生土长的人,药王稻已经是他们能想象的边界了。

比水稻还要高十倍产量的粮食,让人如何能信?

“太子这话,可有证据?”

李善长反问一句,朱标也不说话了。

哪来的证据?

哪怕他对张异有信心,那些东西拿回来,起码也要明年开春才能种下。

等到收割,那已经是洪武五年年尾的事。

见朱标沉默,李善长乘胜追击:

“太子殿下,如果没有真凭实据,那可是堵不住天下悠悠众口……”

朱元璋的脸色已经沉下去了。

他本以为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却没想到会引发百官,尤其是李善长带头反对?

严格来说,沐英虽然是他的义子,但政治光谱肯定也是淮西这边的人。

平时这孩子跟李善长处得也不错,属于很被欣赏的晚辈。

却不曾想,李善长会在这件事上从中作梗。

“臣以为,如果此事为真,那就等事情验证之后再封侯不迟,反正也就是明年的事,臣等见证了沐英带回来的神物,自然心服口服……”

他的说法倒不能说是错,只是这几乎等于落了皇帝的面子。

朱元璋冷哼:

“如果朕非要封沐英呢?”

御书房里的氛围,一瞬间变得冰冷无比。

在场的官员,噤若寒蝉。

只有李善长神色未变,道:

“陛下,不患寡而患不均啊!”

这句话,让御书房里的温度,再次冷下去几分。

诺大的房间,针落可闻。

李善长佝偻着身体,显得恭敬无比。

但是,压力扑面而来,哪怕是朱标不是被百官逼宫的人,他也能感受到朱元璋承受的压力!’

父皇会怎么做?

朱标有些担心的看着朱元璋,他太了解父皇了。

老朱此时不说话,但他的怒火已经到了极点。

出海美洲,带回神物。

这是朱元璋这两年最为期待的事,他在出海之前,也承诺过沐英回归之后的待遇。

如今沐英回归了,朱元璋想要封赏功臣,都被人反对?

这让他如何下得了台?

君王言而无信,以后谁还敢给他卖命?

朱标以为皇帝要大发雷霆的时候,朱元璋却淡淡说了一句:

“朕,知道了!”

李善长微微松了一口气,他逼宫朱元璋,他自己也承受着极大的压力。

没有人比他更了解眼前这位陛下,但有些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在其位,他就必须为他身后的人,谋个说法。

“朕会考虑,李相,你们先出去吧!”

从李先生到李相,是朱元璋唯一能表达他不满方式。

众人面面相觑,李善长率先告退!

等百官走后,朱元璋才舒了一口气:

“刘伯温走了,果然咱们的李先生,威风见涨!”

他自嘲的笑声,带着浓浓的怒意。

朱标默然,今年刘基告老之后,李善长在朝中没了人制约,确实有些不一样了。

他心想着,父皇会不会后悔他去年的决定?

大明六公二十八侯二伯,一共三十六人。

真正意义上的文官封爵,只有二人。

明明是朝中振奋相对的两个人,一个封了公爵,一个连侯爵都没封上。

朱元璋的做法,很大程度上也寒了刘伯温的心吧?

如果刘伯温封侯,他大概也不会说什么?

毕竟李善长在朱元璋的班底里边,确实无可替代。

可一个伯爵。

别说刘伯温自己想不到,恐怕连他的对手李善长,也预料不到。

父皇逼走了刘伯温,却换来如今的局面,他该如何应对?

朱标想到李善长那句不患寡患不均,也明白了朱元璋妥协之处。

如今大明的公侯,大多数是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人。

刘公二十八侯,并不足以将所有人都圈进来。

还有许多与爵位失之交臂的人,心里未必没有想法。

大明的爵爷,大多数以军功封爵。

文官哪怕如李善长,很大程度上也是掌管后勤立下的军功。

刘基可以算是比较纯粹的文官。

从封爵的逻辑来看,皇帝并不鼓励文官封爵。

这是他抬高武将的地位,去对抗相权的做法。

既然朱元璋行了这套规矩,那他自己也要受规矩制约。

沐英的功劳,不是军功,

如果封侯,会让许多人产生想法。

别的不说,汪广洋能不能想?

他当过朱元璋的谋士,也立下过不少功劳。

如果沐英能封侯,他为什么不能?

这就是李善长的逻辑,也是朱元璋哪怕暴怒,却也不得不暂时妥协的原因。

规矩是他立下的,她要不要亲手打破自己的规矩?

“你想通了?”

朱元璋转头问朱标,朱标点头。

“皇帝从来不是这么好当的,哪怕如朕,有些时候也要受到掣肘。

李善长虽然有私心,可他说的道理,朕不能不顾!

天下最麻烦的是,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在家里如此,在外边也是如此!”

朱标闻言,想起自己的弟弟们。

皇子夺嫡,算不算是不均的表现?

这个念头在他脑海中一闪而过,他也没有纠结。

他只是问:

“那父皇准备如何处置?

其实儿臣觉得,既然暂时不能让大哥封侯,不如等明年那些种物下地之后再说。

儿臣相信张家弟弟的判断,这些种物成熟收割之后,肯定能让天下人闭嘴……”

朱标的提议很理性,也最为符合现实。

不管朱元璋立下的规矩如何,能找到亩产十倍以上的粮食作物。

放在任何朝代,都值得封侯。

只是这件事,并不符合朱元璋的想法。

如果他真的顺着李善长的提议去做,他顺不了自己心中那口气。

“朕若等到明年,岂不是遂了那些人的心意,其实他们的心理朕明白。

他们跟着朕,辛辛苦苦打了这么多年,才得了如今的爵位。

沐英才多大?

别人在打仗的时候,沐英还在流浪呢……

他们无非就是见不得沐英封侯,至少不要这么早封侯!

可是朕若真的等了明年,岂不是弱了他李善长?”

朱元璋对李善长不满,与其说是针对李善长,其实更多是对于相权的警戒。

李善长也曾经是朱元璋引为心腹的人,如今的矛盾却是越来越多。

所谓人在其位,谋其政。

李善长和朱元璋,注定被屁股底下的座位,推着走向不同的方向。

朱标明白,朱元璋对李善长开始有意见了。

可是如果不能用美洲的功绩封侯,沐英等人该如何封爵?

朱标还没想清楚,朱元璋将一些奏疏交给朱标。

朱标一看,愣住了。

这些奏疏大多和日本相关。

关于日本的记忆,在朱标脑海中逐渐浮现。

两年前,日本杀大明使节,并扣押使臣的事情他还历历在目。

后来日本虽然放回大明使臣杨载,可依然不愿意称臣。

朱元璋虽然也知道日本分成南北朝的情况,但他对于海盗的事情,颇为恼火。

洪武二年的那场伏击,沿海的海盗事件减少了不少。

可随着时间推移,最近海防的压力又逐渐增大。

如果老朱是纯粹的闭关锁国也就罢了。

但要启动迁都的事情,最为重要的就是粮道要通畅。

华北平原种植药王稻,只能缓解北方的一部分压力。

对于一个帝国的都城而言,这远远不够。

粮道,只有两条。

元朝人选择海运,朱元璋当然更倾向于运河。

可大明如今的国力,压根不可能修的起张异说的京杭大运河,所以海运依然是要承担起迁之后粮食转运的重任。

既然要重视海上的粮道,倭寇问题就必须解决。

现在茫茫大海中解决倭寇的问题,终究是下策,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日本的君王配合,打击日本浪人出海。

这两年时间,朱元璋也不是没有去信过去。

可人家压根不理自己。

皇帝其实也在忍,大明的国力,并不足以支持另一场战争。

尤其是在水军并不太强的情况下。

“父皇,是准备对日本发动战争了?”

朱标担心朱元璋意气用事。

大明水军出动最好的时机,是洪武七年。

那时候,第一批玄武军的新军船成建制地下水,到时候大事可为。

用三四年时间,荡清周围的麻烦,然后再进攻日本。

拿下日本,并不仅仅是出气,也是给大明未来远航提供一个重要的先行基地。

“还不到时候!不过玄武军可以拖出来练练兵了……”

朱元璋让他放开最后一本奏疏。

里边是琉球国王的使臣朝见的时候介绍琉球的情况,其中之一,就是琉球同样遭受海盗的侵扰……

“大义的名分有了,日本咱们可以缓两年再动,但他们伸出去的手足,先砍断再说!”

朱元璋拿出那张世界地图,指着海上,说道。

第90章 知识的垄断,祸水东引第381章 给朕当道士去,倭寇来袭第13章 朱元璋的意志,张正常的祈求第104章 他是读书种子?不可能,绝对不可能第523章 青衣宰相,半步黄泉(二合一)第127章 这不是朕想要的答案第323章 我悟了,摊丁入亩第120章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第252章 一人修史,报仇我是认真的第503章 道衍拜师,命运的相会第62章 弥合南北,秋之功第401章 恩泽龙虎山,父子二真人第163章 破译拳谱,还原太极拳第370章 秋后算账,君王也有自己的难处第535章 青蒿素,他们算个屁(二合一)第497章 执子之手,不求净土第484章 摊丁入亩,杀戮背后的原因第228章 针锋相对,徐丫头的鬼点子第456章 行动收网,苦一苦功臣第46章 有些钱咱们不能赚呀,通过考验第110章 又设套骗人了第125章 提建议,图穷匕见第338章 朕的儿子,都没好下场第359章 别拿朱标当老实人,久违的兄弟情第189章 天师位,拿回来会死的第258章 劝人大度,天打雷劈第34章 师弟的神通第326章 美人迟暮将军老,君心不改第265章 是你把皇帝给带过来的?第564章 归隐之意,皇帝的心魔第294章 皇帝的线人,重提纳税事件第215章 黄和,皇觉寺的和尚第43章 饿狗看粮仓,凭什么当忠犬?第210章 这国运,就拜托二位了第528章 朕把你给卖了,原来是大舅哥(二合第89章 原来我会死,推演自己死因第315章 锦衣卫,剥皮萱草第一人第552章 换个宰相第119章 果然是那小子幕后算计第295章 买命钱,掀桌子都别玩了第188章 玄武大炮,皇子的表现第328章 早就想揍你了,不做将军做武圣第16章 银子不少了,足足有三个刘伯温呢第454章 情债?第264章 得到的东西,自然会从别处失去第337章 燕王殿下的偶像,跟常遇春学兵法第548章 挑拨离间,不如外人第353章 被架空的朱标,刘基摊牌第562章 朕反对,送先生上路第194章 你不如刘基,沉迷配种的老朱第371章 养成的快乐你不懂,最好的地主第144章 效率,效率,还是TM的效率第455章 完美的计划,张异的苦头第441章 锦衣卫是夜壶,准备跑路第196章 可不敢跟你弟媳妇有缘第47章 龙虎山的希望,送信送贼窝第127章 这不是朕想要的答案第20章 你敢诅咒朕断子绝孙?第218章 妹妹茶里茶气,有趣的灵魂第321章 流水线作业,粮长制度第25章 终于肯泄露天机了,谁敢幽禁我儿子?第125章 提建议,图穷匕见第484章 摊丁入亩,杀戮背后的原因第544章 大明经济学,计件工资和分期付款第176章 若非皇帝是朱元璋,贫道不敢做第330章 文武分离,宰相和老丈人第183章 朕想出海看看,道友的情分第32章 小暖男,水里有虫第442章 假情报,敲打陈珂第73章 想见朱元璋,不你不想第366章 土法注射液,给世界多一点选择第124章 未来国策,输出朱家人第113章 藏在史书下的暗流,我是吃瓜群众第183章 朕想出海看看,道友的情分第309章 兔死狗烹,杨宪案第230章 皇后插手,老朱的惊喜第24章 救常遇春,你让我改变历史进程?第347章 立规矩,敢抓锦衣卫的人?第377章 公开秘方,药王再世第389章 请张异出山,杀俘专业户第16章 银子不少了,足足有三个刘伯温呢第142章 天下儒生,颜面扫地第432章 大明军魂是什么,张异的答案第230章 皇后插手,老朱的惊喜第32章 小暖男,水里有虫第174章 什么家庭?跟贫道谈钱第397章 水泥问世,混凝土建筑第114章 殉道者,盯上小日子第541章 不忘初心,北伐不会赢第153章 寒冷期,天子守国门第324章 知行合一,可为圣人第107章 天下无不可变之法第229章 都是七窍玲珑心,再次得罪蓝氏第74章 科学的种子,十万个为什么第469章 亲爹也是个大忽悠,你贞洁没了第339章 人人如龙,龙不如虫第136章 张异曝光了,怒怼刘伯温(5K)第295章 买命钱,掀桌子都别玩了第179章 赎罪,送给皇帝的大礼第511章 所谓和解,丐版常遇春